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琼 阚柯 罗小丽 陈文明
摘要:为了解当前教学团队教师企业实践情况,对湖南省内首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展开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教学团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企业实践参与情况、企业接收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实践情况等方面参差不齐,主要存在学校政策关注角度失衡、管理体系与考核无标准、企业受益点与顾虑、实践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通过构筑组织与实施体系、构建标准与考核体系、共建共享型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升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企业实践;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4-0071-06
一、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背景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为满足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职业院校大规模引进新教师。当前,职业院校引进教师更倾向于高学历。这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致使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不能达到办学要求,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此,教育部等制定了相应政策,努力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联合发布《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间、内容、形式、组织与管理方法、保障措施、考核和奖惩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同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指出要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视的。
同时,各地纷纷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域内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职业院校也根据自身情况与合作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自2019年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湖南省立项8个团队)以来,湖南省通过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成立了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每年组织全省职业院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实践与专业能力培训,各职业院校也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合作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二、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企业实践现状
政府、院校在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双师型”教师队伍稳步增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大幅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把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问题之脉,笔者对湖南省内8个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装备制造大类和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24个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总计32个教学团队),以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共计发放教师类问卷320份,发放企业类问卷96份,共计收回416份问卷,100%有效。根据调研数据,现将湖南省内国家、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企业实践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教学团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情况
第一,从教师就业年龄和教龄来看。30岁以下教师基本是硕士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教龄短,34.5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能够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31~45岁的教师一般是专业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的重点关注区,该年龄段的教师往往经过了2~3个周期的企业实践,或者是企业技术人才转型而来,职业技能水平自信度最高,达到了85.68%。46~60岁的教师具有教龄长的特征,职称评定压力小,是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政策的盲区。他们认为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基本稳定,但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如风电、无人机等,该年龄段的教师自身职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发展需要的匹配度较低。
第二,从教师学历与来源来看。参与调查问卷的320位教师中,专科学历9人,占2.81%,主要来源于较早时期校办企业的工人转教师岗位,以及近几年在全国技能大赛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留校毕业生。他们技术技能水平高,对于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认可度最高,达到了100%。本科学历47人,占14.69%,年龄一般在37岁以上,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主要由校办企业技术岗位转岗而来。这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91.32%选择职业技能水平自我认可度满意。而年龄在37~45岁之间的教师一般毕业于职业教育师范本科院校,这部分教师由于经历了职业教育师范院校专门的训练,正处于学校政策重点关注阶段,87.23%选择职业技能水平自我认可度满意。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236人,占73.75%,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28人,占8.75%。他们都是2008年以后入职的,绝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尽管他们受到了政策重点关照,但是他们的职业技能自我认可度(硕士是74.15%,博士是42.86%)反而不如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教师群体。总之,学历高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自我认可度反而低于学历低的教师。
第三,从专业所在行业相关性来看。被调研的32个团队中,按照专业行业特征可以分为四大类:社会服务类专业教学团队3个,传统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团队19个,特种装备类专业教学团队6个,新兴产业类专业教学团队4个。社会服务类专业、传统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对于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认可度相对较高,选择满意的依次是83.68%、80.75%;特种装备类专业、新兴产业类专业教师对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认可度相对较低,选择满意的依次是63.35%、59.48%,这与行业、产业特征是相吻合的。显然社会服务类专业、传统装备制造类专业行业产业相对成熟,岗位危险性较低,能够为教师提供足够多的企业实践岗位,而特种装备类、新兴产业类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门槛较高,导致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困难。另外,新兴产业领域的教师队伍较为年轻化,专业建设承压大,教师企业实践时间相对更短。
(二)教学团队教师企业实践参与情况
总体来看,参与调研的320位教师中满足“近5年周期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或生产性服务一线实践”或者“近5年内从企业转型教师”条件的共有237位,占74.06%。这237位教师中,有79.75%的教师认为参与企业实践对于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320位教师中对下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意愿强烈的占98.75%。
第一,从职业院校主办(管)部门来看。按照教学团队所属院校情况来确定是否具有企业或行业办学背景,如果该专业所在院校具有企业主办或行业主办史,或者该专业目前是企业主办或者行业主办,即为具有良好的办学背景。在所调研的32个教学团队中,18个团队所属专业的办学背景良好。调研结果表明,办学背景与教师企业实践水平成正比,以下三种情况教师企业实践水平较好:一是团队所在学校为企业主办,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团队所在学校具有企业或者行业主办的历史,且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株洲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是团队所在学校虽然不具有企业或者行业主办的历史,由于地域因素,地方政府政策与企业支持力度大,如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从教师年龄、教龄、职称相关性来看。近五年,30岁以下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占比16.46%,31~45岁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占比87.34%。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大部分是近几年新到岗教师,处于岗位适应期,职称评定也处于启动阶段,对下企业锻炼的内驱力和外驱力都不够;31~45岁的教师是教学团队中的骨干,处于职业成熟期,具有职称评定的刚性需求,对企业锻炼有较强的内驱力和外驱力。
