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陈良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现状,阐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供应链管理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156-05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在全球布局已日益完善,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各行各业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企业用人标准也发生了新变化,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备供应链管理知识与思维。具备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求职时,因此得到青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院系作为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需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思考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培养学生所需的供应链知识、思维与能力。本文主要探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期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现状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基本情况
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管理学、物流管理和生产与运作管理等为理论基础,以数理统计学方法、运筹学方法、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为手段的综合性课程,其前置课程包括商品采购与供应、财务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招投标管理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目标的设计,基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共性能力需求,即培养学生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能力、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能力、利用Internet和EDI等IT手段传递与共享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合作精神、成本意识、服务意识以及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为高职物流管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课堂仍使用传统课堂形式,在教法上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运用黑板、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必要时呈现图片、视频、模型加以辅助。这种传统的讲课方式虽然能较好地让学生明晰课程知识的概念、原理、原则,但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串联、融合已学知识
不同版本的《供应链管理》教材在整体内容上具有共性,主要内容基本涵盖供应链管理要素与运行机制、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供应链运作的合作协调、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几个方面。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对应着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过的库存控制、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知识综合应用到该课程中,教师须在课堂中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融合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串联。而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根据教材编排的情况将这些知识分为不同的知识板块来进行讲解,阻断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甚至认为该课程只是将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再学一遍,使该课程的开设失去意义。
2.抽象的内容无法具象化,学生不易理解
供应链管理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其知识结构比较宽泛、抽象。基于该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授方式让供应链管理课堂成了“填鸭式教学”课堂,而非实训式的操作课堂。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学生唯一的课堂参与仅为课堂问题回答,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也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学生也无法感知供应链管理中的物象,使抽象的内容无法具象化。学生对课堂内容也多是一知半解,降低了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有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岗位知识脱节
供应链行业及其运行机制不断发展,真实工作场景复杂多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供应链管理可谓日新月异。可是现阶段大多数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仍以理论为主,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案例也比较陈旧。在教材编写周期与实际生产发展周期无法同步的情况下,有些教师还是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讲解,没有根据行业的变化补充相应的内容,因此有的内容跟现行的岗位要求相脱节。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没有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使用的仍是过时的案例和内容,学生习得的知识及对工作场景的认知与实际脱节,也无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从而使学生学到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有部分是即将淘汰或已经淘汰的内容,学非所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也无法迅速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无法直接上岗,需要企业再培训,在实践中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个人迅速成长,也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完整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Kilpatrick William H在1918年发表的论文The Project Method中。該文认为知识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获得,因此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项目的形式通过实际活动去学习。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为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独立完成一项与实际工作有关的项目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实用有效。它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思考、学习、创新等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就供应链管理课程来说,项目教学法是让师生通过共同完成某个真实工作场景中的项目的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供应链工作环境,在真实的岗位上操作练习和学习,了解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因此,为了使项目的实施过程有效、贴合现实,用项目教学法教授供应链管理教学时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并做好充分准备。
1.设备条件
教师要想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校需具备教学信息化条件和供应链模拟仿真技术条件。其中,教学信息化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技术、在线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慕课教学;仿真技术条件为各类仿真软件,如ERP实训软件、Flexsim仿真软件、思沃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系统等,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信息化条件为供应链模拟仿真技术在课程中应用提供载体,使供应链模拟仿真软件成为完成项目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程中的项目,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实务化,实务内容实战化,在线实训仿真化”。
2.教师条件
在项目教学法课堂中,为了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方式取代以前单纯的课堂讲解方式,因此要求有具备“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教师,即既要有懂理论的教师,又要有懂实践的教师。也就是说,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学习和项目的完成要由在供应链对应环节岗位有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教授和指导,而不是全程由一名教师授课。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实施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供应链各个环节对应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还需要一位提供技术性支持的教师,该教师不参与项目的实施,只负责教学设备的维护及处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以保证课堂得到顺利进行。
3.学生条件
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在课程开始前应该已经具备供应链各环节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即在学生已经完成学习并掌握商品采购与供应、财务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招投标管理等课程内容后,才可上供应链管理课,否则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感到吃力。具体要求的前置课程与能力见表1。
4.校企合作条件
