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莲
摘要:目前,在银行发展中,不良资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影响问题。银行内部的贷款等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比较大。如若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极易引发坏账等问题,进而使银行资产陷入不良风险。所以银行有必要通过对自身不良资产风险表现的分析,继而深入探索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防控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银行不良资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银行不良资产风险防控的策略。
关键词:银行;不良资产;风险防控
DOI:10.12433/zgkjtz.20232424
一、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有效防控的必要性
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坏账、死账,并不能全面实现账面价值,属于呆滞资产,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处置这部分资产,也可以实现对损失的有效控制。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大部分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基础业务仍旧是借贷业务,同时是内部的一项主要业务,有关的不良资产和借贷业务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银行出现不良资产与企业、其他组织、个人的发展情况存在较直接的联系。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所披露的相关数据,银行业中的经营与风险指标处在较为合理的区间内,但不良贷款的余额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良贷款率明显降低,而且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比例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在如今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不仅如此,受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影响,相应的市场风险逐渐增大,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突发性与多样性。基于此种状态,银行还需要面对诚信风险,如果内部的经营管理状况不佳,或缺乏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或者经济环境出现较大变化,均会致使银行陷入不良资产风险。由此可见,积极、有效地防控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十分有必要。
二、银行不良资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银行风险处置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近几年,我国各大银行坚决贯彻并执行党中央下达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在过程中积极树立正确的底线思维,并不断增强防范、应对风险的意识,为实体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致力于落实防范并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提高合法、合规、合理处置自身不良资产的力度,将不良资产的风险降到最低,资产的整体质量呈普遍向好趋势。银行的风险防控及治理能力获得了全面提升,便于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2.处置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处置渠道多元化
目前,在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下,参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主体不断增多,而且资产处置模式也出现了一定变化,由过去的打折、打包等方式向重组、重整、重构的方向加以转变,逐步构成了“债+股+并购重组+投行服务+咨询顾问”的综合服务供给。在新形势下,银行的不良资产市场实施并购重组,且逐渐扩大了规模,紧紧围绕客户而展开制定的个性化、灵活化的设计方案以及方案设计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不良资产投行业务的成败。
3.金融科技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
如今,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科技相融合,具体是在采集、挖掘、分析、汇总数据等环节充分融入信息科学技术,从而将信息科技的专业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银行不良资产全过程的尽调服务、催收、撮合等工作尽快落实。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化科技手段,有效促进不良资产交易率提高,对其中蕴藏的资产价值进行全面、深层挖掘,能够促使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水平及效率的整体提升。当前,分金社、资产之家、京东拍卖、阿里拍卖等平台机构也在不断陆续进场,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着银行不良资产行业针对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
(二)挑战
1.不良资产向买方市场转入,处置价格处在下降区间
近年来,银行不良资产出表规模始终处在较高水平,比如,2019年处置了2.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直到2020年第二季度的末期,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同时不良贷款余额也有所增加。预计不良资产供给将持续保持高位,进一步加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流动压力,市场上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买方在综合考量针对不良资产风险的把控方面已经远超其市场占有率偏好,整体的不良资产处置价格呈下降趋势。近几年的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现场尽调、司法执行、存量资产追收、资产核查等工作的过程中面对较大困难,收购资产包的意愿逐渐降低,批量打包处置的成交价较低。
2.监管对于处置合规性的标准趋严
现阶段,严格的金融监督与管理已然成为常态,补齐短板、治理乱象、防范风险等有关工作也逐步纵向深入。自2019年以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风险资产划分范围实施了进一步拓宽,同时针对风险分类给出了新的核心定义,强调推行将债务人作为中心的具体分类理念,促使对银行不良资产质量的管理力度有所增强。据此,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处置质量取得了有效提升,并且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各大银行不断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以此最大化降低不良资产风险率。在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缩减了银行不良资产在“出表”合作方面的创新空间,所开展实施的真实处置工作使当期利润被大量消耗。
三、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有效防控策略
(一)落实法律法规保障
银行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在维护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必须有全面的法律保障其正当利益。亟须进一步优化并完善对应的银行制度,而且在还要积极落实一系列的配套建设工作,比如强化资本市场、革新金融监督管理等,从而对借贷行为进行科学规范与合理约束,进而使银行不良资产率得到最大化的降低。
