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
(广州南方学院大学 英语教学中心,广东 广州 51097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文件指出: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平台”,“加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1]。在如今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和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混合式学习依托于各类移动学习平台APP 的应用,与高校各科课程加速、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学界目前对基于不同手机APP辅助英语单词学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证实其是否对辅助词汇学习有效的阶段。因此,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百词斩”这一手机APP搭建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与传统单词学习法相对比,探究其有效范围和程度如何,以及学生的满意度问题,旨在为混合式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何克抗认为,混合式学习指“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进行深度整合”,构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他根据中国国情对构建主义提出批判性思考,认为国际教育技术界已经广泛意识到,应同时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主张根据各国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各科课程教学中去,为学生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其中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景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终极目标[2-3]。他还从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出发,强调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要角色所起到的作用是混合的、相辅相成的,与其他混合式学习注重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模式不同,对本次实验设计产生了指导性作用。Graham认为混合式学习将线上教学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并强调了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指出了混合式学习是多层面的,可以分为:活动层面,课程层面,项目层面和学院层面[4]。Graham 指出的多层面性,对本次研究聚焦词汇学习这一个模块展开混合式学习实验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性。
Albiladi 和Alshareef 梳理了近年来不同学者将混合式学习应用于ESL/EFL 中的研究,并得出结论:混合式学习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有积极的影响;混合式学习能够发挥线下面授课程和线上教学两者的优势,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混合式学习可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构建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英语语言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往往持有积极的态度,而这得益于学生在吸引人的、有趣的场景中能够发展各项语言技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会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5]。该研究将混合学习的优点归功于趣味性和自主学习机会,但并未论证这一观点,因此,说服力不强。
随着科技进步,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辅助语言学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迈克·沙普尔斯在访谈中指出:“移动设备可以成功地在课堂内外支持有效学习。”学习不再受到上课时间和地点的双重限制,变革为可以“发生在多个地点的情境性活动”。由此,“无缝学习的理念”也应运而生,即指移动技术“连接不同地点的学习”。并举例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探究问题,到生活中收集数据,在家中分析总结数据,再次回到课堂上和同学交流,讨论以及分享研究成果。这样在移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就实现了在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地点间的“无缝式持续学习”[6]4-8。显然,沙普尔斯在此关注的是移动学习对复杂学习环节的积极影响。此外,沙普尔斯还认为“移动学习的真正优势之一还与语言学习有关”,移动设备可以促进人们的二语习得,以单词学习为例,“与其孤立地学习单词,不如将单词置于语境或游戏情境中,这样单词学习就成为附带而非刻意的学习,且学习起来也更容易”[6]4-8。这又将趣味性引入了研究关注的视野之中。至于外语词汇学习,曹进和邓向姣的认为,“学习场景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工具的便携性和连接性以及学习时间的碎片化”是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7]43-48。这些特征与词汇学习的需求十分契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对本研究学习模型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Fageeh 在对大学生的实证研究中证明,使用手机通讯APP(Whatsapp)和线上词典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促进英语词汇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认为应该将手机整合到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教学设计中[8]。该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实验预期一致。Hao 等则以中学EFL 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证明了一款英语学习手机APP 对词汇学习有积极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改善了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态度[9]。该研究从词汇学习切入,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对英语整体学习的影响,颇具启发意义。但是,文章实验中使用的手机APP是否可以大规模使用不可而知,因此其对广大的英语学习者的实际影响力有限。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APP市场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英语单词学习APP。它们帮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加上单词本身又具备“分散性”与“小片段性的记忆特点”,与记单词APP的设计理念也很契合[10]30-35。
根据苏仰娜和苏妍屏对我国现有各类英语单词APP 的研究,“百词斩”位列十大APP 榜首。它在安卓和苹果两大主流移动平台都可运行,覆盖“初高中、四六级、考研、雅思、托福、SAT、GMAT、GRE”各类考试[10]30-35。曹进和邓向姣认为“百词斩”是一款“图背单词”APP。因为学生可将单词与生动的图片和母语者朗读的例句联系起来记忆,将单词置于图片的情境和真实的语境中,从而帮助他们记忆单词的读法、含义和用法。其认为“百词斩”中的单词学习方式包括例句选图、单词选图、象形选意。而其中的单词复习方式更多达11种:“单词电台”和“单词TV”全面复习单词的掌握情况;而其余九种则通过测试来检测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的记忆效果。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习者认为“百词斩”学习效果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7]43-48。但此研究采仅仅从使用者的角度获取他们的评价数据,没有客观测试的结果支撑该结论。例如,学习者认为“百词斩”的学习效果好,如何量化这个效果好,是词汇量增加了,还是阅读效率提高了,等等。因此,此结果仍需客观的实验研究数据支撑。但是,相较于Hao等的研究,此类关注已经市场化的手机单词学习APP的研究有实际价值和研究意义。
然而,现阶段,学界对“百词斩”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依托不同的理论框架对比“百词斩”与其他APP 的优缺点,或验证其是否有效这一层面。然而,教师在词汇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往往被忽略,思考如何利用这一移动工具跨越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从而高效地学习单词这一类型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使用基于“百词斩”的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的学生与使用其他传统单词学习方式的学生相比,其阅读词汇量和听力词汇量在实验期初和期末的变化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组的学生对该混合式学习模型的使用感受和态度评价如何?
