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经验与启示

2023-05-15 13:45冯飞龙景明瑞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哲学

冯飞龙,景明瑞,王 蕾

(1.宝鸡文理学院 政法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榆林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三重维度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学哲学用哲学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一种政治优势来继承,继而形成了一整套丰富而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延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如何锻造一个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这一时期,党的领袖群体、理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汇聚智慧、同向发力,从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和历史维度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普及。

(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内在动力

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更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内在动力。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是立足实践,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结果。抗日战争中的现实逻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避免重视理论而脱离实际的“脱实向虚”,又要敏锐把握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学哲学用哲学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此,学哲学用哲学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全党同志要系统化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洞察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而回应和解答中国革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二)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根本要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既面对国际国内反动派的疯狂进攻,又受到党内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为了从思想上破解这一难题,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在全党开展了学哲学用哲学,提高马列主义素养、统一全党思想共识。一方面,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和军国主义的无序扩张,国内抗日救亡呼声空前高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武装,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武器刻不容缓。然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并不能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任务。由于共产党员在数量上仅占全国人数的一小部分,要使人民群众听党指挥、跟党走,就必须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党内教条主义者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过于侧重书本知识和共产国际指示,忽略了中国革命实际,抹除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固有的张力,导致了党内部分同志出现了思想上的僵化,理论上的教条,以及现实中的盲目行动。因此,中国革命的实践斗争迫切要求加强全党学哲学用哲学,以澄清谬误、正本清源,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三)深刻的革命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必要前提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纠正错误的历史,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幼年的党不懂得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最终导致了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三次“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遭受惨痛失败。尽管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和组织领导地位,但在思想上未能彻底清算教条主义的影响。1941年,党中央组织开展了整风运动,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从思想路线上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彻底的解决,全党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得到较大提高,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因此,学哲学用哲学既是对“左”倾错误的反思和纠正,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践行,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成果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主体特征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等领袖群体为代表的领导核心,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挑战,采取了学哲学用哲学策略,克服了旧哲学范式带来的逻辑困境。这一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全体党员干部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历史分析,使学哲学用哲学取得了原则性科学逻辑与辩证思维[1],摆脱了教条主义所产生的“巨大的遮蔽”,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提供了明晰且富有成效的行动指南。

(一)延安时期党的领袖群体是学哲学用哲学的核心力量

党的领袖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现实问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斗争策略。毛泽东同志在1937~1938年期间多次召集郭化若、刘亚楼、肖敬光等人,共同研讨军事斗争哲学问题,成立了哲学小组,对唯物辩证法与军事战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体现了党的领袖群体学哲学用哲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毛泽东等领袖群体身体力行,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指导,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斗争实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袖群体曾多次指出要“以史为鉴、治病救人”,强调通过历史的延续性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以往的历史进程相结合。为了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历史元素融于革命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陈云等人创办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陈云哲学小组),在学哲学用哲学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倡导大家将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结合起来研究,用中国的特点解决中国的问题[2]。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期间党的领袖群体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孕育的文化土壤,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孕育出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延安时期,党的领袖群体学哲学用哲学是站在世界视野观察、分析、回应和解答中国革命面临的现实问题。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3]。毛泽东重点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之间的矛盾,在瓦窑堡会议中明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单独吞并中国的行动,使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4]所以,在对待西方列强时,应该使他们“暂时处于不积极反对反日战线的地位”[5],对于积极帮助中国抗日或保持中立态度的国家我们应该主动结交示好,团结大多数国家与人民,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至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袖群体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在世界视域下重新审视中国革命问题,打破了教条主义盲目排外的错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二)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是学哲学用哲学的中坚力量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对国内盛行的“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再审视,为全党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实践特征,实现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实践哲学奠定了基础[6]。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对中国给予较大的指导,但其忽略实践性,过度偏重学理性的弊端也曾给中国革命带来挫折。针对党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学理化倾向,艾思奇与李达从本体论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申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作用。李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论,实践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标准。艾思奇也强调“实践是辩证唯物论的理论核心”,“其他哲学家最难以理解的也正是实践”,倡导哲学活动应服务于抗日战争,避免空谈和教条主义。由此可见,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实践观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中国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和实践提供了深刻启示。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学哲学用哲学的特点同样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党的理论工作者以民族语言为基本表现形式,对艰难晦涩的“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话语形态,完成了话语范畴的重构和更新。艾思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和深入人心的神话故事,对复杂晦涩的哲学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使哲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学者,而更贴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吴亮平也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与哲学教学活动,并凭借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到的见解成为延安时期最受大众欢迎的教员之一。也正是由于理论工作者们不懈努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范式表现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等特征,致使融合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承载中国人民民族性和意识性的既定存在,巩固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党的理论工作者坚持在已有的社会历史事实中寻求创新,打破了教条主义枷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思维范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僵化的教义,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回顾延安时期,部分党员将“苏联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不可动摇的真理,是“唯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这种割裂理论与实际的错误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危害。正如恩格斯在批判德国青年理论家时指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社会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7]。因此,党的理论工作者在对“苏联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继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积极寻找两种不同哲学体系之间的契合点,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在此期间,陈伯达在延安开办了古代哲学讲座,试图利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观念来进一步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他的观点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以巨大的理论勇气,突破了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是学哲学用哲学的基础力量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在学哲学用哲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和无产阶级构成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在学哲学用哲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最大程度地代表人民利益,解决人民基本诉求。以文艺工作为例,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规定到,文艺工作要为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服务,“我们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8]因此,学哲学用哲学要扎根人民群众土壤,在思想、行动、语言、习惯等方面深切关心人民,融入人民,践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离开人民至上原则,学哲学用哲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人民性也就失去了实质性意义。

