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涌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载体,重点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可以理解为采取合理、科学的原则和手段,对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幸福体验感进行研究和探讨,助推人类身心健康发展。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肩负着较大的高考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此时,高中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一、注重环境营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周围的生活环境与其行为、思维等形成密切关系,对于高中生而言,这点亦是如此。良好的环境可以令学生感到舒适、安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反之,嘈乱的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疲惫感、压抑感,很容易引发一些消极反应。[1]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重优良环境的创设,给学生带来一种美好、清新的感觉。例如:就黑板报来说,尽可能地选择较为正能量的元素,配上一些阳光、绿色的图案;在班级的读书角,也可以设置一些积极、健康的读物,包括《当下的力量》《心灵的盛宴》等,在无形之中感染、熏陶学生。其实,这就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二、分析心理需求
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受到遗传、环境等影响,身心特点、性格等往往存在鲜明的差异。积极心理学强调美好的生活和环境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让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焦虑等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发挥积极心理学的功效,引领其建立健全优良个性。例如:对于具有早恋行为的学生,教师不应当直接批评、责骂,而是要渗透一些健康的价值观,引入一些正面案例,给学生指明方向。在必要时刻,还可以与家长商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令其学会正确看待和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注重环境方面的营造、积极分析学生心理需求,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指导、帮助,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新时期需要的合格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游庆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赢未来,2021(1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