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榆林学院为例

2023-05-15 13:45冯宏图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功利化入党高校学生

冯宏图,高 莹,徐 绘

(1.榆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3.榆林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育人工作最基层的执行者和主要协助者。他们无论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1]方面,还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学生干部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展现出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他们在学生组织或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下降,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进而对高校学风建设、校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针对这种倾向的引导与修正变得尤为迫切。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观点,主张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其结果对人类利益的影响。功利主义往往是通过最大化的有益结果来指导行为,而非遵循固定的道德规范或固有价值。近年来,高校学生干部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显现出功利化倾向。

为了深入把握学生干部的思想状况,调查学生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功利化表现和倾向,本研究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工具,从榆林学院的14个院系收集了共590份有效问卷。其中,335份问卷由校级或院级学生会干部完成,另外225份则由班委成员完成。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数据收集采用匿名方式,并承诺仅将数据用于此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干部的功利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功利化倾向

高校学生干部思想观念的功利化倾向表现在,他们参与组织活动时,更追求个人利益和表面成果,而不是集体利益和长期发展。从问卷结果来看,有14.07%的学生干部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而较少地考虑到集体和他人利益。另外,46.95%的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或班级委员会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18.31%的学生干部则出于展示个人才华、获得师生认可以及赢得相应荣誉奖励的动机。与之相比,仅有34.75%的学生干部希望通过加入学生组织或班委会来奉献和服务师生。此外,学生干部的功利化倾向还在其工作态度上得到体现,16.61%的学生干部更加关注短期的表面成果,而忽视实际成效和长期发展。为了达成目标,部分学生干部可能牺牲工作质量,草率应对。有8.3%的学生干部相较于参与公益性或提升个人精神层面的活动,更倾向于投入到“能加分”“加高分”的活动,并展现出更高的兴趣和热情。

(二)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

入党动机是个人政治信仰和政治需求的体现。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是指,个体出于追求个人利益或某特定好处而选择加入党组织,这种不端正的动机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悖。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干部中,88.48%的学生干部是基于对党的理念、宗旨和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人民、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而想入党。11.52%的学生干部是出于个人利益或其他不端正动机而入党。他们将入党视为个人发展的有利资本,认为只要加入党组织就会增加其职业发展中的优势或提高其在就业选择中的筹码[2]。此外,18.64%的学生干部认为,仅凭参与学生组织或班级委员会即可轻易地获得入党资格。这一观点恰恰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干部可能存在对入党标准和程序的不正确认知,将入党视为一种形式上的加入而不是一种对党的真诚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的承诺。

(三)人际交往的功利化倾向

人际交往的功利化倾向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个体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得失,而非纯粹基于情感联结。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个体在选择社交对象和交往策略时,主要是基于是否可以从中获得特定的利益或好处。调查结果显示,19.83%的学生干部表明他们在维护人际关系时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这部分学生干部并非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贡献来赢得同学的认可,而是倾向于利用人际关系来获取资源和追求名利。他们通过“形成小团队”、“组织聚会”等策略与其他同学交换利益,以期在竞选和评选中获得更多支持。有11.53%的学生干部透露,在参与组织活动时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自身的名誉和利益。另外,7.8%的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考虑与同学之间的利益交换,而非真正的友情建立。10.51%的学生干部表示,在与同学交流时他们缺少真诚的情感交流。而10%的学生干部更偏向于与被视为“有价值”的同学交往,从而忽视了与其他同学的深入交流。这些数据揭示了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功利化倾向的问题。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学生干部将利益交换视为交往的主要目标,更多地关注表面的互动,在人际交往中忽视真诚的情感交流[3]。长期下来,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他们的群众基础逐渐削弱,无法与学生组织或班委会其他成员以及广大同学有效沟通,易与同学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从而引发学生的反感和不满[4]。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的功利化倾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文献综述和上述调查结果,将可能导致学生干部功利化倾向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功利化倾向的社会和家庭风气、单一的干部选拔和监管机制,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模糊的角色定位。

(一)功利化倾向的家庭和社会风气影响

在社会层面,中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刺激着人们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社会生活很多方面逐渐受到“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影响[5]。受这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往往需要在个人利益和长远的社会责任之间进行权衡,这种市场逐利的特征可能促使学生干部形成功利化倾向的价值观。此外,西方功利主义思潮中盛行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构成了巨大冲击。

在家庭教育中,受用人单位优先录取有学生干部经历和党员政治面貌的求职者等社会因素影响,很多家长开始向孩子灌输功利化倾向的教育和就业观念,不断强调功利化、现实化的功利主义思想,而忽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道德规范。这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对其子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6]。因此,在这些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价值观不成熟的高校学生干部容易以“有用”为原则,借由学生干部的身份过度追求名誉和地位,或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在个人发展、评奖评优和择业等方面为自己“铺路”和“镀金”。

(二)单一的学生干部选拔和监管机制影响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优先考查学生的工作能力是否突出,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道德层面的考察和筛选。部分辅导员在任用学生干部时,存在“现抓现用”,“重使用、轻培养,重近期、轻长远”,“重才不重德”等情况。缺少明确的培养规划,学生干部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系统的培养,没有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这种重才轻德的选拔和任用标准,以及注重短期效益的培养方式,是促成学生功利化倾向的原因之一。此外,许多学生组织或班委会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尚不健全。高校学生干部的监督应由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完成。但实际上,对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推优评奖等方面仍是教师主导,导致有些学生干部对待师长和对待广大同学,常常呈现出“两副面孔”,使得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功利化倾向的表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三)理想信念和角色定位模糊