1.基于“百词斩”的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的结构
研究提出基于“百词斩”的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是由“单词APP自主学习+社区打卡互动+任务发布和监督奖励机制”组成的三维一体的混合式模型。它由自成一个学习闭环的三个模块构成。
(1)以“百词斩”作为信息技术工具。基于现有的研究,记单词APP 虽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在效果上有参差,但整体上都对单词记忆效果有促进作用。此外,“百词斩”的复习模式是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能及时复习单词,提高效率。教师定期发布单词学习任务,学生则在课下自主利用“百词斩”完成单词的学习和记忆。
(2)以真实的班级社交媒体作为线上互动学习社区。学生每次记完单词,须在自己班的英语课QQ 群打卡。相比在“百词斩”中的虚拟学习社区打卡,班级学习社区的真实性使得其打卡效果更好,会在学生之间产生更显著的推动作用。线下的学生间互动,也可能促进自主学习。
(3)以教师设置的任务发布、监督奖励机制作为外在推动力。教师定期发布单词学习任务,要求班级的英语课代表定期在群里督促班级同学按要求完成打卡,并在群里及时点赞鼓励学生的单词学习打卡行为。每周班级群打卡4 次以及以上,即为完成该周学习任务,获得1分的平时成绩额外加分。这样明确的奖励机制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持续动力既来自同伴压力,又来自教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
2.基于“百词斩”的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的关键
根据何克抗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依托信息工具打破课堂的界限,构建理想的英语单词学习环境是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的关键。本混合式学习模型中,学生打卡互相促学,教师奖励同步督学,这两个机制的设置,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两者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手机自身的社交和娱乐属性使得学生难以集中精力,是学生无法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发挥“主导”的作用,设置监督奖励机制,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自主学习。所谓“主导”是通过发布学习任务,设置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机制,明确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奖励机制等步骤逐步实现的。
研究选取本校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人数为111人,他们选修的课程为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其中,男女生占比分别为63%和37%,分别来自于商学院(49%),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2%)和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49%)。
研究的实验时间从4 月的最后一周持续至6月底,约66天。通过测试收集学生实验前后词汇量和四级单词测试成绩数据。在实验开始前,通过“百词斩”的内置程序测试学生原本的阅读和听力词汇量。然后,随机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控制组。其中实验组的学生使用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即进行“单词APP自主学习+社区打卡互动+任务发布和监督奖励机制”的混合式单词学习方式。另一控制组的学生,不干预学生的单词记忆方式。在实验后期,利用“百词斩”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阅读和听力词汇量进行测试,方式与实验开始前的词汇量测试方式一致。为保证实验的可比性,两个班级为同一名任课教师,且教师在两个班级中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汇模块教学内容,词汇模块的教学比重也完全一致。
研究通过问卷法收集实验组学生对该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的态度和效果的反馈情况。问卷问题包括:能否使用学过的单词,是否会正确朗读学过的单词,听音能否辨识学过单词的含义,单词记忆APP 能否提高学习积极性,社交媒体打卡分享能否激发学习动力等。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1~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评分越高,效果越好。
研究采用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法和词汇量前后测收集量化数据,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观察收集质性数据,并使用SPSS26.0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单样本KS 检验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确认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期初、期末阅读和听力词汇量八组数据均为正态分布。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期末的平均词汇量水平都较期初有明显的提高,证明无论是传统还是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对词汇量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效果。
表1 实验组和控制组词汇量的描述统计结果
