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甲英 田宗友
摘 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一生提出许多著名思想,其中劳动教育更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至今仍显闪耀着光芒。本文对墨子的劳动教育思想进行提炼与分析,对墨子的劳动教育目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总结,以“古为今用”的心态来研读墨子劳动教育思想,以墨子劳动教育思想为基础,并对比现实加以借鉴,旨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劳动教育的立足点和突破点,以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力量,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坚定我国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劳动教育;墨子;科学研究;民生
Mozis Thoughts on Labor Education and Their Rational Examination
Zhou Jiaying Tian Zongyou
(School of Education,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
Abstract:“Never forget the past,it serves as a teacher for the future.” Mozi,a philosopher bor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ancient China,is not only a great thinker but also an educator.Throughout his life,he proposed numerous influential ideas,among which labor education has continued to shine brightly over thousands of years.This article distills and analyzes Mozis thoughts on labor education,summarizing his objectives,content,approaches,and methods.It approaches Mozis labor education philosophy with a mindset of “learning from the past to apply to the present,” using Mozis ideas as a foundation and drawing comparisons with the present.The goal is to find a basis and breakthrough for labor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ulture,extract strength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enrich the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strengthen Chinas cultural confidence,and promo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Labor Education;Mozi;Scientific Research;Livelihood
墨子,姓墨名翟,创立墨家学派,与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是先秦诸子中一位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时代巨子。[1]墨子出身平民,以一己之力带动墨学不断发展壮大,其思想始终代表了最底层百姓的利益所求,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为人民大众发声,珍惜劳动成果,不忘勤俭节约,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众多实用器具,为使百姓乐得其所同弟子奔走一生。庄子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2]
一、墨子的劳动教育思想
(一)奉给民用——劳动的价值
《墨子·经上》曰“功,利民也”。墨子身处统一战争、诸侯竞夺的大潮流中,没有像儒家一般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他为人民大众发声,始终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尚同(中)》作为自己思想的起点,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使一切的发明与理论保证奉给民用。《墨子·鲁问》中言:“公输子削木以为雀,成而飞之,公输子自以为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公输子鲁班为春秋时期能工巧匠,制作木鹊水平奇高[3],但墨子批评其不实用,他认为所发明的工具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使人民因其受利才所谓“巧”,墨子提倡通过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必须要满足大众百姓的需要。此外,墨子的节俭思想也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墨子认为“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他高度珍惜人民劳动的成果,提倡“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墨子·七患》)。人人劳而有节,要避免出现“馒”“旱”“凶”“馈”和“饥”五种灾难[4],只有节俭社会才能安定,只有节俭人民辛苦获得的劳动成果才不会浪费。在提倡珍惜劳动成果的同时,墨子也提倡“去无用之费”((《墨子·节用》),批评儒家“厚葬”,在墨子的节葬篇提到“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因为厚葬会使大量财帛浪费掉,服丧时间过长妨碍生产,为了避免厚葬给百姓带来的损失,他提倡“死则既已丧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墨子·节葬》),葬礼需节俭,不要浪费过多钱财,否则会妨碍之后的生产生活。“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当染》),吕氏春秋记载了墨家学派人数之壮大的壮观场面,正是因为墨子的思想代表了手工业者和平民百姓的利益,他从符合“万民之利”出发,将“奉给民用”作为劳动的价值,又能做到知行合一,受墨子这种人格的感化众人都自愿追随墨子学习,墨家学派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墨家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墨子由此被称为劳动者的圣人,更是百世之师。
(二)事其所能——劳动教育的目的