坚守党性也是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的原则之一。延安时期,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短时期内党得着了猛烈的发展,所以党的组织很不巩固”[9]。许多新党员因为未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有狭隘的思想观念,这是亟需清除和纠正的问题。然而,严峻的战争形势使得党很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导致许多同志虽然在组织上加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尚未真正入党。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党中央指出要加强党内马列主义教育工作,制定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明确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严令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的决议和决定,杜绝口是心非的两面派行为,坚定阶级立场、党的立场和党性。显然,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在学哲学用哲学时,时刻坚守党性,扫除了党内“脱实向虚”的工作作风,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学哲学用哲学对延安时期党员干部起到了规范行为、价值引领作用。学哲学用哲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诉求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党中央非常重视高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设立了高级学习组,制定了相关学习规定,目标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培养出真正的“行动的理论家”。总之,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作为阐释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彰显了党的基本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明确的意识形态特征。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经验及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逻辑,对剖析当代中国发展逻辑,推进中国人民思维范式转化,进而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回应“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成功”的人民之问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能够与时俱进,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源于人民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近代以来我国关于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上升到理论,进而以实践的能动性将理论作用到人们的感性活动中,不断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展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依托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人民的思想和需求,密切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为理论增添新思想和新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在未来如何取得成功?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不是因为对个别英雄人物的狂热崇拜,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是百年政党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的执政基础。其次,一个政党如何在未来继续带领人民阔步向前,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时代需求。最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和解答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中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回应时代之问,解决人民所需,做到民有所想,党有所答,才能使党永葆生机。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照亮大众的双眼,唤起大众的力量,积极配合参与、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每一项政策。

(二)深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中国之问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学哲学用哲学活动从理论层面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将这种科学理论运用于现实,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张力推动;另一方面出于近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共产党人既要避免教条主义思想侵蚀,又要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既要维护统一战线,又要提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团结,这就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广大群众破除西方国家的遏制与封锁,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如何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这些时代之问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予以回应和解答。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现实又以理论回应现实。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现实难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回应和解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群众就业、医疗卫生、育儿养老等难题,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可以看出,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其根源于实践,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发展。因而,学哲学用哲学不是一句空话,要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回应中国之问,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坚持理论建构与批判反思相结合,回答“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是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批判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破”,更重要的是为了“立”,这个过程,不是单个封闭的过程,而是循环往复、辩证推进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艾思奇指出:“批判自然不能不包含反对,但在反对中,需要指出一些积极的东西,从反对中,要得到发展,破坏同时要包含建立。”[10]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犯有保守主义、教条主义等“左”倾错误或右倾错误,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党的历史上出现的重大失误,中国共产党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进行了深刻反思,最终深化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做出了贡献。

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秉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和视野,紧紧立足于时代需求,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理论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积极开展哲学反思和理论构建。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致力于在科学真理的指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在思想解放中大胆实践,在真理和实践的辩证推进中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这一优良传统,增强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决现实难题,让学哲学用哲学成为凝聚思想力量的时代新风。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哲学
菱的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