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新 梁琼
摘 要: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加强理论武装,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一些噪音杂音不时出现,需要党更加重视思想引领力建设。通过梳理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理论、历史、实践等逻辑基础,结合分析引领属性、凝聚属性、方向属性等内在价值,可以从把握思想理论创新主导权、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传播形式、着眼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和构建思想引领力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的原动力、辐射力、感召力和支撑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3-0050-0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榜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维五合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2021JGZ1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再新(1978—),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梁琼(1998—),女,四川南充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義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百余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这一重大命题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于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中。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坚持把增强思想引领力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最大程度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逻辑基础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一个在历史演进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创新、持续增强的基础工程,内在地蕴含着自身特有而缜密的逻辑架构。以理论、历史、实践等不同维度为逻辑起点,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深化对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
(一)理论逻辑:推动“两个相结合”的纵深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两个相结合”的纵深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理论沃土上焕发新的理论活力,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提供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能够通过理论成果的效果论证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对夺取革命胜利、巩固政党政权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因此,自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指导中国人民探寻救国救民之道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立足本国发展国情,坚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上下的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并科学回答了各个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通过思想文化的内在互融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提供理论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以人为本、为政以德等观点,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的重要来源。党在推进思想创造、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指导、方向引领,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表达,丰富了党在新时代理论创新的自信源泉。进入新时代,必须聚焦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两个关键点,真正使全党上下学懂悟透做实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
(二)历史逻辑:跨越建党百年的科学总结
习近平强调:“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汲取创新灵感,以推动全党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以充足的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阔步迈向新征程。
坚持思想引领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略,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创新发展实践中。建党后,党在进行伟大革命与建设事业中,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与宣传思想工作,最大程度地凝聚起社会各阶级的认同和支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改革开放时期,党将思想解放作为突破口,以科学思想理论引领人民群众共同探索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的良方,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实根基。新时代,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自觉立足更高的政治站位来探索发展之问,突破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新进展,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从而更加有说服力地引领人民群众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促进了思想共识的高度凝聚。党的历史经验是对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既有助于及时把握治国理政的内在规律,又能够不断凝聚党心民心、指导实践。三个“历史决议”诞生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具有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内在逻辑性,是建党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文献,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推动党在历史经验总结中进一步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引领作用,突出了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必须毫不动摇地运用好党的成功历史经验,从宝贵的精神财富中获得科学理论指导,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三)实践逻辑: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之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这表明在新时代发展潮流中,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已成为长期执政实践中的必然命题,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稳步推进,是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现实需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化进一步凸显,各国之间联系愈加紧密,这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党和国家时常受到来自西方敌对势力的恶意针对与无端抹黑,他们不仅试图从内部思想根基动摇我国政权,还企图利用外部舆论影响党和国家形象,对党在新时代发展中有效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形成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对内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自觉,对外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随着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等战略目标的如期完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向心力和共同愿景的凝聚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旧问题与新矛盾叠加。同时,意识形态领域党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时常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亟须以更坚定的思想定力,不断引领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二、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价值指向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7]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在新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引领属性: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之基
增强思想引领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基础。在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中国共产党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并在百年余奋斗历史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汇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强大认同力和向心力,为新时代持续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根本思想保障。
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8]突出强调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引领、理论武装,持续推进新时代管党治党强党的实踐、理论和制度创新生成,坚持对真理与信仰的执着追求,敢于并善于“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确保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地位更加稳固。一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力量和智慧之源,是新时代驱动党的理论创新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积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实践中,深入践行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将人民群众的个体力量凝聚成与党同向同行、同心同德的群体力量,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简言之,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深刻回应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需要,促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以更加充分的执政信心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
(二)凝聚属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思想引领力作为党的领导力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能最大程度地凝聚起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之间具有高度耦合、同频共振的特征,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百余年来,党始终坚持“两个相结合”的纵深发展,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并部署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建设发展,并将其持续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具体实践和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以丰硕的治理成果增进人民福祉,进而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思想动力。基于顶层设计视角,党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前提,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家治理规律与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治理与国家制度的深度融合。基于实践视角,在党的科学理论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不断推动党的各项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落地生根,以巨大的治理成效凝聚起最真实、最厚重的民心民意,为提升党的治理能力铸就坚实根基。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将党的思想引领力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发展中,才能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国家治理的热情和动力,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方向属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航向引领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苦难走向复兴、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9]这展现出全体中华儿女对美好前景的无限向往与热切期盼,为党和国家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引领航向。
