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2023-05-30 10:48李时根
高考·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新高考课程设置

李时根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课程改革以关注学生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不单是看成绩,还是为了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备考中。在化学知识教学中,教师不再一味地向学生传输答题技巧,更注重知识载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习得方法,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课程设置与具体落实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重构化学课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简述了高中化学课程开展现状,深入解读了新高考对化学课程设置提出的要求,并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课程设置和具体实施进行了如下分析,期望文章的讨论与研究能够给有关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课程设置;课程实施

在新高考制度的逐步深入下,要想使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来获得能力的提升,必须为学生构建起轻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新高考的一大措施是增加考试次数、缩短时间,同时还要健全教学评价。新高考制度的颁布以及落实,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但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不同地区对化學的重视度不同、教师功利心严重等。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对新高考认识,改革课程设置,才能促使新高考改革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推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开展现状

(一)教材的差异性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正在发生着改变,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教材与原来教材的差异。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内容并没有增设太多的内容,但在教学深度上更浅显。这样的教材安排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但新高考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浅显的教材达到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且化学涉及大量的概念、反应方程式、化学材料等,以往教师会通过刷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但在当下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在自主讲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竞争。

(二)教学实践不充分

应试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只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忽视了实践教学,即便是开设了实验课也多是以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为主,因未能让学生自主操作,导致他们无法体会蕴含的化学变化。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化学原理,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而且长期处在这种机械化的课堂中,会消磨学生的耐心,同时让学生失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随着新高考制度的颁布,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不单要平衡好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关系,更要整合社会实践并将其应用于课堂中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观念转变不及时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落实,化学教学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教材内纳入了更多探究性的题目,这些类型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而且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此学生可以多花费些时间在这些内容的探究上。探究性内容的学习不单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但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成绩。对高中生来讲,提升成绩是重点,所以放弃了自己钻研的项目。过分沉溺在项目探究中,会让教师和家长心生不满,这就让探究式学习得不到重视,进而让学生自身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教学设备不达标

虽然新高考深入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但当下的教学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当下很多高中学校现有的条件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实验的基础,这也就间接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完成化学学习目标。另外,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年久失修,甚至出现了机械损坏、化学药品失效的情况,所以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以及产生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不仅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高考对化学课程设置提出的要求

自中国进入崭新的时代以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试点地区的上海和浙江推出了“6选3”和“7选3”的招生模式。为了与新选科改革达到适应,浙江省还完善了“三位一体”的招生改革。学校招生考试模式的改变,以及选科招生制度的改革,为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展现自己的个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逼迫学校必须根据要求完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作为新背景下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路径,也是学校办学核心的充分体现。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必须引起重视[1]。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导向

化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通过化学课程设置达到促进“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必须依照国家课程标准确立学校的办学目标,并通过层次性、多元化、有选择课程体系的设置,改变“千校一面”的课程设置现状,在确保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二)化学课程的顶层设计

自2012年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化学课程分设为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以此来应对新高考的要求。而且有关课程内容设置的难易程度,是依照《学科指导意见》来规范的,虽然学校的话语权小,但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推动高中化学课程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因学生的基础、兴趣和能力不同,学校也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开发了校本教材,让课程内容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发展,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自新高考制度落实以来,学校在选修课程开发上的比重更大,同时对学校自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校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综合国家与地方对人才培育的要求、学校本身特点、家长和学生意愿以及地方企业等因素来提供课程资源,并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三)课程开设和实施流程

化学课程开设与实施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通过整合学校和周边单位的优质资源,按照规范和流程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四)选修课程设置的探索

选修课程可以开设“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等课程群,同一课程群下要分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教师还要针对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专题课程,通过专题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也可以跨学科设置,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另外,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在选修课中,大学选修课程的开设不单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化学,而且对学生“三位一体”招生中的综合测试的通过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农业化学、汽车中的化学、理化测控等课程是由本地知名企业为学生开设的,有助于学生职业倾向意识的形成,通过实践化学做支撑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作用,而且通过本课程的设置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发展。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制订健全的课程实施制度

课程有序實施的最大保障就是教师。化学课程实施必须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学校要注重课程制度的建设,鼓励全校教师参与进来,让教师在互相交流中获得进步。另外,学校要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课程规章制度,如《选课制度》《学分认定方法》《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并将选修课开设以及取得的成效纳入教师评优和绩效中来,同时可以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教师自身理念的转变,将会在课堂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会让化学教学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3]。

(二)做好课程资源的建设

化学课程改革与设置需要资源做支撑。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在具体的课程开展中,必须在建设好选修和必修课程开展需要的实验材料与设备的基础上,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便利条件(如实验室建设、新建专用教室等)。在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中,除了发挥本校实验室的作用外,更要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如农业化学、汽车中的化学等课程的开设,就要与本地企业达成合作,借助企业先进的实验设备与仪器开设化学实验活动。关于教师资源的建设,不单要发挥本校教师资源的力量,更可以利用企业单位和大学师资力量,如大学选修课程就可以用“中国大学慕课中的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安排相应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课程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角色和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并通过创设“网络学习空间”“化学微课”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4]。

(三)积极创新化学课程教学模式

新一轮高考改革强调公平性,而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学生兴趣、自主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定学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并通过有效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提升自身的认知。因此,笔者在把握新高考要求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创新了如下的课程开展模式。

