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铁券歌的生成与功用价值

2023-05-17 07:53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书写

豆 芳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铁券歌的形成和铁券的存在、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铁券歌是铁券文的衍生物,其形成正是依托铁券制度和铁券文的既有内容。铁券歌出现时代稍晚,书写载体的进步,诗歌创作的灵活的形式,使得铁券歌比铁券实物及铁券上的文字更容易流传与保存。铁券歌多为七言歌行体诗,结构相似,由于创作的场合与动机的不同,产生了多元的价值传递。明代铁券歌的数量较少,但是书写的内容和体式已经非常成熟,为后世书写铁券歌定调。清代是铁券歌创作数量较多的时期,由于乾隆南巡召看钱镠铁券作《观钱镠铁券歌》的原因,出现了较多数量的应制铁券歌。对铁券的研究,学界多从铁券制度和铁券文的角度进行,而铁券歌作为研究铁券的重要文献资料,并未引起较多关注。笔者拟从铁券歌的生成和铁券歌的内容、结构、体式入手,分析铁券歌的功用价值。

一、从铁券文到铁券歌

铁券是皇帝赐予功臣及其后代,享受世袭特权的一种金石档案。铁券制度自汉代草创,南北朝、隋唐逐渐恢复发展,宋元明清完备。唐代颁授铁券的次数较多,越来越实用的功能使得铁券的内容发展完备,在具备基本要素的同时,进一步细化,明确规定犯罪免死的次数。由于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势力下降,铁券的作用发生了转变,铁券多被用来安抚、拉拢地方势力。北宋铁券的颁授见于宋太祖、宋太宗统一时期,也主要用于安抚和招纳强藩[1]。明代铁券大量颁发于洪武永乐年间,朱元璋命钱氏后人进献铁券,并以钱镠铁券为参考,确定了更为详细的铁券形制。铁券颁发初期,对巩固君臣关系,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朝末年,铁券的效力逐渐减弱[2]。可见,铁券本质上是政治的产物,其作用随着政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也使铁券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随时取用的制度。

铁券文是以铁券为载体的下行文体,始于汉代,其文体特征随铁券制度的发展而完善。《汉高帝封功臣铁券誓词》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3]早期的铁券文叙事起誓简明扼要,仅仅包含了简单的韵语誓词和对功臣的口头奖赏。到了唐代,铁券文基本完善,内容一般包括赐券具体时间和人物信息、受券者的功勋业绩、受券者的特权、皇帝誓约这四个方面。以唐昭宗赐给钱镠的金书铁券文为例,首先点明了赐券的具体日期和时辰,钱镠担任过的官职。其次阐述了钱镠的功绩和政绩。再次是皇帝给钱镠“卿恕九死,子孙三死”[4]的特权。最后是皇帝的誓约。从汉代到唐代,从汉高帝简单的口头誓言“爰及苖裔”的承诺到唐肃宗“卿恕九死,子孙三死”具体的免死次数,铁券文的内容随着铁券颁发的制度不断发展丰富,形成稳定的文体特征。存世的铁券文数量较少,《文苑英华》《唐大诏令集》《全唐文》等重要的文章总集、选集对部分篇目进行选录。明清《文体明辨》《文章辨体汇选》等文体学专著在选录篇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文体细化,为铁券文单独立类。可见,作为一种文体,铁券文的完善和发展总是伴随着历代文学家的自觉关注[5]。

铁券文是铁券歌书写的重要材料,铁券歌是基于铁券文的历史、铁券实物的状态进行书写的。铁券歌最早出现在明代,可考的明代铁券歌的的数量较少,只有《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昌平侯铁券歌》《王大司马出示新建伯铁券歌》三首,可考的清代铁券歌大概有三十首,多为奉和应制之作。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乾隆南巡行宫杭州,下旨调阅铁券并作铁券歌[6],除此之外,乾隆还命庄有恭、范清洪、沈初、钱琦、于敏中、费淳、钱沣、孙曰秉、王宗敬、钱开仕、关槐恭、钱福祚、钱选等数十位大臣做应和诗歌[7]。“三月十六日,高总遣官祭五代钱镠祠,是年(1784年)朱珪有《钱武肃王铁券歌》,并注云:“裔孙少宗伯载陪祀。”[8]正是由于乾隆南巡观钱镠铁券并作《观钱镠铁券歌》的原因,铁券歌的创作一时为盛,得以发扬。为了对铁券歌有更清晰的认识,笔者对明清两代的铁券歌数量、作者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明清两代铁券歌统计表①

