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雯
[摘要]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跃迁点,需要实现身份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向社会性角色和学习者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不适和困难。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统整育人情境,开发入学衔接课程;融合跨界学习,设计主题长线活动;契合自然生活,开展感觉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儿童视角下德育活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生长。
[关键词] 儿童视角;德育活动;入学适应;学科融合;研学实践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跃迁。如果幼小衔接效果不佳,就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怎样让一年级新生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呢?作为具有综合育人功能的德育活动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德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和儿童视角,全面挖掘活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实现社会性角色和学习者角色的自然转变。
一、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入学适应问题
1.“小太阳”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如今,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这让学生在情感上对父母过分依赖。今年新学期入学,张同学是一年级的新生。开学第一天,他在学校门口哭着不肯进校,抱着妈妈,非要妈妈带着一起进学校,而且连续几天都是这样的状况。对此状况加以分析可知,从幼儿园小朋友转换成一名小学生的角色,角色的转变使他们之前模糊的规则感、集体感、合作性等观念都要逐步清晰起来。所以,学校应当以什么样的形式让新生从家庭融入集体生活,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积极探索。
2.“读书郎”的学习适应性问题
儿童进入小学,身份就转变为了学生,这一称谓的转变,寓意着儿童角色内容的深刻转变。小学课程内容是系统化的知识学习,既有具体的学科分类,又有质和量的要求,在呈现的形式上,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而幼儿园的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3.“小花朵”的身心适应性问题
小学一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开始。在时间上,由幼儿园的课堂一节课20分钟延伸到了一节课40分钟。幼儿园的课堂以游戏活动为主,没有具体的课程分类。而进入小学后,不仅细化了课程分类,课程门类较多,而且要保证课堂质量的效果。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进行诸多习惯养成的教育。同时,在小学的生活学习中,午睡时间和游戏玩耍时间减少,因此小学一年級新生会感受到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诸多情况导致了新生容易出现身心不适应的问题。
二、儿童视角下德育活动的价值挖掘
本文的德育活动指狭义的学校德育活动,它与学校的学科学习相辅相成,是学校教育者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活动主要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法治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基于此,从有效解决刚进入小学的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视角出发,德育活动的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文明素养的养成促进社会性角色的转型
对学校而言,应该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为明确目标,从学生的文明素养入手,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例如,学校以“八礼四仪”为抓手,开展德育活动,深入挖掘德育内涵;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开展各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在每学期的春秋游实践活动中,融入相关的品德与礼仪内容,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仪表之礼、观赏之礼、餐饮之礼、待人之礼等文明礼仪的精髓和内涵实质。同时,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和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行动和社会实践来践行八礼四仪的内涵,让他们在校内外的实践中养成自觉性,生发主动意识和自愿行为,逐步形成有责任、有爱心、有纪律、有担当的文明素养。
2.以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进学习者角色的转型
“合作”一词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当今社会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假如能有效地与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能提升团体的凝聚力。所以,在小学的低年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前,教师先要规划好合作学习的任务活动,进行简单的合作任务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成功后的自信和愉悦,再逐步放宽合作的任务,让他们能以多种形式开展同伴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每一个同伴的重要性,发现并学习同伴的闪光点。如此一来,在学习任务活动的生成中,唤醒了学习的自觉性,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内生力,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伴合作中得到培养,实现了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来实现群体学习的进步。
3.以品格提升项目的突破促进校本特质的形成
一直以来,德育始终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重点与核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积极人生态度、完善思想认识的培育。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诸多的学习任务。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与抗挫能力。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对劳动、美术、音乐、体育课程等学科素材的利用与整合,将某一阶段、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教学内容、项目、要求等融入品格提升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合作和体验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品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实践中,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显著提升,品格与素养都得到了有效培育。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德育活动实施路径
