NLR及MLR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婴幼儿并发肝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2023-05-30 02:34王卫刚赵金章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婴幼儿淋巴细胞

刘 玲,王卫刚,赵金章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1.儿内一科/呼吸消化科;2.新生儿科,陕西西安 71006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发的自限性传染疾病,多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喉疼痛等,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口传播,病毒进入口腔后于上皮组织进行复制,进一步侵袭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感染[1]。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儿童EB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即表明大部分儿童曾感染过此病毒,其中较多为隐性感染者。此病潜伏期随着年龄增长而延长,故婴幼儿的潜伏期较短,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患病后将累及全身器官,仍有较少患儿患病后出现器官损伤,此类患儿需引起临床重视[2-3]。因婴幼儿年龄较小,症状多为非典型症状,且临床症状变化多样,极易出现误诊甚至漏诊,严重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故提高IM诊断准确率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近年来,临床将新型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用于多种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肿瘤的辅助诊断中,且其价值被广泛肯定[5]。但将以上两种炎症指标用于预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NLR及MLR在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IM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IM诊断标准参照《儿童主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6];(2)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10%,EB病毒抗体阳性;(3)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4)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合并细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2)传染性肝炎;(3)母乳性黄疸;(4)因心肌疾病引起转氨酶升高。60例IM婴幼儿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0~3岁,平均(2.27±0.68)岁;病程3~7 d,平均(5.13±1.42)d;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83±3.52)d;入院体温36~41 ℃,平均(37.94±1.05)℃;临床症状包括发热51例,淋巴结肿大44例,咽峡炎34例,皮疹20例,黄疸39例。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抽取静脉血2 mL,经抗凝处理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XN-10)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核细胞计数(MONO)、白细胞计数(WBC)等全血细胞计数,并计算NLR、MLR,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ALT、AST、GGT中任意一项指标水平≥80 U/L,则诊断为肝损伤,并纳入肝损伤组,其余患儿纳入无肝损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XTG-1600S)检测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并计算CD4+/CD8+。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情况,比较肝损伤患儿和无肝损伤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60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情况 60例IM婴幼儿中,未发生肝损伤40例(66.67%),纳入无肝损伤组,发生肝损伤20例(33.33%),纳入肝损伤组,其中9例(45.00%)ALT≥80 U/L,7例(35.00%)AST≥80 U/L,4例(20.00%)GGT≥80 U/L。

2.2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最高体温、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皮疹、黄疸发生情况,以及WBC、CD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伤组发热持续时间≥7 d的患儿比例大于无肝损伤组,CD8+水平高于无肝损伤组,CD4+/CD8+、NLR、MLR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单因素分析[n(%)或

组别n临床症状发热持续时间≥7 d最高体温(℃)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皮疹黄疸肝损伤组2017(85.00)38.05±1.1415(75.00)13(65.00)7(35.00)11(55.00)无肝损伤组4014(35.00)37.83±1.2629(72.50)21(52.50)13(32.50)28(70.00)χ213.3480.6570.0430.8480.0381.319P<0.0010.5140.8360.5700.8460.251

组别n实验室指标WBC(×109/L)CD4+(%)CD8+(%)CD4+/CD8+NLR(%)MLR(%)肝损伤组208.79±3.1227.98±8.4643.21±13.270.67±0.130.35±0.110.38±0.12无肝损伤组407.84±2.6529.51±9.2628.36±11.581.41±0.480.78±0.150.74±0.23t1.2330.6204.4596.74612.6096.549P0.2220.537<0.001<0.001<0.001<0.001

2.3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7 d、CD8+≥33.630%、NLR≤0.535%、MLR≤0.535%均为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NLR、MLR、CD8+预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8+、NLR、MLR预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997、0.891。见表3、图1。

图1 各项指标预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ROC曲线

表3 NLR、MLR、CD8+预测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性能

3 讨 论

IM为常见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起病较急,临床多通过检测EB病毒抗体结果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因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难以产生自身抗体,故在婴幼儿中通过检测EB病毒抗体进行诊断有一定困难[7]。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医院并未配备此检测设备,且检测费用较高,使用限制较多,故寻找更为高效、便于临床推广的检测指标十分重要[8]。IM主要特征之一为淋巴结肿大,提示患病后淋巴组织增生,而淋巴组织分布于机体全身各个系统及脏器内部,当其发生增生将增加器官损伤风险,而在众多并发症中,肝损伤发生率较高[9]。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至中央静脉及肝小叶周围,引发肝细胞损伤,当肝细胞受到侵害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异常升高[10]。研究发现,IM婴幼儿年龄越大,发生肝损伤可能性越高,分析原因为机体免疫系统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健全,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免疫反应更强,故肝损伤越严重[11]。本研究对婴幼儿进行重点研究,以期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IM婴幼儿中肝损伤发生率为33.33%,与王华等[12]研究结果较为接近。另外,研究发现肝损伤组发热持续时间≥7 d患儿比例大于无肝损伤组,CD8+水平高于无肝损伤组,CD4+/CD8+、NLR、MLR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P<0.05)。汪东海等[13]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发热时间超过7 d将加重患儿肝损伤风险,与本研究结果相互印证。T淋巴细胞中的CD8+免疫应答在病毒感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D8+水平升高在维持免疫平衡状态,杀伤已被感染靶细胞的同时,将进一步损伤组织器官[14]。祁正红等[15]也在研究中指出应密切关注IM患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对炎症细胞水平异常升高的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

NLR、MLR作为炎症反应的代表性指标,均可用于反映机体感染状况,且得益于NEUT、MONO、淋巴细胞计数受个体生理、病理等因素影响较小,以上指标稳定,相应检测结果更准确[16]。NLR反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变化,其相较于WBC在反映患儿感染严重程度时更具有代表性,NLR降低表明IM婴幼儿体内的NEUT降低,促使吞噬与介导趋化炎症因子的作用被削弱,病原微生物无法被完全清除;另外,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分泌释放更多炎症因子,导致机体器官受到损伤,随着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被激活,将导致肝损伤进一步加重[17-18]。巨噬细胞前身为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为诱导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吞噬抗原及清除衰老细胞等,另外,单核细胞作为细胞防御系统主要成员,还将发挥抵御寄生虫、致病菌等功能[19-20]。当细菌与病毒侵袭人体,MONO与淋巴细胞计数及MLR发生变化,病原微生物侵袭肝脏,造成肝损伤[21]。

为明确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笔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发热持续时间≥7 d、CD8+≥33.630%、NLR≤0.535%、MLR≤0.535%均为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对具备上述因素的婴幼儿给予重点关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儿预后。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小,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以期后续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导致IM婴幼儿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当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 d、CD8+≥33.630%、NLR≤0.535%、MLR≤0.535%时,临床医师应给予密切关注。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婴幼儿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