作为最高统治者颁赐,接受者珍藏的凭证,能够接触到铁券的人较少。铁券歌的创作者是有机会见到铁券的上层文人或者朝臣,因乾隆南巡这个特殊的契机,除乾隆外,铁券歌的主要创作者变成了围绕乾隆的王公大臣。近年来,关于铁券文的文体源流、铁券文的形制等研究成果颇丰,但是,铁券歌在学界并没有引起关注,实际上,铁券歌的功用价值并不逊色于铁券文。

二、铁券歌的内容、结构与体式

(一)基于铁券文内容的书写

铁券歌是铁券衍生物,铁券歌的内容是诗人根据铁券文的历史进行创作的。从明代的铁券歌来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是高启对钱镠平定叛乱、荣归故里、治理潮患等功绩和政绩的书写。文天祥《书钱武肃王事》历数钱镠功绩云:“王系布衣,崛起临安,设奇计以退黄巢,伏义兵而攻田,江浙士民得安处席。志切扶唐,诛刘灭董。是其披攘凶渠,荡定江表,绩茂勤王,功深守土。”[9]文天祥对钱镠功绩的书写相对完整,与铁券歌历史内容的关联程度较高,情感真挚,更具有气势与文采。另外,文天祥还认为钱镠的功德并非是简单的保卫国家,而是因为其克守臣节而产生的崇高人格魅力,超越时空,形成了长达千万年的功德。《昌平侯铁券歌》是王世贞根据明朝大败瓦剌,论功行赏,杨洪封昌平侯被赐铁券所作。《历代小史》:“昌平侯杨洪,起行伍,生长在边,有机变,用诡道,累立边功,历升将帅。能用奇兵,如遇胡虏兵,必捣其虚,或出其不意,善於劫营,胡人畏之,呼为杨王。”[10]这与《昌平侯铁券歌》中杨洪在平定叛乱、打败单于、勤王迅速的记载一致,表现了杨洪的神勇机智。《王大司马出示新建伯铁券歌》是沈德符为王阳明平叛有功之作。《王阳明全集》中朝廷在下达的对王阳明的封赏制词[11]交代了王阳明的功绩、赏赐封号、赐券的时间以及世代承袭的特权,行文结构与完善的铁券文文体相似。《王大司马出示新建伯铁券歌》中有“江西飞捷遏不奏,命释逆首还其乡”一句,以上两者都提到了江西剿贼这个关键的时刻,沈德符在铁券歌中还对新建伯铁券歌历史背景进行了补充。

大部分的铁券歌出自清代,有诗传和记载的大概有三十首。其中大部分是乾隆南巡观钱镠铁券时,跟随乾隆的朝臣围绕钱镠功绩的应制之作。围绕钱镠铁券所作的铁券歌以钱镠的别称“钱武肃王”“吴越王”等起题目,有《钱武肃王铁券歌》《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吴越王铁券歌》,也有些题目直接注明为应和之作以及作诗采用的体式,如《吴越王铁券歌用韩昌黎石鼓歌韵》《钱武肃王铁券歌用宋潜溪原韵》《恭和御制铁券歌》等。这些铁券歌多围绕钱镠平定董昌叛乱、忠于唐王朝的功绩,钱镠荣归故里的场景的渲染、治理潮患、政绩书写。钱镠铁券的特殊性。在于乾隆南巡有意地挖掘并升华了钱镠在历史上的功绩,直接影响了钱镠铁券在后世的地位。

(二)相似的结构与七言歌行体式

铁券歌的结构基本相似,往往在开篇交代背景,“英皇昔日困鱼服,惨淡四庙精灵哭。乾坤膏血付虏马,乌鹊昼向行人啄”(王世贞《昌平侯铁券歌》)、“自从遏蚤哭孝皇,太阿弛柄移天纲”(沈德符《王大司马出示新建伯铁券歌》)[12]等诗句的书写就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突出紧张的政治局势与恶劣生态环境,然后以速度和数量的夸张、对比等突出主人公的英勇。接下来铁券歌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铺叙展开,背景交代的程度也不尽不同,有些诗歌交代了部分背景,大部分诗歌将人物生平、平叛战乱的过程、平叛后还乡、历史的后续发展等描述得非常具体,画面感强。

