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雪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趣味性课堂中摄取知识、在探究性课堂中分析问题、在针对性课堂中学习重点、在拓展性课堂中拓宽认知,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抓手,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身潜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入手,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元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元方法;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考核也越来越严格,因此,要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要设法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综合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课堂中不断成长。
一、将教学基础化,帮助学生巩固语文课堂所学基础
基础知识的学习讲究日积月累,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枯燥,教师可根据多元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字词的积累,也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解知识,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不断强化记忆[1]。自高中开始,学生已经有了多年的语文学习经验,很容易形成固定的语文思维定式,导致学生在接触知识时一直采取原有的学习方法,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也习惯“死记硬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更要从教学内容本身出发,根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看到感受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应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动力,让基础知识打牢。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打好理解这首词意境的基础,促进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到这首词中的意境,首先教师应引入查阅资料并辩驳的课堂设计,即通过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诵读,先感受词描写的主要内容,再通过资料的搜集,对整首词所描述的场景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学生更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其次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这首词中出现的景物,结合学生的课前学习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给出答案。再次,教师根据其中的景物说出自己对该景物的感受,并询问学生:作者在创作时要借助景物表达什么情感?学生在课堂中思考并积极回应,结合自己对词的理解发表看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有机会表达,能够发现其他同学在分析词意境时的切入点,从而丰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为学生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奠定基础,同理,现代诗词的学习都可以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有学习经验的积累,再有分享、表达的机会,最后学习方法的整合让学生突破了思维定式,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将教学趣味化,实现语文课堂良好学习氛围打造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趣味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收获良多。在建设高中语文课堂时,教师要灵活应用趣味化教学手段,如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趣味化导入,就要注意如何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分析重难点时采取趣味化教学方式,就要将一个重点讲明白、讲透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理解,还能够举一反三[2]。另外,教师设置的趣味化问题可引发趣味性互动,学生积极配合教师,阐述自己的个性化看法,还有学生会以幽默的方式应答,使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浓烈,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例如:《故都的秋》并不是全文在描写秋天,而是通过故都的秋的描写展示了作者郁达夫的“秋”,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感、人生态度、文学气质等,文章中的“种种衰亡的生命”也和作者的生命观相对应,他对生命的感动、哀怜、感伤等情感态度,让整个文章的阅读都充满悲凉的基调。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设计了读出感情的对抗赛,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认为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句子画出来,并且与同桌互动,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说给同桌听,同桌决定是否同意该观点。随后,教师随机选择同桌二人汇报学习成果,让学生说出文章哪些部分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哪些部分暗含作者的态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评价,如学生的表达富有逻辑,教师就可以给其和同桌二人免去一次课后作业作为奖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有学生要求补充观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但也要保证学生在课上的互动是有效的,如学生的表达敷衍了事,要直接指出不足,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教师如果采取直白的讲解方式,向学生描述这篇课文传递的情感、态度,学生只能生硬地记住,并不能有深入的体会,因此,将趣味化教学应用于课堂上,不仅可以让这篇课文的学习不再“悲凉”,还可以让学生在趣味化阅读活动中找到作者要传递的观点与态度,即作者不是单纯地在悲秋,而是通过悲秋的过程赞美秋,即使秋的特点是清净、悲凉,作者仍然喜欢秋天的韵味,不远千里地来到北平,以欣赏的态度沉浸在秋天,并将秋天的景色写进文章里。
三、将教学表演化,帮助学生获得好的课堂学习感受
在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得以实现。课堂中的表演,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生动形象的场景,促进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理解教师的语言、情绪、动作,分析课文中的场景描写与情感传递,便于学生与作者共情,让学生在主动投入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3]。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分析表演情境的创设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何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对课文中的人物产生更加立体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窦娥冤》时,教师首先介绍了戏剧常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定义,知道如何阅读剧本,并且意识到戏剧冲突对戏剧本身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戏剧有了基础的认知,且能够接受这种文本的阅读,教师就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述的故事。这时,考查的是学生对剧本梗概的分析与提取能力。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将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过后能够掌握故事梗概,还能够将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教师询问学生:“对课本中的不同人物,你有什么看法?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描述。”学生积极回答,但学生感兴趣的人物不同,即使是相同人物,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作统一整理,作为人物的主要特点,便于学生在表演情境中将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再次,学生自荐想要表演的人物,面对表演人物重合时让学生投票,同时为学生表演提供表演背景,如背景音樂、人物名牌等,在戏剧冲突时播放《流浪者之歌》,让学生的表演更具真实性。最后,无论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担当观众的学生,都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窦娥冤》中的剧情,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对这篇课文的认识也更加立体。