第三,从主讲课程来看。近五年参与企业实践的237位教师中,主讲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成员参加相关专业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只有3人,参加过其他类型企业实践的有11人,总计占比仅5.91%;主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参加过企业实践的61人,占比25.74%;主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参加过企业实践的162人,占比68.35%。
(三)企业接收教学团队教师实践情况
第一,从校企协作密切程度与企业意愿相关性来看。企业问卷数据反映出,校企协作密切程度与企业接收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意愿成正比。参与调研的96家企业中有13家是院校主办单位,21家与专业(群)成立了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24家是院校曾经的主办单位或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选择愿意接收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比例依次是100%、100%、91.67%,一般与学校开展了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工作,他们普遍认为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毕业生提高对企业岗位的适应性;其余38家企业与学校合作关系一般,愿意接收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仅13家,占34.21%。
教师问卷数据表明,校企协作密切程度与教师企业实践的输出成效成正比。近五年参与企业实践的237位教师中,75.11%的教师认为参加企业实践对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提升非常有帮助,24.05%的认为有帮助,总比例达99.16%。
第二,从企业实践组织形式、考核方式来看。企业问卷数据表明,参与调研的96家企业中选择愿意接纳教师直接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占71.88%,选择愿意接纳教师考察观摩形式的占22.92%,企业普遍愿意与各教学团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合作。
对教师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国家级教学团队成立了校校协同、区域协同的共同体,例如新能源与环保技术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组织教师团队开展企业参观、游学等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具有一定的效果。湖南省按照教学团队相近专业大类分组,采取共享共建基地、专业培训等方式开设企业实践培训班,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了整体上的有效提升。数据显示,近五年参与企业实践的237位教师中有97位是通过该活动完成的企业实践,他们对该活动的评价满意度高达98%。
考核方式方面,企业参与教师企业实践评价的占15.61%,选择过程性考核的占11.39%,选择总结报告型考核和专题汇报型考核的占86.09%,选择实践过程+输出效果的综合性考核的占2.52%。
三、教學创新团队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政策关注度失衡问题
第一,课程政策关注度失衡。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只有具备相应专业企业基本实践认知,才能确保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一方面,各职业院校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政策时,关注重点一般是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提升,导致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属于“实践无政策、实践无管理”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没有专业归属,他们参与企业实践的需求不明确,导致能动性差。因此,学校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兼顾各类课程教师的平衡。
第二,年龄政策关注度失衡。30岁以下的教师企业实践水平不高,应该是学校制定政策着重考虑的方向之一;45岁以上的团队成员,他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心向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转移,但是他们对于行业先进技术的了解与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紧密相关,针对这个群体应该适当安排一些企业观摩、游学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二)管理体系与考核标准问题
第一,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尚未构建导致管理粗放。学校对于教师下企业实践一般是依托教务处或者人事处等颁发的诸如《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这些管理办法一般是针对企业实践的对象、周期和时间、形式及内容、待遇、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规定,缺乏细节和量化标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尽量详细的标准,各学校要在省级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特色,形成本土化的教师企业实践标准,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体系,进行精细化管理。
第二,专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尚未制定导致输出低效。教师企业实践评价一般采用学校为主体的主观性评价体系,且评价方式简单,评价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出企业实践真实效果,企业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校企共同依据精细化考核标准,对教师企业实践进行“过程+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是保证教学团队教师企业实践输出结果符合教师成长预期的最有效方式,按照专业类/大类对教师实践进行分类,建立操作性强的专业化、精细化考核标准势在必行。
(三)企业受益点问题
第一,教师企业实践中企业的受益点不明显导致排斥心理存在。教师企业实践的目的是学习企业的文化制度、生产工艺与技术、行业前沿技术等,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不断丰富课程实践素材。校企合作度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教师企业实践水平来提升联合培养的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大大降低企业人才入职培训、再培训等经费投入;校企合作度不够深入的企业很难体会到同等受益,必然对教师企业实践存在顾虑。因此,通过系列政策赋予企业多维度的受益点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教师企业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企业盈利任务、安全目标与教师企业实践深度之间的矛盾导致企业顾虑和担忧[1]。教师团队到企业进行实践是希望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生产、技术研发来吸收相应行业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企业文化、工艺流程、先进技术等,而盈利是企业的天然使命,生产安全是企业的基本要求,技术保密是企业的生存命脉,这两者其实是一对矛盾,顾虑必然存在。如果不能适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必将导致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不够深入,“走马观花”现象长期存在。
(四)实践资源不均衡与共享问题
第一,企业实践资源不均衡,导致教学团队间企业实践发展水平不均衡。一方面,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专业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密切程度不同,导致各团队间企业实践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不同专业所属行业、产业规模、危险系数等影响着各教学团队、教师企业实践资源的均衡水平。
第二,教师教学团队共同体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占比不高。一方面,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成立共同体并开展相关企业游学活动,对于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和行业视野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湖南省内8个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团队分属8个共同体,开展企业实践相关活动的教师不到40%;另一方面,湖南省依托教学团队的优质企业资源,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拨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教师企业实践,2022年度参与该专项企业实践的教师仅占国(省)培总数的8.78%,其中,中职6个专业类142人、高职6个专业类160人。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构筑组织与实施体系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支出可抵税。2022年5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真正从国家法律层面确保了企业参与不难、参与有利。
