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析

2023-04-29 20:32:44呼和刘玮
鹿城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

呼和 刘玮

摘 要:以“高校思政课”为研究对象,以百年团史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出将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从百年团史融入思政课的主要作用与价值、理论来源、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开展逻辑分析,来揭示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百年共青团史;高校思政课;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Hu He Liu We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rty School (Youth Polit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00)

Abstract:Tak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logic,theoretical logic,and practical logic of integrating 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revealing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is integration.The paper conducts logical analysis in terms of the main functions and values,theoretical sources,objectives,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feasibility,and necessity of such integration.

Key words: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value logic;theoretical logic;practical logic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就是一部中国青年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奋斗史。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关键课程,“要用我们的历史来教育青年”,百年团史生动诠释了“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的青春奋斗篇章,是思政课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逻辑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了世界。新时代,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可以点燃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光又可以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同时增加思政课育人价值追求从而提高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实效性。

(一)百年共青团史的功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5日,成立时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来,在党的带领下践行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使命,高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斗的广大团员青年在党旗的感召下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推翻了三座大山,为中华民族站起来贡献了青春功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的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践行着“把青春献给祖国”,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青春功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奋斗的广大团员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唱响“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青春篇章,为中华民族富起来贡献了青春功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斗的广大团员青年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使命,为中华民族强起来贡献了青春功勋。百年共青团历史深刻揭示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只有在党的旗帜下广大团员青年才能在不同时期生动实践党的初心使命。

(二)拓展思政课育人途径

思政课不是单纯的讲述理论,也不是回顾历史,而是扣好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扣子,百年共青团史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拓展了思政课育人途径。百年共青团史讲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跟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奋斗历程可以从历史的维度诠释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长征中,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红二十五军最早到达陕北根据地,还建立了五十万人口的鄂豫陕根据地。党中央要求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没有电台也不能阻挡红二十五军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毅然走上了长征的道路。红二十五军长征来讲解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对思政课的教学有形有感有效。年轻的红二十五军把党的路线方针贯彻到长征全过程,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青春长征篇章。年轻的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品尝到真理的味道真甜。

(三)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究其根本来说不是“下达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时提到的“八个统一”融入其中。教育的最根本之处必然是学理性的输出,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思想性和政治性的传播教育,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用专业的学理知识回应学生,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学生,用真理引导学生。同时要关注实践性,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这个大课堂相联系,让学生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教材使用方面都具有统一性,但是根据各个学校所在地区不同、针对的受教育群体不同,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声音”的影响,传导主流的意识形态是我们教师必须坚持的,直面各种错误的思想并做好与其斗争的准备,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灌输性教学外,也应该关注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对受教育主体在情感方面的正向引力,是要对青少年有由内而外的情感引导,引发其情感共鸣。通过思想的引领代替直球式的教育,更多的是启发式的、共情性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它本身就具备了这种润物无声的渗透性,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也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思政课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样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教师起到指引的作用,更多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引领青年始终是每一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我们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引领当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新民主主义时期到新时代的今天,共青团思想引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发展始终影响着它,它是在结合了具体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沉淀逐步酝酿、发展与全面深入推进的。尤其是我国进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促使了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逻辑

百年共青团史就是始终坚持以党的全部理论为理论,坚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不断深化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在高校倡导“大思政”工作体系,不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是我们现在高校发展的重要阵地。共青团和思政课看似是关联性不强的两个系统,但是在此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不管是思政课还是共青团其对象都是青年人,尤其在当今时代主要是针对高校青年学生,把百年团史融入我们的高校思想建设是必然选择。

(一)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来源

其实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直接地提供对于共青团的建设该如何做的论述,但是马克思极为重视青年人的发展与培养,中国共产党在此理论指导下,也极为重视青年人的培养,而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也在逐步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处于百业待兴的状态中,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就压到了青年人的身上。当时的共青团就提出“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2]所以说,从建国伊始我们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共青团培养青年的方法联系起来,时至今日仍然不改初心,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每个国家都在忙着输出本国文化,妄图通过文化侵入对方国家,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种思想相互交汇。而青年大学生在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站在形形色色的“文化”洪流中,如果此时他们被一些外来的不良思想的蛊惑的话,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想要避免这样祸事的发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青年学生接受科学的理论指导,树立正确的三观,共青团就要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通过百年历史的经验帮助我们的青年学生共渡难关,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然性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有力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百年辉煌历程,在此期间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对于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有过一时一刻的懈怠,培养青年学生工作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巨大贡献。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同样离不开共青团这个助手和后备军,更离不开这百年的经验,把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这二者的进行有效对接,才能在教学和实践中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从而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积极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本身有其独特的优势,不论是在团结、联系,还是宣传、教育等方面,都能正确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要把百年团史融入思政课当中。

