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梅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已经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传统分析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在各种环境中使用新媒体技术解决技术问题以及道德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高职教育中的潜力非常重要。文章探讨了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指出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革新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6-0177-04
互联网媒介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它为人们的学习、工作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渠道。新型的互联网媒介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与灵活性,为人类创造了一种“虚幻”与“真实”并存的生存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使用 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传播,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便捷、更迅速。而移动互联网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生进行思维、行为交往的重要媒介,对其学习、生存、发展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深刻變革
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并非简单地把新媒体作为技术手段,利用其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互动性和及时性来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其真正影响在于对以教师为教学中心,以课堂教学为组织形式,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变革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教师角色职能较为固化。思政教师的地位非常突出,他们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还是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塑造者。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道德价值的重要评判者。而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关心的主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传播渠道。互联网媒介呈现出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的新型信息交流模式,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是相互的,任何人都可以自动地变成媒介。继慕课等较为正式的网上在线教学形式之后,微信等App以便捷的特点成为传播思政教育资源的载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职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轻松获得海量的信息内容,思政教师的权威地位和角色职能受到冲击。
(二)以课堂教学为组织形式的变革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逐步转向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传递呈现出一种既有局部到局部,又有总体传递的形式,同时又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既独立又互相影响。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新媒体更易突破各种外在条件的限制而“飞入寻常百姓家”。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和方式的偏好,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质量教育资源。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加便捷和高效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随时随地的开放课堂成为可能,这也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然,资讯品质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候,更需要思政教师适时地介入和正确地引导。
(三)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般都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时间、就业方向和知识素养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以达到系统教学的目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思政教师甄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专业化的语言来学习知识体系。而新媒体资源内容涵盖大千世界、古今中外,将整个世界以人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各种正面的、积极的、先进的、健康的资讯都可以成为辅导性的课程,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方式。新媒体资源对老师的指导作用,使老师能够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更完整、更及时的认识和掌握,从而使其价值和目的更为清晰。另外,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而不用直接面对某个组织或者个人,这可以缓解因直言不讳而造成的“倒退”现象。同时互联网也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教育成效的实现。当代高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新媒体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化深入探究,也可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随意浏览。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本身的思政教育功能就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得以实现。尤其是高职学生对海量信息的主动探究,是高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注重学习过程和自我教育的习得性学习。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
全面着眼世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现实,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育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局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2]。要完成这些任务单靠教材内容和思政教师自身掌握的材料是不够的,而新媒体无疑为实现这些任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甚至是颠覆性变革,既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革是不可阻挡的,又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将新媒体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桥梁和手段,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在线学习,甚至将正式的思政学习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生活和娱乐有机融合。要将优质新媒体教育资源与传统思政教育资源有效融通、优势互补、高效共享,以高效的付出获得最优的教育实效。
(二)满足不同需求教育者的自主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高职学生、关照高职学生、服务高职学生”[3]。因此,必须尊重教学规律,直面高职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以个性化教育服务为出发点,“满足高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新媒体之所以广受追捧,表面上看是其形式灵活、内容鲜活、表达形式新颖、获取途径便捷,实际上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广大受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在高职学生头脑中引发思想价值的建构,必须突出个性化、加强针对性。思政教师应将统一要求和多样化的自由选择相结合,通过课堂进行统一的教学,使基本的知识结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等教学目标得到落实,然后引导高职学生自主选择新媒体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三)以新媒体思维转变教师角色职能
新时代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然而,高职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思政教师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未必能满足高职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对此,思政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自觉学习和培养开放、自由、平等的新媒体思维,主动转变对教师角色职能和教育功能的定位。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课堂气氛,使抽象的思政理论课变得生动和易于接受,应利用表格、图形、动画、视频等,吸引高职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大量资源,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为高职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充满互动的学习环境,使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效,使得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提高高职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革新方法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4],为新媒体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这种深度融合涉及整个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理念更新和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变化,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度的变革。
(一)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革新的方法
1. 構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各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整合困难、数据挖掘价值低[5]。应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维相结合的大数据平台,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网络改革与平台创新的深度融合
2. 以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相结合,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必然的。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方式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实现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信息传播。大数据是连接新媒体的核心节点,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创造基本条件[5]。
3. 构建思想政治教学的云平台
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思想政治教学的云平台,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设,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基于云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程可以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内容设置、课堂讲解、问答引导、作业考试系统、教师个性化展示等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素。
4.构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
利用大数据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动态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反馈。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反馈的基础上建立“评价—反馈—评价”的良性反馈机制。为了实现有效的反馈,评价结果是下一步建设的基础,使反馈机制能够真实地反映动态表达。
(二)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革新的路径
1.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制度的宏观改革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制度的宏观改革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育管理部门要从加强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能力的角度建构开放、自由和多样化的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梳理整合各种教育管理机构和主体的教育职责,汇集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融合的教育生态。例如,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确保通过财政投入为各种新媒体教育资源提供技术、设备环境;在对高职学生考试和教师教学考核评定时,科学认定线上线下教与学的课时和学分。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和引导,将社会、机构和群众所能提供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新媒体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开放、自由和个性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建构。
2.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教育改革中,思政教师仍然起关键作用。他们必须从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的目标出发,有效应对新媒体对教学环境和教师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他们既要坚守开放、自由、平等、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整合教育资源、创设环境,引导高职学生到新媒体的信息大海中去遨游,去认识开放的、多面的、真实的社会和世界;同时又要坚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理论阐释,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高职学生以开放的视野认清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自由探寻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坚定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自觉完成思想革命,主动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中。
3. 持续开掘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无限潜能
新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要的外部技术条件,其前景是广阔的,潜能是无限的。正确认识新媒体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本质影响,可以避免产生“思政课教学加上新媒体资料就是融合”的肤浅认识,以及在实践上出现的新媒体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形式主义。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告别基础设施配备和互联网技术引入初期,但是新媒体带动思政教育走向开放、自由和个性化新发展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创新要素和动力,对思政教育的建构力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从体制机制建设上引导新媒体发挥其思想教育的社会价值,这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需要着力推进的关键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结合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新特点,积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内容和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育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最终实现高职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欣怡.网络新媒体对思想政治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2] 央广网.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2016-12-09). http://china.cnr.cn/news/20161209/t2016120 9_523312806.shtml.
[3] 和洪星.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青年与社会,2020(30):94-96.
[4] 尚明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21.
[5] 谢继华.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荐稿人:赵永兵,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