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虎 吴满意
摘 要:“大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重要路向,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重要驱动力。区块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其分布式记账、协同式维护、交互式加密、机器型信任关系等特点为“大思政课”构建提供了思维、技术和物质支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利用从“窄”到“广”、主体构成由“少”到“多”、运行机制由“分”向“合”转变。当前,区块链赋能“大思政课”还面临主体职能与参与机制不明确、平台建设与功能不匹配、信息与应用开发不充分等困境,亟须以主体协同为起点、以内容协同为靶点、以空间协同为支点,整合队伍及其功能、健全平台及其工作机制、加深信息发掘与应用开发,形成可亲、可信、可为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区块链;“大思政课”;“三全育人”;主体协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3-0112-06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良虎(1986—),男,四川简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吴满意(1965—),男,河北保定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呈现高度互联化、泛在化、碎片化、全时化、互动化特征,人类社会正逐步从个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演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同时,也面临“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1]等现实困境。鉴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3],这深刻阐明了大思政课“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统筹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和反馈格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4]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也明确了“大思政课”的大视野、大格局、大主体、大内容、大空间、大载体、大方法、大生态等鲜明特征和内在要求,将深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动机制、运行模式、方法载体和生态系统。
一、区块链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链式数据库,其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账本技术、非对称加密算法以及智能合约等[5],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开放、信息不可更改、匿名、自治的特性[6]。从功能来看,区块链作为大数据的一种支撑技术,在承继现有多学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机器和算法的信任,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环境下打造了一个低成本的信任机器,建构起一种新兴、高效的人类社会关系,将人类从原来基于以地缘、血缘、业缘为基础的个人信任,以合同、银行、法庭等作背书的制度信任时代推动到机器信任时代。区块链的上述特征和功能将为“大思政课”的实现注入崭新的技术驱动力。
(一)从历史逻辑来看,信息技术进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利用从“窄”到“广”演进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能力是借助于技术进步而被不断放大和强化的,技术进步成果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是人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强大手段”[7]。在人类向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中,新技术的运用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赋能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技术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横向来看,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投入巨大精力、财力和物力加强相关研究。例如,美国已经连续推出五个版本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其中2017年制定的“重塑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美国 2016 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补充”提出,通过建立协作式高等教育领导范式,在教育治理与教学创新中吸纳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倡导实施一种全新的“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进而促进教育生产力显著提高。从纵向来看,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通过广播等现代通讯技术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达到宣传主张、引领思想、凝聚共识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部电化教育馆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等机构的成立,教育技术化发展趋向更加明显。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共时演进也大致经历了“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虚拟教学”四个发展时期,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亲和力和互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理念逐步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生成、表达和传播发生了质的转变。
(二)从理论逻辑来看,区块链技术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构成由“少”到“多”扩展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分布式账本,“它在全球互联网志愿者提供的计算机上公开运行着,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候查看区块链上的信息”[8],其“每个节点都可以显示总账,然后维护总账,而且不能纂改账本”[9]。这样一种技术逻辑和特点对于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困境具有重大价值。一是区块链技术的超协同性有利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信、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大思政课”是一个思政共同体,众多独立的、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教育主体都参与其中,只有相互之间充分信任,彼此之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在协同机制中共同发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记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链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种数据完全纳入统一的处置系统中,从而保障数据资源共享、决策互通与过程互动,超越了过往依靠制度、业缘等建立的信任机制。同时,通过测评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配合状况,能够有效杜绝部门本位主义等现象,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大格局的生成与整体推进。二是区块链技术的超稳定性有利于增进师生互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记录技术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结构紧凑,各模块或系统之间相互联系,记录难以抹除、数据难以篡改。