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墨画教学要在守正中创新

2023-05-19 07:02王淼
江苏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小学美术

【摘 要】当下,有不少儿童水墨画脱离了水墨本味,出现了内容概念化、审美低俗化、形式随意化的倾向。儿童水墨画教学要创新,但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在认知、技艺和教法上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丰富水墨画审美内蕴,提升儿童笔墨语言,提炼水墨画习得妙法,让儿童水墨画教学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美育人。

【关键词】小学美术;儿童水墨画教学;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4-0057-05

【作者简介】王淼,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18)教師,高级教师。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加之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当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出现了追求标新立异的倾向,远离了笔墨本味,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内容概念化,即将儿童水墨画当作儿童简笔画来教,成人先勾出概念化的轮廓,再让儿童照着样子画,这极易丢失水墨韵味,且造型千篇一律。第二,审美低俗化,缺少书法用笔,以线造型为主,笔法僵硬;以色代墨,设色艳俗,缺少墨韵;构图凌乱,追求视觉上的满与多,拉低了水墨审美的高度。第三,形式随意化,生搬硬套西方绘画理念和方法,强调开放自由,学生纵情玩耍,随意涂抹,画面杂乱无章,看似自由的课堂失去了水墨学习的根本。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在认知、技艺和教法上不断探索,使学生真正理解水墨内涵、研习水墨技艺、热爱水墨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以美育人。

一、儿童水墨画教学“守正”价值辨析

水墨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是画,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对于水墨画教学,我们要守其正,出其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一)本源:对水墨核心精神的认知与坚守

1.守住水墨画意象审美的特质

一般而言,绘画分具象和抽象两大类,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不求形似,求意象之美。水墨画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是儿童越过技法障碍,进行自我表达的有效载体,没有了过多的技法要求,他们画起来更显自然轻松,可以忘掉形象,凝神于意象表达。意象的涂鸦之味,意象的表现之美,意象的造型之趣,正是水墨画的审美高度所在。

2.守住水墨画稚拙天真的本味

水墨画与儿童有着天然的联系,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林风眠的鸟……大师作品返璞归真,回归儿童水墨的样貌,其画中的传统写意精神、意象表达与儿童的“画所知而非画所见”的特点高度一致,都具有一种共性的美,即艺术表达中的朴与真。因此,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守正”,就是要守住水墨画稚拙天真的味道。

3.守住水墨画简约留白的本色

“不贵五彩”“无色之色”是水墨画的特质。儿童画中的色彩大多绚烂至极,夺人眼球,然而审美的高度并不由色彩的多寡和鲜艳决定。水墨画讲究计白当黑,这就是虚与实的关系。传统水墨画对留白很重视,对留白的理解也最为高妙。笔者认为:儿童在绚烂的色彩表达中更应该保有一份水墨画的传统,在焦、浓、重、淡、清的墨色中画出高雅,绘出品质,彰显童心。

(二)本体:对笔墨技艺的体验与表达

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认为:假如儿童水墨画出现无笔墨的造型,虽能成其画,却失去了中国画的审美价值。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古人早就有过系统论述,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绘画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品评水墨画的“六法”:第一法,“气韵生动”,这是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第二法,“骨法用笔”,这主要讲中国画要用有骨、有肉、有血、有气的线条来表现;第三法,“应物象形”,讲的是造型方式;第四法,“随类赋彩”,讲的是敷色;第五法“经营位置”,讲构图;第六法,“传移模写”,讲的是制作技巧。这些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珍贵的笔墨法则。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传统笔墨法则中进行体验和学习,助力学生打好水墨画的笔墨根基,笔是骨,墨是肉,骨肉相连,枯、湿、浓、淡,展现线之变、墨之韵、皴之迹、染之境、型之趣、画之美。

(三)本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借鉴与重构

1.程式与概念

自古以来,水墨画就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程式。中国画程式的形成,一方面是对应物象的图式,另一方面是按照一定的程式来学习操作。人们常说水墨画太程式化,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对此,我们要辩证地看,不是为了学习一套技能,把程式语言固化,而是要遵循章法,形成样式,鼓励儿童将原生态的笔墨语言对接艺术感,发现个性,强化语言,破除程式化,进而提升水墨素养和能力。

2.教与不教

儿童水墨画教学可适当示范,但不要进行标准化示范,可以用分解法、局部法、对比法、提问法进行示范。否则学生将变成教师的“复读机”。水墨技法可以教,但儿童的个性感受是教不出来的。规律性的技法如何教才更有效?儿童的自我感受如何激发才更自然?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深入研究。

