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开展“以生为本”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文章从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主题活动,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利用项目式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对“以生为本”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跨学科学习策略展开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跨学科学习
作者简介:冯秋香(1980—),女,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玉田第二小学。
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需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学科的关联性,在“以生为本”理念指引下开展教学工作[1]。数学是一门注重知识应用的学科,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融合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生为本”理念要求教师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相比过去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生为本”理念指引下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影响跨学科学习活动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开展高效跨学科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趣味素材,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作用,教师能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好坏。
相比单一的数学知识学习,跨学科学习的难度更高,更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动力攻坚克难。与此同时,跨学科学习的方法为教师在教学时导入趣味素材提供了便利[2]。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趣味素材,在课前导入环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导入与《西游记》有关的趣味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一片树林,猪八戒前去化缘,找到了八个桃子、两个苹果、一个大西瓜,问该如何分才足够合理?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还引入有关《西游记》的动画或者图片。由于这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因此,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也表现得更加积极。这样,笔者利用趣味素材,在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更好地构建“以生为本”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教学评价,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受到所学知识趣味性的影响,也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获得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是给予学生成就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同时,新课标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利用鼓励性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直面挑战的勇气,这对于充分提高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3]。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在学生学习了关于方向的基础知识后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方向的方法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并积极回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笔者都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有的学生回答:“以时钟中的‘几点钟’表示方向。”笔者评价:“真棒!那么‘几点钟’分别指哪个方向呢?”此时,学生没有正确地回答笔者的提问,笔者就继续以积极的语言引导学生道:“放轻松,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在我们看手表的时候,12点指向哪个方向呢?”这样,学生获得直面挑战的勇气,在笔者的指引下积极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生为本”理念要求凸显学生的地位,这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过去,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受知识获取渠道的限制,这导致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如今,新课標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多样的学习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挑战有着积极的作用[4]。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积极利用希沃白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让学生掌握线上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科学知识开展“日历的秘密”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信息。有的学生困惑于如何将日历做得更加结实,笔者就引导其观看线上相关的视频;有的学生想要在日历上写下“生活小妙招”,以让自己制作的日历更加实用,笔者也同样引导其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信息。这样,笔者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问题,有效提升了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效果,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主题活动,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主题活动是跨学科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主题活动都充分应用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5]。教师借助主题活动,能够合理地导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从而学会正确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
(一)利用故事情境,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厚重的发展历史的,数学发展的历史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古代,就有着很多关于数学的故事,教师利用这些故事作为情境导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历史故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故事情境,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导学激趣环节的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在重量单位学习的导学激趣环节引入《曹冲称象》的内容。在这一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中,曹冲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大象的称重问题。在引入故事之后,笔者提问学生:“曹冲在测量的时候,应用的单位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解决这一问题呢?”据此,学生理解了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吨”作为单位,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千克”作为单位。笔者利用故事情境,融合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分析数学问题,有效落实了“以生为本”理念。
(二)结合探究主题,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可能与不同的学科知识有联系。教师开展主题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相关的学科,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探究主题,融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活动中,笔者结合体育知识开展“体育中的数学”这一主题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结合体育赛事分析体育选手的数据,以此探究体育选手的最佳出战方法。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应用数据分析和可能性的知识提供了实践情境。
三、利用项目式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相比一般的学习活动,其以项目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教师利用项目式学习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基于现实条件,做好任务设计工作
项目式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能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学习资源,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充分结合现实条件做好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工作。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基于校园的实际条件,设计“校园人均操场活动面积”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合理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操场的面积,并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了解学校内学生和教师的总人数。这项任务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多个章节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调查问卷,充分发挥口语交际能力有效地完成调查工作。笔者基于现实条件,做好任务设计工作,推动了项目式学习活动的高效落实。
(二)合理划分小组,引导学生有效分工
相比传统的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突出“以生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项目式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组人员的结构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式学习的整体效果。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学生具有差异性,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擅长方向。教师需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以生为本”理念,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学生小组,促进学生有效分工,让学生深度合作完成项目式学习。
例如,笔者参考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其他学科成绩,以数学成绩为主,其他学科成绩为辅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具体而言,笔者分别参考学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模块的数学成绩,再参考学生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从而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接着,笔者将在数学学科中擅长不同模块以及擅长不同学科的学生合理组合,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学校周边汽车尾气排放与环境状况调查研究”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由擅长科学的学生负责解决有关策略的问题,由擅长统计与概率的学生主导统计部分。笔者合理划分小组,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分工与合作,让学生深度合作完成项目式学习。
(三)落实成果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项目式学习中,如何“以生为本”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相比传统的数学教学,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知识的学习转移到实践应用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落实成果评价,以合适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習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以“营养三餐”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利用科学和体育健康的知识,了解一个人一天需要的营养和常见食物中包含的营养,并以百分数和扇形统计图呈现出来。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学生还需要小组合作制作合理的饮食清单。在项目式学习活动后,笔者将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和饮食清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并将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在班级教室的显眼位置。笔者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实践应用的重视程度。
结语
总而言之,“以生为本”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跨学科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透彻理解“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创新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壤月.融合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
[2]郝安南,徐斌艳.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活动案例分析与思考:以“夏日阅读”活动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1(10):85-88.
[3]王艳玲.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班主任,2022(16):16-21.
[4]郑琳湘.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5]赵利峰.试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新及对策[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