墨子节用篇有言“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 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墨子超越时代的局限性提倡人尽其才、能者为之,从技能分工、性别分工等方面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每个人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从事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从而满足各行各业对社会劳动力的需求。以筑墙为例,他提出“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能成也”(《墨子·耕柱》),在筑墙时每个人有不同分工,发挥其最大的劳动价值,这样就能提高生产效率。筑墙如此,社会其他行业也如是,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耕柱》),人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各尽其职,各尽所能。墨子不仅在技能上提倡分工,并且也从性别上提出分工,他曾经指出:男人当“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妇女须“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而不敢怠倦者”。[5]墨子不仅突破时代限制重视劳动分工、人人尽其能,更对女性的地位有明确的认识,提供给女性更多的劳动机会,认为女性的劳动成果不能被忽视,同样应该得到认可与重视。同时墨子自身就是事其所能有力的践行者和代表者,墨子出身工匠,对手工业技术有较高造诣,凭借自己的手艺制作出了很多实用工具,并充分融入自己的科技知识,创造出许多利民工具,将自己在手工业方面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充分践行了其各尽其职各尽所能的思想。
(三)博乎道术——劳动教育的内容
《庄子·天下》中评价墨子“好学而博”,墨子一生对手工、军事防御等都提出了精彩的见解,他以“经世致用”为本,制定了内容广泛的教育体系,而贯穿其中令人叹服的是他始终对科学研究与实用创新的那份坚持,以及授人与“鱼”和授人与“渔”的无私。与孔子所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不同,墨子认为不仅要接受道德和人文教育,还十分关注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军事防御技能的传授。教授人伦纲常的同时,墨子与弟子一起制革、制陶、冶金、缝纫、刺绣、做鞋、造铠甲等[6],制作的工具从工业生产到家居日常遍布各个领域,但实用性为墨家的首要原则,制成的器具以能为百姓所用为重。墨子不仅仅关注实用性,更重视科学研究,在他的军事防御思想中有明显体现——“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墨子守御之器守城”(《墨子·公输》),他研制了诸如转射机、藉车、云梯等武器装备防御敌人进攻,武器研制成功后,他将研制技术与使用方法传授给弟子和世人,供其学习。成果问世的同时方法也得到了推广。对弟子进行体力劳动教育的同时不忘使弟子进行脑力劳动的学习,从数学领域的微积分原理到力学上的杠杆定理,从光学的“小孔成像”到时空动静的辩证关系,墨子将其智慧传播到各个领域社会各行各业涉及的知识技能互有不同,墨子劳动教育的内容之博在古代社会独树一帜,不仅帮助百姓事其所能,更将自己的发明投入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劳动价值的发挥。
(四)勤奋于事——劳动教育的途径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墨子认为动物可以用羽毛作为衣裳,大自然会为它们提供食物,不需要自己劳动也能够生存下去,但是人类不同于禽兽,人类要依赖自己的力量进行劳动才可以生存。为实现让百姓乐得其所的理想,证实勤奋的必要性,墨子以身示范,从不贪图享受,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文子》),不仅如此,墨子在教育其弟子时同样将勤奋、吃苦耐劳作为准则。“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7],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天下人利益也正是墨家区别于其他学派所在。《庄子·天下》有言道,墨子称道夏禹,学禹之道,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弟子穿的是“短褐之衣”,吃的是“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庄子·天下》。“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劝农》)。墨子怀抱着救世济民的热忱,劳神苦形,东奔西走,身体力行宣扬救世学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足迹遍布楚、宋、齐、卫等国。他以自己的人生活动,践行了“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理想追求,《颜氏家训》有言“墨翟之徒,世谓热腹”[8],大意为墨家学派被后世认为是心肠热忱之人。东汉史学家班固也在《答宾戏》中曾这样评价:“孔席不暖,墨突不黔”[9],又称赞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由此可知,墨子为下层劳动人民争取切身利益,为减轻甚至解决他们的贫困、帮助他们免受压迫之苦而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墨子“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的可贵精神,以绳墨自矫、自苦为极的伟大人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人类的脊梁,天下的脊梁。[10]
(五)道技合一——劳动教育的方法
道即制作原理,技即制作技术。墨子始终将民生谨记心中,将道技合二为一,致力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言传身教,使弟子学以致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道:“墨子为木鸢。”《墨子·鲁问》中也有关于墨子制作工具的记载:“翟之为车辖,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尽管墨子一生发明制作了许多工具,从飞鸢到作战的云梯、连弩车,但这些工具的使命即为民用,他将民生谨记心中,将他的智慧融入发明创作中。墨子将自己在科技上的发现付诸实践,将力学、声学、机械学的理论成功变为现实。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利用声学设计陶瓮装置,通过响声的大小来确定敌人的方位。同时墨子的发明并非机械模仿前人的工具制作,而是带有研究性,利用科技原理指导操作技术。理论只有转变为实践后才有意义,墨子第一次把圣贤之士的伦理道德知识与劳动技能知识相结合,身体力行带领其学生一起参与制作,不仅让学生懂得制作原理更要让他们掌握制作技术,他在发明与创造中教育学生,在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劳动器械制作实践过程中,言传身教,引领其弟子掌握知识并且督促学生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并体验到劳动的辛劳与人民的劳动成果的可贵,从而能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平民百姓。
二、墨子劳动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
