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互动与现实启示

2023-05-13 19:27沈南
文教资料 2023年24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民营经济职业教育

沈南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和民营经济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两者具备开局力度同步、发展态势同行、根本目标同向的发展共性。同时,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互动演进,形成了“三密两离”的关系。基于两者发展与互动的宝贵经验,应从政府主导、院校主动、企业主体、行业引领四个维度共同推进职校、民企深度融合,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道路建设。

关键词:江苏 职业教育 民营经济 发展互动 现实启示

江苏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之一。1917年,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为江苏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绩领跑全国。另外,民营经济的发展肇始于改革开放,江苏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积极解放思想,逐渐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共性

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有着各自的发展路径,若以发展阶段为横轴,发展全局为纵轴,从纵轴考虑,两者存在相似的特性。

(一)齐头并进:开局力度同步

從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职业教育和个体经济都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历程,其间,两者略有好转的势头都以受到严重打击告终。以改革开放为开端,江苏职业教育和民营经济百废待兴、齐头并进,都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1978年,全国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邓小平指出应扩大农业中学和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自改革开放后迅速启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经过恢复和建设,1978年全省共有中等专业学校93所,其中中等技术学校70所。[1]1979年,江苏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1982年,江苏全面开展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举的格局。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中国第一所高等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于1980年在江苏诞生,1982年,江苏出台了全国首部职业教育法规——《江苏省职业大学暂行条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江苏率先突破“尾巴”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于是,城乡个体经济特别是城镇个体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之后党和国家出台的多个推动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江苏都得以贯彻落实。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体工商大户开始向私营企业转变发展,出现了以苏北、苏中的“耿车模式”和“苏南模式”为代表的私营经济。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87年,江苏个体工商户已达86.68万户,私营经济总数为4679户[2],实际超过在册数字,且广泛涉及工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等行业。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后期不断发展并逐渐壮大。

(二)峰回路转:发展态势同行

改革开放后,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贯的直线上升,两者都经历了稍许回落,之后又峰回路转、奋力发展的过程。

1980年至1991年,江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教育人数的比例已从15.1%跃升为46.7%,1994年,江苏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达到59.5%[3],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同时,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1994年,江苏还开始了五年制高职试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在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建设。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然而到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停滞,江苏也不例外。2002年,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江苏也于同年10月召开江苏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03年,江苏成立了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建立。2004年到2006年,江苏省陆续召开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会议,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7年,江苏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至2008年底,江苏共建有12个省级职教集团,融合了400多所职业院校和700多家企业。[4]20世纪末,职业教育发展下滑的局面很快扭转,并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前行。

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江苏民营经济经历了短暂发展中的第一次波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江苏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民营经济在经历了80年代后期的一番曲折后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一批乡镇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江苏特色。2000年,江苏召开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民营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规模化水平也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的一段时间,江苏民营外向型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到2007年,民营企业出口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95.74%[5],这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江苏民营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但仍在稳步前行,数据表明,2012年江苏民营经济所占GDP的比重达53.6%,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同时,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江苏民营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总体来说,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滑坡,但又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飞速发展之中。

(三)长风破浪:根本目标同向

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都以长风破浪的迅猛态势高质量发展。发展离不开目标和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其中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总体要求与目标并明确了具体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改革创新、质量提升的要求。江苏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其中提到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十四五”期间江苏专门制定了职业教育方面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完善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等重要任务。

有了目标,便有了努力的方向与动力,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以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召开等,提高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促进了目标的转化。近几年江苏的职业教育成效显著,2012年,江苏率先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分段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14年,江苏省级职业教育集团数量是2008年的两倍,有400多所职业院校和1 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2022年,江苏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另外,江苏还对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

民营经济方面,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身份地位,要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并主持民营企业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六个方面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了部署。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召开了范围更广的企业家座谈会,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他提到“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期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30条举措,推动江苏民营经济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江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指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民营经济一直保持逐年增长态势,且全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这激发了民营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赋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总之,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都在不断壮大、不断创新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

二、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的互动演进

江苏职业教育和民营经济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若从时间横轴考虑,两者在互动发展中形成了“三密两离”的演进关系。

(一)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初步发展(1978 —1998年)

四十多年前,中共中央连续公布了关于“经济”“科技”“教育”三个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布局。众所周知,国家的发展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营经济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改革开放之初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急需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便是培养这一人才的重要载体。江苏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开始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前期大力发展与民营经济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后期由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旨在培养与民营经济相匹配的劳动者。如1979年,江苏开始将普通中学改办为职业中学或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高中专业班,城市职业中学一般按联办单位的需要开设专业;农村职业中学根据各地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特点举办水产班、畜牧班、蚕桑班等。[6]再如纺织类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多成为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中坚力量,进一步推动该企业、行业乃至经济的发展。这种密切的联系使得江苏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崛起,职业教育也得以长足发展。

(二)悖离之境:世纪之交职业教育规模下滑而民营经济发展向好(1999 —2000年)

20世纪末,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普通高中的扩招也导致职业教育招生数的下滑,國企改制使得就业问题凸显,再加之有些地方未能很好地落实职业教育的就业准入制度,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管理不足,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而此时,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2000年,江苏召开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江苏的民营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两者的发展虽有所悖离,但问题的暴露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江苏将职业教育的质量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并让职业教育聚焦解决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同时为了满足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质量改革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2001—2007年)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质量和服务得以转型升级并进一步发展。在机遇与挑战之下,江苏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丰富所有制结构等方式继续推动民营经济的加速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导致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于是,江苏同步加快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等,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至2001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有38所,在校生31.32万人,人数超过全省高等学校在校生的一半[7],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于是,江苏省进一步在职业教育质量上进行改革,并开启了与民营企业的深入合作,如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使得职业教育改被动适应为主动迎合经济形势,并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进而达到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相辅相成之效。