研究问题(1)旨在确认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使用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后阅读和听力词汇量有无显著差异。由于八组样本数据均为正态分布,遂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期初,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阅读和听力词汇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阅读词汇量:t(90)=1.716,p=0.090>0.05;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听力词汇量:t(75)=0.324,p=0.747>0.05)。在实验期末,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阅读词汇量有显著性差异(t(90)=2.051,p=0.043<0.05),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听力词汇量并无显著性差异(t(90)=0.435,p=0.664>0.05)。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对阅读词汇量的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效果更好;而对听力词汇量的提升则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1.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回答研究问题(2),了解实验组学生对该混合式学习模型的使用感受和态度评价,研究对实验组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份。问卷共有21个题项,该问卷信度较好(克隆巴赫Alpha为0.941>0.7)。从而进行效度分析,由于KMO=0.756>0.6,显著性=0.000<0.05,适合进行探索因子分析。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在两个维度上,题项20载荷都高于0.5,题项21的载荷均低于0.5,都没有通过效度检验,遂删除这两项。其余各题项在单个维度上的载荷都高于0.5,通过了效度检验,则保留。
因此,基于效度分析的结果,可将量表分为四个维度:维度一(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包括题项1,2,3,4,5,7,8 和19;维度二(社区学习的满意度)包括题项12,13,14,15和17;维度三(应对考试的满意度)包括题项9,10,11 和18;维度四(学习动机的满意度)包括题项6和16。
2.现状分析
对不同维度进行现状分析,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现状分析的描述统计结果
根据量表标准,1=完全不同意,5=非常同意,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的整体评价倾向于积极。表明该混合学习模型的学习效果、社区学习、应对考试以及学习动机都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学生对本模型应对考试的满意度最高(3.81±0.65)。
(1)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表明学习效果与社区学习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7),学习效果还与应对考试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93);与此同时,应对考试又与社区学习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48)。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社区学习以及应对考试满意度三者都无显著性相关。
(2)影响因素分析
以社区学习满意度,应对考试满意度和学习动机满意度为自变量对学习效果满意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本次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R2=0.528,意味着本次的运算结果可以真实可靠地反应自变量对学习效果满意度的影响情况;三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 全部小于5;回归方程显著,F=13.051,p=0.000<0.05,意味着三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可以显著影响学习效果评价。从表4 可以看出,应对考试满意度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效果评价(β=0.546>0,p=0.001<0.05);社区学习和学习动机则不能显著影响学习效果满意度。从而,得出回归方程:学习效果满意度=0.541+0.546*应对考试满意度。根据线性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受到他们对应对考试这个学习需求的正向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学生认为使用基于“百词斩”的混合单词学习模型来应对考试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表4 问卷线性回归结果
本研究参与者均为大二学生,男女分布较为均匀。本问卷的信度很好,效度良好。结果显示学生对本模型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接近4,在量表中表示同意。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模型的接受度较高,评价较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学习效果与社区学习、应对考试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学习效果好,社区学习和应对考试满意度高;反之亦然。而且,应对考试与社区学习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应对考试满意度高,社区学习满意度高。但这些维度间没有因果关系,只有相关关系。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应对考试满意度可以显著地正向影响学习效果,即应对考试越满意,学习效果越好。这表明,学生认为本混合式模型在应对考试时,能达到较为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通过在班级QQ 群里的打卡和学生自己提供的打卡记录,研究发现,在全班53名学生中,47名同学参加了打卡活动,参与率高达88.68%。在实验进行的约两个月期间(66 天),单词学习频率高于50%,即学习天数大于33 天的学生有26 人,占全班比例49.1%;单词学习频率介于20%至50%之间,即学习天数大于13天而小于33天的学生有15人,占全班比例28.3%;单词学习频率低于20%,即学习天数小于13 天的学生有6 人,占全班比例11.3%。约半数的学生,每两天就会自主地进行一次单词学习,学习自主性较高。学生因享有较大地自由度,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记单词。这一结果与此前Chen等的实验结果一致,他的团队实验也证实了自主学习机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影响。在其实证研究中,实验组使用内置自主学习机制的英语单词学习APP,控制组使用无自主学习机制的英语单词学习APP。通过两周实验证明,无论性别如何,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都较控制组有具统计学意义的显著优势[11]。
