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2023-05-08 21:40林燕清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炎培产教融合传承

林燕清

摘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学校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其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当前,产教融合存在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提炼现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思想内涵和实践经验,结合近年国内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黄炎培;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4-0024-05

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其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黄炎培虽未明确提出“产教融合”观点,但其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前瞻性教育教学观点,与产教融合强调的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观点十分相近。“产教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是随着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而产生的。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加快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黄炎培的“产”“教”融合思想

黄炎培生于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在目睹了国家积贫积弱和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的窘境后,萌生出用新式教育救国救民的想法。他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熟悉教育政策法令,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理论探索经验和教育实践。通过对黄炎培重要教育论著的研究,笔者总结归纳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教育宗旨蕴含产教融合理念

1913年,黄炎培在考察了国内教育脱离生活、专重文字的客观实际后,认真借鉴国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呼吁开展“立体教育”“实物教育”,强调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教育应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在教育结构与生产力发展需要矛盾愈发尖锐时,他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人士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发起创立我国近代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 ——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职业教育应当“对己谋生、对群服务”,教育当“为事计,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认为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产业发展,产教融合,产学一体,协同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1]。

(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指出产教融合路径

关于如何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黄炎培的观点散见在其公开演讲、论文、调研报告中。

一是办学机构应实施“大职业教育主义”。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机构办学应“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和办学方式的社会化;教育办学机构要擅长联络、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教育机构应“审查当世需要之人而预储之,以应用者也”,增设学科“宜按照社会状况”,“苟为社会所急需,则皆推广所必及者也”[2]。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不能关起门来办的,不能把职业教育和社会生活隔离开来,特别强调“社会”二字。1919年8月,黄炎培曾在日记中写到:“学校自身须是一种社会的生活,须有社会生活所应有的条件。学校里学业须和学校外生活连贯一气”[3]。学校应培养能学以致用、从事社会实业生产的实用性人才。

二是职业学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在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多家商业类型及工艺类型的学校与当地工场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后,黄炎培多次呼吁办职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须调动职业界力量,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创办校工场,学生要深入职业环境。为此,黄炎培亲自指导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开设珐琅工场与机械工场,验证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生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是职业教育应贯穿始终。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应单設为独立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既要破除升学准备的普通教育正统理念,又不能仅仅只是为就业做准备。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贯穿人的教育全过程和职业生涯,要及早进行职业陶冶、职业指导。

(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使产教融合更深入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真实学问不在书本上”“如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那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4]。他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升学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职业教育要突出服务产业特征,强调职业性、平民性和实用性。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理实一体、做学合一”,做到“知识与技能并用”,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储备,还要重点加强技能培养和实操训练,在职业社会实践中锻炼才干、增长知识。黄炎培还激励职业界特别是工场以老带新,通过“先知觉后知”“先能授后能”,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

二、国内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特征与问题

通过查阅和调研“2020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部分职业院校及福建省龙头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经典成果,总结国内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特征与问题如下:

(一)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传承

一是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后勤保障。黄炎培指出:“世界是整个的。社会是整个的,国与世界不可分,教育与政治不可分,这些原则,早给眼前种种之事实,予以有力证明”[5]。职业教育也不例外。“2020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院校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背后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谋划和周密部署,他们出政策、拉投资,利用招商等机会,为企业和学校合作牵红线,充分体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需融入社会发展、发动社会力量的理念。

二是校企深度合作,携手教育活动。黄炎培曾说:“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6]。他认为“沟通教育与职业才能增进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职业学校和以外各教育机关之间‘界是分不来的”[7]。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要主动与外界沟通和联络。近五成的职业院校依托集团化办学进行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且能实现长期合作的原因之一在于合作的企业实力雄厚。企业有资金、有场地保障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等落地,让学生能更好地深入职业环境,实现学做合一,获取职业技能,锻炼知识才干,赢得职业竞争力;企业技能娴熟的“老师傅”培育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企业专业生产、管理团队,与学校共同开展实训教学、生产线维护与运营;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专业,明确学制、课程要求、实训实习周期等内容,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所成[8]。这些从侧面反映了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沟通职业界”“设施职业教育新标准”“社会化”思想仍焕发生机活力,影响深远。

三是紧抓政策利好,合作模式多元。部分院校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为抓手,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近九成职业院校通过建立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共建产业学院、订单培养、培养现代学徒等引企入校、集团办学及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学合作,提高学生产学研能力。这也是黄炎培先生倡导的职业教育应回应社会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传承和创新。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机关之设科,宜按照社会状况”“办理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9]。

(二)产教融合中现存的问题

黄炎培提出的“社会化”办学思想给现如今职业教育极大启示,至今影响深远。他提出职业教育办学要加强校企合作,回应社会需要,与生产对接、与经济对接。这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思想是现如今产教融合思想的源头,且黄炎培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完全是在践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符合时代需求和人的发展规律。当前,在具体推进校企产教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

1.产教融合层次不深

自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产教融合”概念后,职业院校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如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但在现有的产教融合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仍然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关系,未形成开放性、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实体,存在企业投入产出较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实效性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参与动力不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目的主要是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使人才为企业所用,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及人才落地的不确定性,削弱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而学校的目标在于培养适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会更加注重让学生能够获得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分歧致使双方无法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步调完全一致。

(2)缺乏有效的产教融合政策保障。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产教融合政策性文件,鼓励校、行、企等多元办学主体推进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校企深度合作等。但文件主要以指导性、原则性为主,缺乏可操作性实施细则,如企业税收减免、兼职教师人员流动、技术研发利益分配、资金保障等都还缺乏相关激励性及约束性政策保障,从而导致产教融合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实现共同投资收益、共同招生就业、共同教学科研、共同实施管理、共同促进就业、共同服务社会的愿景。

