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洁
英语课堂是学生进行词汇探究、信息处理、知识积累及能力训练的认知平台,对于其知识探究与素质发展意义重大。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体系的首要工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及语言能力,为后续的主体探究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持。因此,教师开始探寻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度考量与精准剖析,努力找到解决英语词汇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推动英语词汇教学走向高端定位、科学设计及高效实施(宋艳芳 2016)。
词汇是英语交流活动的最小单元与物质基础,是英语完成传情达意这一语言功能的信息媒介与组成元素,也就是说,没有词汇,英语的信息交流功能就会形同虚设。可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体系的起点工程,能够帮助学生拥有丰富的词汇基础,从而初步具备自主进行英语探究的基本能力,科学开启自主探究之路。另外,学生能够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掌握单词的多种词性、词义、词组,能够在理论层面初步掌握单词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词汇探究及句子释义奠定坚实的词汇基础(胡艳艳 2018)。因此,词汇教学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它决定着后续探究的层次性、品质性与实效性。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在词汇拼读方面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正规的音标教学,仅仅认识几个较为熟悉的常见音标,所以在面对大量生词时往往束手无策,没有识读能力。另外,学生对于单词的词性掌握不到位,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词性教学,对于句子成分与词汇、词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样,对词性缺乏认识的学生在理解句子结构时难以弄明白单词在句子中的“成分角色”。因此,学生在独立面对单词时往往处于一头雾水的尴尬境地,难以根据音标进行识读,也无法根据词性预判单词的使用方法。
由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师一般采用简单易行的领读法。这样,学生会在照搬照抄中对词汇读音进行机械模仿,虽然能够完成一定量的识记任务,但是难以精准地掌握词汇的读音。另外,一些教师会使用简易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活动,以此解决他们不具备词汇拼读能力的尴尬,但由于时间较短,这样的领读活动的效果一般。英语词汇教学活动低质低效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后续的信息处理与知识积累,需要教师深度反思英语词汇教学的尴尬状态,尽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万静 2019)。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深度探究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三大组成元素,设计出高品质的英语词汇教学活动。
教师是英语词汇教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因而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主导角色,直接决定着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等(齐莎娜、张晶 2019)。教师应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自觉融入拓展意识、创新观念及品质意识,以责任意识为教学动力,以创新教学为品质保障,科学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提质增效与持续发展。这样,学生就会拥有具有高度设计性、品质性及能动性的主体探究空间,促进互助探究、高效积累及全面发展。
教师是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设计者、活动规划者及过程管控者。学生是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主体,需要教师以趣味元素为诱导,以人文活动为吸引,科学推动他们积极参与英语词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夯实英语词汇教学的主体基础与能力保障,立足主体能力,高质量地完成英语词汇探究任务。教师应以趣味元素科学推动学生积极动脑、主动交流与多维交互,实现高效积累。
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者与激发者。教师应以教学方法为活动抓手,既科学调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拓展能力,又弱化英语词汇的探究难度。可见,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互桥梁,能够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思维点拨、方法诱导及方向指引,助力其词汇识记及信息储存。因此,教学方法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活动设计,能够为学生的词汇探究提供良好的智慧驱动,加速其英语知识学习(盛建玲 2017)。
教师不仅要正确面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困境及活动基点,还要立足教学实践,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学生建构有品质、高价值、高效率的认知空间。
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拼读能力,但是自然拼读具有不确定性,不太适合词汇学习及未来的大学学习。有鉴于此,教师要进行简易化的英语音标教学,帮助学生准确识读48个英语音标。这样,学生的自然拼读能力就会在正规化英语音标的加持下获得较大的提升,从而读出较为规范、标准的语音,提升词汇学习的品质性与实效性。因此,标准、规范的音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英语词汇识读能力,打造高起点。
