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抓”实现有效互动

2023-05-30 10:48杜金真
小学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引导互动小学科学

杜金真

〔摘    要〕  小学科学主要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观察、思维、操作、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压制学生的兴趣需要,满堂灌、高控制的课堂仍然存在。引导在现实教学中被曲解或遗弃或淡忘,没有发挥其有效性。因此,教师的课堂引导不应是单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善于选择和把握互动时机,让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得到淋漓尽致发挥。近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收获了一些经验。本文对以“四抓”实现有效互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引导;互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2-0022-03

课标强调:要做到人人都能学科学;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让课堂教学活动“动”起来。这里所谓的“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表面上的“动”比较多,而思维操作方面的“动”比较少;学生单方面的“动”比较多,而师生之间交互式的“动”比较少。这些现象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也屡见不鲜。课堂看似热闹,其实所能实现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师生互动更有效呢?我认为,师生互动不是单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有目的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有正确有效的引导策略,善于选择和把握互动时机,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深度完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抓观察引导,鼓励学生参与

我们知道,学生的情绪意志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活动。积极向上的情绪意志可以推动课堂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如果能使學生的情绪高涨,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的互动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科学是……》教学中,为了了解学生对于科学知道多少,课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课本开头“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我扫视了一下,惊喜地发现有一只胆怯的小手,想举又不敢举。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伸出手示意他勇敢站起来发言。他说:“当听到科学这个词,我想到了科学家。”班级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要反驳他,我先安抚好举手的学生,故作惊讶地说:“这么巧,跟我以前的想法一样啊!可我现在又有新的想法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紧接着我又问他:“科学家是干什么的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跟科学家有关系呢?”他说:“做实验、搞研究的。”接着我又问道:“你看我手上的是什么(随机拿出口袋里的手机)?它跟谁有关系呢?”我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说:“是手机,是科学家研究的。”我竖起大拇指说:“嗯!知道的还真多,那你愿意跟我走进科学的世界,了解更多关于科学的知识吗?”就这样,胆小的学生,由于有了教师的鼓励和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又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拧螺丝钉的学问》时,我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面的门把手,进一步加深对轮轴的认识。就这样,由于教师巧妙地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来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学生的情绪意志得到了促动,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提高,生成了高效的课堂。

二、抓生活契机,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上,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心观察,时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引导他们敢于发问,敢于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实现释疑的目的。如,在教学科学六年级《能量的转换》中,在体验动能和热能的相互转换这一内容时,教师故作惊讶地问:“大家睁大眼睛看我的这个牛顿摆,如果将一个铁球高高拿起,并保持摆线绷紧,然后轻轻放开,大家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这时,有不少学生纷纷表示其他铁球就会被它撞出去。教师又继续追问:“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看法?”终于,有几个机灵的学生举手说:“我觉得只有最旁边的那个铁球会被撞出去。”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你会这样觉得呢?”学生接着说:“当被拉起的铁球放下后,铁球会将势能转换成动能,到接触第二个铁球时,它的动能实现最大,同时会把动能传递给第二个铁球,第二个再传递给第三个,以此类推,一直传到最后一个铁球,那个铁球就会被撞弹出去。”这时教师及时表扬学生说得很有道理,并提示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玩一玩牛顿摆,就会真相大白了。这时,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试试看。通过实验他们甚至发现,当拿起两个铁球后同时放下,另一边也会有两个铁球被弹出。

又如,在教学科学六年级《生物的变异》一课“生物变异的种类”这一内容时,教师提问:“生物变异的种类有几种呢?”学生根据课本说出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师追问:“那什么样的是可遗传变异?什么样的又是不可遗传变异呢?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很多学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教师,希望教师能够给予他们更加明确的答案来说明生物变异的种类。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身边的现象,有的学生戴眼镜,有的没有戴眼镜,试着提问:“那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为什么我们班学生有的戴眼镜,而有的不需要戴眼镜呢?那戴眼镜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呢?”很多学生都纷纷表示戴眼镜是不可遗传的变异。教师继续追问:“大家都认为是不可遗传变异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学生站起来,非常理直气壮地说:“我爸妈都戴眼镜,而且我听我爸妈说,我一出生就已经近视了,说明我应该是带了近视的遗传物质,所以我认为近视是可以遗传的。”教师表扬了他并进行说明,一出生就已经近视确实是可遗传的变异。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抓认知冲突 ,鼓励学生探究

科学,蕴含着许多奥秘。学生对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遇到“一知半解”的相关问题时,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产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点,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时,有部分学生认为:点燃蜡烛将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白瓷碗底部变黑是由于火焰对其进行加热,导致底部被烧黑。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马上进行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有什么证据能说明吗?”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是由于底部被火烧黑的,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探究契机继续向学生进行追问:“我们能不能考虑换其他的火焰试试看?如果其他火焰对白瓷碗进行加热后,白瓷碗底部没有变黑,那白瓷碗变黑的原因可能就在于蜡烛,说明蜡烛燃烧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导致白瓷碗底部变黑。”学生通过在这关键点上的思考和探讨,并结合生活中的认识,认识到其实白瓷碗底部变黑是由于蜡烛本身的原因,蜡烛燃烧时有部分未燃烧完全的炭使白瓷碗底部变黑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此处的教学中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一知半解”的相关问题,设置环环相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相应的帮助。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很好地贯彻了科学教学理念,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效。

四、抓生成亮点,鼓励学生互动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总能呈现许多亮点,这些亮点其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堂资源。课堂上的亮点可分为预设和生成两种。教师精心设计的亮点是课堂预设的,教师要将这亮点善加利用。在课堂上,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亮点往往是生成的亮点,是学生思维相互碰撞产生的火花。教师应及时发现这种生成亮点,抓住它,调整教学策略,让这种亮点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如,在教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中,研究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说嘴巴也属于呼吸器官。这时,我抓住这一个难得的时机,反问学生:“请你说一说为什么嘴巴也属于呼吸器官?”他直接说:“因为我们的嘴巴也能进行呼吸。”我接着问:“你在什么情况下用嘴巴进行呼吸?”学生想了一下回答说:“感冒鼻塞的时候用嘴巴进行呼吸。”我表扬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接着学生的话说:“对哦,感冒时鼻塞了大家都还能进行呼吸,也就是说嘴巴能呼吸,所以它就是我们的呼吸器官。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纷纷摇头。我反问学生:“那你们为什么不同意他的看法呢?”学生纷纷举起手,我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鼻子才是呼吸器官,嘴巴不是,因为鼻子能帮助过滤掉脏东西。”我对这个学生点点头,又接着追问:“鼻子怎么过滤脏东西?能说具体一点吗?”该学生又说:“鼻子里面有鼻毛,能帮我们过滤掉灰尘、细菌和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病菌,让我们更健康。”我对这个学生竖起了大拇指,接着说:“你回答得真完整。我们大家给他一点掌声。其实嘴巴和器官是相通的,也能进行呼吸,但是它却不能帮我们过滤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嘴巴并不是呼吸器官。”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很深刻地记住虽然嘴巴也能进行呼吸,但是不属于呼吸器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课堂的互动方式是多样化的,而师生互动是学生学科学必不可少的方式。互动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课堂活力,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互动教学的路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只要有信心,敢于实践,就一定能通过互动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登殿.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3(3):22-24.

[3]孙江波.探究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4(2):94-96.

[4]关泽明、张杰志.让互动交流绽放精彩[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5(6):54-55

猜你喜欢
引导互动小学科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