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婉玉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的就是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加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 “文本细读”作为对文本分析的重要方法,是进行阅读改革的一项有效尝试。其目的是“从阅读教学出发,服务于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而行”。文本细读让学生养成一种对阅读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对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在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内容覆盖范围较广,尤其是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一、深入发掘文本内容
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核心内容就是文本的中心思想,即文章主旨,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印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深度发掘文章的中心思想。虽然初中生储备了一些语文知识,但是由于其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就此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写作情感和意图,为深度阅读奠定基础。另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文本细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还要加强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1]
以《春》为例,朱自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修辞手法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进行细细描绘,内容十分优美,令人十分回味。初中语文教师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本文细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朗读代替传统教学的默读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读课文,以此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置身于春天的景色当中。通过朗读和联想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思想,将文本细读的作用发挥到更大。
二、耐心品读文本语句
教学方法需要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才能完成,文本细读教学方法同样如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文本细读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文本内容,品读文本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阅读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养成文本细读的习惯,往往阅读完会感到一无所获。文本细读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一种常见方法,强调从最细微处去理解作品的本质。[2]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来改善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的方式,对文本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细读。
以《散步》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来品读文章的内涵,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课文的最后一段“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了。”这句话中的“菜花”“桑树”以及鱼塘既是现实的景物,又是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句话不仅表达出了母亲对儿子德爱,而且还是儿子对母亲爱的深沉的体现,都是仔细又稳当的,是世上最美的爱。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可以被称得上是佳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人生哲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文本细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世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三、拓展文本阅读视界
客观来讲,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反而洽洽是有一定的规律,就文本内容来说,往往会有“略读、泛读、选读、细读(精读)”等差异化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中,学生所获取到的信息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不会超过本文提供的最大信息量。如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仅仅满足于此,就会浪费一些文本细读方法的应用价值,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视界,充分发挥文本细读教学方法的延伸价值。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找出文章中熟悉的元素。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的“长妈妈”,在这篇文章中也有她的“身影”,这充分证明了鲁迅是在相同世界的框架下创作文章,就此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来找出其中相似或一致的表述内容,从而构建“鲁迅作品集”的思维导图,以便学生日后深入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内容,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情,理解文本的精神内涵,在细读中锻炼阅读能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肖方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及文本细读的路径[C]//.2022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初中教育篇)(二).[出版者不详],2022:422-425.DOI:10.26914/c.cnkihy.2022.022506.
[2]杨峰.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