另外,多出现在文末,以古今视角的切换表现的观铁券事件也成为了铁券歌的叙事要素,铁券歌创作者多从外观如形制、大小、书写材料等描写铁券。“厥式方长形若瓦,誓文典重泥金写”(毕沅《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就描述了铁券长方形的形制,金字镶嵌的誓文,瓦片一样的外观;“长尺八寸阔尺一,厚分五厘铜瓦式。重百三十有二两,铁质金书精嵌饰”。[13]631-632(蒋士铨《钱武肃王铁券歌》)则是从铁券外观的细节入手,描写铁券的长度、宽度、厚度、重量、书写的字数;“即看铁券黑似漆,金书黯然无颜色。岂唯金书无颜色,侯家子孙看不识”(王世贞《昌平侯铁券歌》)则描述了铁券存在的状态,岁月变迁,铁券和金字书写失去本来的颜色,漫漶模糊。

从体式来看,铁券歌大都为七言歌行体,与其他诗歌体式相比,七言歌行体在保证了诗歌韵律的同时,篇制长,体量大,便于叙事。大部分铁券歌四句一转韵,间或有二、六、八句一转,韵脚平仄互递[14],小部分铁券歌间杂三言、五言,在为叙事的展开提供可能的同时夹杂议论,富于变化。歌行体一直以来就以其篇幅不限、写法自由、韵律灵活而成为各朝文人所喜爱的创作形式[15]。《文体明辨》中“放言长情,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对歌行体进行了解释,并且阐明了歌行便于抒情叙事,言辞流畅,音节和谐,富于节奏感,易于上口成诵的特点。由于歌行体在明末清初之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歌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所以铁券歌在明清两朝的盛行不仅仅与铁券本身的传奇性以及铁券文的叙事性有关,也与诗歌发展的阶段有关。

三、铁券歌的功用价值

(一)超越时空书写,延伸铁券历史脉络

由于书写载体的进步,铁券歌比以铁券为载体的文字易于流传和保存,许多铁券实物已经不存在了,如本文提到的新建伯铁券和昌平侯铁券,但是相关的铁券歌和文字记载的史料却相对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超越了时空限制,留存在诗人的诗集当中。值得注意的是,铁券歌出现的时代使得铁券歌对铁券在后世的流传情况进行书写成为可能,部分铁券歌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有迹可循,延伸了铁券的历史脉络。以钱镠铁券的流传为例,因为铁券歌的记载,钱镠铁券在后世的流传过程相对完整。从唐朝到清朝这漫长的几百年中,铁券的沉浮却历经了几次传奇。

蒋士铨《钱武肃王铁券歌》“渔罟一举返台州,千秋守器先灵护”叙述了铁券在战乱中多次沉入水库,最终被渔网打捞得以归还钱氏后人的事情。朱珪《钱武肃王铁券歌》“欧史苏碑着忠孝,长沙河西堪颉顽”则分别书写欧阳修、苏轼对于钱镠事件的碑文歌颂。元祐元年(1086)苏轼知徐州,撰《表忠观碑》,简要陈述钱镠平息叛乱,为当地造福,建设一个繁荣国家之功,最后还揭示了修复钱氏文庙、弘扬钱氏功德的根本原因在于劝奖功臣,答慰民心[16]。“洪武班封取券式,胡蓝狱起良弓伤”[17](朱珪《钱武肃王铁券歌》)记载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命令钱氏后人进献铁券作为模板进行新王朝铁券制作之事。“高青邱、宋潜岳,三百年来天运启”(赵睿荣《吴越王铁券歌》)则是高启和宋潜跃为钱镠作铁券歌之事。“十斛忽从网罟易,一角微带樵斧痕”[18](戚学标《钱王铁券歌》)写渔人打捞铁券,以斧试金,致使铁券缺了一角的事情,将这些历史串联起来考察,就组成了钱镠铁券在后世的流传情况。