心系百姓,强本节用。《庄子·天下》中记载了庄子极其赞赏墨子的一段话,他评价墨子“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可见庄子十分赞赏墨子不以奢侈自居,教育后世节俭的态度,他赞赏墨子不浪费的行为,不炫耀等级制度和礼法的谦卑,时常用规矩勉励自己,以此来应对社会的危难。纵使所处时代风起云涌,他仍不忘初心,出身匠人又回归群众。兼爱非攻是他的追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1]是他的抱负,他将节用勤奋作为自身准则,发明创造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悲天悯人之心,救困济难之志,是谓“北方贤圣人”。他的奔波却又不是只为自己,他带着为百姓的初心而出发,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与要求,代表着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劳动是带有使命感的利他性的社会劳动,而这种利他又不仅是两三人,而是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其牺牲奉献精神理应成为社会学习的模范。圣人以一生勤俭节约,一心为民,以身作则践行心中理想,这也给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劳动教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勤俭、勤劳等优秀品质,是尊重我们随处可见的劳动人民奋斗的成果。劳动教育要教会学生领悟到劳动的真谛,不仅尊重劳动,更要尊重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奋斗的劳动者,尊重他们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劳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受教育者从内心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而且还要尊重劳动的成果,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更要让受教育者在劳动过程中学会尊重劳动者,强化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让他们以劳动为荣。同时更不应忘记墨子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劳动变成利他性的社会劳动,积极参与劳动,幸福的劳动,利己不忘利人,知道为谁而劳动,为什么而劳动,我们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应该始终将家国情怀牢记于心,互惠互利,让小我成就大我,为美好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但因逐渐学习感到儒家礼乐的烦琐,最终舍弃儒家主张,创立墨家学派。在他的领导下墨家学派逐渐声势浩大,在法家崛起之前成为与儒家相并立的最大学派,与儒家并列“显学”之位。墨翟一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由平凡匠人成为一代圣贤,用自己的劳动实践和奋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赶路人。劳动教育的实施要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相信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生活,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中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让他们坚信“天道酬勤”,使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怨天尤人不会改变,不劳而获不会长久,只有通过勤劳可以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创造奇迹,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墨子出身手工业家庭,最终成为千载一圣,他通过劳动完成自己的理想,从飞天的风筝到防御的机械,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以兼爱非攻为追求。奋斗出奇迹,劳动造梦想,一代圣人尚且勤勉一生,何况于我们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践行,通过劳动将理想变为现实,劳动教育的价值是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用汗水书写青春,用双手实现梦想。
博学广涉,人尽其才。梁启超曾说:“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12]墨子一生制作了许多器具,从物理到数学,从军事到科学,他所研究制作的工具涉及各个行业,他的智慧也体现在各领域。工匠出身的墨子精通物理数学等各领域的知识,也正是因为这些知识的融合才促使他将智慧变成了有利于百姓生产的一件件实用的工具。这也启示我们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关注于全面整合性的劳动,劳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不可偏颇,同时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育相融合,各种促进自我生存或涉他有益的劳动形式和内容都可以纳入劳动教育的范围。在学习不同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都应该感受到劳动的存在,并能从中体会到由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感悟到劳动的真正价值。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平民出身的墨子并没有将农商看为下等人的工作,而是超越时代的局限平等对待各行各业。两千多年前尚且存有职业平等意识,如今新时代更应持有职业平等的理念与自觉,人人都不应该轻视自己所做的工作,劳动是不分等级和贵贱的,社会各行各业都有其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不应被忽视,各行业劳动都应是平等的,最重要的是在劳动背后靠自己双手拼搏的精神。劳动是光荣的,职业是平等的,劳动者应是值得尊敬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树立职业平等的理念教育,尊敬用双手成就梦想的伟大劳动者,学习劳动者为实现理想拼搏的奋斗精神。
开拓进取,革故鼎新。被后人誉为“科圣”的墨子也将科学研究精神运用于劳动教育。他不是墨守成规,不再机械模仿,而是将普通匠人的技艺上升到科技水平,开创性地提出力学光学等理论,并身体力行领导其弟子将理论变成现实。墨子带领其弟子开发了许多工具,研究与制作合一,充分融入科研精神,将创造性劳动运用其中,在研制过程中脑力和体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在科学理论指导劳动实践的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一件件实用新颖的器具。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被弱化、被窄化的倾向,只关注体力劳动,片面强调劳动技术教育,忽视脑力劳动的作用。真正的劳动教育并不只是教会学生劳动技能知识,更要让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同时更要重视在劳动中激发创新创造精神,劳动教育应该从动手动脑中达到育人效果。智能时代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带给我们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重复性、简单性劳动终将会被智能技术所替代,劳动者应该顺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勇于突破不断学习,充分利用科技智能,在劳动中寻求创新与突破,用创造性劳动引领未来发展。发展学习墨子劳动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做到手脑并用,从中体验劳动带来收获的欣喜,将创造性劳动贯彻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墨子劳动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
