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兰,窦全玲,杨光,王惠卿,尹霞,丁效华
1.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内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1041;3.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教部,山东潍坊 261041;4.潍坊市市直机关医院护理部,山东潍坊 261071;5.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潍坊 261041;6.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山东潍坊 261041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常伴有机体代谢失常,若未及时予以相关治疗,极易导致病情恶化,引发重度高血压,加重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危及患者生命[1]。有研究证实,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肾功能损伤[2]。缬沙坦属于受体抑制剂,可切断AngⅡ与AngⅡ受体1 结合通路,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协调血管收缩,阻止醛固酮分泌,稳定降低血压,但该药单一使用疗效较为缓慢,易导致血压水平调节受阻,造成血压升高,影响肾功能[3-4]。左旋氨氯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可通过阻碍钙诱导主动脉收缩来达到降压作用,且该药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仅需一次给药便可维持24 h 药效[5],将其联合缬沙坦以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或可实现药效互补,提高降压效果。基于此,选取2019年8月—2022年3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0 例轻、中度EHT 患者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选取本院轻、中度EHT 患者400 例分为甲组(n=200)和乙组(n=200)。甲组年龄(59.06±7.58)岁,乙组年龄(59.12±7.6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n(%)]
纳入标准:①符合EHT 的诊断标准[6];②血压分度为轻、中度;③年龄≥45 岁;④近3 个月内未发生脑卒中;⑤肢体功能正常,可使用血压计。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躯体性疾病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⑤依从性差者。
所有患者均予以低盐、低脂肪等饮食控制治疗,并适当进行规律运动。
乙组给予由缬沙坦(国药准字 H20040217;规格80 mg/粒)治疗,晨起口服用药,1 次/d,80 mg/次。
甲组辅以左旋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19991083;规格2.5 mg/片)治疗,口服,1 次/d,2.5 mg/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2 个月。
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7]。治疗2 个月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下降≥10 mmHg 并降至正常水平,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下降20 mmHg 及以上为显效;SBP 降低10 mmHg 以下,但处于正常范围,或DBP 下降10~19 mmHg 为有效;若SBP、DBP 未出现下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200×100%。
②对比两组血压和心率。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采用电子血压计(企晟医疗器械,型号HBP-9020)检测SBP、DBP,采用心电监护仪(济南泰医生物技术,型号STAR8000E)检测心率变化。
③对比两组肾功能。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晨起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静脉血,使用南京贝登医疗生产的BS-350S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放射免疫法测定24 h 尿蛋白、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水平。
④对比两组血压达标率。治疗2 个月后,统计两组血压达标情况。以治疗2 个月后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视为达标;65 岁以上老年患者血压低至150/90 mmHg 为达标;伴糖尿病、慢性肾病、稳定性冠心病者低于130/80 mmHg 为达标。
⑤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统计两组头晕、恶心、面色潮红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临床总有效率(94.50%)高于乙组(8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2 个月后,甲组SBP、DBP、心率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改善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改善情况对比(±s)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甲组(n=200)乙组(n=200)t 值P 值SBP(mmHg)治疗前161.15±8.46 161.23±8.51 0.094 0.925治疗2 个月后(135.42±5.67)*(136.89±5.74)*2.577 0.010 DBP(mmHg)治疗前98.29±5.31 98.32±5.34 0.056 0.955治疗2 个月后(79.15±4.67)*(80.37±4.58)*2.638 0.009心率(次/min)治疗前78.62±5.31 78.65±5.29 0.057 0.955治疗2 个月后(71.23±5.34)*(72.48±5.29)*2.352 0.019
治疗2 个月后,甲组24 h 尿蛋白、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肾功能对比(±s)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甲组(n=200)乙组(n=200)t 值P 值24 h 尿蛋白(mg/L)治疗前2.13±0.51 2.16±0.52 0.582 0.561治疗2 个月后(0.94±0.15)*(1.08±0.17)*8.733<0.001血尿酸(µmol/L)治疗前362.97±73.81 363.04±73.75 0.009 0.992治疗2 个月后(217.15±59.78)*(231.69±59.82)*2.431 0.015 β2微球蛋白(mg/L)治疗前2.15±0.36 2.17±0.37 0.548 0.584治疗2 个月后(1.03±0.31)*(1.38±0.39)*9.935<0.001尿微量清蛋白(mg/L)治疗前144.51±32.86 143.12±32.75 0.424 0.672治疗2 个月后(69.74±15.34)*(73.87±15.61)*2.669 0.008