在音标教学中,教师应降低教学要求,只要学生具备识读48个英语音标的能力即可。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48个英语音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组织他们齐读一遍英语音标,然后开启其他英语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久久为功中慢慢掌握标准、规范的英语音标,能够独立自主地识读英语词汇,从而实现词汇探究升级进阶、提质增效。学生掌握音标识读能力以后,能够如虎添翼地完成各种词汇识读、文本预习、知识自学等预习活动,并获得良好的品质保障与效果保障。另外,学生的音标识读能力能够与主体认知能力整合出更加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与课程内容,推动其英语学习活动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因此,教师应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高质量、简易化的音标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音标识读能力,使其形成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取得较好的自主探究效果。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化教学优化学生的知识探究活动,借助声、光、电三维信息刺激直接激发其认知情绪与主体心理,强化其兴奋程度与精神面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较好地调控学生的主体状态与认知准备,使高效化英语词汇教学成为可能。多媒体设备还能够对词汇内容进行高品质的信息处理与知识归纳,为学生输送具有较高集成性及区域性的知识集合,加速其词汇探究与快速识记(杨水琴 2017)。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为例,由于本单元中有很多食物类词汇,在词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制作一些词汇集合,帮助他们复习与掌握食物类词汇。比如:肉类词汇有 muscle,barbecue,mutton,bacon,beef,fish,chicken,meat等;蔬菜类词汇有pea,cucumber,eggplant,mushroom,carrot,garlic,onion,pepper等;水果类词汇有 peach,lemon,orange,apple,banana,grapes,pear,tomato,potato 等。由于思维导图简单易学,学生能够很快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总结,也能够拓展出球类词汇如basketball,soccer/football,baseball,table tennis,golf,tennis,bowling,volleyball,badminton的思维导图。另外,学生还会将其他具有关联性的英语词汇进行分类总结,如节日名称、称呼、职业、植物、动物、自然天体、国家等,借助基于思维导图的分类活动,多次感知英语词汇,加深对英语词汇的识记效果。因此,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分类展示功能优化英语词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识记英语单词,还有助于他们对英语词汇进行分类处理。
支架教学指教师先对英语词汇进行语音领读、词义解释及使用示范,以此为教学支架开启学生的词汇识读、词性探讨、词组试用及语句练习,在主体实践与心得交流中加深他们对英语词汇的集体感知。这样,教师的词汇简述活动就成为学生进行主体化词汇探究的预热过程与准备阶段,同时借助教师简述使他们具备信息交流及深度学习的信息基础与交互内容。因此,支架教学非常适合应用于词汇教学,能够实现教师智慧与学生主体认知思维的科学整合。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的词汇教学活动中,教师先简单介绍本单元词汇的读音与用法,并简单列举几个示例,帮助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词汇的用法,如have got to(I have got to be back before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She hasgot to finish her homework this night.);go through(Last year,I went through many important things.);fall in love(I fell in love with the book when I saw it.)等。这样,教师的示例就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具体使用方法,学生也会以此为模板在集体讨论中探究词汇的使用方法,如face to face(I want to talk with you face to face now.);get along with(Tom got along well with his classmates this term.)等。由于来自教师的教学支架弱化了英语词汇的认知难度,学生能够在集体讨论与模仿学习中衍生出更多的实践知识。
讨论教学指教师立足学生较高的词汇识读能力而开启的主体交互与合作探究,组织他们在自由交流与多维探究中成为词汇探究的主人。在集体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巡查,实时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快乐合作,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为其群体探究与互助成长保驾护航。学生能够在自由讨论中焕发出强大的机体活力与生命律动,借助主观能动性推动词汇教学活动走向主体融入、能动释放、提质增效及创新发展(孙菁 2020)。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的词汇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词汇进行专门讨论,借助群体智慧开展互助探究。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与交流能力,能够在各抒己见中积累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在兼收并蓄中厚积薄发,以此凸显讨论教学的实效价值。以prefer为例,学生在群体智慧的帮助下探究到其经常与to联用,构成短语prefer...to...,并造句“I prefer apples to pears.I prefer reading a book at home to going out for a film.”等。另外,prefer的后面可以加动词不定式,并造句“They prefer to play basketball tomorrow.Kate prefers to visit Beijing one day.”等。可见,学生能够将个人的认知成果传递出去,以此帮助他人进行知识积累,同时获取他人的认知灵感与经验总结,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进步。讨论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词汇学习与信息交互提供良好的灵感交互空间,助力词汇教学务实发展。
英语词汇教学的尴尬处境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后续探究及个体发展,因而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教师自觉探寻英语词汇教学的科学拓展之路,努力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以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为课改抓手,为学生建构具有品质性、能动性及高效性的主体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找到科学开展词汇学习的有效途径,掌握更多英语词汇,夯实英语知识基础。教师要以事业心与责任感为教学动力,以时代创新理念为科学指导,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自觉实施音标教学、电化教学、支架教学、讨论教学,大力优化英语词汇教学,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地掌握更多英语词汇,为其学习进步、能力提升、素质发展及梦想成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