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伟权
摘要:当前单元复习课还存在着诸多低效问题,如复习目标定位不准,复习内容平铺直叙,复习方法死记硬背,复习手段机械重复等。基于学生立场,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从知识整合、方法渗透、能力提升等方面具体阐述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知识整合;方法渗透;能力提升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1-004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单元复习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单元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低效操练,而应着眼于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逻辑,从学生视角选取、整合学习内容,发展学生学力,提升化学素养。人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实施化学课程目标的起始阶段,内容虽然相对比较简单,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化学素养的“前期启蒙”阶段。下面笔者以该单元复习课为例,探析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 知识整合:基于核心内容的优化重组
平铺直叙的课堂难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的单元复习课必须要有“战略性思维”,对互相关联的内容加以组织和提炼,将知识、问题、情境、活动等构课要素有机合成一体,突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努力寻求落实三维目标的可操作途径,形成结构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基于核心价值的教材内容整合,使学习素材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陌生度,有利于在新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灵动起来。
教学片断: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改进装置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
[设问]中间的多功能瓶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兴趣盎然,启动思考)
[问题串]①议一议:依据这套装置,实验室可以选择什么药品制取氧气?为什么?
②想一想:还可选择什么药品?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吗?为什么?
③看一看:这套改进装置采用了哪些收集方法?为什么?
④理一理:多功能瓶(如图2所示)有哪些作用?
⑤比一比:这套改进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⑥做一做:教师请学生演示,利用改进装置制取两瓶氧气。(学生观察、评价,积极思考)
⑦选一选:收集的两瓶氧气中一瓶预留有少量水,一瓶干燥。提供红磷、木炭、硫粉和铁丝,请学生选择分别完成氧气的性质实验。
⑧变一变:依据红磷燃烧实验探讨课本“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⑨练一练:给予氨气的相关信息,选择对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化学复习课教学内容多而杂乱,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改进装置”将本单元需要复习的核心知识(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②氧气的性质;③氧气的制法)整合在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中,不仅使教学流程简洁清晰,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具有全局性、整体性,能够生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它不再指向一个已知的“单一未来”,而是为学生敞开多扇求知之门,打开多条探索之路,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因而,这样的复习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它始终充满着疑点,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采用改进、补充和重组等多种方法进行的情境设计,既达到梳理旧知的目的,也利用新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化学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目的,思考将熟悉的内容通过变换的问题整合于新颖的情境中。复习课上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具体、琐碎,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合适的梯度。问题应围绕与核心知识相互关联的、学生容易引起疏漏和产生困惑的主要内容展开。通过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认知活动,通过独立学习或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完成。在化学复习课的“温故”环节,教师可以考虑较多地设置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解释性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复述和解释;而在“知新”阶段,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统整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促进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方法渗透:超越具体事实的深层理解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灵魂,学科知识是学科思想方法的载体,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知识提升为能力的“桥梁”。然而,由于已有的教学惯性以及对新课程研究的缺失,使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复习课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知识教学时常脱节。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注意内容适度、方法得当,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复习逐步将其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并随知识层次的推进不断发展与深化,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
2.1比较
比较是区别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科学逻辑方法。按照区别的方式,可以将比较分为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前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表面相异的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后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表面相似或相近的对象之间的不同点。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通过表格、图片、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整合设计了一些比较:(1)实验的比较(包括发生装置的比较、收集方法的比较、实验条件的比较以及实验现象的比较等);(2)概念的比较(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缓慢氧化和燃烧等);(3)新旧知识的比较(包括水在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等)。这些现象或事实对比鲜明,使教学难点在不经意间就被突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科学方法。又如,以熟练掌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知识出发,对给予的新情境“常温时,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学生通过迁移、联系、对比等途径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本身及它们之间本质性的规律,能够认识到知识间的关系和差异,促进在大脑中建构出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促进正确选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分类
通过分类的方式对一个复杂的事物进行研究,往往会取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分类思想的核心是分类标准或依据的选择。本单元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等都是分类思想的具体体现。由于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教材中不—定会同时出现,学生往往难以从割裂的学习中认识到其间的关联性。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中的“单元小结”栏目,通过表格、概念图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查阅教材并从教材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规律的习惯,这有利于促进提升知识的网络化水平。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由于缺乏建构概念图的经验,提供联想的内容也比较少,因而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尝试着自己去绘制概念图,循序渐进地在头脑中建构起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能够自觉运用它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 能力提升:注重教学内容的变式拓展
学科能力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化学学科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科能力虽被教师重视却缺乏具体有效的教学行为,单元复习课的变式教学是双基教学、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概念、性质、规律等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进行合理的转化,以“变”促“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发散性,有助于化学知识的灵活迁移。以本单元课本“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练习为例:
[原问题]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等。
[变式1]该实验中能否用铁丝代替红磷?为什么?
[变式2]该实验中能否用蜡烛、木炭和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变式3]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为下图实验装置(如图3、图4所示),评价交流。
[变式4]你还能设计一种新的实验方案吗?(可预留为课后作业)
近年来,中考实验试题正逐步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现回归课本的态势;体现情境的真实性和问题的层次性;重视化学原理的考查。
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其间常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气体压强相关的内容)等。“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课本实验,在注重课本实验复习的同时,科学地设置实验变式讨论,随着问题层次的变化,学生实验认知能力的进程水平也依次呈现为四个水平的逐级提升:①水平1:实验仪器及操作的识别和描述;②水平2:化学实验事实的加工和处理;③水平3: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④水平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这种基于具体事例的学科能力的渐进式提升将对不同层次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复习中穿插练习是复习课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学生而言,单元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复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学”与“习”的结合加以巩固与检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的作业、课堂练习等评价结果,分析学生学习优劣势的信息,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不透彻或遗漏的知识点在复习课上给学生再次加固和深化,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教师需要依据精准的学情判断,对习题资源做出合理取舍、恰当变式,积极改进与改造习题教学。从练习内容的角度看,要围绕核心知识选择典型的标准正例、非标准正例和反例题目,从不同方面审辨知识的关键属性;从练习方法的角度看,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情况下,注重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努力做到一题多解,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从练习过程的角度看,教师必须随时依据学生练习中的“动态学情”,善于倾听与回应,注重引导和点拨,在学生漏学处驻足、浅学处深化、泛学处聚焦,让错误也成为重要的习题资源。比如本节课学生利用改进装置动手完成同时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的操作环节,概念“辩一辩”的讨论环节以及学生对常见物质分类环节,教师通过学生自由呈现的反例,以适当的追问暴露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灵动与活力。
教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单元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应根据课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单元复习课应通过对已学核心知识的“回溯式”再学习,为后续学习搭建“支架”再建构。用最合理的时间以及最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努力寻求落实三维目标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