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翔,张伟娜,徐海鲁,刘京华,张 婷,刘 欣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护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250012)
全身麻醉是一种短暂抑制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方式,患者多表现为意识和痛觉丧失,可降低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恐惧及疼痛,提高舒适度[1]。该麻醉方式风险较高,患者常受手术情况、自身身体状况及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引起吸入性肺炎或麻醉后苏醒时间较长等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2]。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神志及各种反射会逐渐恢复,直至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为手术成功及患者复苏期生命体征的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3]。随着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多样化麻醉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中,该护理模式更加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从生理、心理及社会3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目前,该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和心理负担,促进健康,护理效果较好[4]。基于此,本研究将多样化麻醉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30例行骨科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术中行大输血等抢救措施;合并其他脏器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多样化组各65例。对照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43.14±6.5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中学42例,大学及以上8例;户籍:城市23例,农村及乡镇42例;月收入:<5000元26例,5000~10000元30例,>10000元9例;职工医保45例,普通居民医保20例;上肢受伤28例,下肢受伤37例。多样化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44.62±7.12)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44例,大学及以上9例;户籍:城市26例,农村及乡镇39例;月收入:<5000元28例,5000~10000元29例,>10000元8例;职工医保41例,普通居民医保24例;上肢受伤31例,下肢受伤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5-6]。患者入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适当运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制动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术前遵医嘱禁饮食,术后,经医护人员评估后行清淡饮食。于术前指导患者及家属训练病床排便,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适当按摩,患者术后于病床上进行适当运动、康复训练等。对患者进行防跌倒、防坠床、防皮肤压力性损伤等健康教育,并于每次查房期间嘱患者,以增强其重视程度。
1.2.2 多样化组 采用多样化麻醉护理[7-8]。①护理培训。由护士长组织成立多样化麻醉护理小组,定期组织小组例会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小组成员汇报个人负责患者的病情情况,讨论并进行总结。②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注意事项,态度亲切,多给予患者鼓励,以缓解其焦虑心理。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及麻醉医生和主刀医生,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及恐惧心理,促使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焦虑。④术后苏醒期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刻通知主管医生。护理人员应定期对麻醉复苏室进行清洁消毒,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苏醒空间。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因麻醉苏醒期出现的躁动导致坠床等。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对部分体温偏高者,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置,防止患者因高热发生抽搐等。护理人员还应及时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当患者出现喉鸣音或发生喉痉挛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去除诱因并遵医嘱给予加压吸氧等处置,配合主管医生进行抢救。对需使用导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苏醒期妥善安置、固定管道,防止患者因躁动等行为致使导管脱落。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引流管中液体颜色及手术切口敷料情况,当发现患者渗血增多等情况时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⑤生活护理。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应定期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和锻炼,还可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促使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督促患者清淡饮食,并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术后恢复。⑥日常护理。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情绪需求,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增加医患间沟通,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多样化的麻醉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总得分呈正相关,即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②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分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呈正相关。
2.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麻醉苏醒期是术后等待患者体内药物代谢及患者苏醒的过程[9]。该时期可受手术过程、麻醉药物及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使患者出现躁动及呼吸阻滞等情况,还可能出现发热、高血压、低血压及苏醒延迟等多种并发症[10]。如未及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患者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危及生命安全[11-12]。因而,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后麻醉苏醒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传统护理干预往往只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对症干预,缺乏人文关怀[13]。尤其对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多样化麻醉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本,从多方面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护理服务的新型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指标[14-15]。骨科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交感神常处于兴奋状态,麻醉苏醒期常表现为血压、心率等指标明显升高及肢体异常躁动。多样化麻醉护理干预通过在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16]。本研究通过建立标准化多样化麻醉护理干预护理小组,为骨科全身麻醉患者提供多样化麻醉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多样化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多样化组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多样化麻醉护理有助于改善骨科全身麻醉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实现了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目标。
综上所述,多样化麻醉护理有助于改善骨科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