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模式研究

2023-04-29 00:44:03冯利源丁鸽鸽
鹿城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文创产品博物馆

冯利源 丁鸽鸽

摘 要:博物馆文创产业逐渐成为对外宣传和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并为博物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历史,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找到突破的方法,探索在信息化时代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模式。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模式

Research on Design Model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Museums

Feng Liyuan Ding Gege

Abstract: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of museum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external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bringing both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museums.Through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museums,and addressing existing issues,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find breakthrough methods and explore new design models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museum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Key words:Museums;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Design Models

博物馆收藏着无数的文物,一方面,它承载着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由内而外透露着古老而庄重,让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存在,在于面向大众,输出文化,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质的同时,需要了解目前大众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文创产品的出现,成为博物馆改革的一个新尝试,帮助博物馆实现自我转型。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历史发展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在博物馆的范畴内,将博物馆的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相融合。通过文创产品,我们可以将博物馆文化融入社会,让文物走进大众生活,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播和普及。[1]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产生背景

博物馆文创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国外蓬勃发展的“新博物馆学运动”息息相关,在这个背景下,欧美地区的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巨大变革,这次变革试图打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博物馆展览场景,而不是以“文物作为中心”的博物馆陈列方式,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创造出艺术品全新的开发理念和设计思路。[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二)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的发展动因和趋势

国内博物馆在受到国外的影响后,也开始大胆进行尝试。在国内大环境下,诸多条件推动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动因:

第一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支持。随着《博物馆条例》《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指导和促进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的开发,带动文创产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第二是强大的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崛起,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与中国元素相关各类产品受到国内外的欢迎。第三是全民消费升级。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带动了消费由基础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等多元消费模式,文化需求在同步增加。第四是博物馆的自我转型,传统博物馆的单一的收藏和展览功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顺势而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积极进行自我转型。[3]

博物馆文创的发展趋势整体呈现上升阶段。一方面,博物馆或主导或参与了众多好评如潮的有关博物馆的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将国家博物馆百年历程中罕见的文物瑰宝呈现在世人面前,并真实记录下为国家博物馆和故宫默默奉献一生的维护者和修缮工匠们。《如果宝藏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这类将综艺与纪录片融合的节目形式,适合当下大众的审美,更加有效地对大众进行文物知识推广,使博物馆文化在大众中进一步普及。另一方面,博物馆主动和互联网平台合作加快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文创产品成为和新生代消费者对话的载体,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开始,又陆续推出“富春山居图”茶杯垫、战国玉龙佩造型的龙爪开瓶器、“肉形石”耳塞、“翠玉白菜伞”等文创设计。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研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 ,开始备受社会公众追捧,让业界看到了文创衍生品的价值潜力,引发“文创热”。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特点

近几年来,一系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出现,再一次扩大了文创产业的规模,也为文创产品带来新机遇。博物馆文创产品拥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两大特点,既为消费者带来愉快的审美体验,也为博物馆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博物馆特色文化起到宣传效果。博物馆文创产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静态趣味产品带来直观审美体验

博物馆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一种让文物“活跃”在大众生活中的有效方式,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各种品类的文创产品成为追捧的热销产品。苏州博物馆推出了独具江南美景的木刻镂空系列冰箱贴,完美展示出古朴雅致的南方韵味。大英博物馆采用盖亚·安德森猫铜像的形象研发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精致且充满趣味性。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为大众带来全新的美感体验。

(二)营销渠道全面化为博物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入驻各大平台,拓宽了营销渠道。在阿里平台上“故宫淘宝”的粉丝量已超800万,目前店内已经有500多件商品在售。大英博物馆入驻平台仅仅一年,便收获了70多万的粉丝量。一些博物馆线上热门产品的月销售量甚至可达近千件,为博物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数据上不难发现,线上渠道的拓展,博物馆文创迎来新生机,博物馆由简单的线下旅游带动文创产品的售卖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从而推动博物馆进行更加系统化、完善化的产品开发,使文创市场容纳更多年龄层级的消费者,壮大国内文创产品产业。

(三)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对外输出文物传统文化

国家博物馆的“溪山雨意书本灯”,造型似一本可以翻阅的图书,书灯整体透露出山雨朦胧、明净清秀的古今风华,颇有古典风格的造型,书本灯的材质为杜邦纸,整个展开则是完整的《溪山雨意图》,使用者可以充分感受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河南博物院研发的四神云气图幻影杯,将《四神云气图》这幅创作于西汉早期的壁画巧妙地与玻璃杯融合,结合独特的现代雕刻工艺将这幅作品展现出不一样的投射效果,让这幅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活”了起来。不仅如此,购买了“玉龙玉凤朱砂项链”的消费者,愈发了解红山文化的玉龙和商朝后期的玉凤;而购买“斗转星移小夜灯”,让更多的消费者领略到“天文石”碑拓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是世世代代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让我们看到了文物的新形式和新面貌, 在消费的同时,唤醒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文物不仅仅应该摆放在博物馆当中,等待人们去参观,等待大家去探索,它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全新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同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通过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在大众中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三、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

挖掘博物馆文物和藏品中蕴含的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拓展和延伸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传播功能,是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首要目的。总体上来讲,文创产品设计仍然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创意上、设计上以及在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后期服务、宣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下是对于目前博物馆需要突破的难题的详细归纳。

(一)产品形式趋于一致化,独创性不足

诸多博物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专门从事文创产品设计的研发团队和工作室,大多以文物复制品的形式出现,产品相似性太高。[4]研究表明,大部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日常生活用品和文化娱乐产品为主,总体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品类比较单一,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广度不足,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和物质属性不能恰当的进行融合和转化。