这一技术充分保障了学生思想行为大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也使得对学生的画像更为准确客观,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区块链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特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由“点”到“面”扩展。所有要素与节点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原有的单向度“我说—你听”“我命令—你服从”教学方式转变为由学生自主、自助、自觉将数据传入互联网,或者通过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高校、社会、家庭、学生本人记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甚至通过一些人工智能终端自动化记录思政教育活动的机制。各方协同构建育人新格局更为合理,为全域式、全景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治理、长远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机制支持。
(三)从现实逻辑来看,区块链技术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由“分”向“合”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通过考试、调研、考察等方式,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学生进行静态评价,方式标准单一,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同时,大中小学、本硕博等各个学段评价主体分离,其结果往往受到其他教育主体、企业甚至学生本人等结果运用者的质疑, 学校之间、学校与学生、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具体来讲,一是个体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大中小学之间,学校、社会、家庭以及高校内部之间关系较为松散。尽管单个主体已竭尽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囿于权限范围、职责隔离和事务分离,各教育主体缺乏沟通、配合与协作,无法形成整体合力。比如,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宣传、教务、后勤等部门之间缺乏交流等。二是各主体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单个主体努力程度不够,除思政课教学、学工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之外,其他部门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被虚化、弱化和边缘化。例如,高校信息化管理、后勤、科研等部门由于自身工作任务繁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形中被放置于次要位置。三是出现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向的力量。例如,在学生思想引导方面,思政课教师更注重阐释“价值理性”,而专业课教师更加倡导“工具理性”,二者之间一旦出现意见相左则会使学生陷入迷茫、不知所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打破以往条块分离、功能分割以及互不沟通、互不信任的格局,以开放、互联、互促实现协同育人。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关注的长期性、评价的动态性、教育的连续性。一是实现评价标准由“分”到“合”。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思想政治教育每个网络节点都可同步、同向进行同一工作,所有信息交流数据都能够同时为每一区块共享与共治,从而通过技术保证对学生“画像”基础信息的统一。二是实现评价主体与评价运用主体由“分”到“合”。通过区块链形成集体维护的全覆盖技术机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企业、公益组织等不同类型的主体都要按照自己的职能和权限平等参与、客观记录、严谨维护和共享数据,将所有主体都转化为利益相关者,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参与度。三是实现评价过程由“分”到“合”。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多维度评价、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全程评价,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通过上述评价进行记录、读取、分析、比对并得出结论。同时,评价还应囊括整个过程轨迹、波动轨迹、异常轨迹,预测未来趋向,从而保证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全面、透明,实现由分段记录到整体统一。
二、区块链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核心要旨
“大思政课”的核心指向在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1],解决不同学段、不同目标、不同场域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空间协同问题,其中信任问题是关键。区块链集体协作和共享模式以及非对称加密等技术在整合育人渠道、资源、途径、时空的同时,打破了校内与校际、地区与行业、学科与学段之间共享互通的信任壁垒。借助区块链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将形成跨时、跨事、跨地、跨域、跨界育人共同体,实现育人主体从“点”到“多”、 过程由“点”到“线”、内容由“点”到“面”、空间由“点”到“体”。
(一)主体协同: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起点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0]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持续关注大学生成长过程,全过程记录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最终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育人目标。“大思政课”具有主体“全面性”的典型特征,纵向上实现大中小学、本硕博学段一体化协同,横向上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高校内部的一体化,最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的割裂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一是要实现主体间“共频”。在分布式记账技术支持下,各教育主体都将成为平台的建设者、使用者、优化者和维护者,是“大思政课”最终形成强大育人合力的重要节点和支点。二是要实现主体间“共振”。通过点对点的网络拓扑结构,使所有主体都参与到区块链系统之中并成为“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在权限内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成为数据贡献者,进而有效降低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破除信息孤岛,破解信息鸿沟。三是要实现主体间“共线”。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将实现无阻隔、全时性交流与共享。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主体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和追溯学生的任何学习证据数据,识别人才、匹配岗位,实现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的有效对接,促进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合力。
(二)内容协同: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靶点