3.临摹与进阶

临摹是水墨画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有如下几个阶段。

对临。所谓对临,即对着范画进行临摹。学生也可以进行分解临,先专画某一部分,然后合为全幅。在临本选择上“先工后写”,从笔墨工整的画迹开始,扎扎实实地对临,打下扎实的基础。

背临。把临本的笔墨、章法熟记于心,然后背着原作进行摹写,背临要避免依样画葫芦,通过背临可训练默记能力,在脑子里储藏丰富的绘画语言。

意临。该方式特别适合儿童,即临摹时不要求酷似,鼓励学生把临本中最感兴趣的地方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读画。临画是解决“手”的问题,读画是解决“眼”的问题,只有眼高,才能手高。读画要落到一个“思”字上,只有多思才能有所领会,有所获益。

总之,在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守住水墨画的基本精神,要引导学生对笔墨技艺进行体验与运用,也要尊重和借鉴传统水墨画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只有守好这些“正”,才能让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牢固基础和鲜明底色。

二、儿童水墨画教学“创新”探索

儿童水墨画教学要坚持守正创新,但守正本身不是目的,不然这样的守正会异化为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而创新也不能一味地抛弃传统、另起炉灶,不然这样的创新会异化为为新而新、盲目求新。总之,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

(一)拓展水墨认知:内容统整,丰富水墨画审美内蕴

在当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中,传统水墨画内容仍然是基础。为此,笔者重新梳理传统水墨画的教学资源,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对水墨画内容与题材进行再次整合,形成保留传统精华又富有儿童特色的水墨画教学内容。该内容涵盖水墨画游戏、以花鸟为载体的水墨体验、以山水为载体的水墨塑造、以人物为载体的水墨表达及与生活相联系的水墨拓展五个部分。它们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每个部分围绕相关主题又细分为五个课例(见图1)。整合后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水墨画的概貌,感受传统花鸟、山水、人物的经典水墨作品,同时保有现代元素和儿童生活元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如在《甲骨文字画》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试图用一种新的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甲骨文具有象形的特点,字形生动有趣,甲骨文字经过构思可以变为一幅与字相关联的画,当然,还可以运用几个甲骨文字自编一个小故事,那就会更加趣味盎然。学生可以大胆地运用水墨表现自己的故事,拉近古老文字与自己的距离,感受水墨韵味,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甲骨文字外,社火马勺脸谱、皮影人偶、瓷器、青铜器等,都可以成为水墨画教学的资源。

(二)玩转水墨技艺:笔情墨趣,丰富儿童笔墨语言

1.轻松自由地挥毫

教师可先从线条开始,引领学生感受笔墨韵味。书法用笔是传统水墨画教学非常看重的,这里强调书法用笔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笔意和节奏,而非训练力透纸背的功力。书法用笔提倡起承转合,强调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过程,能充分展现毛笔的特殊魅力。用书法的方式来表现线条,能让学生感受到笔锋的变化,只有感知到变化才能找到感觉。

2.墨韵水痕的氤氲

笔法结合墨法才有笔墨,水与墨的调和会产生枯湿浓淡的线条,所以融入墨法才会有韵味。简单的方法是,蘸水调淡墨,笔尖蘸浓墨,然后就能感受到由湿到干、由浓到淡的变化。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此处我们侧重感受,而非技法。墨法没有固定的方式,也就是说想怎样就可以怎样,且正是这种不固定往往会收获意外之喜,这恰恰让儿童觉得好玩。他们充满好奇地观察,干湿浓淡,神奇变幻,浓湿破干,层层叠加,边痕水渍……呈现出流动的虚幻之美。

笔墨之趣重在表达感受,但只凭感觉是完成不了绘画创作的,进行创作还要遵循审美规律。儿童水墨画不是涂鸦,要有理性的分析和行之有效的妙法,这少不了对传统的借鉴。

(三)探寻水墨教学:变不离宗,提炼水墨习得方法

1.借鉴传统水墨画的临摹方法

传统的临摹方式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在借鉴传统的临摹方式时,需要关注核心素养培养,要以生为本,关注体验,强调探究,在临摹教学中要做到临而不僵,不为程式,把临摹变成一种习惯和素养。

