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林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道德品质的形成与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都是密不可分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是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使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丑现象建立一个基本的认知,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为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道”在活动中,助我愉快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特别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尚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故活动对其道德发展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开开心心上学去”第二课的《爱新书,爱书包》这个课时,其中学装书包就是一个活动栏,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儿歌内容去整理书包。(小书包,别着急,用品文具想仔细。大大小小排个队,样样不少都爱惜。我们都是好伙伴,天天一起上学去。)学生们在活动中高高兴兴地把学习用品文具分类装进书包,在活动中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懂得要爱惜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让自己愉快地适应新生活。
二、“道”在辨析中,助我积极生活
道德与法治让学生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辨别道德行为,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行为,是道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道德辨析蕴涵在很多教学环节中。
例如,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我认识您了”第三课的《这样做对吗》这个课时,我出示文中插图:有些同学在和老师相处时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作出判断并交流。当学生说到不文明的师生交往行为时,教师追问:你能给他们提个醒吗?在和师长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行为需要大家来提醒?学生们马上举例描述……当学生说到文明的师生交往行为时,教师也追问: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同学也像他们一样尊敬师长?学生们纷纷叙述身边的榜样……小学生的反思能力还比较弱,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通过看图辨析,让学生明白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应该尊重老师,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并指导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快入学适应过程,让学生积极地生活。
三、“法”在讨论中,助我健康生活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说”比“写”更容易。对此,我们要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在大家面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们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的第一步,也是低年段学生要发展的一种交往能力,可以为他们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上课了”第一课的《课前准备好》这个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课前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的准备和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然后教师用猜谜的形式引出课程表,接着让学生讨论:课程表有什么用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细心地准备课程表呢?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家里可以按课程表整理书包,第二天就不会忘记带学习用品。下课的时候还可以看看下一节是什么课,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看课程表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预备铃响了,教师进一步发问:你们觉得小明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怎样才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呢?图中的小朋友想出了什么办法呢?你们上课之前又用了什么办法呢?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办法:念儿歌、背古诗、唱歌、闭眼休息,这些都是帮助集中注意力的好办法。
四、“法”在儿歌中,助我安全生活
本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大多都通过儿童歌谣的形式来总结提炼。儿歌童谣,简明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低年段学生喜欢的一种文体。本册采用了儿歌童谣的表达方式,有的融合在其他栏目中,有的独立构成内容。
例如,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上学路上”第四课的《交通“信号”要知道》这个课时,文中有一首关于交通“信号”的儿童儿歌: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口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屏幕出示儿歌内容,教师先范读,然后教学生读,接着学生分组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表扬读得好的小组,通过多种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儿歌内容。这样学生通过儿歌了解了交通“信号”的基本要求,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安全地生活。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让“法”在身边,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一年级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