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无穷之路》谈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

2023-05-30 13:14刘艳王向明
新闻爱好者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实践路径

刘艳 王向明

【摘要】如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向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议题。香港无线电视台于2021年、2022年推出的以脱贫为主题的《无穷之路》,以环保为主题的《无穷之路2:无价之保》两部纪录片成功“出圈”,不仅在内地反响强烈,还引起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关注,成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國形象展现的经典范例。研究系列纪录片《无穷之路》何以能实现重大题材严肃性与叙事手法灵活性的统一,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形象;脱贫环保;《无穷之路》;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关于中国形象的论述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无疑是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回应各种质疑之声的有效路径。《无穷之路》是2021年、2022年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以香港媒体人视角讲述中国扶贫、环保实践的主题纪录片。一经播出便迅速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关注,其立意深远的选题、平实的切入视角、独特的创作手法、走心的文案设计等为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鉴。

一、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基本内容阐释

中国形象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能否成功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增强国民自信心,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稳定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其中,“可信”即中国形象的公信力与说服力,这是中国形象塑造的基本前提。“可信”要求以真实的数据来说话,以真实的案例来支撑,以真实的情感来表达,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品质的内在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事求是根本观点的时代要求。“可爱”即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与吸引力,是在可信的中国形象基础上的情感升华。“可爱”就是要将中国形象朝着人格化、魅力化的方向塑造,即提起中国便能唤起评价者美好、愉悦的情感记忆与体验,不自觉地形成对中国的亲近感。“可敬”即中国形象的感召力与引导力,是在可信、可爱基础上对中国形象塑造所要达到的更高目的要求。“可敬”就是让中国的发展理念、制度模式、历史文化、社会治理、外交主张等得到国际社会及国际民众的深刻认同与敬重。“可信、可爱、可敬”是中国形象塑造所要达到的三个不同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既显示了目标效果的层级性,又暗含着实现路径的难易度。当前中国形象与中国综合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称,这就需要对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行更为深刻、有效的思考。

二、《无穷之路》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实践进路

(一)以脱贫、环保为选题实现中国行动与国际议题的对接

中国形象塑造是自塑与他塑两个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塑主体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他塑主体则需考虑国际社会及国外媒体、民众。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往往需要将时机与时效完美结合在一起。《无穷之路》前两季分别以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为主题,这既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最精彩的内容,也是全球治理最受关注的议题,具有极高的国内国际传播价值,也是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塑造的有利契机。《无穷之路1》用10个单元分别讲述“易地搬迁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等故事,以事实解读国家“坚持分类实施,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1]的扶贫原则以及“五个一批”①工程实施。《无穷之路2:无价之保》用9个单元选取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长江禁渔、库布其沙漠变绿洲、广西来宾垃圾变宝等真实案例,涉及国家绿色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大政方针。脱贫、环保取得的成绩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付出实实在在行动的结果,展示了中国行动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单元故事选择上有国内民众熟知的西藏理塘丁真、溜索医生邓前堆,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的原型宁夏西海固,以及2021年引起国外媒体、民众关注的云南大象北上事件等,展示了中国政府可近、中国人民可亲的形象。中国在减贫、环保两大世界级难题上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可敬的中国形象塑造信服力的重要支撑。《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以脱贫、环保为选题实现了中国行动与国际议题的对接,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基础上又留给观众对接下来主题选择的无限遐想。

(二)以平视的角度入手实现微观叙事与宏大主题的对接

在《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中,普通人成为故事讲述的主角。除像悬崖村帕查有格这样的扶贫驻村干部外,观众看到了以往传统脱贫、环保纪录片里很少触及的群体,如投身广西扶贫的外国友人、来自卢森堡的退休警察尼克,扶贫企业家、众多无名的环保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大学科研团队等,学生、老人、游客都可以成为纪录片的随机采访对象。首先,这些亲历过贫穷、环境污染之苦的普通人用他们朴实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的艰辛与不易,苦与甜的鲜明对比从普通人之口讲出来,增强了中国政府脱贫、环保工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其次,主持人陈贝儿以参与者、观察者、讲述者的多重身份,从第一人视角讲述自己实地采访录制中的所见所闻,增强了纪录片的可亲性。再次,《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是由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拍摄制作而成。以“香港视角”讲述中国脱贫、环保的相关政策与实践,增强了纪录报道的真实性,能有效消弭西方社会、媒体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以小见大,将微观叙事与宏大主题对接不失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良策。

(三)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实现现状发展与历史演变的对接

“影像化的历史,其作用在于告诉人们那里曾是如此,那就是历史的一部分,那就是历史”。[2]《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既没有使用特效技术,也没有过多复杂的运镜,而是用平实的影像风格聚焦纯朴的百姓生活。在政论性题材纪录片中使用Vlog式的创作手法是《无穷之路》系列的一个大胆尝试。Vlog本身具备改变叙事视角,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形成良性互动,吸引年轻群体;消解严肃符号,塑造可亲形象等传播优势,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主持人陈贝儿在悬崖村爬天梯,溜索过怒江,穿行库布其沙漠时手持自拍杆的拍摄过程,成功打造了与观众平等交流的传播状态,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所达到的心灵共鸣效果明显超越客观的白描。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形象塑造更为具体鲜活。《无穷之路》系列并没有过多呈现傲人的脱贫、环保数据,而是采用影像纪录、数据的今昔对比,将脱贫前后的明显差异,污染前后的矛盾对立,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将国家政策与个人生产、生活连接在一起,通过现状发展与历史演变对接使受众内心形成共情,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四)以走心的文案设计实现叙事活泼与主题严肃的对接

