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相继展开,现阶段不光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教学目标,教师更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无疑是对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一门关键学科,而教师要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对教学方法做出适时调整。本文主要谈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以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
引言: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重点的学科,其教材内容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物理的主要内容为探究客观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对于发现的种种问题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应对。
一、在物理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理论授课较为抽象
高中物理研究的是客观世界,一些问题较为抽象,学生对于这些问题较难理解。例如,在学习物理必修一中质点参考系这一章节时,质点的含义和参考系的选取就较为抽象,与学生以往认知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还有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受力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有些繁琐的分析过程,不仅较难理解,而且很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1]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学校虽然开设有物理实验室,但部分教师教学时选择进行物理实验的次数很少,仍趋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实际上物理不光需要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尤为重要。理论知识是已经被论证的结论,它是学生进行实验的依据,学生应该学好理论知识,但是要想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光靠理论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打点计时器实验的实验过程,还能在实验中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结论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在实验中学生会养成自我探索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逻辑思维的提高。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高效学习理论知识
1.运用概念图
教师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概念图的设计,概念图可以层次分明地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借助概念图更有利于让物理知识框架更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中与力学相关概念较为散乱,逻辑上较为混乱,在学习中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一个概念图可以直观地将这些逻辑集中起来,增加逻辑层次的显性化,有利于学生记忆。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用数学思维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物理和数学的联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理解物理知识,并逐步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这样更加利于其物理逻辑思维的养成。[2]
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就要运用到数学当中的三角函数等一些知识,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有学习圆周运动时,圆的特性学生无疑会运用到,通过数学知识辅助解决物理问题。通过数学思维的渗透,物理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总之物理不是独立的学科,要利用和其它学科的联系进行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应该得到重视,现阶段教学除了将时间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物理实验教学更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而物理实验,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其中就有实验打点计时器,一个实验有效地将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串联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实验不仅给课程带来了乐趣,也带给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间。如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横线、重复点或点迹不清晰,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一点。这些错误点的出现更容易让学生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思考中促使物理逻辑思维得到很好的提升。
结束语:高中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既要高效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注重物理实验,让学生去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激情,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相军.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3):28-30.
[2]魏永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