企业接收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为他们的实践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支持,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要的一环[2]。一方面,有法可依,各级地方政府将企业接收教师企业实践纳入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中来,制定可操作的税费、财政、土地等政策细则,营造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引入校、企、行业第三方,建立有效监督体系,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提高财政的廉洁性,确保财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真正享受参与职业教育的红利[3];另一方面,企业接收教师企业实践不要局限于接收专业教师,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同等对待,促进教学团队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更有利于全方位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创造红利。
一个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该包括专业内不同课程属性、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所以学校制定详实的实施制度,应该依据课程、专业、年龄、职称等,细化教师企业实践个性化目标和要求,将教师企业实践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津贴福利等相结合,激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确保教师企业实践过程落到实处,结果输出有效。针对调研发现的课程属性方面政策关注度失衡问题,建议将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按照专业进行归集,学校制定政策时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按照归集的所属专业与专业教师一体参加企业实践,确保公共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需求;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不同年龄方面政策关注度失衡问题,应依据团队中各年龄段教师的技能水平、企业实践需求、企业服务能力等特征,制定分层参与企业实践的时长、方式等详细可行的政策,确保团队技能水平、服务能力增量成长。
逐步建成国家层面有法可依,省、市、州等地方政府层面有细则可循,学校层面有制度可行,企业层面受益明显的完整的教师企业实践组织和实施体系。
(二)依据IPO理论模型构建标准与考核体系[4-6]
根据IPO理论,教师企业实践的输入包括各级部门的相关政策,企业实践的个体和专业要求,即目标等;过程包括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过程中获取企业岗位认知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岗位新知能力等;输出包括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能力,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形成案例的能力,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的能力等。以上教师企业实践的IPO理论就是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标准与考核体系的理论依据。
国家按照专业大类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标准,各省市等按照区域特色,按照专业大类进行细化,形成教师企业实践区域标准与评价体系,各高职院校再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合作企业需求等,进一步本土化,形成详实的校级教师企业实践标准。根据IPO理论,标准核心内容建议从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对企业实践的目的、方式、时间、组织等进行详细规定。
国家、地域、学校严格依据各级标准,依据过程和结果“可控、可评、可测”的原则,确定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形成评价体系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分、量化,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IPO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核心内容建议从教师的专业职业素养增长、专业核心能力增长、专业教学能力增长、专业发展能力增长等四个维度,從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进行量化设计。
(三)基于公益与市场原则共建共享型实践基地
按照自愿、开放、共享、公益、市场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职教联盟、政府政策引导作用,探索相通相近专业大类共建共享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第一,自愿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团队、专业、学校发展水平,尊重各自需求,寻求共识,确定符合当前校情的共享型实践基地的项目和份额。第二,开放原则。鼓励各单位根据各自能力水平、需求等,允许在建设过程中、使用过程中中途加入,按照贡献值享受基地的权利和收益,对于暂时不参与建设的单位可以适当收取费用,让基地最大限度发挥效益。第三,共享原则。不同建设参与个体都要发挥主人翁精神,确保基地最大限度照顾各单位的使用需求,确保共享行稳走远。第四,公益原则。政府应当担当主体责任,充分调度各类资源,从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发展需求的高度引导和规划项目,职业院校以非盈利为原则,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专业技术技能过硬的教师,企业贡献资源参与产业技能教师培训,从教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等校企合作过程中间接获得收益。第五,市场原则。通过市场运行来实现基地的盈利性,按照市场规则确保各投入主体的收益。
根据以上原则,通过教师共同体、职业教育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和跨城、跨省的跨区域合作机制;通过政府为主导,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实践基地建设;并通过产教融合方式,整合企业、学校、社会资源,建立多主体投入机制,将教师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践、学生创新创业、教师科学研究、企业员工培训等多种功能集成到基地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基地能效,創造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并采用“股份制”运营机制,确保各方收益。
参考文献:
[1]季有昌.“双高计划”下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问题及对策探索[J].职业教育,2021(5):52-55.
[2]李天航,王屹.突破转化阻力: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转化学习[J].成人教育,2020(6):53-57.
[3]张俊义,宋莹.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4):71-76.
[4]徐春妹,方健华.理念制度方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模式的系统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8(26):50-54.
[5]陈蕾静,蔡跃.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模型构建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30-34.
[6]刘冶刚,宁蕾.基于AHP的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62-69.
(责任编辑:崔英俊)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actice situation of teaching team teache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firs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eaching team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urvey result shows that different teaching teams are uneven in terms of teachers' vocational skill level, enterprise practice participation, and enterprise receiving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eachers' practice. The main problems are unbalance of the angle of attention in school policy, non-standard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assessment, enterprise benefit point concerns, and unbalance of practice resource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eachers in enterprises by construct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a shared practice base.
Key word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eacher; enterprise practice; present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