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 美美与共

2023-04-29 00:44王婧雯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43期
关键词:音乐美语文课堂教学诗歌

王婧雯

摘要:诗歌鉴赏因其内容丰富、表达技巧多样、吸收民族精华等独特的功效,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必修模块。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更可以结合诗歌教学让学生在品读诗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诗歌鉴赏教学本身对高中语文课堂的作用,更应该深入思考其独特的“美质”能否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提供新的思维角度、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将这种“美”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诗歌 语文课堂教学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明珠,因其内容丰富,可促进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高;因其表达技巧多样,可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因其吸收几千年民族文化精华,而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1]除此之外,“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闻一多先在其论著《诗的格律》中提到),其独特的“美质”能否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提供新的思维角度、注入新的活力,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总结以及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得出以下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把握作品节奏和韵律,吟唱语文课堂的音乐美

诗歌中特别是近体诗,不光讲究字声的平仄相配,朗读时的节奏也非常重要,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相互交错、相互配合,在朗读诗歌时,要用不同的音长和音强来表现诗歌的节奏。要注意把平声字读的稍微长一些,而把仄声字读得短促一些。诗句的节奏点是由第二、四、六字来表现的,正如前面所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格律诗中如果是五言律诗那么以二、三的停顿为主,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甚至还可以再细分为“二、二、一”的节奏,如果是七言律诗可以分成“四、三”的节奏,或更细地分成“二、二、三”的节奏,或“二、二、二、一”的节奏,学生在读时如果能注意到了就能更好地把握诗的节奏。杜甫曾经说“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解闷十二首》之七),可见作诗改诗是要吟唱的,我们现在真能吟唱的人不多了,但总还能让学生多读几遍,读诵是学生能深入理解把握诗作的精神、内容的要素之一,优秀诗歌都具有生生不已的感发生命,你一读就能被诗人的感情打动,当然也包含了声韵美、格律美,能让学生在读诵中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不正是教师应该做到的吗?

二、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塑造语文课堂的绘画美

在创设情境之中,调动一切审美手段,让学生身临诗歌当中的情境,可以教师范读,学生个体读和学生齐读;也可以分角色读(《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或男女合作读(《长恨歌》);还可以是几个人的合作朗读(《春江花月夜》有分有和);或者竞赛读或者流水读或者配乐读或者又唱又读……总之,不一而足,灵活多样。例如,在讲苏轼的《赤壁赋》(第二课时)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赋中“客为何而悲”的中心问题,就必须深入了解苏轼面对此情此景因个人际遇、政治失意而发出的生命短暂的慨叹,而在第一课时中对作者的基本介绍并不足以让学生体会这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苏轼。于是,在第二课时开始之前,笔者选择音色通透悠扬的陶笛曲目《千年风雅》,既可实现对第一课时内容的回顾,更可帮助学生深情领悟作者“悲从何来”的核心问题。通过陶笛浑厚低沉、深邃悠远的声音和跌宕起伏的旋律,让人抚今追昔、无限遐想,想象其一生坎坷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深远幽思的意境;通过节奏、基调、画面和既有的知人论世,深刻体会音乐和内容的一致性;同时,引起学生对名篇佳作深入探究的兴趣,为下面核心问题的分解打下坚实基础。[2]

三、讲究诗的空白艺术,构建语文课堂的建筑美

文学作品是充满了未知和“空白”的结构,需要师生的想象来填满对作品的理解。正所谓“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我们在讲解诗歌时,需要留心揣摩诗词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伴随着对字句追求与品读,美感就显现出来了。在《虞美人》的教学中,到达美读境界时,我们甚至可以和着词后附录的乐谱唱出来,李煜“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风格也就有所体味了。学生通过想象,把已有的经验与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有机整合,产生强烈的主观感受,即体悟。在这当中,学生走进了诗歌,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真正与文本、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获得情感上的共鸣。[3]

荷尔德林说过,“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诗歌教学不仅仅应该让学生读诗、赏诗,让他们徜徉在诗歌的天空中,在文学的殿堂提高审美情趣;更应该充分挖掘诗歌的美,以“美”的视野和角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构建音乐、绘画、建筑之美,为我们的学生拂去蒙在心灵的积尘,让所有渴望美的眼睛张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真正地理解文学作品,达到阅读、写作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音乐美语文课堂教学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童话语言特色分析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