(二)突破认识局限,揭示铁券制度本质

“四十九年春,翠华六幸……复蒙赐诗谕祭:明圣湖南岸,钱王观宇留。虽因忠赵宋,固足表千秋。几阅荆凡易,依然俎豆酬。”[13]490乾隆又一次为铁券作诗,阐明了对铁券格外青睐的原因,乾隆站在统治者的地位,不仅希望血缘统治得以延续千秋万代,更希望朝中大臣都能如钱镠一般忠于朝廷。从最高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对于贤臣良将的肯定是对当朝官员的激励。唐昭宗为钱镠颁发的铁券,在应制诗文中多用于歌功颂德,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前文提到文天祥《书钱武肃王事》与铁券歌的书写相比,文天祥表达的全部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歌颂,情感昂扬,抒发积极正面的思想,而铁券歌的书写则更加客观。

铁券歌的创作者多为能够接触铁券的朝臣,他们辩证的看待铁券颁发的实质,将铁券阐释的话语权扩大,不为统治者的好恶书写。高启在《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中认为铁券制度在王朝千秋功业更迭面前不值一提,应该及时行乐,不应该执着于君王的难以实现的承诺,为臣的渺小,对功名有清醒的认识。同样为朝臣所作,钱镠的功绩在宋代能够激励人心,在明代则使朝臣拥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高启所作铁券歌是关于钱镠最早的铁券歌,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后世为钱镠做铁券歌的典范。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中收录了《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并且盛赞高启继承汉魏、盛唐、宋元诸家的优良传统,充分肯定其作为集大成者,博采众长,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蒋湘城《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自注:“青丘近有歌,因重作之。”[19]由诗人在开篇的自述可以看出,高启对其创作钱镠铁券歌的直接影响。站在对历史客观评价的高度,由单向度的赐券谢恩,到动态地认识铁券颁发背后的本质,铁券歌的创作者了突破了认识的局限。

(三)传递多元价值观念,丰富铁券层次

对于铁券的认识,诗人表现在铁券歌上往往比较多元,而这些多元的认识也丰富了铁券的层次,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盛本《钱武肃王铁券歌》“太史尚父称勋臣,始信保世在忠节。试将此券阅兴亡,从古降王谁与匹”一句,明确揭示钱镠其人地位之高,不仅因为其伟大功绩,根本原因是他建立在忠节基础上的不朽人格。在许多铁券歌中,诗人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表忠观”,钱镠于国家危难之际的表现,对朝臣来说,“表忠观”是他们追求的人生信念。

在“表忠观”的同时,诗人还进行古今对比,将政权的覆灭与忠信的留存对比,生发了怀古、伤古、讽古等复杂的感慨,如“君不见濠梁勋旧奚足数,坟墓秋霜窜鼷鼠,子公丧元石帅族风尘久赖成心齐”(王世贞《昌平侯铁券歌》),诗人以君不见作结,用勋旧坟头鼠窜来表达世事无常,充满讽刺意味,从颁发的意图以及后世的流传的情况来看,昌平侯铁券都较为惨淡。与钱镠所受的百年荣宠不同,在明代获券的朝臣“自来世事多反覆,朝闻赐券暮屠戮”(戚学标《钱王铁券歌》),以朝夕之间的生死之事给朝臣以警示,以历史关照现实,表现了朝代更替,人事易变的残酷以及命运的难以捉摸的悲伤。

铁券歌的存在本来是少数现象。从明代到清代,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铁券歌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诗人自发的对历史评价的创作到被动的应制之作,乾隆南巡成为了铁券发扬的契机。铁券歌基于铁券文颁发的历史、铁券实物的状态进行书写,突破了前人对铁券单调的认识,以铁券为寄托,对铁券持有者的功绩和承载功绩的铁券作出了评议,并由于心境、处境的不同,还抒发了个人的看法和情感,丰富了铁券的层次,为铁券制度及其文本的阐释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注释:

①该表所统计的铁券歌仅以铁券歌命名的形式为主,与铁券歌格式相似的铁券诗以及未命名为铁券歌的诗歌均未收录。

猜你喜欢
书写
幼儿前书写从三岁开始准备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开封战“疫”:用行动书写人大担当
书写要点(十二)
书写要点(十一)
养成书写好习惯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