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诊改的研究与实践

2023-05-30 02:50邹石德陈毅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专业建设中职学校

邹石德 陈毅波

[摘 要]为使职业院校能够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将逐步在全国中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各省教育厅也要求各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教改工作中,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诊改的核心内容。文章探讨中职学校专业层面的诊改路径,包括目标链、标准链的建立以及“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和衔接等,对如何做好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教改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为其他兄弟院校开展教学诊改提供参考,以推动我国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6-0096-03

教学诊改工作是指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方面建立诊改制度。在这五个层面中,专业建设是教改工作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教育部发文要求中职学校推进教学诊改工作,包括诊改制度建设、诊改机制运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等,做到诊改过程有监测、有预警、有统计,能够持续诊断和改进。从2017年起,各省教育厅陆续聘请此方面的专家对各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诊改工作小组,以保证教学诊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进度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还停留在起步、研究和试行阶段,有的学校虽然通过了教育厅的验收,但还是存在临时加班拼凑资料来应付验收的情况。造成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领导重视不够,不明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不理解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内容,无从下手。

广西玉林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在2017年印发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我校2017年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订了《广西玉林技师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五纵五横”运行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涉及全員、贯穿全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常态化的诊改制度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各部门形成了系统的规划体系。各层面“目标链”衔接贯通,“标准链”明确、具体、适切、可检测。学院的各个专业也开始从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我校专业诊改信息化平台运行良好,具有实时监测、预警的功能,教学诊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学诊改工作现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

一、 专业建设诊改的内容与要求

(一)专业建设诊改的内容

专业建设诊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的开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情况、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等方面,涉及专业的类型与发展情况。

(二)专业建设诊改的要求

专业建设诊改要求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标准必须与学校规划一致,且要与本专业的技术切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和课程教学目标、标准相辅相成,课程体系要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可以检测查询。诊改内容需要有助于上述两个目标的达成,时间周期合理、不拖沓,诊改方法和手段应便捷可操作。课程资源的建设要能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专业建设诊改的起点——“两链”的打造

(一)建立目标链

目标是教学诊改动力的源头,也是起点。目标链是依据学校发展的规划及其子规划(包括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由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各部门(岗位)的工作目标、专业建设的目标、课程建设的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等构成的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内容不断关联的系统化的目标体系,下一级的目标必须大于或等于上一级的目标。专业建设规划必须与课程建设规划契合,上下各级规划必须连成体系,不能脱节。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应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的制订必须科学、合理、有效,要经过各部门科学的论证并结合现有基础进行设置,进行SWOT分析。目标不能设置得太高,绝大部分目标应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实现。

(二)建立标准链

有了目标就要制订标准,如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等级标准、优质专业标准、精品课程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企业调研标准等。标准链是依据目标链来编制的,是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管理标准等构成的内容关联,是一套独立的质量标准体系。专业建设标准的建立重点是为了将专业建设中抽象的培养目标分解为能进行有效评估的核心能力,使得专业培养目标可量化、可评估,使专业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应有规划地进行专业建设,使结果对接目标,并以诊断为前提进行有目的地改进,如发现有偏离标准的问题,应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如果没有标准,就无法判断,更无法诊改。

可见,专业建设标准体系是专业诊改工作的基础。专业建设标准稳住的是不可跨越的红线,但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又没有特定的标准。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资源保障方面可以设置相应的标准,各专业可以按照学校制订的标准来制订本专业的标准,按照“下有红线,上不限制”的原则设置标准。标准的制订必须有依据,学校级的标准不能低于省级或国家级的标准。

三、专业建设诊改的实施

(一) 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专业诊改运行机制

专业诊改应依据“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建立诊改制度,这样的工作流程清晰,诊改周期合理,诊改方法与手段可操作。通过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专业诊改运行机制来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形成两个相互依存的质量改进螺旋,分别是长周期大循环和短周期小循环,见图1。其中长周期大循环涵盖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与改进,而短周期小循环则包含监测、预警、改进和组织。短周期小循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动态及时跟进调控与改进。

“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第一个循环是大循环,以“目标”作为螺旋起点,依据“目标”制订“标准”,依据“目标”和 “标准”制订“计划”,由相关负责人根据建设的方案来组织实施,全过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自我诊断,并不断提升,找到不足,通过不断创新和学习来改进计划。第二个循环是小循环,是在实施教改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监测数据,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预警,以督促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改进措施,调整工作方案。两个螺旋相交于“计划—组织—实施”三个环节,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既互联互动又相辅相成,两个螺旋都处于持续工作的状态。建立“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是教学诊改的基础,能及时依据事实和数据形成诊改体系,与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及标准相对应,是体现教学质量观、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学习型机构的需要。专业教学诊改的实施要找准“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主体,紧紧抓住教改的各个阶段,落实螺旋主体责任。

(二)专业建设诊改实践思路

相关责任部门依据学校制订的专业建设规划、学校的质量诊改运行制度,组织各专业的相关负责人来规划、制订本专业的年度计划。按照学校制订的专业建设规划中的诊改周期,各建设团队围绕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实时采集专业状态数据,使“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能高效运行。通过信息化平台,按所设定的周期进行监测预警,根据监测的目标数据完成情况进行既定目标和标准的对照、有针对性的自我教学诊改。通过持续修正和诊改,最终实现专业建设的既定目标,形成真正的目标链。

(三)专业建设诊改实施路径

根据学校层面确立的专业建设规划或新增的年度任务目标,明确完成标准或要求后分解下达任务,各部门或负责人依据学校的既定目标与标准,安排年度规划并有效开展实施,即时将工作数据录入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信息化平台系统将自动对低于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值的数据进行及时预警,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测任务完成的进度及质量。各部门或负责人根据预警的信息进行优化整理、调整工作方向、提高专业建设质量,通过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料,随时了解任务的执行进展情况。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开展年度或学期自诊,形成教学诊改、诊断报告;通过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任期考核等各种评优推先激励机制,奖惩结合,推动各部门学习政策文件及经验方法;通过不断完善学校制度,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提高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能力;通过制订和优化考核制度,改进管理措施,制订各部门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在规定的周期内进行诊改,不断优化各级目标。

(四) 开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也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一部分,是实现学校教学与诊断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诊改的起点和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管理必须到位、规范;教学设计必须合理,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岗位实习必须能系统完整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实践教学应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进行程序化设计,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同样也可以通过“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机制进行。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动诊断与改进程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方面,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持续循环诊改。

四、明确专业建设责任人

在专业建设诊改过程中,专业带头人是第一负责人,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实施者,需要明确建设目标和制订建设方案。所以,专业带头人的职称与能力必须满足相关要求。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中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引领专业和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

专业带头人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社会的需求,提出本专业的发展目标;与本专业成员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依据学院的规划,协助学院、系部落实专业发展规划。專业带头人应从课程出发,制订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课程的标准,任课教师依据这些标准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建设考核采取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则对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进行考核。

五、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中,专业层面诊改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2017年建立专业诊改运行制度,专业层面的诊改实施全面覆盖学校所有专业,诊改实施科学、有效。经过专业诊改,近几年我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2022年广西教育厅组织的诊改复核中,我校顺利获得通过。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文英.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区域研培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0):66-68.

[2]  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3]  汪建云.培育“8字螺旋”   夯实诊改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7-11-07(11).

[4]  樊玉成.“教诊改”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8(6):61-64.

[5]  郭葳.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以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8):11-16.

[6]  梁树洋,欧鉴.中职学校学生层面诊改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194-195.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专业建设中职学校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德育工作浅谈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