“以点带面”的临摹。开始临摹作品时,学生会有畏难情绪,不敢动笔,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其实只要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如画一片羽毛或一笔浓淡的墨色,就足够了。学生抓住了第一笔的感受之后,就会身心入境,就能为后续的临摹奠定基础。

“将错就错”的临摹。临摹时出错在所难免,水墨画又无法修改,那我们该如何对待错误呢?其实,出错不可怕,错误时刻更是培养学生智慧与想象力的好时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错就错,因势利导,破除学生“画错”“画坏”的心理障碍,让临摹充满未知的可能,让儿童水墨画作品更显童趣。

“借题发挥”的临摹。“借”不是照搬,而是一种吸纳。如荷花是花鸟画常见的题材,学生也喜欢画荷花,若任由学生自由表现,又注定散乱。于是,笔者引领学生欣赏朱耷、齐白石等大师的荷花,画中的很多元素跟儿童的心智状态相通,轻松随性的用笔,自然成拙的造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借大家的“题”,得水墨的“势”,得势必得意,一堂课下来,看不到雷同的复制品,学生的作品也能富有神韵。

2.改變传统水墨画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是教师先画,学生一笔一笔跟着学,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让学生学到一些水墨技法,但却会阻碍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离开教师和范本,学生几乎不会画水墨画。所以,美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式。

导课开眼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先开眼后开思,欣赏名家名作,解读风格流派,读画找点。任何高深的技法在儿童面前都要化繁为简,首先找笔墨的形式语言;其次找儿童趣味性表现的切入点。

学生先行法。如在教学《水墨画花》《水墨画树》《水墨画动物》等课时,教师会带着学生看真实的花草树木,亲近小动物。通过观察,学生先思考该怎样画,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水墨画一画。这个水墨小练笔看似简短,但给予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唤醒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机在学生的小练笔中找到用墨用笔的好方法,然后再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让儿童的水墨画学习充满探究和发现的意味,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意义。

局部示范法。在以往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进行标准化示范,这样儿童会产生模仿的倾向,其作品会成为教师作品的翻版。因此,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局部示范、分解示范,通过提问、对比等方法鼓励儿童进行自主表达,儿童只有进行大胆自由的水墨体验后,再及时总结和归纳,学习效果才会更佳。

顺势引错法。学生在水墨画学习时犯错在所难免。教师要善用学生的“错误”,恰到好处地注入想象、夸张的童趣技法,并加以艺术化改造。如此教学,以学定教,顺势而为,充分尊重了儿童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感受,能让儿童在实践中审美,在审美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

3.迁移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语言

了法。在水墨画学习中,笔墨语言的学习是个难点,用笔、用墨的丰富多变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驾驭。然而事物虽然千姿百态,但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我们需要耐心研究传统水墨画中的规律和方法,寻找传统水墨画中的共性笔墨语言。如儿童水墨画用笔不外乎中锋和侧锋两种用笔方法,它衍生出勾勒、没骨、皴擦染点等多种笔墨语言,不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其造型都离不开这些笔墨语言。教学中,我们要找到用笔用墨的关键,这样水墨画的学习就会简单清晰起来。

用法。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水墨画题材中事物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笔墨类比迁移,通过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掌握水墨画用笔、用墨的特点和规律。如在瓜果类题材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葡萄为切入点,表现圆形的果实,然后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式学习枇杷、樱桃、荔枝等水果的画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不同水果的共性与差异,从而自主表现枇杷、樱桃、荔枝的特征。

化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生活已经进入水墨画教学的高级阶段——化法,儿童的水墨画创作也就真正开始了。儿童水墨画创作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对主题的联想和表达上,能大胆进行画面造型,当然,这种表现能力和学生的生活有关,和教师的引导有关,也和学生的“用法”能力有关;第二,表现在艺术的方式和技巧方面,如怎样使用造型语言、用什么样的审美原则理解画面,借鉴哪些艺术手段等;第三,表现在儿童的创造欲望和意识上,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能冷漠对待学生的创新努力。

三、结语

结合当下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笔者主张水墨画教学应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但同样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兒童水墨画教学毕竟面向的是儿童,因此,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智特点,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继承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既能欣赏古时高山流水的静雅,更能表现当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国华.朱国华水墨画教学[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吴林.儿童水墨画教程:墨斗[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3]王淼.“再传统”:儿童水墨的价值追寻与实践探索[J].中华少年,2020(16):109-112.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小学美术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守正创新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