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萌
摘要:学校在选课走班的实践过程中一般会面临课程设置不足、教师资源有限、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学校可以从增强课程设计系统性,预估教师资源,加大学生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挑战。
关键词:选课走班 课程设置 教师资源 学习管理
新高考背景下以彰显学生兴趣和特长为特征的“走班制”对于普通中学而言比较新鲜,如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只有4个班,学生180人左右,这就给学校提出很高的要求。结合对选课走班的思考以及目前已有的一些经验案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学校及实践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选课走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能满足需求
课程是选课走班的基础,也是其核心。构建一个高质量、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是选课走班制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不同选科需求难以满足;2.课程结构与数量有限。
(二)教师资源有限,评价难度增大
选课模式会造成选择不同科目的学生数量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可能会呈现动态变化的情况。不同学校之间可能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一所学校在某科目上教师可能相对过剩,而另一所学校相同科目的教师可能出现紧缺。
(三)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选课组合教学班学生来自同年级不同行政班,相互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会增强。更重要的是因选课需要而搭建的教学班经常游离不定,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班级稳定性和凝聚力,走班纪律和规则很难有效约束学生,从而使得教学班管理目标难以达成,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缺乏自控力,出勤率低。2.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学生未做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3.任课教师课后辅导因学生分散在不同行政班级难以落到实处。4.学生每天匆忙地往返于各个教室,加大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
二、选课走班的应对策略
(一)调查学生意愿
学生选课一般选择高考难度系数小、自己相对比较喜欢的科目,或者选择优秀教师所教的学科,这时生涯规划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报的高校专业、兴趣、特长及理想,扬长避短,同时还应多听取家长建议。
(二)确定走班类别
基于学校高中人数较少,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大走班”(即高中三年所在行政班固定,选考的三科,几乎都走班);另一种是“小走班”(即高二、高三所在行政班固定,这时行政班划分较细,选考的三科中最多一科需走班),每个学校根据校情选择走班类别。对于小高中一般选择小走班更利于管理。
(三)预估教师资源
选课走班必然会给学校的教室和教师等资源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高二开始走班,高一放假前利用软件统计调查清楚学生选课意愿,确定好走班类别,在根据学校现有师资进行分配,确定教师是否能够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四)外聘教师
学校对于教师严重不足的学科,可外聘教师解决问题。一是通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出面,调节各个学校配备后,派相应教师对口支援。二是共同体学校课时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兼课进行支援。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去缺编学校上课,可有效整合当地区域性师资力量,缓解学校结构性资源不足的矛盾。
(五)制定师生课表
课表安排要考虑每周总课时限定量、选修课数量、一学期开科目数规定、学生选学考后的重新选课、编班等因素。可以采取模块排课法,五大个模块进行排课:1.必考科目“语数外”组合;2.选考“6选3”组合,物理历史必选12种组合(因学校而异);3.学考科目(4科)+体育/艺术组合;4.拓展选修课;5.兴趣特长、职业技能选修课,然后排出师生课表。
(六)实施班级管理
行政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学生实情,建立网络管理制度,注重评价,建立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打造新型的管理机制,如积分制、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加强走班考勤制,加强宿舍、社团考核;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减少管理盲区。
(七)四级管理,共同发力
四级管理是行政班主任、教学班主任、成长导师和学生干部四个层级同时对走课的教学班进行协抓共管。行政班是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主管,负责联络教学的班主任、学生成长导师及班级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八)利用“互联网+教育”走进选课制班级
我校智慧课堂在初中应用已经很熟练,可以推广到高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网上走班”和“实体走班”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当前选课走班困境的一条非常好的路径。“网上走班”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运用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组织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开放课堂。借鉴翻转课堂,可将选课走班教学模型设计为7个环节。
优点是能在学校师资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学生分层走班教学,既尊重了学生选择权,又可以通过教师辅导等实体教学,有效指导学生选课学习,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方面尚待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