(四)再次疏离:次贷危机影响下民营经济发展放缓而同时期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2008 —2011年)

2008年,民营经济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一批优势出口型企业的产品订单急剧减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产品销量明显下滑,流动资金非常紧张,税收负担仍然偏重[8],江苏民营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发展放缓。同时期,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这一阶段江苏省着力做强职教园区、职教集团,打造行业性的产教融合体,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新优势,从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然而,民营经济与职业教育在发展进度上的再次疏离只是暂时的,从本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不难看出,两者不会相互隔绝,因企业的效益会影响校企合作的程度,于是江苏的民营企业不断调整、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五)相得益彰的密切关联: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民营经济改革创新(2012年至今)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和民营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两者在高质量、现代化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相得益彰、共铸辉煌。首先,职业教育更强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已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江苏省也率先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并一直在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年来,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从不足40%提高到70%,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数量居全国第一,职业本科教育实现突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32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民营经济更注重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据江苏省工商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6.7万亿元和7.1万亿元,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57.3%和57.7%,且民营企业也主动寻求和高校的技术合作。这一时期,江苏职业教育和民营经济双向奔赴、共同进步,在融合发展中加快了职业教育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奋力谱写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和民营企业新篇章。

三、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互动发展的现实启示

江苏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与互动关系带给我们多方面的现实启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可以从政府、院校、企业、行业四个维度推进职校、民企深度融合,形成有效的发展共同体。

(一)政府主导:政策推动,构建协作共同体

近年来,江苏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两者的融合在点上突出,面上的推进却并不理想。如江苏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的比例不高,据2018年光明日报调研组搜集的数据:江苏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5%,已开展校企合作中的超过90%的企业是接受实训实习,引企入校、学校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等深层次合作的比例分别为13%、15%,且合作企业多为规模企业,缺乏中小型企业积极有效参与。另外,还存在校企合作需要多部门协作但无牵头部门,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人才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政府应积极寻求中小型企业普遍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法,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的集成化平台,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增强校企合作资源的整合力度,制定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统一人社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人才认定标准,坚持育训结合,继续推广“1+X”证书制度试点,在强化“1”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X”在学校与企业的使用率,提高就业市场的认可度,进而推进校企合作的点面结合,构建协作共同体。

(二)院校主动:多效并举,打造育人共同体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在江苏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的互动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能主动贴近企业,推进校企合作,但对专业布局缺乏前瞻性谋划,专业结构设置差异化、特色化不足,导致产教融合定位欠精准,校企合作成效欠佳。另外,职业院校并未完全将企业引入教育、招生就业和技术研发等各个环节,同时学校侧重人才入校,如聘任产业教授,但缺乏校企师资双向认定标准;学校也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但缺乏再学习能力的塑造。

基于此,江苏职业院校应广泛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在专业布局上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新趋势,结合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提前做好专业衔接与系统思考,形成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企业;职业院校可以引智入校,亦可落实入企培智,进一步推动校企师资双向认定,并将民营企业引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将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企业需求有效對接,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

(三)企业主体:精神武装,形成价值共同体

江苏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在互动发展中仍然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民营企业在寻求与职业院校合作时存在功利化倾向,部分企业最关注的只是眼前的用工需求,只求用而不求育。另外,民营企业在奉献精神塑造、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相对缺失,进而影响职校与民企的深度合作,仅有少数大型企业展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此,江苏民营企业家应通过学习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激发自身及群体的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品质,发挥民营企业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民营企业对校企合作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带给企业潜在优势的认知,用企业家精神武装企业家头脑,进一步拓宽视野、发挥创造性,主动将企业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职业院校形成价值共同体,推动两者在人才培养这一价值层面的共同追求。

(四)行业引领:发挥优势,组建发展共同体

在江苏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互动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也有着重要作用,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这一作用却常被忽视。行业协会是本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可谓政府、学校与企业三者之间的桥梁。但就目前看,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一是权威性较弱,二是未能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三是未能充分发挥作为第三方的优势作用。这与其本身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以及政府、学校、企业对其重视程度有关。

基于以上情况,江苏行业协会可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行业标准,立足江苏,与政府、学校、企业共建行业标准,便于学校和企业共同遵循,从而提高自身的权威性;依托政府,利用企业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作为第三方的优势作用,做好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工作,做到公正、自律,从而形成以多个学校、多个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模式,组建发展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6] 江苏中等职教发展大事记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0年) [J].江苏教育,2018(52):58-60.

[2] 吴跃农.江苏民营经济30年发展历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35.

[3] [5] 江苏中等职教发展大事记 大力发展阶段(1991—2000年) [J].江苏教育,2018(52):63-65.

[4] 江苏中等职教发展大事记 内涵发展阶段(2001—2010年) [J].江苏教育,2018(52):68-70.

[7] 刘任熊,王莉蕾.江苏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程、经验与建议[J].职教发展研究,2021(3):31-38.

[8] 隋月娟.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J].江苏商论,2010(3):127-128.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张謇企业家精神和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22WTA-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民营经济职业教育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