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继玲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业设计。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并归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以期提升数学作业质量,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双减”政策简要阐述了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 数学 作业设计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的第二项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求教师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同时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发挥出作业的诊断、巩固等功能,鼓励布置弹性、分层、个性化作业等。在这样的政策号召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利用高质量的作业强化学生整体认知并提升其思维水平,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设计生活情境性作业,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如此。因此,“双减”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设计生活情境性作业,即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意义,将其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强化整体认知,还能培养其学以致用能力。[1]例如,在讲完“计量单位”知识后,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这样一个数学习题:“我通常早上7()起床,起床后会立即去卫生间洗漱,花()分钟刷牙,花()分钟洗脸,吃了大概260()的早餐,然后在爸爸的催促下背起了2()重的书包。因为家里离学校比较近,所以我是步行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遇到了同学,和他们一路说说笑笑,感觉时间过得好快,600()的路程就好像缩短了一半。进入校园后,迎面就是那棵4()高的大树,我与同学们快速走入教室,开启一天的校园生活。”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容易代入自己,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强化整体认知,有效理解并掌握计量单位的知识。
二、设计开放探究性作业,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一般情况下,教师给学生设计的数学习题通常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这样的数学作业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了利用数学作业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其整体认知,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一些创新元素。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探究性作业,比如答案需要分类讨论或者一题多解形式的问题,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2]例如,教师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计划修一条长度是120米的路,前面5天修了20%,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一直往下修,修完这条路还需要花多少天?”要求学生使用至少三种解法计算出这道题,并给出最佳解答方法。这样的数学作业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其数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三、设计分层性作业,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数学基础、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作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既能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通过作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按照数学综合素质分别设计拓展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基础性作业。这样的作业为学生“量身定制”,每个学生都需要“跳一跳”然后够着目标,既获得知识,思维也得到锻炼,而且从中获得了自信,从而有效满足“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需求。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已知条件如下:①r=5cm ②d=20dm ③C=50.24m”这类基础性问题;也可以设计“在一个宽度是4厘米,长度为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圆,要求这个圆的面积最大,问这个纸片还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将一只牛拴在草地的木桩上,已知绳子的长度是5米,问这只牛最多可以吃多少面积的草?”诸如此类的应用性问题;还可以设计“一个半径为60米的圆形湖,绕着这个湖修一条环形小路,已知路的宽度是5米,问这条环形小路的面积是多少?”诸如此类的拓展题,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从而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应秉持着减负提质的原则优化作业设计,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能够享受做作业的过程,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双减”政策,根据政策内容控制作业数量并融入创新元素,让作业发挥出诊断、巩固等功能,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草.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家长,2022(35):28-30.
[2]董宇.“双减”政策下指向“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