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14 09:47张桐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意义应用

张桐生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必须引入新理念、新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而问题式教学法不仅富有趣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构建和感悟,推动其数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文章主要论述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从课程内容和实际学情出发,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问题式教学法的科学应用策略,力图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意义;策略

引 言

小学中年级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而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手段,将其引入中年级数学教学,不但能够改善“灌输式”教学的不足,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发挥着极为积极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加强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力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打造有益于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平台,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增强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时代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要解決问题的心理状态,这种意识品质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倘若学生感受不到问题的存在,那么学习活动就难以展开,甚至会导致学生陷入浅层学习的困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而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原理,就是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在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困惑和质疑,对数学课程中潜在的问题,作出探索性、前瞻性的反应,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敏锐地觉察问题,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数学学科的核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足以体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性.而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虽然初步具备了计算思维,但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地训练和强化.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年级数学教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是刺激学生自主思考的“助燃剂”,能够为学生搭建思维发散的场景,基于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使学生经历数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重证据、有条理、合逻辑”的思维品质,这些都是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

(三)有益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薄弱,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习惯性地沿用讲解、灌输等手段,致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跟随,阻碍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有益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问题是引领师生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另一方面,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问题的带动之下,学生会自主地参与求解和探索,想方设法地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逐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翁”.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问题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导入环节是一个最佳的突破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心理需求也是如此,教师所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否有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如果教师毫无悬念地直接公布课题,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索然无味,更遑论产生深入钻研的欲望.而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成为真正地探索者.因此,在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实施新课导入,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最近发展区”,提出与课题有关的趣味性问题、悬念性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画一个“问号”,吸引他们加入课前交流,辅助教师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从而起到设疑激趣的效用,发挥问题式教学法的优势.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课本上的第一幅图片,说一说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学生:“图片呈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场景,主持人和观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喊着倒计时‘十、九、八、七……三、二、一”.教师:”那么人们在喊倒计时的时候,每个数字之间隔了多长时间?”学生:1秒.紧接着,教师使用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面,继续问:“大家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学生:“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和一些小格.”教师:“哪根针是秒针?”学生:“又细又长的那根是秒针.”教师提出探究问题:“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那么时、分、秒之间,存在怎样的进率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它们背后的奥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铺垫,教师不仅顺利地点明了课题,也使学生对新课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

(二)应用问题创设情境,促进思考

新课标提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所谓情境,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专门打造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思考动机.而问题是创设情境的优质素材,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情境,可以更好地呈现学习重点,提高教学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同时指引学生进入特定的思维场域,使其聚焦课程核心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抓好课堂情境的设计,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着重创设问题式情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引导他们利用观察、分析、计算、推理、实验等方式,去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从而以问题情境点亮课堂,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一张研学旅行的图片,并创设问题情境:三年级的同学要去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啦!出行之前需要先订票,已知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请问: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该怎样列式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一共要买的车票张数,只要把两个班级的人数相加即可,所以算式是35+34.”教师追问:那么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大家会口算吗?请试一试,并把口算方法分享出来.有的学生反馈:“我把34分成整十数30,和一个一位数4,先算35+30=65,再算65+4=69.”还有的学生分享:“我是把35和34,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30+30=60,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5+4=9,最后把前两个得数加在一起,60+9=69,所以这次出行一共要买69张车票.”教师点评:“大家探索到的算法真多呀!这些算法都是合理、正确的.”这样在问题情境的带动下,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和计算,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应用问题开展探究,引领合作

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新时代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追求构建合作、互动型的课堂,学生只有通过紧密合作,才能汇集个体的优势,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支持.而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漫无方向的,而是需要明确的目标,問题能够使学生的思考有的放矢,为学生集思广益、交流观点的机会.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综合性、思辨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能对问题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在求同存异和观点辩驳中,生成正确的问题结论使其体验到与同学合力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后,教师先开展“转一转”的游戏:“同学们,请全体起立,按照老师的口令活动,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学生跟随口令,正确地转向相应的方向.接下来,教师提出思辨性问题: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发现了什么规律?针对这一问题,各小组立即参与互动交流,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表达各个的看法,经过激烈地探究,各组汇报结论:在刚才的“转一转”游戏中,如果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转身,那么每次都是向右转的,和时钟转动的方向一样,也就是顺时针方向,因而我们只要知道一个方向,就能根据顺时针转动的规律,确定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师:“大家对问题的解答很全面,看来真是人多力量大呀!”通过对具体问题开展探究,学生通过合作获知了方向的变化规律,同时团队得到意识提升.

(四)应用问题指点迷津,化解困惑

中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面对难度较高的课程内容时,仍然会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倘若教师直接地告知或讲解,学生就略过了自主探索的环节,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滋生“不劳而获”的惰性心理.而问题是实施启发教学的“利器”,尤其适用于学习难点的突破,当学生陷入思考困境时,教师巧妙地借助问题加以点拨,往往能使学生灵光乍现、豁然开朗,进而实现思路的开拓.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问的基础之上,还应该着力发挥问题的释疑、启发功能,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根据学生遇到的疑难,应用问题指点迷津.比如,在问题中融入方法上的建议,或者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考的角、方向等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化解困惑,使其自主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教学中,学生在概括加、减法的意义之后,难以理清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问点拨:“同学们,这个粉笔盒里原来有12支粉笔,我又放进去16支,求盒中一共有多少支粉笔,该如何计算?”学生:“用加法计算,12+16=28(支),盒中一共有28支粉笔.”教师:“非常正确,老师再换一种问法,盒中原有28支粉笔,拿出去16支,求盒中剩下多少支粉笔,又该如何计算?”学生:“用减法,28-16=12(支),盒中剩下12支粉笔.”教师:那么加、减法运算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后作答:“加法和减法是相反的运算,它们之间存在逆运算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样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就能自主揭示逆运算的关系,得到数学学习信心的强化.

(五)应用问题引导质疑,延展思维

古语云:“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主要因为它是深度思考和分析的产物,在数学学习中,乐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但是目前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的意识,一方面,是质疑的勇气不足,学生经常担心自己所提出的疑问会贻笑大方;另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质疑的切入点,习惯了随波逐流,没有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批判和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深刻地反映出质疑的必要性,而问题是点燃学生质疑意识的“火种”.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地变换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方式,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让学生提炼新问题、发表新观点,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质疑精神,克服人云亦云、迷信权威的从众心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需求出发,深入挖掘问题式教学法的独特价值,做好问题设计,着重应用问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指点迷津、引导质疑,使学生围绕着问题,积极地参与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活动,经历解决问题、深化知识的过程,从而高效发挥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优势,助力中年级数学教学收获丰硕的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柳娟.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7):12-13.

[2]张海生.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06):45-47.

[3]王耀.试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2,(03):25-26.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法意义应用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策略研究之人物传记的教学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诗里有你
“问题式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