(二)供给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消费需求,顾客体验感较差

博物馆以研发外观时尚的静态产品为主,虽然可以为顾客带来直接审美体验,但却未能为顾客带来更多感官的体验。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一些正常的旅游放松项目都无法实现,因此,大众的需要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在商品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沉浸式的多感官体验,单一的视觉产品与消费者的生活之间产生不了互动性,导致产品的价值留存时间短,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长时间有影响力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三)设计版权方面存在疏漏,损害消费者权益

博物馆文创产品除了以上客观显现出的问题之外,也具有潜在的危机,研发产品的版权问题是一个看不见的重大隐患,无论是对于设计者还是博物馆而言,设计和研发对象比较特殊,针对馆内藏品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提前考虑商标的申请问题,避免日后产生专利和版权纠纷。同时,随着购买渠道的拓宽,网络上频繁出现盗版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无法辨认其真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基于以上问题,首先,博物馆应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重视产品的版权问题和售后问题,对于盗版产品进行投诉维权,保护博物馆自身的名誉不受影响。其次,国家应坚决打击盗版产品,扩大宣传,引起售卖盗版产品商家的警醒,优化网络营销市场。

(四)不能充分体现博物馆本质的文化内涵,与博物馆文化的融合度不高

文化和创意是文创产品的本质属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的重心则是要充分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展现馆内藏品的文化内涵,让产品拥有更多的文化附加值。目前市场上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十分擅长提取文物的表面特征加以设计,但却没有能够设计出表现博物馆本身的馆藏文化的产品,设计停留在产品表面,和文化性相融不高,消费者只能对产品本身获得暂时的愉悦感,对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认识十分浅显,博物馆文物真正的文化内涵却不能完全理解和领悟。

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创的新模式

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五大战略新兴行业之一。2016年国家制定“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紧接着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新形式,打造全新的产业文化浪潮,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创造高质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数字创意作品。随后,文化部和旅游部在2020年联合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根据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线上线下协调发展,扩大高质量数字文化产品的供应,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设计对接,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5]

(一)从单一物质类产品开发向多元化产品转型

数据中发现,家居日用品和文化娱乐用品是博物馆文创研发的主线,而实物产品消费背后的体验诉求比重明显提高,产品蕴藏的文化价值认同成为影响消费决策重要因素。从长远发展上看,博物馆需要建立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工作室,夯实文创设计的理论基础,提高团队的创新意识,创作更加具有新意,同时可以将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融入其中的文创产品。未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不再只是单纯的家居日用品和文化娱乐产品的设计,而将会迈向食品、服饰、数码产品、美妆护肤等不同领域的产品的设计。

(二)服务体验型产品与数字虚拟化产品并存

拓展研发领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加深大众对文物的认识和感受。作为产品,博物馆文创设计必须把服务大众放在首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创设计的方向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除了提高线下服务体验型产品的创新性之外,也需要开发结合数字技术的线上虚拟化产品。

可以创办平台app,人们即便无法亲自到博物馆参观,也可以进行网上浏览,依靠先进VR技术,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还原真实比例的外貌,并通过虚拟的交互技术,实现展览实物和数字虚拟体验的巧妙融合。消费者也可以进一步对文创产品进行远程设计和远程互动,为人们带来多感官的体验。

(三)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化的跨领域融合发展

结合时代背景,依托于互联网产业,实现文创产品新一轮的研发设计,促进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与其他各大产品商跨界合作,打造联名设计,将博物馆文物形象和品牌相结合,赋予品牌新的特质。博物馆的联名款商品的价格随即会得到提升,受众群体也会扩大,从而为博物馆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利用影视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强大宣传效果,将博物馆文物元素和舞美、服装、妆发进行融合,让文物走向“舞台”,真正实现博物馆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力量。

信息化时代,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及社会运行呈现合理化的状态下,产品信息化成为信息化的基础,各类产品物质属性的比重在降低,自身所含有的信息比重在上升,并且由于各类产品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产品的信息化特征日益清晰。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时代下的大数据平台,对文创产品的市场反馈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捕捉消费者的偏好,利用分析结果做针对性调整,实现对信息化方式的高效利用。加深博物馆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有效应对新时期的文创形式变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创产品可以将馆内大量馆藏文化资源继承下来。目前文创产品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为产品注入更多文化附加值,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文化产品的内核,创新表现形式,突出创意和亮点,丰富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表达。引导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广。结合数字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多感官多渠道的线下文化体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实现博物馆资源的再生和转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文创产品还要关注艺术与科技的交叉深化,力求达到深层次、范围广的高水平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旭.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销售[J].博物馆研究,2018(4):58-63.

[2]潘悦.我国博物馆与发达国家差距在哪[J].公关世界,2019(22):27-34.

[3]中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R].北京: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2019.

[4]朱喆,毛芳怡.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ASER分析与策略研究[J].美术大观,2021(2):194-195.

[5]孙若晨.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文创——互联网背景下山东博物馆数字文创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0):148-150.

[6]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Z].2015-3-20.

[7]文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Z].2016-5-11.

[8]国务院 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7-4-11.

[9]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产业发〔2020〕78号[Z].2020-11-18.

(责任编辑 郭文斌)

收稿日期:2023-02-28

基金项目:2022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科技融合下辽宁旅游产业艺术衍生品创意应用研究”(LJKMR20221851) 成果。

作者简介:冯利源(1975-),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文创产品博物馆
仿生设计模式的创新应用探索
玩具世界(2023年6期)2024-01-29 12:14:36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50:38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5:56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露天博物馆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