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2023-05-30 23:49罗琳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一体化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为例,从课前评价预设、课中评价实施、课后评价反思等方面探索构建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型,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化学 单元复习课 教学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55-0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化学课标》)提倡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通过加强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深化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在诊断学习效果、改进教学、促进课程目标落实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2年版化学课标》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单元复习课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课型,用于对学生单元学习效果进行课堂诊断,并基于诊断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落实单元学习目标。近年来,笔者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型,将课前评价预设、课中评价实施以及课后评价反思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使教师得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和课堂教学实效,进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學提质增效的目的。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为例,谈谈该教学评价模型的实践应用。

一、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界定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出发,统筹规划单元复习课教学目标。单元复习课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可测性,有利于实现多维目标的融合,实现化学新课程提出的总目标。教师基于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学习诸任务之间具有相关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中知识点的孤立学习和机械练习,有利于化学教学过程的结构优化,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复习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可以学会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反应实现不同价态碳元素的转化,既复习了碳元素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又锻炼了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时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常见碳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对比总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利用化学性质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教学目标:掌握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在构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的过程中发展化学观念等核心素养。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引入“碳中和”概念;构建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设计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并成功捕捉二氧化碳的实验;以工艺流程为载体定量计算捕捉二氧化碳的量;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实现“碳中和”的建议。教学目标:目标1,创设情境,引入“碳中和”概念,展示“双碳”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2,复习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自主设计价类二维图,渗透物质转化的基本观念,构建不同价态碳元素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深化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发展其化学观念;目标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验证、分析和解释有关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发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目标4,展示新能源的利用和制造,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碳中和”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目标5,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知道化学与人类、自然、社会的关系,感受化学的真实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年版化学课标》提出:改进终结性评价,探索核心素养立意的命题,科学设计评价工具,重视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深化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教师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达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笔者运用所构建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型,对“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进行了如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一)课前评价预设:让“教—学—评”目标互相映照,体现整体一致

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制订单元复习课教学目标及评价目标,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实施定位性评价。只有以评价来引领教学,才能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引导和监控作用。课前进行“教—学—评”一体化预设须秉持“为了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的理念,即教学、学习与评价不仅具有一致性关系,且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依据。当目标确定后,目标指引着教、学、评;教与学皆为了达成目标,评价则贯穿于教学过程,由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证据以判断教与学是否在为达成目标服务、目标达成的程度如何以及教与学还可以做出哪些改进等。

为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收集相关评价信息或证据,笔者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在教学目标统领下整体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教与学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评价目标。

(二)课中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聚焦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展现评价对教与学的引导和促进过程

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设计中,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与具体知识点的桥梁,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相对应,学习任务回答的是评什么的问题,评价任务回答的是怎样评的问题。评价观测点则是评价任务量化的具体呈现,让评价任务有了具体落脚点,使之具备了可操作性。《2022年版化学课标》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倡导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功能。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课堂教学中,为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导向和促进作用,笔者围绕5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其对应的5个学习任务设计了评价任务、评价观测点和评价方式,引导师生在“认识‘碳中和”“揭秘‘碳中和”“走向‘碳中和”3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效落实相关评价。

1.“认识‘碳中和”教学环节

教师围绕学习任务1设计如表2所示的教学评价观测点及评价方式,以“碳中和”为载体,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回顾,了解学生对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课前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本课的教学起点要求,为学生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做铺垫。

教学中,教师通过呈现图片、数据,让学生明白“雙碳”的含义,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碳中和”概念,展示“双碳”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达成教学目标1、评价目标1的要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揭秘‘碳中和”教学环节

教师围绕学习任务2、3、4设计如表3所示的教学评价观测点及评价方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问、对比、展示、质疑、纠错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与评价,并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发挥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从定量计算角度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和甲醇进行评价,感受化学研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观念。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展开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自主设计价类二维图,渗透物质转化的基本观念,促进学生形成不同价态碳元素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对产生和捕捉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方案展开交流,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与实践素养。最后,通过定量计算明晰甲醇的组成,知道二氧化碳可转化成甲醇,诊断并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化水平,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碳中和”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素养。“揭秘‘碳中和”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2、3、4和评价目标2、3、4的要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3.“走向‘碳中和”教学环节

教师围绕学习任务5设计如表4所示的教学评价观测点及评价方式,通过指导学生以交流讨论、提问、点拨、总结等方式,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根据所学知识采用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回答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运用总结性评价诊断本课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展开讨论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化学与人类、自然、社会的关系,感受化学的真实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达成教学目标5、评价目标5的要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三)课后评价反思

1.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反思

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改进。本案例设置了3个教学环节、5个评价任务和10个评价观测点,这些评价活动能够有效地诊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评价方式、评价信息反馈两个层面,说明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型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2.评价量表的设计和使用

本文根据评价目标和学习任务设计如表5所示的评价量表,课后通过回放教学录像对“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学生展示、评价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信息反馈、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观测和记录,为单元复习课教学情况提供反馈信息,从而评判“教—学—评”一体化的达成度。

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型并不多,后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玉琴.“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目标设计与达成:基于2017版课标附录案例的批判性思考[J].化学教学,2020(9):3-9.

注: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2021年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的实践研究”(2021C607)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琳(1985— ),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

(责编 韦榕峰)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