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意境与语言艺术解读

2023-05-30 17:07叶慕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残阳叠词江水

叶慕兰

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脍炙人口,清新秀丽,描绘了深秋季节江上优美的风光,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强烈情感和无比喜悦的心情。诗中比喻传神,颇具艺术匠心,无雕琢之嫌。这首《暮江吟》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为了避免党争,自求外任,于是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写出了这首心情愉快的小诗。在诗中,深秋的景物是那样的动人,而在秋天的暮色下,一道残阳落在缓缓流淌的一半红一半碧的江面上,那露水似珍珠,月牙似弯弯的弓。在这首诗中,能够体会到诗人在把心从世俗琐事中抽离出来后的愉悦。

一、《暮江吟》意境解读

1.自然美

《暮江吟》这首诗仅仅28个字,却描绘了两幅大自然的风景画。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最后第一道残阳的晚霞斜照在江面上,被照到的江水犹如玛瑙,荡漾着鲜红的波纹,而没被照到的江水依然绿如碧玉,绿波盈盈。远处的斜阳,近处的江水,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江面秋景图”。“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句描绘了深秋月初的夜晚,低头细看草地上的露珠在月光下如珍珠点点,光彩熠熠。仰望天上的月儿弯弯,如弓高悬于夜空。这是多么静谧、美好的深秋月夜图。

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在经典古诗词中咏月的作品不胜枚举。诗人都喜欢写月,在不同的心情下写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暮江吟》中是干净可爱之月,给人一种明朗干净之感。

2.动态美与天然色彩美

用一个 “红”字贯串,暗里却渗入了一个“凉”字,“红”的暖色调与“瑟瑟”的冷感受构成了对照,浓烈的视觉与触觉体验让人如亲临深秋江边,仿佛处于那让人浮想的境地之中。后两句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露珠比喻成珍珠,既有形态又有光泽,充分表现了作家对眼前景色的热爱之情;又把月光比作弯弓,既将自然事物写得生动活泼,又照应着“九月初三夜”,使全诗如珍珠般圆润,美不胜收。

“瑟瑟”这个词的运用,既有功力,又富有意蕴,它有两个含义,一指风声,二指碧绿。这首诗中的“瑟瑟”,写了这样一种美丽独特的精神境界:没有照到太阳的半边江水则碧绿晶莹,照到太阳的那半边江水则火红绚丽,两者构成了强烈的颜色对比,相得益彰。

3.鲜活美

“铺”指把物品展平或摊平,给人一种匀称、调谐之感。作者把这种极平常的“铺”用到了此处,却贴切传神,生动活泼。若使用表达映照意思的字,则显得太实、太俗、太平淡,缺少辽阔无边的境地;若换用残阳落入,则显得太生硬;若换用残阳射入,则显得太单调。而作者从众多相同词中选用一个最切合情境、最能体现出思想美学境地的“铺”,更生动活泼,也更确切。“残阳”照耀在江面上,火红色的晚霞铺展在江面上。晚霞深入了江水,半隐半现、若暗若明的灿烂景象,多么千姿百态。

4.时空运动美

在白居易笔下,诗中充满了审美的凝聚与创造的美学意象,它很文艺地表现了一种跟着时间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幅金碧灿烂的水彩绘,简直像彩色电影中的一组长镜头,由于摄影机的移动,人们的视线也迅速迁移,通过摄影机的不同组接而看到时空运动下的两幅画面。

“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成为内心精神情感的黏合剂。就是这样特殊时间下的特殊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紅”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种镜头系统建构为动态的美学整体。而它们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也就会变得愈加醇厚、浓烈和坚实,并常常给人留下了某种朦胧、复合度高的精神情感。当残阳斜映,晚霞下铺展的瑟瑟江水,从诗人视线中逐渐消失了,变成另一个幽美、宁静的画面。昂首仰视,弯弯如弓的月亮在碧空中高悬;低头俯瞰,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的花草上凝聚、闪耀。

5.朦胧美

月光下夜的特点是背景较暗,月光颜色属于冷色,因此有月光的景色较为模糊。月光下的风景不是它的本色,有着模糊朦胧的美。在这朦胧的月光下,诗人可以脱离现实,从远处看风景,更能描绘出景物本身的美。在《暮江吟》中,“露似真珠月似弓”的夜景突出了明亮的月光和晶莹的露水,情态毕露,妙趣横生。

二、《暮江吟》语言艺术解读

《暮江吟》语言艺术特点主要运用了汉语的多义性、朦胧性,从而构成这种蕴含蕴藉、婉曲朦胧的诗意审美。

1.片言可以明百意

《暮江吟》含蓄精练的文字承载了很多的含义和情感。而这首诗虽然只是28个字,却展示了两幅自然界的风景图。全诗创作最绝妙之处,就是摄取了两张幽美的大自然的人物场景画面,并予以组接。一幅是落日西沉、晚霞映江的灿烂风光,一幅则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二者分别看各具佳景,但组合起来更显妙境。也正因为它表现了一种空间位移的运动过程,这也暗中点出了诗人所游历时光之长和兴致之浓。因此,诗中也艺术地展示了诗人被大自然风光所感染、所沉醉的审美历程。因为这首诗中贯串着诗人在外任途中轻松快乐的心态与强烈的个人色彩,所以也使得全诗成为了诗人在特殊境遇下审美观与心理变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2.叠词艺术

叠词也就是将两个单音节词重复使用,既是双韵,又是叠韵,兼具二者优点,且听觉效果也最好。《暮江吟》的叠词韵律和谐,节拍较快,抑扬起伏,犹如新雨滴阶,令人惊叹不止。阅读诗歌时要注意叠词的欣赏,可以融入情境,分析诗歌表达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将叠词单拎出来,看叠词在诗歌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叠词的作用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词的活用

语法中突出的是词汇的活用和语法的变化。运用词汇的自有含义与引申意味,在没有关联的二者之间灵活地构造某种逻辑状态,从而产生反常、陌生、新奇的效应,使语句的表现更加生动、传神。诗中的“铺”字确实用得绝妙,它不但描绘出了残阳西沉,光线斜照,清澈的江水,落日余晖,更主要的是它具有动态,并且随着这个物象的运动而由近及远,逐步延伸,不断展开变化。可见,巧用一“铺”字,把景物写活了。一个极普通的“铺”字放在特殊的情境中,便神形毕现,光彩夺目。

4.具象性

具象性词语有利于个人审美需求的实现。审美需求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获得,借助语言而获得的审美需求也是个人审美要求中的一个特定形态,它与其他个人审美需求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它是借助一定的文字媒介而实现的,而在这种文字中,具象性词语最能够激发个人的想象空间,从而实现个人的审美需求。如诗的结尾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就精准地把握了物象形态特点,写得十分传神,将自己的满腔喜悦之情直接交给了审美对象,从而实现了情景交织、物我一体的美学境地。很多比喻句的背后给予了人很多思考的空间,人会觉得此诗意犹未尽,余音绕梁。在阅读时,还能够体会到深沉的意境美,以及丰富的联想美感。

三、《暮江吟》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暮江吟》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导入,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诗歌中了解到诗歌的意境。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聆听朗诵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诗歌的内容,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体味古诗的韵味,感受古诗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诗中蕴含的意境美,从动词、颜色、自然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学会分析意境深刻的古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与语言艺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整体的分析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残阳叠词江水
唱不尽心中的春江水
与女友牵手二月有感
仙人台醒梦亭
那年的江水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朱建中
“的”字叠词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