攻苦食淡,过于严苛。庄子虽对墨子高尚的道德情操表示赞赏,但他同时认为墨子的劳动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过于苛刻的一面,“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胲,胫无毛,相近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13]墨子对自己及其弟子要求十分严苛,使弟子效仿大禹劳动达到小腿无肉,汗毛不生的程度。虽然墨子的出发点是督促学生勤勉,避免骄奢淫逸带来的放纵,但一味追求节俭克制,过于严苛,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也无法要求每个人做到,更无法让勤勉思想得到认可。与过去农耕时代不同的是,科技的发展解放了双手,我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应被重复性、复杂性的繁重劳动所压迫。劳动本身应具有幸福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一定要在合理的时间强度范围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防止出现过度劳动和表面劳动的现象,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在合理的程度下进行,避免学生产生厌恶劳动与淡漠劳动的态度。同时更要避免劳动教育的实施流于表面,防止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劳动的真正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如果仅停留在追求劳动的形式上,劳动者则不能深刻理解劳动的真正价值,也失去了劳动教育原有的初衷。
追求实用,淡漠文化。墨子时刻要求自己节俭勤勉,不能贪图享乐,然过犹不及,他极度否定礼乐,认为“为乐,非也!”(《墨子·非乐上》),他认为这种物质享受是劳民伤财的,是奢侈浪费的,对夏商周以来形成的礼乐传统简单否定为“巫风”,在当时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墨子想追求勤俭的出发点虽是好的,但过于严苛,也忽视了人们对于精神美的追求,一味强调实利主义,利益为首忽视精神层面的价值。“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并未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予足够重视,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即使是劳动教育也应该重视精神世界的发展,不应该简单否定人们对美的追求,而应是让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发现劳动者的美,感受劳动带给人的幸福美,创造劳动成果的美。德智体美劳五育是相互渗透的,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美育的培养,要使五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片面否定。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劳动知识的获取和劳动技能的传授,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去把握劳动存在的真实价值,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要坚持“新”劳动教育观,注重学生对劳动的体悟,关注劳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意义,发挥学生的劳动主体精神。梁启超说:“墨子的实利主义,原是极好。可惜范围太窄了,只看见积极的实利,不看见消极的实利。所以弄到只有义务生活,没有趣味生活。墨学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此。”[14]
四、结语
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墨子的劳动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墨子重视劳动,致力民生,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致力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劳动器械制作实践过程中,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以致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墨子的时代虽已结束,但他有关劳动教育的主张不仅让两千多年前的百姓受益,让墨家学派不断发展壮大,对当今时代实施劳动教育仍有启示作用,他为当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劳动思想中的精粹。如今我们继承发展墨子的劳动思想,是对古今圣贤精神财富的珍惜,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是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发挥劳动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有鉴于史事,取用于经典,创新于当代。墨子虽为世人贡献了一系列不可多得的思想,但由于时代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与不合理性。学习墨子不能拘泥于他的思想,而是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古人的思想中找到立足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欣赏古代圣贤的智慧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从而应对当今劳动教育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变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古今圣贤的真知灼见,也应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与内涵,培养当代新青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从事更多的创造性劳动。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墨子以一己之力向我们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用自己的奋斗传承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相信通过劳动可以成就伟大梦想,始终坚信只有劳动才能造就不凡人生。
参考文献:
[1]王玉堂.品读墨子树立文化自信[N].贵州日报,2017-09-03(004).
[2]韩忠.庄子读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2018.
[3]胡鹏.习近平科技思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4]贾太宏.墨子[M].北京:西苑出版,2015.
[5]罗军伟.论墨子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J].改革与战略,2014,30(9):10-13.
[6]孙中原.劳动者的圣人:墨子[J].职大学报,2009(1):1-5.
[7]雷一东:《墨经校解》,[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2006.
[8]檀作文:《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9]颜师古:《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
[10]刁川夏.墨子的勤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7.
[11]墨翟.《国学大书院:墨子 》[M].王学典编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12]梁启超:《读书分月课程》,[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9.
[13]韩忠.《庄子读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
[14]葛洪泽.梁启超与墨学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