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14 01:11张昔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优势小学数学

张昔文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而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手段,将其引入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契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也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思考和探究活动,助推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文章重点探讨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立足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论述问题式教学法的科学应用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开辟新的路径,赋能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小学数学;优势;策略

引 言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将问题作为学科教学的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借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问题式教学法具有自主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符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将数学课程内容,有意识地转化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围绕着问题,开展理性思辨、互动讨论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以此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成效.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具有庞杂的特点,通常在一节数学课上,会涉及新知导入、新知学习、巩固训练等多个环节,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复杂信息的干扰,倘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缺乏针对性,学生将很难区分数学课程的一般知识和重点知识,造成主次不分、低效学习等不良局面.把问题式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问题具有举要治繁的功能,结合数学课程的重难点设计问题,能够更好地凸显课程的核心,使教学内容变得主次分明、线索清晰,问题就像是“风向标”一样,指引着学生把握学习的路径和方向,使其做到聚焦重点、直击要害,避免盲目学习的情况,从而显著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协同参与,才能构建起多维互动的和谐环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地实现.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结果而轻过程,将多数课堂时间,都用于写板书、做讲解,鲜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仅造成了“满堂灌”“一言堂”等不良现象,也制约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主体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既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也是促进师生沟通的媒介,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拥有更多表达、交流观点的机会,从而增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深度参与.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揭示数学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做好问题设计是第一位的.通常在学习数学新课时,学生的思维活性最低,加之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特点,倘若教师直接提出概念类的问题,学生很难迅速地认知理解,甚至会对新课产生抵触情绪,更遑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问题的设计,既要紧扣课程主题,还要贴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而生活资源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在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时,教师必须立足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将问题设计与生活素材进行巧妙地融合,重点设计生活化问题,比如借助生活实物、生活案例、生活场景来设问,使问题变得直观化,唤醒学生的亲切感,从而辅助数学课题的揭示,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在设计生活化问题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圣诞老人》,同时提问:同学们,一听到这首歌,大家都知道圣诞节马上要到了,圣诞老爷爷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想!紧接着,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继续问:这就是圣诞老爷爷准备的礼物,大家快来看看是什么?学生:是水果卡片.教师:想知道圣诞老爷爷准备了多少张水果卡片,该怎么办?学生:数一数.随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有序地数出水果卡片的张数,学生反馈数量:比10多1张,一共有11张水果卡片.教师:大家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新的“数字朋友”———11~20.这样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学生就经历用数字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数学新课主题的有效导入.

(二)设计递进式问题,引领思维深入

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循序渐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倘若教师直接提出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则无法顺利地解答,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后续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显到深层的原则,着力设计递进式问题,确保问题的难度,是逐步提高的,同时在问题与问题之间,还要存在因果推理、承前启后等逻辑关联,从而引领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增强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过购物的经历,也了解一些关于人民币的小常识,教师在设计递进式问题时,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图片,并先提出低难度的问题:同学们,大家是怎样区分这些小面值人民币的?学生:它们的颜色、大小、图案,以及图案上的数字都不同,很容易区分.紧接着,教师将1元、5角、1角、5分、2分等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发放给学生,同时增加问题的难度:同学们,如果让你对这些人民币进行分类,你预备怎么分?请大家合作分一分.各组一边思考交流、一边动手分类,有的小组反馈:将硬币分成一类,将纸币分成另一类.还有小组汇报:把元币、角币、分币各归为一类.教师:大家分得真棒!人民币的单位就是“元、角、分”.紧接着,教師再次升级问题的难度: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1元纸币,你要拿多少个1角硬币,才能换走这1元钱?学生操作手中的模拟币后回答:10个1角硬币能换一张1元纸币.教师:那么1角币要用多少个1分币来换?学生:也是10个.教师板书:1元=( )角,1角=( )分.学生: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这样在递进式问题的带动下,学生就经历了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过程,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和进率知识.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促进有效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而高质量的提问,追求的是“因势利导”,如果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将难以集中精力思考,如果提问太少,则会削弱问题式教学法的启发作用.因此,把握提问的时机是至关紧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状态,抓住最佳的时机,提出启发式、诱导式的问题,比如在学生遭遇难点时、步入误区时、发生争议时等,教师都应该采用设问的方式,来点拨、指引学生的思路,使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以此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让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恰逢其时.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除法时,可先布置了一项操作任务:同学们,大熊猫有12个竹笋,它想把竹笋平均分在4个篮子中,该怎么分?请大家利用小棒学具演示一下.多数学生都回答:每篮分3个竹笋.但有个别学生的分法是错误的,如某学生回答:在第一、二个篮子里,各分4个竹笋,在第三、四个篮子里,各分2个竹笋.此时教师意识到,有个别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存在认知偏差,这正是提问的有利时机,为了避免影响后续学习,教师可立即抛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之前的学习,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学生:将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分法出现错误的学生,马上重新整理思路,摆放小棒后得出正确的分法.教师:大家做得非常好,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分在4个篮子中,求每个篮子放多少,可以用除法来表示,12÷4=3(个),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通过教师对提问时机的合理把握,学生的认知错误就得到及时地纠正,从而增强思考的效果,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四)开展小组式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一个关键的环节,以往教师在提问之后,通常是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独立思考,而后由最先得出答案的学生发言解答,在这种条件下,个别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才刚刚进入思考状态,很难理解问题探究的来龙去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帮助,才能顺利地完成问题解答,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既要面向全体,也要关注个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开展小组式探究活动,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所设计的数学问题,把学生分成能力水平相对均衡的若干小组,让他們合作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参与问题研讨的机会,与伙伴充分地交流、互助,从而提高问题探究的效率,彰显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1设问:同学们,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下面请大家4~5人为一组,合作阅读教材的例1部分,并将收获反馈出来.各小组踊跃地参与问题探究,几分钟之后,A组汇报: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大约有1公顷,鸟巢的面积大约是它的20倍.B组汇报: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教师:从大家讨论的结果来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1平方千米是1000000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顷?学生: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教师追问:在例1中,我们已知鸟巢的面积大约有20公顷,那么多少个鸟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呢?各组继续交流后作答: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20=5(个),5个鸟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这样在小组式探究的驱动下,每个学生都成为研讨问题的主体,并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土地面积单位.

(五)鼓励自发式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结 语

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发挥着极为卓越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需求,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重视设计生活化、递进式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深入探索动机,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促进学生有效思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开展问题研讨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发式提问,培植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程与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机整合目标.

【参考文献】

[1]柳娟.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7):12-13.

[2]张海生.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6):45-47.

[3]苏奉鹏.问题教学法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3(11):134-136.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法优势小学数学
矮的优势
画与话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策略研究之人物传记的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式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