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娅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揭示和探究生活现象的学科,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今时代,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教师应在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探究和钻研科学家提出的理论,并在实验中加以验证,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简述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原则,并以转变观念、设疑提问、创设情境、实验教学等为切入点,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
教育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阵地,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校及教师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需采取多元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为主要任务,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活动。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效方法。
一、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原则
(一)充分尊重学生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当前的初中生已经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能在课后利用电脑、学习机等电子设备主动学习,同时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主动了解和学习其他新鲜事物。所以说,当前部分初中生都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宽泛的兴趣爱好,课堂学习中也经常会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提出真实的想法或见解,他们的错误想法很容易被教师视为“异类”。但换个角度分析,这正是创新思维能力萌芽的契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学生,并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观点正确,教师可以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其在交流中深化对观点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做铺垫。
(二)激发学生创新情感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多媒体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方式,利用声、光、电的作用实行多元课堂教学,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延伸出创新情感和探究欲望,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抽象的化学知识,这样更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营造出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情感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此时,学生会在本能反应下提出真实意见,从内在途径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助力学生发挥个性
教育改革后,初中化学教学形式也从侧重理论教学转变为以实验教学为主,归根结底,是希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课程学习内容,以助力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积极转变观念,良好氛围激发创新精神
在很多初中生的心目中,教师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在课堂中遇到疑惑时习惯听教师讲解,而不是坚持己见,这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先打破学生对教师的固有印象,营造民主性、自由性较强的教学氛围,以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层次发展,进而产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中应将师生关系作为重要媒介,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有意识构建尊重、信任、合作的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心理放松,突破传统教学束缚,尝试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信任教师的言论。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并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允许学生有“犯错”的权利。当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在语言和动作上暗示学生再接再厉。当学生提出了错误的意见后,教师则要谅解学生的无知,允许其理解上存在差异性,耐心地引导学生思维回到正途。另外,在教学方面,教师还应采取温和待人的态度,向学生讲解知识点时面部始终带有微笑,展现出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提问、答疑时要减少命令式词语的使用,尽量以亲切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以打消学生因怕犯错而害怕开口的心理障碍,并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教师不要直接判断对错,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其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达成共识。如此一来,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得到保护和发展。
(二)见疑质疑答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善于发现问题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相对于学生解答问题,教师更希望学生可以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思维进行多加引导,并营造自由探讨的课堂氛围,以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教师要尽可能找出其中的合理部分,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委婉指出问题中不合理之处,组织合适的语言对问题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提问、质疑、求异的兴趣,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勇气,先思考后探索,以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为了进一步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应设计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可以观察到试管中反应较为剧烈,白色固体溶解且产生了气体,将燃烧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结合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抓住这一实验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展开讨论和分析,闡述对实验现象的见解或猜测,营造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讨论更加激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言论,并对正确的结论给予肯定,再补充一些实验加以验证,教师可能会被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惊艳到。可见,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三)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先贤的经验都说明了兴趣对提供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解决问题的直观手段,也是积累感性经验的有效措施,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化学现象锻炼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合理的指导使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进而收获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教学为例,认知原子结构及离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谁能说一说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区别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出教学主题,“大家都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大家是否思考过,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如果可以又是由什么构成呢?”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段视频,分别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借助情境让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初步认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原子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吗?为什么大多数粒子可以不受影响地穿过金铂?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及思考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原子的结构,并通过分析原子得失电子,总结出离子的概念。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培養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四)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合理设计实验、演示化学实验,再引导学生推导出概念知识,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形成更直观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助力其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首先,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演示过程和学生分组操作,还应提前讲解各种仪器、试剂和药品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操作技巧,降低实验中的危险性。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大胆动手操作实验,以验证理论或是解决问题。学生的化学基础毕竟有限,在实验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不影响实验效率,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尝试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记录下来汇报给教师。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创新,将部分化学实验进行修改和简化,以降低学生操作难度或是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部分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了实验器材,完成了很多教材中记录的实验,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课堂中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坚持组建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知识抢答比赛、自制仪器评选、小实验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为例,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酸碱指示剂的应用了解不透彻,导致解决问题时经常遇到瓶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开展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生活中可以代替酸碱指示剂的物品,并标注好遇到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在学生搜集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其足够的自主权,不必监督其寻找过程。第二天课堂中教师集中检查学生寻找的物品,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利用大自然中的花草汁液来代替酸碱指示剂,如月季花、牵牛花等,且在课后通过实验得出了显色反应。教师应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这说明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拓展延伸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初中生多是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学习内容较多,但学习课时较紧张,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拓展延伸教学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教学中,化学教师一方面要珍惜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知识点和实验步骤,另一方面要重视拓展延伸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探究活动,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收获知识点,还可以在课外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对化学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凸显化学学习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的出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添了助力,多媒体有着强大的功能,它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图像、声音、动画等,在教学中还可以作为辅助教具,非常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实践证明,人们在接受新鲜事物时,需要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初接触化学后认为其难学,甚至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是化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对学生的理性要求较高,而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可以轻松将抽象性变为直观性、从微观变为宏观、从静态变为动态,层次分明的同时突出重难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习中的疑惑,更顺利实现认知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化学思维被激活,学习中会主动思考、探究事物及现象,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能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优势,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完善教学体系、储备优秀化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创新是国家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源泉,只有重视创新教育,并从学生群体抓起,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