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回应不同时代主题的现实需要,解决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问题,深化人民群众对实现复兴伟业的理性认识和行动意识,锻造出强大的思想引领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持续关注党和国家事业建设发展中的诸多棘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并转化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从“四个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将人民群众的力量汇聚到这些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国家战略规划上,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不断前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持续接力的奋楫笃行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所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逐步得到完善和实现,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不断赢得战略主动权,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体会到建党百年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更加坚信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三、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实践路径
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既具有逻辑必然性,也具有时代价值性。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必须勇立潮头,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的实践路径,激发党和国家伟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把握思想理论创新主导权,增强思想引领的原动力
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党的创新理论发挥着引领建设、凝聚共识和汇集合力的重要作用,必须充分把握思想理论创新主导权,进一步增强思想引领的原动力。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彻底的理论,成为党说服群众、引领群众的思想武器,关键在于其理论体系始终紧随时代、实践、社会的演进而发展。因此,进入新时代,面临改革步入深水区、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等新形势,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的主题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化“两个相结合”,以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来分析与把握各项发展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被人民群众所认同,从而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共识。
二是立足学术前沿,深化党的理论阐释。进入新时代,党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也需要联合学术力量来阐释和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从宏观构建来看,社科界专家学者们应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作用,砥砺深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从具体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高校、社科院、社会研究团体等机构的关键作用,立足生产生活实际,既要解读党的新理论新思想、重大方针政策、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等,又要深入中国各领域的具体实际之中探究一系列发展问题,并提出富含创新性的学理见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形式,增强思想引领的辐射力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0]这既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具有载体效能,又指明了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创新着力点。
一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效度。新时代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准确把握话语传播与接受方式的新特点,善于运用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的话语方式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首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将抽象性、概括性的思想理论以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方式表达出来,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接受度。其次,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化传承发展中形成天然的、固有的、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必须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民族话语方式表达创新,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度。最后,在数字信息时代,更需要利用颇具吸引力的时代话语方式来阐释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度。
二是创新理论传播手段,扩大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广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运用,宣传思想工作应时刻把握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新态势,主动利用新技术创新理论传播手段,扩大思想理论的普及范围。一方面,基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之间传播优势的创新融合,打造综合报纸、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介为一体的动态化思想理论聚合传播阵地,构建起人民群众与党的创新理论之间共鸣的桥梁,全面有效地提高党的思想引领效果。另一方面,基于受众的多元需求,要不断丰富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形式,推出多样化的理论宣传精品,实现政治宣传、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同时利用大数据计算技术将理论宣传精品进行合理划分与精准推送,从而有效扩大党的思想理论传播的覆盖面。
(三)着眼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建设,增强思想引领的感召力
新时代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学理论、知理论、用理论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更广泛地增强思想引领的感召力。
一是要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的理论常态化。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并不断使其内化为自觉意识。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经常学党的创新理论,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对党的战略部署、大政方針等最新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水平,自觉做理论学习的“领头雁”。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不断形成规范化的学习管理体系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让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接受党的思想洗礼,不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思想上的高度认同和行动上的使命担当,使学习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态。
二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和实践一再印证,党的创新理论唯有走入寻常百姓心间,才能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凝聚起人民群众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价值共识。一方面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宣传融入群众性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在契合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协调联动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地融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实践中,指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新征程中不断感召和引领全社会成员共同踔厉奋发。
三是引导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必须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创新理论来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意识和使命担当。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在民族实践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创新理论,构建凝聚力更强、认同度更高、创造力更好的民族共同体关系,不断提振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广泛实践,以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把握“五个认同”,让“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各民族在各领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成效,切实推进党的民族工作进一步发展。
(四)构建思想引领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增强思想引领的支撑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1]这表明,通过各项实际政治举措和自身建设,党的思想引领力已经显著提高。进入新时代,应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思想引领的支撑力。
一是构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责任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是保证党的思想引领力长效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构建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划和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切实达到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的实际效果,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各级党组织工作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构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机制。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核心力量,要主动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总揽全局、统筹谋划、担负总责的重要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二是构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教育机制。要以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为党的思想引领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机制。要在创新线下教育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和数字资源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全方位的信息交流,拓展党的理论学习空间,真正让党的思想引领力“强”起来。另一方面,构建集中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机制。要在坚持集体教育中,依据成员自身发展需求有目的地进行个人教育,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高效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学习与转化,不断提升其政治认同度和理论自觉性。
三是构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管理机制。思想引领力长效机制的构建最终要落脚到管理层面,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动态循环管理体系。首先,构建思想引领力建设的监督机制。要及时监督反馈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的贯彻执行情况,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追究力度,让制度机制在增强思想引领力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其次,构建思想引领力建设的巡察机制。组建巡察组定期对各级党组织进行巡察,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真实了解多方诉求和实际问题,有效搭建各类监督的贯通渠道。最后,构建思想引领力建设的考核机制。习近平指出:“要改进完善机关党建考核评价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选拔任用导向作用。”[11]为此,必须将考核机制纳入思想引领力建设,重点考核各级党组织思想理论的学习成效、宣传成效及落实成效,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适当奖惩,用好考核“指挥棒”,为夯实党的思想引领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1.
[5]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4-15.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7.
[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
[9]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
[10]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11]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旗帜,2019(11):5-8.
【责任编辑: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