四、将教学合作化,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程度
学生有独立学习的时间打好基础,也要有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到知识的深入探讨,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中,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开展相互交流与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扬长避短,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4]。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的学习,便于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对所学内容产生基础认识,并且在课上进行合作互助,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记忆,对学习任务的探讨更加深入。
例如:《短歌行》中引用了典故“周公吐哺”和《詩经》成句,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就将这一难点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先在课堂上,将全体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后让学生分析作者引用典故的原因,其利用该典故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想法,以及《诗经》成句的意思。经过在小组内的合作分析,即使部分学生对该任务毫无头绪,也可以在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周公吐哺”和《诗经》成句的基本意思,再结合作者的“忧”,诗歌的主要内容逐渐显示出来。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后,需要教师检查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并且将优秀成果进行展示,让其他学习小组有了学习的榜样。经过学生自主讨论、推导、分析,得出的诗歌主题和大概内容,更容易让学生记住诗歌,不会加重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有效学习。
五、将教学读写化,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文本读写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经典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有很大裨益,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能够采取多种方法完成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探讨,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些都是学生宝贵的学习经验,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准学习方法,但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学生的阅读观念输出并不能只靠学生的表达,口语化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书面化的语言表达也需要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5]。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读写平台,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学习写作技巧,表达阅读感受,又能够将阅读中的收获应用于书面表达中,促进学生输入与输出的完美转化,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祝福》时,教师通过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促进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对课文中祥林嫂的命运走向产生全面的认识。教师:“祥林嫂身边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在祥林嫂的人生中有什么作用?祥林嫂再嫁后,她对自己的认知是‘真出格,说明她本身对生活的追求是怎样的?她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如何?她的内心和她的遭遇为什么会产生矛盾?”问题的设计都是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对祥林嫂生活的外部环境与祥林嫂本身的生活态度有所了解。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祥林嫂的特点描述出来,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自成一派。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至少200字,学生可以写当时的背景对祥林嫂这样的人物的压迫,也可以根据之前的教学环节,正确描述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大胆畅想祥林嫂身边如果出现一个可以帮助她的朋友,她是否会有所改变等。将阅读的感受直接写出来,学生有话可写,整堂课的教学也十分紧凑,让学生在高度参与的课堂中发展学习能力。
六、将教学反思化,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必要且必需的,教师要想确保课程的开展符合课程改革,体现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必然要在课后反思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纳入重点反思的项目中。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反思,了解在课堂中应用的全新教学理念有哪些不足,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比单一的课程讲解更有效,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与新情况等,将课堂中的信息全都搜集起来进行反思,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智慧进行的再生成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不仅可以看清楚自己在教学理论上的误区,对语文授课形成正确的认识,改善教学不足,还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自信,让教师有能力掌控高中语文教学的进度,能够正确应用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师专业结构的不断丰富,一直向学生提供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6]。
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不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了多新颖的教学技术,融入了多少教学理念,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事件进行反思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其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调整授课策略,是否能够利用好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否能够将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极致,因此,教师将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进行结合,每时每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必要学习条件,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充满求知欲,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利用好课堂中的每一分钟,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语文课堂的质量得到提升。
结束语
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多元教学方法,可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所学内容上,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建设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其本质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简单、优质、有趣,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不能因营造欢乐的氛围而强行应用多元教学方法,而是要让教学方法其本身带动学生的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学玲.借助多元教学手段,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7):1.
[2]杨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与实践[J].高考,2021(15):2.
[3]马建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与实践[J].读与写:中旬,2021(7):290.
[4]王丽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90):37-38.
[5]安茂.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7):1.
[6]周秀娟.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语文天地,20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