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摘要:在“双减”背景之下,为了更好推动“双减”政策的实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也必须加强对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分析,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作业设计形式的完善和创新,突出个性化特点,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现本文将从“双减”背景着手,全面探讨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双减”背景 小学数学 个性化作业 设计与评价
近年来,我国推行了“双减”政策,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必须注重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往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其学习和成长均有着影响。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的个性化设计,不断反思以往数学作业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双减”政策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完善作业设计和评价分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一、“双减”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作业设计不合理
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习题集”,作业会出现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1]而且,小学生对经常重复“似曾相识”的题目积极性不高,他们会感觉自己做过了就没有认真完成,学习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
(二)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以前,部分小学作业编排和安排方式有些单调,缺少趣味。部分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容易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安排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过于重视提升解题能力,忽略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考,也没有重视社会实践与数理知识的联系,这样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作业内容缺乏实践性
一些数学老师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课本上,对课外的扩展很少,而且作业的范围有限,内容单一,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容易偏离学生的实际,忽略了对学生动手等实践能力的练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数学思考和想象力。
(四)未重视个体差异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安排学生做同样的作业,没有重视个体差异,使得部分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过高,部分学生则认为难度过低。对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认为数学学习过于简单,作业难度低,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对于数学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而言,认为作业难度过大,自主完成的能力不足,长此以往也会逐渐减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畏难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注意作业减负
老师在安排学生的作业时,应该对学生的作业数量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作业质量不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就无法吸收到所学到的知识。如果作业过多,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无法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内容,并对其作业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他们在一个放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二)创新作业形式
在保证学生的数学作业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任务,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可不断进行作业形式的创新,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能够一心投入到数学作业的完成之中,化被动为主动,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培养,使其在数学作业的完成中加深对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注重作业实践
数学和生活间的联系密切。[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作业内容,将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出实践性特点。例如,在“量一量,比一比”单元中,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们在家里量一量家人的身高,互相比一比,看看到底是高还是低,差距有多大。或尝试让学生量桌子的长宽高,学生对这种实践活动中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四)层次性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特点,避免以往的“一刀切”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层次的数学作业,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在全面掌握和掌握学生实际状况的前提下,把作业分为必做、选做、创新三大部分,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均需完成,以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化和巩固作用。而选作题和创新题,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尝试,如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尝试做选做题,使自身的思维解题能力得以提升。或者还可尝试进行创新题的完成,使其树立起更好的数学探索热情。
总结:
综上,在“双减”背景之下,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完善和改进,及时分析以往作业设计中的不足,确保在减负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王红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前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甘肃教育,2022(3):71-74.
[2]曾培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方法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