治疗后,甲组达标率为93.00%(186/200)高于乙组86.00%(17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EHT 是一类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根据其血压水平,可分为3 个阶段:轻、中、重度。临床以轻、中度为主,一经诊断,需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将导致重度高血压,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8]。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各种针对性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延缓重要器官损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9]。作为一种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收缩,以维持血压稳定,但其单一治疗疗效甚微,期间易受患者发病期及用药剂量的影响,导致部分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段而出现血压稳定受限,延缓病情恢复[10]。左旋氨氯地平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使血管舒张,加强冠脉灌注,持续降低血压,将其与缬沙坦联合用于轻中度EHT值得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总有效率(94.50%)高于乙组(88.50%)(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可能的原因是缬沙坦主要通过抑制脑啡肽酶来发挥双重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可延缓血管活性肽降解,降低血管阻力,促使动静脉血管扩张,有效避免因血管堵塞而引发的头晕头痛症状,从而增强机体生理顺应性[11]。而左旋氨氯地平作用时间较长,其用药后所产生的平稳降压效果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提升其服药依从性,侧面增强药物疗效[12]。其二者联合可协同增加药物有效浓度,降低外周毛细血管压力,减少体液渗出,有效缓解机体多尿症状。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联合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单独使用缬沙坦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而增加剂量无法提高效果,反而会加重药物副作用,但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使用后,两种药物的叠加不仅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还会因用药剂量小而避免不良反应增加,故可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俞惠琴[13]选取120 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单用氨氯地平组20.00%(P<0.05),而本研究中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略低于乙组13.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大,且主要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关,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缬沙坦单一抗高血压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可有效提升血压降幅至10%~30%[1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 疗 后 甲 组SBP(135.42±5.67)mmHg、DBP(79.15±4.67)mmHg、心率(71.23±5.34)次/min 均低于乙组的(136.89±5.74)mmHg、(80.37±4.58)mmHg、(72.48±5.29)次/min(P<0.05),且血压达标率更高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维持心率稳定,提高血压达标率。可能的原因是缬沙坦作为一种高选择性AngⅡ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AngⅡ生理效应的作用,一方面可对醛固酮分泌进行调节,阻止血管收缩,使得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率;另一方面可在不同程度提升肾血管灌注,增加水、钠排泄,促使血容量降低,进而阻碍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避免心血管失常,减少心率波动[15]。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消除右旋的氨氯地平,其在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左旋体拮抗活性可较原有氨氯地平提高1 倍以上,其服用后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减少血管平滑肌张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达到降压效果;还可拮抗钙离子通道,抑制窦房结心电传导,有效降低心率[16]。二者联合可协同延长24 h 内血压控制时间,以降低血压,促进血压达标,从而阻碍有关系统激活,抑制儿茶酚胺释放,避免心率失稳。此外,徐冬梅等[17]选取120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比较分析,显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血压达标率在90%以上。陈展祥[18]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血压达标率为81.82%,显著高于单用缬沙坦组的64.29%(P<0.05)。而本研究中甲组血压达标率为93.00%,高于乙组的86.00%(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表明二者联用稳定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的优越性。
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可导致肾细小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入球小动脉内皮细胞间隙变宽,动脉壁正常结构消失,取之以玻璃样变,以损伤肾小球滤膜,破坏肾小管再吸收,致使清蛋白滤出量增加,尿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量升高,进而影响体内嘌呤代谢,造成血尿酸增加[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24 h 尿蛋白、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更低(P<0.05),提示二者联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可能的原因是在缬沙坦可通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维持孔膜半径,降低内压和尿蛋白,以此来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左旋氨氯地平作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生物利用度较高,经服用后可对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进行扩张,以抑制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储存,使得肾小动脉硬化初始因素得以消除,从而避免功能代偿,减少尿蛋白排泄[20]。故二者联合应用可协同调节肾脏代谢,改善肾功能,有效减缓肾损伤进展。
综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轻、中度EHT 患者血压水平,维持心率稳定,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