人的思想是一个动态运行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其独有特征与内在规律。鉴于此,习近平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評价等环节”,“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11],深刻阐明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内在统一性,又要注重有层次、有侧重、有衔接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着力破解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层次跃迁与叙事深化,内容丧失吸引力的困境。一是在内容设计方面要循序渐进。从小学生到博士生学段,思政课内容应按照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接受到创新的原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要构建学习区块链。使学生的学习参与、学习态度、学习动态变化、学习内容、学习体验、学习互动、学习反馈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每一细节都以时间为序自动生成链式记录,破解长期以来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他学段学生情况无法了解、不了解、了解不全、虚假了解、形式化了解等情况,从而更全面、更精准地掌握学生学了什么、学得如何、欠缺什么等信息,有针对性地供给个性化教育内容,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好奇感、新鲜感、获得感。三是要以“课程群”理念强化“大思政课”课程群。强化教材内容和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强化学习过程记录、学习结果记录直至学习效果记录。
(三)空间协同: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支点
大数据时代,面对“教育课堂更为多元、教育过程更为开放、教育评价与决策更为科学以及全时多维互动和个性化教育更为凸显”[12]等现实境况,习近平要求“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3],深刻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空间,也应当向社会空间延展,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实现与社会现实的良性互动。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延展“大思政课”空间关键是要实现学校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网络空间的同向同行。一是实现物理空间协同。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将整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资源,所有学习行为都分布式存储于网络之中,教育过程和结果泛在化、全时化呈现于互联网络之中,教育行为将受到各个主体的履职自觉性的影响。二是实现心理空间协同。各节点用户要发挥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导性,为学生自觉自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思想、技术和物质支持。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教育者更类似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发包商”,而学生则类似于“承包商”。教师是任务的发布者,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教师提供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把控进度和达成度,学生则按照教师的引导完成全过程。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并分享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学生心理空间的协同。三是实现虚实空间协同。一方面,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上传、转化线下教育积累的资料,从而记录在区块链的各个数据存储单元,方便线上随时随地查询、加工、分析和运用。另一方面,教育者将根据受教育者网络足迹和数据印痕以及各教育主体线上认定记录,凭借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鉴别、剔除、调整及加工;督促学生将学习心得、心态、体会、体验等进行即时录入和实时分享,为线下教育提供分析依据和操作指南,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互促。
三、区块链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理路
面对以区块链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化社会加速到来的形势,习近平要求“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14]。事实上,2018年教育部就提出“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15],由此开启了依托区块链技术建构符合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块链系统,为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新格局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外力驱动。2020年,教育部提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治理与应用创新平台,提升教育治理的自主、开放和可控能力;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提出深入应用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数字转型[16];2022年,教育部等16部门公布“区块链+教育”这一特色领域试点,提出探索多主体参与、多业务协同、跨地区合作、数据有序共享流动创新应用场景,标志着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已全面进入实操阶段。高校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思考、前瞻布局,从队伍、平台以及应用三大核心层面统筹规划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思政课”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极。
(一)队伍要“动”起来:推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大思政课”主体建设
“大思政课”的核心在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单一的局限,提升高校内部协作,提高大中小学阶段协调,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协同,构建大师资体系。借助区块链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还需不断完善协作机制,充分激发各个育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形成同频共振、相互支持的育人格局。
一是高校内部人员要动起来。“大思政课”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形态表征与实践响应,其中“全员育人”排在首要位置。就高校内部而言,实现“全员育人”一是要实现机构协同。要进一步明确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统筹学工、教务、科研、群团、后勤、信息、保卫、文化、体育等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明确触动启动、具体实施、评价反馈机制。二是要实现过程协作。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兼职思政课教师、兼职辅导员遴选机制,鼓励和支持校内不同部门人员与上述两支队伍交流、流动、转化。三是要实现作用协力。要畅通思政队伍与专业课教师队伍沟通交流机制。整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功能、内容、时机、空间,一体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二者在运行中互动、在功能上互补、在效果上互映。
二是社会力量要动起来。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旨在建构起一个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教育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大格局、大视野、大担当”。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或者高校等单方面的力量,必须跳出教育办教育,跳出思政搞思政。要树立开门搞思政的理念,建立国家教育区块链,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子系统,明确各主体育人职责。同时,要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劳模英模、社会名人以及社会重大事件、重大决策的参与者、经历者、见证者都纳入区块链系统之中,发挥全员参与、主体协同的育人合力。
