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乔双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作为老师,要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下是笔者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究,以期促进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美术教师要将教材资源和自然资源相整合,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元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寻找美的眼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生活中的“ 美”。例如,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建筑和景物的分布特点,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捕捉生活中遇到的美好瞬间,加强学生对美的认知,从外在美到内在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学生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打扮自己,认为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美的。于是,我特意拿出一节课和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然后给学生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以及一些画家刻苦学习画技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我们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更要追求内在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赏析水平,同時还能起到美化心灵的效果。此外,美术教学还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艺术手法唤醒学生的美好记忆,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对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重视鉴赏名家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过去,在教学中,教师品评学生的绘画作品通常关注的是画作中的表现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思维,无形之中有很多反映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展现学生独创力的好作品都被忽略了。在很多作品中,大师们表现运动方式使用的就是基线,比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和游牧民族在表现运动形式的时候就是使用基线表达的,可以说基线具有突出的地位。比如古埃及坟墓雕刻、古希腊器皿装饰、赫梯人陶器等等。沿着一条基线进行排列图画这种叙述方式可以说是最经典和最原始的创作的表现手法。这和学生在绘画时的自然想法是一致的,所画之物都会不自觉的排列于一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在品评学生绘画作品时不能只关注作品的造型,还要关注表现形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感悟学生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需要呈现大量的视觉图片,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熟练运用这一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的优秀作品,将其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美术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拓展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将油画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时为学生播放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将油画和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再现油画意境之美,让学生身临其境,收获审美体验。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对纤夫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惊叹于作者绘画手法的高超,让学生对绘画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可以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艺术思考和情感体验,感受立体式审美氛围,实现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水平。此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搜集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欣赏感受记录下来,课堂上抽出几分钟时间和老师、同学分享艺术作品,交流体会,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采用科学有效评价,促进审美能力发展
在传统美术评价中,往往是教师评价学生,然后给学生的作品评出一个分数。这样的评价单一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评价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互评,将学生对作品的评价纳入考核范围,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的绘画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的作品,欣赏同学作品中蕴藏的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给予客观评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坚持由简到繁的原则,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重视鉴赏名家作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采用科学有效评价,促进审美能力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实现美术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