(3)“政行企校”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在实际推进四方主体产教融合过程中各个主体在理念和行动上还未形成有效通力配合机制,无法形成能够在动态调整中保持稳健发展的合作资源池。目前,学校主要着眼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偏弱;对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尤其薄弱,在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的支持有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企业意愿不高,由于缺乏互动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合作大多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又打了折扣。

2.“双主体”培养模式不明确

“双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是为了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在如何平衡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边界模糊现象,校企双方对“双主体”身份认识不到位,各自对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10]。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供需侧与市场需求側精准对接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只有真正承担起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主体责任,才能有效实现产教融合。

3.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职业院校对区域市场人才真实需求认识不够清晰,对人才培养仍存在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思维。虽然有如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但授课内容多局限于教材。然而,企业是需要随时拓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导致知识传授、实践训练与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偏低,学生无法精准匹配市场需求,从而出现企业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认可度不高的现象。黄炎培先生认为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缺乏活力。职业学校应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有用人才,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应用于实际职业生活中。

4.缺乏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角色,大多数学校也注重并打造互培、互兼和互聘的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体系丰富,但多缺乏企业实操经验,无法做到把实际应用中的技能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所接受的都是“知识点”而不是“经验值”,因此出现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用不上学校所学知识甚至需要企业重新培训的情况。而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手把手传授学生实操技能,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实操经验[11]。目前,多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获取技能,注入行业企业师资力量。但是由于缺乏具有指导性、较为完善的教师团队培训机制等相关文件,导致职业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导师之间无法更好地有效沟通和相互促进。

三、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总结上述职业院校取得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有效合作的内外因素,不难看出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产业界,深入参与社会活动,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等职业教育思想,当前仍以其超强的时代性、创新性散发魅力。要继续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发挥政府搭桥铺路作用

一是指导谋划。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着校热企冷、技能人才转化率不高等问题。政府需把握地方区域特色,通过布局优势产业→扶持相关企业→学院人才支撑,依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发改部门、财政部门,扶持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或产教融合创新园。二是政策激励。政府要充分运用政策激励手段,通过减免税收政策、优先纳入金融、财政支持名单,激发企业参与热情,破解产教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不仅涉及校企双主体的合作,而且关乎财政、人社、教育、组织等部门工作,需要充分沟通职业界,发挥政府协调沟通、监督审查作用,建议探索纳入企业、部门考核范围,提升各参与主体的社会责任。

(二)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的指导作用

当前,不少中高职学生是因为升学失利被迫进入职业院校,专业选择带有盲目性。为此,提出措施:一是试行普职融通。教育主管部门可探索传承创新黄炎培先生关于新学制改革中提出的增置职业学科思想,争取在小学增置职业准备教育,初中兼设职业科,高中分设职业专科,或让职业学校、职业院校向普通初中、高中派送职业选修课程的制度,打破普职教育壁垒,让无升学意向或有技能提升需求的学生有的选择、能够选择。二是试行暑期试岗。行业协会或公益组织牵头争取各级各部门和行业的支持,探索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开展面向无升学意向的初中生的“寒暑期试岗”公益活动,活动可以25天为一个周期,利用两到三年的寒暑假时间,挖掘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技能潜力。

(三)发挥产教融合“双主体”作用

探寻企业深耕职教之路,除了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催生企业参与感。黄炎培先生指出学校与职业界要互动沟通,现阶段的学校不仅要和企业互动沟通,更要适当“放手”,要发挥校企的双主体地位,让企业积极参与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育教学的磨合、岗位标准的准入、信息资源的共享、专业师资的互动等 。二是项目筛选要注重双赢。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项目应区别于学术型、研究型项目,宜选择周期长、见效快项目,以便能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下开展长期合作。另外,可给予企业奖励,如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企业”证书等)、物质奖励等。同时,学校在开展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输入职业需求信息,为学生解构职业必须知识、技能、素质等能力,设置企业实际岗位项目,引导学生适应企业文化。

(四)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加大专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化的“产教融合”实施手段,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技能的重点难点通过积极情感及自主能动力的提升来消化解决,丰富职业技能实践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实践研修。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职业院校要强化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贴合当地产业发展、符合学校发展实践的教育理论,使学生不但学好理论基础,还能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最后,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实践技能的过程中,要合理转换思想,加强人文社科理论及哲学基础知识的进修学习,从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素养,保证能够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实现学生德技双修的良好愿景[12]。

(五)发挥学生积极能动作用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创造工学结合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平台。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端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探索制定递进式任务,通过实景学、实景做、实景考等任务驱动[1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过程,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职业技能、熏陶企业文化,养成“敬业乐群、责先利后”的职业道德,为未来进入职场打下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产教融合过程是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推手,对推进产教融合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3][6][8]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2][4-5][7]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

[9]周俐萍,郭湘宇.黄炎培产教融合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J].教育与职业,2021(14):3-7.

[10]刘畅.产教融合背景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教育,2021(7下):198-199.

[11]李昱洁,任延俊.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9(20):173-174.

[12]张良,潘永惠.产教融合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积极教育”建设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5):22-24.

[13]孙青,谢勇旗.职业教育“双主体”育人:依据、路径和保障[J].職教论坛,2020(9):157-161.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lent training modes of vocational school,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cial functi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in-depth integration and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market demand. This paper refine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pioneer Mr. Huang Yanpei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Combining with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domestic vocational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path of Huang Yanpei'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and so on.

Key words: Huang Yanpei;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inheritance;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黄炎培产教融合传承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