1.统整育人情境,开发入学衔接课程
2021年上半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小幼双向衔接,小学要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一年级新生刚刚踏入小学,面向的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要营造充满童趣、使他们有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氛围,来吸引新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好奇。根据实施的指导意见,学校开设了入学衔接课程系列活动。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入学仪式中,我们开展了三大系列主题活动。第一,登录梦幻岛识“新”:在入学前一天,我们创设了梦幻岛的情境,孩子们戴上一个刻着自己名字的独一无二的定制手环,根据手环颜色,登上梦幻岛,来到与手环颜色对应的班级签到墙上签名,同学们结伴沿着各班的专属路标顺利找到自己的班级。孩子们在梦幻岛上认识了新校园和新老师,结识了新伙伴,拿到了自己班级的专属船票。第二,乘上中华号爱“家”: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孩子们拿上专属船票,乘上中华号,参与各项闯关活动及爱国知识小问答。闯关结束后,顺利来到自己班级,进行相关的地理拼图活动,再小组合作开展“寻宝”探索游戏。这样,学生就在有趣的氛围中,在乐趣和知识的双重滋养中,感受开学第一天的难忘和美好。第三,参加学飞营启“新”:经过前两场的活动,孩子们对校园、老师和学生已逐渐熟悉,也慢慢适应了小学生活和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集中开展了一年级的新生入学仪式,通过满满的仪式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责任、成长的快乐、合作的意义等,由此正式进入学飞营,展开未来六年小学生涯的新篇章。
2.融合跨界学习,设计主题长线活动
学校在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中,要进行顶层设计,使德育活动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跨学科融合,启发我们寻求一种以培育自由人格为宗旨、以指向深度学习为核心和以解决真实问题为路径的综合课程的融合。所以,我们的德育活动要努力实现跨学科融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开阔眼界,开发思维。学校在学期德育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了不同的系列活动。
我们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了“拥抱春天,播种未来——让爱与奉献的种子在校园发芽”主题活动。在植树节的活动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每个学生播种了一颗爱的种子,每个种子代表了小小的自己,进行浇水、施肥,精心呵护。在养护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观察,记录下种子什么时候需要浇水、施肥、吸收阳光等,定期测量幼苗的成长,将其记录在册,并且比较前后的变化。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幼苗成长记录册,创作育苗主题现代诗、制作环保倡议卡片,这样就能巧妙地将科学、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融入德育活动之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学科融合再次进行整合和拓展,组织了春日生长学程实践、多元课程探春天活动。比如,我们开展了说种子故事、写种子童谣、苗苗成长记、春趣萌萌“英”你而美、向阳而生“体”验精彩等精彩纷呈的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科融合的思想落实到大德育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自己、爱伙伴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增长了综合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形成了自信和坚毅的品格。
3.契合自然生活,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形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沁润的绝佳时机。在低年段,我们要尝试通过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简单易行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研学活动独特的体验性、情境性、趣味性等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自理能力、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学校也在研学实践中进行整体思考和谋划。例如,在以种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的拓展中,根据学校处于长江边上这一地域特点,我们开展了“亲近长江”的实践活动。教师、学生和部分家长一起从学校出发,步行到长江之畔,一路上有风景有吟诵,到达滨江风光带,大家席地而坐,与长江、与自然融为一體,在这样的独特的情境下,长江隧道建设工程师家长代表从长江的前世今生、长江的生态保护、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南京长江隧道攻艰等六大世界级技术难题出发,开展了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讲和与学生的互动问答。通过长江知识的宣讲,学生们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做长江生态环保的宣传者和践行者的决心更加坚定。学生还在班会上咏唱长江之歌、玩起了“江”字飞花令,用画笔记录这一美好瞬间。“一粒小种子”到“长江大保护”,我们将德育从主题活动拓展到研学实践,活动中生发的道德素养已根植在同学的心中,促进了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和认识,生态教育的小芽在茁壮成长。
古人早有“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明训。以儿童的视角出发,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德育活动的价值和内涵,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中快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快乐的实践中明白道理,在自主中学会做人,在活动反思中提升文明素养。由此,扣好一年级新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德育之苗在活动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陶丹红.小学德育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措施[J].教师,2019(34).
[2]范一晖.刍议德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J].知识窗(教师版),2021(07).
[3]秦红.努力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J].中小学班主任,2019(02).
[4]平怀林.体验式德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