(三)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原则

研究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具体到实际行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主渠道”,[3]而这一主要渠道是否能被利用好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首先,就是重视主体性和引导性相结合,青年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引导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在传统教育中我们经常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更多是去关注教师的主导性,其实在思政课当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传统的完全主导式灌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其主动地去探索。其次,就是注重分类引导,毛泽东提出“青年人和成年人不同,女青年和男青年不同,不照顾这些特点,就会脱离群众”。[4]所以在青年学生中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于学生类型的观察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再有针对性实施不同的引领方式。最后,就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思政课和专业课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课重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思政课是思想层面的引导,所以一定要注重理论性教育和趣味性教育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只关注时事政治、国家政策这些理论内容,有些学生会对纯理论教学有排斥心理,所以要更多的和实际相结合,用生动有趣的身边事去表达,通过故事去传达深刻的道理,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三、百年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逻辑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5]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创建了最有利于人民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最大的优越性就体现在一切跟随党,党指挥一切,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始终旗帜鲜明跟党走,我们拥有着相同的理论指导,这为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立足前文对于新时代共青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追踪与分析,高校思政课作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主要方式,是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手段,在此期间要把百年团史有机地融入思政课体系当中。只有重视青年的发展、素质培养、价值观培育,积极引导青年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才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百年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目的

我们高校开展思政课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优秀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品质、丰富的知识学养和勇担大任的坚定决心。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也提到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阶段是培育青年学生最为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共青团指引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与方向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

所以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前文论述过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想都发生碰撞,这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认知培育发起了挑战,而我们也不得不迎接挑战,对青年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首要任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学习来的,这不能只要求他们发挥自我能动性,同时也需要高校共青团在实践中帮助他们逐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使他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最后,要为学生指明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青年学生在成长中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国家想要快速发展社会风气一定要是健康的、高道德水准的和积极向上的,而青年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决定了社会风气的导向。在青年人的培养上高校责无旁贷,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人、造就时代新风。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青年学生就一定不会走上怨天尤人的“躺平”人生,只有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二)高校共青团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是共青团的首要目标,自从2007年“青马工程”实施开展以来,高校共青团一直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工作中重要的任务,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建设者,这是高校共青团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所在。高校共青团既承接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又是连接党和青年人之间的纽带,既要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又要传达党的先进思想,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校共青团致力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但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对青年进行团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勇于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要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要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

(三)百年团史融入高校的实践路径

既然团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必然选择,我们则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快更有效实施二者的融合。

第一,我们要重视课堂教育,重视我们高校的思政课,虽然我们现在倡导“课程思政”,但是在其他课上受到的思想熏陶毕竟是有限的,高校思政课本身就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为党的千秋伟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这门课中侧重点就是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蕴藏着丰富的“真理宝藏”,在融入团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选择并终生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难题的事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这门课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融入团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共青团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让学生理解其精髓,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的优越性。“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这门课侧重展现优秀品格和高尚道德情操,还有就是对于国家基础法律的认识,目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青年人的道德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接班人。在融入团史的过程中可以共青团的革命先烈故事讲给学生,从理想、信仰、情感和道德这些方面为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以锤炼其爱国主义情操,怀揣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勇往直前,继续前行。

第二,高校共青团通过继续深入和扩大“青马工程”的培训范围,原来局限于团干部的培训,现在可以延伸到优秀的青年团体当中,适当地从“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这些青年中进行选拔参与,提高青年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思想引领的凝聚力。

第三,通过改变环境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引导,马克思认为,揭示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就必须从人的实际社会环境出发,校园文化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环,那么高校在引导学生思想和价值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把团史融入到校园环境当中,优化大学生校园环境,让青年学生在充满正向能量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第四,将团史融入青年学生的实践当中,马克思讲“实践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把理论的东西融入实践当中去,才会得到升华,高校把团史融入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开展知识竞答、征文比赛、辩论赛等等活动,让青年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学习,这个时候的学习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带有趣味性的,他们通过不断地挖掘团史,发掘里面的故事,在先辈的榜样力量下更好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J].求是,2021(14):4-14.

[2]佘世光.当代中国的青年和共青团[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378.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4]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9.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3.

猜你喜欢
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人民论坛(2017年3期)2017-02-20 18:53:31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理论导刊(2017年1期)2017-02-10 19:03:29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5:53:17
中国“文明新形态”发展理念的演进逻辑
理论探索(2016年4期)2016-07-26 07:27:26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人民论坛(2016年17期)2016-07-15 10:33:42
“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盈利模式研究
北方经贸(2016年2期)2016-07-15 10:25:52
浅谈供给侧改革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37:17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人民论坛(2016年2期)2016-02-24 1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