1.关注化学本身,提升学生认知

通过对近年来化学高考题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考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和大家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整合生活资源丰富化学课堂,以生活为模型对学生开展引导,可以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价值,进而提升自身的认知。例如:在2019版人教版化学知识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教师便要在综合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开展引导,以提升学生的初步认识,然后再根据得失守恒定律让学生自主推导二价铁和三价铁的转化情况。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通过建构模型引发学生的探索,并通过延伸与拓展总结出铁的化学性质。化学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通过运用基础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合理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可以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5]。

2.构建生活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化学看似抽象,实则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善于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让学生看到化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唤醒学生对化学的探究热情。而且在生活情境下,教师不但要传输学生知识,更要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与理念,比如教师有意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自觉地树立起社会责任。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金属电化学腐蚀中氧气的影响”的化学实验中,便可以指导学生搜索生活中不同的金属物品和日常做实验剩下的氯化钠溶液以及有关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收获相应的实验结果,还能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整合生活资源并将其纳入化学实验中来,提升了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并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基于化学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在化学最后的复习阶段,很多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了重难点习题上,忽略了基础知识,这样的现实情况会让学生因基础不牢固导致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下降。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要在夯实课堂基础的同时,根据高考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拔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化学基础知识包含化学方程式、化学概念和实验等,需要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完善教学计划,通过逐步引导和推动提升学生的认知。学生之所以感觉复习效率低,是因为他们无法对知识进行整合,未能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一般情况下,在复习中,学生都是对单个知识点的复习,并未将其串联起来,进而导致学生在做题中不能整合知识点来解答。而且在高考试题中,通常是对知识点联系的考查,如若学生不具备整合与系统的理念,将无法获得答案。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二来可以提升学生的答题正确率[6]。

4.增设化学专题内容

基于化学教材和社会生活化学知识点(如化学电源、环境污染等),学校会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化工企业工作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将最前沿的化学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学工作者,可以了解化学的发展,而后指导学生将自己听的专题讲座以报告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考。

5.抓重点,注意技巧

经调查研究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在化学考试中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其原因在于复习没有侧重,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复习内容,提炼出重难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第一,整合大纲考点和学生的易错点,并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第二,整合历年来的高考考题,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考试,通过多次训练将学生知识遗漏点暴露出来,由此学生会积极调整学习计划,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方向。

6.规范学生的考试能力,提升学生的答题效率

虽然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能力最终体现在分数上。有的学生在做题中思路清晰,知道如何一步步地答题,但结果却因描绘不当失去一部分分数。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开展高考题的训练来优化这一问题,在训练中要强调答题的规范、描绘的完整性,经过长期训练和坚持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答题规范能力。例如:检验滤渣是否干净的时候,学生不能简单地回答杂质离子的检验结果。正确的答题模式为:取适量的洗涤液,而后分别加入适量的某某试剂,如若还存在现象说明没有清洗干净。完整的描述不单可以确保学生答题的完整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数,同样这是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充分体现。

(四)改进课程评价机制

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课程设置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在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树立起“以学论教”的理念,认清学生需要什么、学什么有价值等,而且要大力推广“教学评一体化”,借助评价促进教学的开展。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通过评价标准与任务的干预,形成教学双方的良性循环。而且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通过合理使用表现性评价与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自己。如化学奥林匹克、大学选修课程要采取学生表现和纸笔测验结合的评价方式。有关化学农药应用等课程的研究,可以采用表现和档案袋结合的评价方式。无论是哪一种课程评价,都必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生化学能力的表现评价,要建立起“三角形”“四基石”模型,分别对各要素和有关步骤进行分析,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反馈提供依据。主要步骤如下:以学科能力为指导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开发化学测试题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评分标准;选择样本开展测试,收集数据为评价提供支撑;利用项目反应理论测量模型数据开展分析,建立起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评价等级。

在新高考制度下完成“7选3”或“6选3”的课后,各个班的学生比例、职业倾向、学生基础和学习内驱力等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甚至选修课的内容也不一致,如若依然采取平均分、优秀率等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开展评价,很明显有失公平。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以“素养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一般采取个体差异评价法,首先对课程前的学生情况进行测验,而后针对课堂实施情况进行分阶段的测试,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测试情况,分析学生的发展增量,根据发展增量的不同对教学做出评价。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开展,教师看到了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积极优化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同时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学习体验[7]。

五、总结与反思

自《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参与课程设置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自身课程的开发能力与课程执行力在推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而且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学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成功的喜悦,但一路走来依然有一些教训值得铭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执行力关系着课堂开展效果,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参与教师开展定期培训。课程建设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化学选修课程开设与选择可以提升高校招生考试成绩。另外,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分类选课走班”管理力度,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环境,通过与企业和高校的结合,建立起优质的化学资源库,为学校化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8]。

结束语

因为新高考倡导自主选课,所以化学学科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新高考背景下,功利性的教学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教师研读考试大纲,优化课程设置,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并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在深入参与中抓住化学的本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上述的教学研究可以了解到: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改革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目标,主要的办法是增加考试次数,杜绝一次考试“定终身”命运的弊端。通过考试成绩和社会评价等级评价的结合,可以真正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水平,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序开展。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要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不断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因此,在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摆脱“一刀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化学素养的培育,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范伟.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1):6.

[2]韓桂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J].环球慈善,2021(4):75.

[3]张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数理化学习,2020(15):141.

[4]龙再云.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J].考试周刊,2016(20):137.

[5]黄进宴.“3+1+2”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有效进行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1(1):116-117.

[6]张迎红.刘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J].商情,2019(52):136.

[7]李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性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7(13):161.

[8]张宁.肖琦.朱汝葵.新课标与新高考背景下的PBL教学问题研究:以高中化学必修1《SO2和SO3》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7):61-62.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新高考课程设置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