青年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拔节孕穗期”[7],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不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这个阶段的部分学生干部,因理想信仰模糊、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对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积淀,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朋辈负面言行和思想的引导。因此,在自身政治素养不高和外部不良环境的双重作用下,高校学生干部容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认知不深,党员意识不强和政治情感不浓等问题[8]。再者,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对其具体职责和权力范围认识不清,容易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误读为一种权利,这可能导致自我膨胀和产生优越感。这种态度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工作执行力和效率,使其偏离初衷和职责使命。此外,有部分学生干部边界意识模糊,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以“干部”甚至是“学生官”自居,有一种在“权力”“级别”和“身份”上区别于其他同学的错觉,滋生了“官本位”的想法,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风气

个体与社会密不可分,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条件。首先,社会和高校应注重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对于高校学生干部来说,它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取向,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不断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通过课程、培训和实践等途径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公德心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干部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中坚力量,帮助他们面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时,能够明辨是非,坚守原则。

在家庭层面,家长应摒弃功利化的教育理念,更应以身作则,发挥好父母的榜样作用。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培养子女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此外,父母还应关注子女的全方位发展,避免将其教育目标单一化、功利化。若过度强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可能会使子女出现功利化倾向,从而对子女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以提升高校思想工作质量[9]。对高校学生干部价值观教育引导的责任不应仅仅只是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的肩上,更是每位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任务。《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应深入地融入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10]。

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干部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为高校培养出思想上要求进步,具有崇高理想,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服务意识的学生干部群体。为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并充分利用党课、团课等学习渠道,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此外,高校还应定期举办理论教育培训,将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校教师还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干部正确理解个人价值与自我需求,引导学生干部建立和保持“为善最乐”“美德本身就是回报”等正确价值观念。同时,高校还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生干部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三)端正高校学生干部的入党动机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2年就曾强调,“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11]。因此,高校应牵头采用有效措施端正学生干部的入党动机。首先,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使学生干部了解党史和党的相关理论、政策、方针和路线,用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党风貌来不断吸引大学生,感召大学生,激发学生对于入党的正确需求。其次,加强学生入党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在入党前的启蒙教育,入党过程中的考察发展,入党后的培养发展过程中有效约束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确保从申请入党到正式成为党员的每一步骤都受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同时,高校、家庭、社会应协同合作,努力形成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在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中使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此外,高校应该激发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内生动力。鼓励他们主动求知、积极参加党的知识讲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史知识竞赛等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修正不端正的入党动机,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最后,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学生党员进宿舍、优秀党员事迹分享会等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干部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和价值取向。

(四)做好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在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方面应遵循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好学生干部的选人关和用人关。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选和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消除任何形式的偏见和不公正行为,从选拔机制上有效遏制学生干部的功利化倾向。而且,还需优化选拔高校学生干部时的考察内容,除了考察学术成绩、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外,还需强化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服务意识的考察。为此,需明确评估学生干部候选人在道德品质、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及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具体指标。通过对潜在候选人进行问卷调查、个人或小组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道德表现和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情况,从而为辅导员选拔学生干部时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需优化组织管理结构,明确高校学生干部的职责和权限范围,确保他们明晰自己的权限界限,不越权、不滥权,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促进团队高效协作,提高组织整体效能及工作效率。

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辅导员应积极消除“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将学生干部的培训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并确保学生干部培训高质量地实施。辅导员应持续强调学生干部的服务导向,提醒他们将服务学生群体视为首要目标,而不是将自身的地位和权力看作是权威和优越感的来源。辅导员还应引领学生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干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干部注重社会公德、集体利益。最后,推行学生干部的导师指导制度,导师可通过个性化指导、经验分享等交流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感。协助培养出色的学生干部,为学校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五)引导高校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干部理性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行精准“角色定位”,避免出现“角色错位”[12]。学生干部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学生干部往往同时承担学业和组织内的责任,因此他们的时间通常被压缩得非常紧。如果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容易导致任务积压、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影响到学业成绩和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辅导员可以在学生干部的培训中分享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及策略,帮助学生干部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确保在承担干部工作的同时,不忽视或影响自己的学业,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重心,确保两者都得到妥善处理。此外,辅导员还需持续强调学生干部在策划、组织和执行各种学生活动时展现自己团队合作、领导才能、组织沟通、决策等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发挥榜样作用、带头作用。

学生组织或班委会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学生干部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要履行干部身份带来的责任,也要应对平衡双重身份的挑战。日常工作中,学生干部要牢记其作为学生干部的责任与使命,做好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真诚倾听同学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进行反馈,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问题。他们还应坚决反对“官”本位的思想和作风,始终保持谦逊,与同学保持平等的互动,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六)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干部监督考评体系

健全的监督考评体系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可以激励学生干部不断进取。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督考评体系至关重要。这包括制定评估标准、考核方式和评估指标,从而能够客观评估学生干部的表现和工作成效。另外,监督机制是监督考评体系的核心。可以建立多种监督机制,如学生干部自我监督、学生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等。同时还应该建立监督举报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干部的不当行为。

监督考评应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坚持对学生组织和班级工作多维度,多渠道,多方式考评。“自评”要求学生干部定期地自我审查和反思,此机制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他评”则注重辅导员和广大同学对学生干部的评价,同时注重测评结果的总结与反馈,帮助学生干部群体找准和调整自己的定位。此外,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也是推动高校学生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予以奖励,如荣誉称号等,对表现不佳的学生干部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停职检讨、撤职等。最后,还需定期对考评体系进行复审与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以保证考评体系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猜你喜欢
功利化入党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憨娃入党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