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刚
国家实施“双减”政策后,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课余时间,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主要问题,这也是大多数家长担心忧虑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做好家校共育这篇大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成立课题组,就“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实践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提高家校共育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家校社共育水平
(一)倡导“亲子读写”。学校就“亲子读写”问题进行研究,从学校层面推动“亲子读写”活动;家长每天写“亲子日记”,并和班内其他家长分享;学校组织编写“亲子日记读写”课程,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对“优秀亲子日记”“亲子日记标兵家长”等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评比。
(二)布置“家务实践作业”。学校结合中国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家庭实践作业进行整体规划安排,力求家庭实践作业系列化;召开家长专题会议,建议家长每周让学生在家至少参加一小时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周写一篇劳动感悟,提高学生对家务劳动的认识。
(三)引导“居家体育活动”。学生节假日期间,引导学生和父母一起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可以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俯卧撑等,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四)开展“亲子之间游戏”。学生节假日期间,引导学生和父母、兄弟姐妹玩喜欢的扑克牌、象棋、军棋、五子棋大战;组织家庭形式的辩论会、飞花令诗词朗诵会。
(五)举行“父母、祖父母大讲堂”。课题组成员走进全镇各学校,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报告多场,为家长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受益学生及家长达到两千多人。
(六)做好“日记书面交流”。各班级组织学生每天进行日记写作,教师认真批阅学生的日记,和学生在日记中进行真诚交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疏导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拿回家让父母阅读自己的日记,让家长一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心想法。
(七)进行“各种形式家访”。组织教师面对面家访多次,家访过程中,和家长说家常、谈孩子,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关爱,乐于把心声向教师倾诉,家长也用新的眼光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让家长会链接到家长的所思所想上,呵护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八)组织“家长授课活动”。学校按照“五步法”每年举行四次家长课程开课活动。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认真听取授课教师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授课老师进行有效互动,提出自己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困惑,在和授课教师、其他家长探讨中,学习到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九)举办“家长进校园活动”。家长在学校和学生一起吃一顿饭,了解学生饮食情况;家长和学生一起午休,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家长走进教室,关注课堂,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家長参观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观摩阳光体育活动等,切身体验到学生的校园生活。
(十)说说“家风家训故事”。学校广泛征集学生的家风家训“好习惯”,讲述家风家训“好故事”,拍摄家庭“好照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切实感觉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巨大魅力,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情和赞美之情。
二、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实现了全环境立德树人
(一)切实提高了家长的育子水平。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逐渐改变,已不再只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而是学会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对待自己的孩子。
(二)家校之间沟通搭建了“彩虹桥”。家校之间在教育观念上达到高度一致,家长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和学校站在一个角度教育孩子。
(三)学生各方面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劳动素养、身体素质等得到质的飞跃,学生能够感恩父母、长辈,能够养成爱劳动的美德,养成爱运动的、爱读书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