(二)网络要“串”起来:优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大思政课”功能平台
区块链的生命线在于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当前各教育主体都根据自身职能建立了一些工作平台,但平台之间的互联性、互通性、互补性、互证性仍有待提高,“肠梗阻”难题突出。因此,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应着眼于教育单位学习平台的一致性,着手于协调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需平台的技术衔接性,着力于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平台的互通性和共享性,推行超越时空的区块链思政新模式,畅通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的网络终端,从过程记录和数据加工方面构建起“联勤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资源平台。
一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串联“大思政课”过程记录子平台。从宏观上讲,高校“大思政课”过程记录平台建设要构建教育活动展开的空间与场域,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校、学科、学生等要素。从微观角度讲,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内容及其表现方式。基于此,要对各个能够承担教育功能的主体赋予可联性,留足接驳端口,推进各个主体在权限范围内建立多情形记录的大小账本。纵向层面,要着眼于各类教育机构参与主体活动轨迹记录账本之间的串联性,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轨迹记录账本的互动性,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学内容衔接、本硕博学生教育情况互联。横向層面,要提升教育主体数据的并联性,确保学校、社会、家庭中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的微域、局域、广域、跨域和全域,实现网状布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资源分层分类基础上的贯穿性与整合性。
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串联“大思政课”数据加工子平台。立足于区块链互联共享与智能合约串联数据加工子平台,学情数据、学生成长档案和与学习历史相关的数据都要被存储记录。串联上述数据将实现思政教育资源重组、思政内容重建、思政生态系统重构。一则实现快速融合。通过加强网络管理、监控运维、智能研发、数字管理等,构建一套基础性的区块链框架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数据的账本式记录功能,促进新平台与其他各校各部门各业务以及个体单元的场景融合。二则实现快速交付。提供便捷读取及实时监测,满足更多教育主体、技术主体与学生的应用需求,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区块链与教育软硬件环境快速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和云服务平台快速对接。三则实现快速变现。要支持和培养一批市场主体,专注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终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众筹、众创等机制发展应用终端及其生态,让其尽快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四则实现快速追溯。所有教育主体与学习者均能够通过非对称的加密算法,跨平台、跨系统的形式记录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高校等教育主体以及企业等社会主体可以通过查询、验证、跟踪和获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的原始凭证,解决学生成绩的可信度问题。
(三)信息要“用”起来: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大思政课”智能应用
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最终将落脚于对存储于其中的数据的使用。因此,应当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力量,开发大量智能应用终端,基于数据分析为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等主体提供针对性、多样化信息内容。
一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账本”。“学习账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直观记录。这些记录具有不可篡改、不可撤销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物质自我与精神自我、实体自我与虚拟自我、标签自我与真实自我、现象自我与本质自我、教育自我与生活自我”相背离的境况。基于区块链技术,“大思政课”要将学习记录、学习评价与学习时长、学习时段、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学习效率等要素挂钩,作为结论认定的重要参考,从而激发大学生端正态度、改善方法、提高效率、注重效果。不同教育者通过学习账本能够全景化了解学生学习实效,从而基于自身职责功能、权限义务、教育资源等有针对性地根据年龄、学段、心理、认知等特点制定教育方案、采取教育措施,并且上述措施也将原原本本记录于区块链中,作为履职尽责的考核依据。
二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链式学信体系。通过提前预设加密算法,尽可能排除教育者或其他机构等外界干扰,进而自动以时间为脉络记录、存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一切交互行为和学习轨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网络学习、社交、娱乐、出行消费情况,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尽快形成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区块链,以此构建基于技术保障的新型信任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价公开、公正与公平,激发师生对教育活动的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10]. http://m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332.
[4]孙其昂.推进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J].群众,2018(9):45-46.
[5]嘉文,周华丽.教育区块链:分布式学习时代的教育模式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2.
[6]何蒲,于戈,张岩峰,等.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7(4):1-7+15.
[7]武文风.马克思技术进步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194.
[8]唐塔普斯科特,亚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11.
[9]徐明星,等.图说区块链:神一样的金融科技与未来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7.
[10]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1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7.
[12]徐徐.新时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77-79.
[13]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01).
[14]习近平.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9-10-26(01).
[15]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4):118-125.
[16]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礎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9):15-19.
【责任编辑:张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