除此之外,还应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方面的法规制度加以有效健全和完善,从而为其在实际转型工作中提供更具明确性、合理性的规范保障,构建良性、有序的外部环境,在防控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对此,政府应在经济市场中全面发挥有效的抓手作用,同时基于国家宏观经济转型背景,对相应的微观主体做出重新审视,始终兼顾各方利益,切实加大对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司法支持力度,大幅度缩减其在这方面工作中所花费的成本,保证维持区域金融的整体稳定性,以此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多渠道补充资本
有关部门对银行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利用更多元的渠道来补充资本,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股、优先股的方式,进一步增强资本能力。基于此,有关部门必须及时给出科学、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当放宽部门的监管指标,例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等,以此助推银行资产实现良性、健康发展。银行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下调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积极建设并实时创新资本工具条款,详细划分并合理设定相应的转股条款、减记条款、赎回条款等,同时依据当下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而选取兼具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管理模式。要有效增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流动性,实现投资主体的全面拓展。特别是很多银行提高了对理财市场的关注度与重视度,所以在资产中的二级资本债有所增加,并且通常是存量交叉持有。
在此种状况下,银行应基于自身共同的利益追求,从而将增量资金引入到具体的投资环节,可以通过与市场发展需求的有机融合,然后考虑放宽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条件,促使投资主体的覆盖范围得到逐步拓宽,大幅提升覆盖率,关注社会资本,通过引进这类资本来进行投资,充分发挥资本债券在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内控建设
为了使银行不良资产遗留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我国成立了独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是在此种形势背景下,一些银行的防控不良资产的意识有所下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依赖性较大,甚至会将自身暴露出的一些风险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对银行的平稳、健康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面对这一现状,必须积极督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方向转型,逐渐削弱银行所表现出的不良依赖行为,同时需要在科学的产权重组工作中,吸引更为多元的投资主体参与其中,不断强化对相关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银行应当积极树立正确的不良资产风险防控意识,并及时制定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信用评估制度、贷款审批制度,然后严谨不同工作岗位的权利与责任、细致分配,提升有关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合理性,实时跟进并掌握资金的具体流向和流动状态,对于产生的不良资产现象,要能及时启动行之有效的应急程序,切实保障自有资产的安全性。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需要定期评估并分析不良资产风险状况,保证形成对风险外在表征的全面、深层了解,加强对有关影响因素的理性化分析,建立完善的风险模型,对风险的权重占比逐一细化,优化配置现有的资源与精力,及时组织专业化人员构建精准、高效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抑制银行不良资产风险进一步扩大。
(四)优化经营模式
优化和完善银行既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是加强对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有效防控的关键举措,而且在提高盈利水平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必须做到对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并通过与实际现状的有机结合,积极调整当下的资金规模与投向,尽量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增强收益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对投资结构的合理调控,有效规避不良资产的出现。除上述以外,银行在着力推进发展中间业务的工作中,应立足宏观把控全局,将利润水平与风险控制考虑在内,通过更为稳健的发展布局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依托现代科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在银行防控不良资产风险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灵活、多样的解决途径。证券化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路径,能够盘活部分资产,大幅度降低银行风险压力,但在实施环节,交易两方难免会出现信息失衡的情况,而这会严重影响彼此决策的可靠性、准确性,制约此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对此,银行可以借助发展比较成熟的网站,积极搭建不良资产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向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征信系统等层面延伸,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能力,充分了解并切实掌握实际的资产负债情况,做到对不良资产信息的真实、客观披露,建立良好的交易双方沟通联系的信息通道,为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银行可以积极联动政府与其他机构,从而搭建系统、完善的社会信用系统,设置独立的评价判断标准,确保对不良资产风险的准确、高效识别,同时加大惩处不法行为的力度,尽可能地营造良性、有序、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确保银行所开展的不良资产风险防控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制约银行健康、长远发展,还会对其稳固的客户关系形成较大冲击。本文以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有效防控为中心,能够使相关人员深刻意识到不良资产风险防控对于银行发展的价值效用;通过对银行不良资产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能够大幅度降低银行内部出现不良资产风险的概率,同时能帮助银行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对风险的合理规避机制;为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防控工作的高质高效落实提供有效参考,助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新生态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效果评价和优化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22.
[2]张冰洁. 银行业风险管控能力稳步提升[N].金融时报,2022-07-19(05).
[3]郭贝贝,丁立江.银行业不良资产风险分布、生成机制及对策研究——基于风险预警的视角[J].长治学院学报,2022,39(01):26-33.
[4]栾天航,孙昊.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