根据在班级QQ群里的观察,学生学习完单词的打卡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一般情况,只要有一位同学开始在班级群里发送打卡的截图,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就会有其他同学跟着发送自己打卡的截图,说明其他学生的打卡截图可能提醒了一部分学生,成为他们自己也去学习单词的动力,形成了一种线下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模式。Tayebinik 和Puteh 在研究中总结了混合式学习相较纯粹的线上学习的好处,包括:增强交流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完成合作任务,使学生间互动更加活跃,等等[12]。本次实验也证明了混合式学习确实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使整体的学习活动更加活跃。
研究还发现学生发送打卡的时间一般较为集中,有部分同学喜欢早上学习单词,还有部分学生喜欢在临睡觉前学习单词。这样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6 月12 日四级考试之后,仍然有18 名学生继续使用“百词斩”打卡学习单词,占学生总数比例高达34%。可以推测,这段时间的单词学习打卡可能已经成为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他们可能比较认可这种记单词的方法,所以即便是四级考试已经结束,仍然会使用“百词斩”学习单词和打卡。当然,也有可能是学生为了赢得平时成绩加分的缘故。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表明,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能够促进单词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研究的统计结果,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与传统方法都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听力词汇量。但从统计意义来看,混合式学习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词汇量,但是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量。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百词斩”四级单词本中的输入词汇更大程度上覆盖了阅读词汇而非听力词汇。第二,学生使用“百词斩”时并未开启朗读功能,或者对单词的读音并未非常重视。这种结果,一来可能与学生多年养成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关。学生往往更加注重学习单词的拼写和中文含义,而非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而传统考试中听力部分的占比较小也有可能强化了这样的习惯。二来可能源于母语中文的学习习惯对二语英文的迁移效应。中文属于象形文字,学生在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书写中文文字上,所以这个习惯迁移到了英语学习中,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如何拼写一个单词,但是却不会朗读该单词的现象。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在“百词斩”中添加针对不同语言能力水平的“听力词汇单词本”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的学习效果、社区学习、应对考试以及学习动机各个维度都较为满意。根据线性回归结果,学生认为混合式单词学习模型在应对考试方面、学习效果较为有效。未来可以尝试在六级或者考研英语班级使用本模型,以检验学生对此模型的评价和反馈情况。
此外,实验班约九成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外进行单词自主学习,参与度很高。学生的个体打卡行为会激发其他同学加入记单词的学习活动中,部分同学养成了早上和睡前记单词的好习惯。甚至有超过三成的学生在四级考试结束后仍然坚持学习单词并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些学习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出现是超出研究预期的,对于单词学习这类需要持续进行的学习活动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由于时间等因素,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实验对象都来自同一所大学,所以代表性较低。未来可以在不同级别的高校招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检验本研究结果。其次,本研究并未通过访谈收集质性研究数据,后续研究可以加入访谈,在量化数据的基础上,用更全面的数据解读实验现象。
研究以混合式学习为理论框架,设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英语单词学习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单词学习APP“百词斩”的有效程度和范围。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混合模型的部分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对阅读词汇提升有显著积极影响,而对听力词汇的积极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学生对本模型的态度普遍积极;认为本模型在应对考试方面,学习效果较好。这一反馈对本模型的使用场景提出参考意见。此外,本模型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很高,部分学生甚至养成了自主学习单词的习惯,超出研究预期。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式学习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主流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内容恰当地结合起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些都是混合式学习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如同信息技术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一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时代学校教育也将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