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芳 陈孟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幸福小学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背景下,开展了“山区数字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为期三年的实践研究中,学校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探索出“三自五步教学法”,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信息素养,夯实创新教学模式基础。幸福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学校立足山区实际,规划建设了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高速无线网络、网络教研系统、集控管理系统、数字课程资源库、教育云空间等,实现了数字化教学以及线上的沟通传播。另外,学校构建了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建设校本资源,优化资源共享机制,夯实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
变革教学生态,优化教学模式。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三级课程中广泛应用,学校借力信息技术资源,破解专业师资难题,开齐开足课程。立足儿童视角和信息技术融合,从师资基础和教学需要出发,变革了备课方式和学习研修方式。在行动研究中,打磨国家课程精品研究课例,推出典型案例,总结探索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三自五步教学法”,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三自”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拓展。“五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模式:自主预习、预习反馈、学情检测、探究疑难、拓展学习。
“三自五步教学法”初步形成,課题组首先在语文、数学学科进行了实践。学校每学期进行“智慧幸福课堂展示”活动,“三自五步教学法”贯穿于课堂始终。
课前推送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布置课前预习。学生开展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并及时反馈学情,教师依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手段,突破重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教学助手、希沃、视频和课件动画演示、实物展台的操作等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学生困惑。课后利用钉钉班级圈、宜昌教育云空间推荐实践性的学科作业,师生进行拓展性研究,让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将习得的知识方法加以运用和实践。
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生为本,践行“三自五步教学法”。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核心理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今,各学科在践行“三自五步教学法”的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经验,在学科教学实施中积累了相应的策略,如语文教学的“三有”,体育教学的“三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特色更加鲜明。
创新教学评价,助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三自五步教学法”,改变传统的课中评价方式,将评价方式拓展至课前和课后,优化课中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丰富、多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线上反馈及时评价,在钉钉群制作电子喜报,颁发表扬“自主学习星”;课前检测学情,运用希沃制作喜报,评选“自主学习小能手”。做到课前有布置、有检查,在评价中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课中,教师运用优化大师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元化评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学生完成拓展性的学习,教师在班级群、钉钉班级圈内展示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随着“三自五步教学法”的实施逐渐深入,让“技术优化教育”的思想辐射至教师研修评价方式,借力信息技术让评价更便捷、合理,促进教师高效研修。
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于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协调发展。今后,学校将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育人价值,深入开展“三自五步教学法”实施策略优化的研究,让信息技术在山区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