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华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立足“双减”政策,可围绕学习主题设计议题作业、选用抗疫资源设计主题作业、打破学科边界设计学科融合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家庭劳动作业、关注具体学情设计超市型作业。以作业改革撬动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转变,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业设计;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形式,采用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数量适当的作业”。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凝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分学段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内容之中。通过教学、作业等多种渠道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脉相承,学科教师制定作业目标要基于课标、基于学情。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传统的作业内容聚焦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大量重复机械训练,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围绕学习主题设计议题作业,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提出了35个议题,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的教学方法,这表明在初中阶段可以使用议题式教学展开教学。教师要明确新课标对教学提出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教学提示”中的议题,精心设置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议题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实现对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落实。
议题任务的完成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任务的设置是关键。以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主题“法治教育”,创设以“远离违法犯罪”为议题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提供或让学生收集未成年违法犯罪(校园欺凌)的案例,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了解校园暴力和不良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危害,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可以从议题作业的成果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对待作业的态度以及知识、技能的储备等。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身边的见闻,大胆地去设置问题。开放式的议题任务,其成果展示也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议题作业,多层次反映学习主题的要求,让学生预习或巩固所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迁移应用的机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了解学情、改进教学和作业设计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持久理解,达成深化理论认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选用抗疫资源设计主题作业,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主题类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与探究的空间,注重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不断积蓄成长的力量。
一场疫情,一次考验,一堂大课。审思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典型事件,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为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这场新冠疫情中,所发生的“抗疫”人物、“抗疫”故事和所凝铸的伟大“抗疫精神”,为德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在灾难面前,广大师生做到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好疫情防控最鲜活、最生动的资源,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育人元素,把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等与学科有机融合。结合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課“维护宪法权威”中“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中“凝聚价值追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谋求互利共赢”的内容,依据课标“革命传统教育”的学习主题,充分挖掘战疫背后丰富的教育资源,把疫情危机化为道德法治课的教育契机,让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鲜活案例及时进教案进课堂进作业。设计“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为主题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战疫相关资料,可以运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设计材料分析题,或访谈学生对这部分资源的看法。分析兼顾学生以往与当前阶段作业整体情况对比,发现作业优缺点,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对作业设计进行调整,并关注学生发展过程,适时引导学生改善自身缺陷。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的重要支点。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战疫中各行各业人员身上体现的美德和无穷的精神力量,面对疫情无数英雄逆流而上,反思自己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面对“不必做核酸,不要做核酸”的新形势,都要谨慎地应对当前形势下的疫情。可以通过连续激增的感染病例数据,结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依据课标“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主题,设计调查研究的作业:对本班学生或家人的防疫情况进行调查,并撰写3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反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引领学生去发现疫情背后,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是无数幸福小家的坚强保障,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现在疫情虽然有所缓解,但疫情防控仍不能忽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接种好疫苗,坚持“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万一感染了,做好隔离期间的规划,不必惊慌,共筑免疫屏障。让我们的学生在这场疫情中获得了成长,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社会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三、打破学科边界设计学科融合作业,培养学生政治认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教材内容与历史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横向关联,具有开展跨学科统整教学的基础条件,借助跨学科统整的方法可以把相关学科知识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作业设计中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核心,有机地渗透语文、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行综合学习,以促进全面发展。学习本单元时,要求学生收集党史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相关资料,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题设计道德与法治科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作业。实施案设计作业时,要先提出的要求及比赛的规则等,设计作业时先行设定评价标准,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预设,学生设计作业也有参照的标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语文、政治、历史学科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美术学科老师指导设计、制作手抄报,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认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认同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学科整合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美术学科的版面设计等学科知识,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比,制作成作业展。分享活动感受,展示优秀成果,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重视作业中知识层面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突出正确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道德践行。该项作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政治认同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家庭劳动作业,培养学生道德修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因此,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在作业设计中渗透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孩子在学校度过一整天大半时光,可适当减少布置以往课堂学习之后巩固、练习、检测以及课后延伸拓展等浅层认知的家庭作业。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形式丰富、活泼的家庭劳动作业。
学习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让家更美好”前,可把教材第85页的“探究与分享”设计成渗透劳动教育目标的家庭作业,布置作业前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节日假期做一件家务,拍照或录制小视频,并将此次体验真实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既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又如,上网课的特殊时期,让学生尝试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与父母一起制作午餐或晚餐中,通过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网课期间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和成果,以收集、分析和运用学生作业信息,据此作出判断或改进作业。在评价主体上,要重视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家务劳动进行了评价和寄语,使评价成为家校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加强作业反馈,课上老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播放学生做家务的视频、照片,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做家务的感受,学生充分体验了多样的家务劳动带来的别样精彩,能够重新认识劳动的意义,感受父母的艰辛劳作。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学习评价,适时指导做家务的方法,提高学生劳动技能。通过家长和孩子齐动手做家务,亲子关系将更为和谐。适当参加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孝亲敬长、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关注具体学情设计超市型作业,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布置形式,确立差异作业观,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为设计多层次,多梯度的作业、多种形式的“超市型”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将作业设计分层。设计立足基础,以巩固当天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的基础性作业,在留得少、有针对性、实现精准的基础上控制好作业总量。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留得合理”的弹性作业,即设计时间上的弹性或内容上的弹性;设计个性化作业,要考虑到它的必要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业设计的题目一般是串联所学知识点或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储备或知識体系;深化和提高所学知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形成,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作业中,对作业的难度、跨度也要进行分层设计,可设计为基础题与提高题,要求学生必做或选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学科作业,可以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作业践行中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但不做硬性要求,避免让学困生产生挫败感,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作业的表现形式应丰富多样,不能陷入单一化的桎梏中,否则,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机械认知和审美疲劳等不良后果。为使学生能够用积极认真的心态面对作业,教师要以生为本,力求打破传统作业模式的思维定式,不拘泥于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超市型”作业,能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能学到东西。2022年寒假陆续开启,临近春节,可设计“融合性寒假作业超市”,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而推出的作业自选套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作业完成,可以与家长共同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如果做作业就像逛超市,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学生自主选择热情自然会高涨。例如,记录春节每一笔压岁钱的来源及金额,制定一份压岁钱使用计划;与家人一起选购年货,用思维导图梳理全家在年货上的开支,并尝试进行分析;从年夜饭中找出餐桌美食、餐桌文化,线上与同学交流,尝试进行区域推广……立足课标、依托课本、课外延展,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业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诊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双重功能。因此,为了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教师要科学实施作业设计,有效落实和推进“双减”政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宋继东.探索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作业精准设计[J].中小学管理,2021(10).
[3]梁力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实践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海口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改进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KY145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