项目教学法要求用于教学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其真实性的保障则需要依托学校和企业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工学结合。在校企合作的条件下,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到企业定岗实训,在实训中观察、记录企业在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带回学校,成为供应链管理课程中“项目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进行项目教学。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中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中的实施可以按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实施准备(制订实施步骤)、项目实施、项目考核评价四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内容的确定要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服务活动,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在选取用于教学的项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结构等,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项目资源库”中的项目进行改进并设计,以做到因材施教。项目的选择应灵活多变,教师可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并分为不同的模块,然后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来选择项目。具体项目的选择如表2。
2.項目实施准备(制订实施步骤)
选择好项目并确定项目工作任务之后,就要围绕项目工作任务开展准备工作,制订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介绍本次课程及其授课方式。在正式开始学习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时,学生要对供应链管理内容和项目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比如通过一个真实的供应链运作实例分析的课堂导入来实行表2中模块一的任务,从而让学生感知何为供应链管理和项目教学,为学习做好准备。
(2)将本次课程所有模块及对应的项目及其子项目和知识点列出,让学生心里有数。在项目实施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将所选用教材针对表2中模块的分类、项目的选用和各模块应完成的任务进行讲解,为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3)介绍本次课程需要用到的辅助工具和仿真软件。课程组织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不同高职学校上课时所会用到的辅助工具和仿真软件的不同。如若选择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那么教师应先花2至3个课时的时间对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模型的建立和操作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在进行表2模块二、三、四的学习中能够自行建立并优化相应模块所需要的物流活动模型和整个供应链的模型。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活动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教师还应提前向学生介绍课程当中将会用到的MRP软件和ERP沙盘模拟软件。
(4)项目活动的安排,如分组、分配给小组成员负责的工作(操作)内容、课程评议安排等。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此课程的具体安排。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分组安排、组内角色安排、课程评议安排。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在仿真软件上注册好项目实施的虚拟公司,以及各个小组学生在虚拟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为学生的项目实施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
3.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过程为项目教学的重点,一个教学项目又由若干任务组成,实施项目的过程其实是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有的时候,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又分成几个子项目,但要注意,这些子项目的实施过程要保持基本一致。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结合教材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解,并将项目的实施过程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各小组实施项目计划,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施项目操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以在Flexsim仿真软件支持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这一课程模块为例,对项目的实施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部分,讨论项目内容,细化项目任务。供应链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跟传统企业的生产计划不同,需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在经营上与供应商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制订满足客户需求的生产计划。因此在有关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客户在一段时间内的需求量以及各供应商的信息在Flexsim仿真软件上建立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求各个小组内部在实施项目前对项目任务进行讨论,明确任务的目的,把握内容并细化项目任务,以此来还原在真实工作中的合作场景。
第二部分,搜集项目资料,小组讨论交流。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中选取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背景和所需的资料,每个小组在实施任务前都要共同搜集、讨论和整合项目资料,为制订项目方案做好准备。比如“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每个小组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供货商信息,权衡供货商的产品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然后讨论生产计划方案的大致框架。
第三部分,制订并优化项目方案。完成了小组分工和项目资料搜集的准备工作后,各小组制订项目方案。具体步骤为:(1)根据选择的供应商信息和客户需求使用MRP系统列出物料需求计划;(2)在Flexsim仿真软件上建立生产车间作业台,列出生产作业排序方案;(3)制订生产计划方案;(4)完成最初在Flexsim仿真软件上建立的基本模型,并进行成本等效益核算;(5)优化方案;(6)确定生产计划方案。同时,为了还原真实工作场景,教师还应为各小组代表的虚拟公司创设竞争环境。假定以班级为市场,为各小组设定项目完成的时间,并将项目完成的时间纳入项目考核中,以激励竞争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项目的基本任务和附加任务。知识应用、迁移能力较强的小组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以自行选择具有更大挑战性的附加任务,在保质保量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如果还能高效完成附加任务,那么在项目考核评价中教师要给予更高的评价。
4.项目的考核评价
项目的考核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由师生共同完成。首先由各小组对本小组进行自评、给其他小组打分,随后教师再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评。项目考核评价包括准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一是项目实施前的准备评价。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各小组在项目实施前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个成员在小组讨论、查找资料中的参与情况,各小组在准备阶段资料查找的准确度、充分度。二是项目实施的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各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务分工情况、解决问题所用的工具和方法、项目实施所花费时间,每部分各占20%。该评价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反思的重要依据。三是项目实施结果评价。在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方案、成果、学习报告。结果评价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和实施结果及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或解决问题的程度为参考依据,给各小组完成项目的最终结果进行打分。与此同时,在项目结束后,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对各个小组的实施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各个小组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的考核评价并非课程学习后的最高检验方式,课堂上的教学项目评估只能算是课程总评估的一部分,最后还要检验课程与供应链技能大赛是否相融通,并把这当作最后检验教学成果的一道关。因此还要结合各小組在供应链技能大赛中的表现计算出各小组这门课程的总成绩。目前供应链技能大赛主要有易木科技的供应链技能大赛、百蝶公司的供应链仿真大赛和Logis的供应链建模大赛,每个比赛的侧重点不同。易木科技的供应链技能大赛侧重于供应链的运营,即选址、竞争投标、生产计划控制、物流运输以及融资等一系列的供应链运营管理技能;百蝶公司的供应链仿真大赛则是根据供应链的网络节点企业,即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团队扮演一个角色,让各供应链网络节点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谈判,建立供应链的多赢模式;Logis的供应链建模大赛主要是引进国外企业实际使用的供应链软件,借助软件不断调整供应链的决策数据,确保供应链的决策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利润。而具体选择哪一类的供应链大赛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内容则需要视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课程大纲和目标以及课程所用学时而定。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中应用弥补了传统讲授法难以串联和融合已学知识、难以直观地将抽象内容具象化、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的不足。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供应链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对教学设备、教师能力、学生水平、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教学步骤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准备、项目的实施以及项目考核评价。它摒弃传统的一纸定成绩的做法,将课堂中的项目评价和相应的供应链技能大赛结合起来作为学生完成该门课程的能力检验。
参考文献
[1]胡建波.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3]胡建波.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
[4]张宗飞.试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3).
[5]李书芳,王艳.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
注:本文系广西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桂教职成〔2020〕8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丹(2000— ),福建龙岩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陈良(1979— ),广西北流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