《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在文案设计、语言组织方面有效克服了主旋律纪录片、政论片容易出现的叙事严肃、表达刻板等短板。首先,片名的设计一语双关,寓意深刻。“无穷之路”字面意思是没有贫穷的道路,表面指消除绝对贫困之路,而这条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的。同时也隐含脱贫并不是这条路的终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无穷之路最终追求的目标。第二季“无价之保”与“无价之宝”谐音,一方面明确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数字难以估计;另一方面也隐喻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价值不可估量。其次,解说词金句频出,语言运用自如。在《无穷之路》系列中大量的俚语、俗语、歇后语得以运用,营造出诙谐、俏皮、幽默的氛围。再次,注重价值关联性,立意深远。纪录片《无穷之路》的制作横跨中国的大江南北,从沙漠到海洋,从丘陵到高原,穿林过江登山入海,每个单元都像一部风景片,不知不觉中宣传了中国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风土人情,塑造出美丽中国形象。此外,纪录片中还提及脱贫使得妇女儿童的权益得到了保护,佤族女创业者叶萍的成功改变了当地对女性的传统认知,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云南辍学少年学校让很多女孩子拥有一技之长,从而摆脱了早早嫁人生子的宿命。这就实现了纪录片在重大选题严肃性与表达方式活泼性上的对接,增强了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可行性。

三、《无穷之路》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几点启示

(一)坚定政治立场是纪录片塑造中国形象的前提

从传播学角度看,国家形象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符号系统对国家客体存在进行传播与建构的结果。国家形象的塑造往往需要通过重大题材讲述重大历史时刻、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主旋律纪录片无疑是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推手。这类纪录片涵盖国家政策、国家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具有强大的政治议题功能。虽然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主题受题材严肃性的局限,存在宣传色彩过浓、人文关怀欠缺、传播力不足等问题,但政治性是主旋律纪录片首先要遵循的原则,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维护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需要,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上凝心聚力的需要。主旋律纪录片鲜明的政治性与独立的艺术性可以借助新的媒体平台、新的创作手法、新的多媒体技术、高水平专业人员等实现有机统一。2019年,香港无线电视台高层走访贵州、宁夏等贫困地区,切身感受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想以此作为香港地区民众了解国家政策与实践的契机,《无穷之路》《无价之保》应运而生。

(二)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中国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国家、政府、执政党等国家行为体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新型传播生态格局中,信息沟通与文化交流早已突破地緣与政治壁垒”[3],非国家行为体已然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虽然非国家行为体指国家以外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体,但从国家形象塑造角度,非国家行为体也可以是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参与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中国人民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威望也不断提升,这奠定了中国形象塑造的物质基础。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无穷之路》“互联网扶贫”单元,“甜野”丁真就是一个内涵丰富且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藏族男孩丁真的爆红,折射出普通人内心对自然的、质朴的事物与精神境界的向往,是中国人崇尚自然文化的彰显,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初心使命。动物的可爱与萌动,也可以作为中国形象塑造的元素。《无穷之路2:无价之保》中选取保护藏羚羊、追踪雪豹、沙漠变绿洲等真实案例,传达出中国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文明价值取向和真挚情怀。两部纪录片着重非国家行为体的发掘与刻画,无形中塑造了负责任、有担当,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巧用共情理论作为中国形象塑造战略突破口

共情是心理学概念,是一个人能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能力。[4]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不仅要求国内民众认同,更重要的是得到国际社会、国外受众群体的认同。当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国际舆论针对中国肆意抹黑、污名化的行为屡见不鲜,中国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同情心、同理心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无穷之路》系列纪录片在寻找共情点上提供了诸多启示:例如要以受众兴趣为形象元素塑造的选择元素的依据,这是共情建立的前提;通过话题设置激发受众认知的探索,促进共情的传递;实现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参与,进而加强共情的巩固等。《无穷之路》中云南怒江溜索医生邓前堆讲述他行医受伤的经历,以及他同亲人向观众展示滑溜索受伤的疤痕,极易同观众形成共情,进而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对解决民生、脱贫致富的重要性。《无穷之路2:无价之保》第一个单元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通过播放大批藏羚羊被剥皮弃尸的画面,以及第一代藏羚羊守护者索南达杰牺牲的详细描述,使得受众深刻体会到动物保护的必要性与国家在环境保护道路上的不易。将共情理论作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塑造的突破口,打造中国情怀的话语体系与叙事风格,有利于“消解西方现代性背景下‘意识形态中国与‘乌托邦中国的二元困境”[5],把握话语传播的主动权。

中国形象塑造离不开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面对国际舆论话语权争夺的挑战,急需思考切实可行的策略来提升形象传播与塑造效果。香港纪录片《无穷之路》实现了重大题材的严肃性与叙事创作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提供了有益思考。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塑造道阻且长,唯有行而不辍,方能未来可期。

注 释:

①“五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0.

[2]朗西埃.历史的形象[M].蓝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5.

[3]王茹月,刘星.“可爱中国”对外传播形象构建的修辞学观念与实践路径[J].新闻爱好者,2022(5):82.

[4]亚瑟·乔位米卡利.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M].耿沫,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3.

[5]孙祥飞.“异托邦”的中国形象: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外[J].新闻爱好者,2021(10):17.

(刘艳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向明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实践路径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