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一粒种子要想茁壮成长,肥沃的土壤很关键。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种子,那“言语”就是土壤,因“误会”产生的情绪化言语和行为是贫瘠的土壤,这类土质会使种子发育不良甚至生命终结。因此,当生活中发生“误会”或“被误会”,我们要究其原因,用温情和智慧来化解,让亲情和友情的联结更紧密。
本期“误解”主题作文,属于记叙体裁的作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1/3,靠“细节描绘”,也是画龙点睛。我以习作为例,和同学们分享如何把“误会”主题作文写好。
把事情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关键。对于“误解”题材的记叙文,这些也是作文的“核心”。华浚铭同学的《难忘那一次误解》,把“被误解”的起因说得很清楚——妈妈误会他偷吃了给奶奶拜寿的蛋糕,整件事情的经过与发展写得连贯且紧密性强。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能身临其境般知晓事情的原委。唯一不足的是,缺少“妈妈后续的反应”。妈妈知道误会了孩子,仅仅是流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吗?可以试着挖掘一番,写写妈妈的后续反应,可以是言语,也可以是行为。
细节描绘要到位。一篇作文除了要把事件写清楚,“细节”的打磨也很重要。细节写到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栾柏麟同学的《别让误会毁掉友谊》,细节描写掌握得不错,“语言描绘”是全文的亮点。把作者和同桌的心理活动通过“语言”搬到了台面,让读者对他们之间的误会有了客观认识,也为后面“化开误解”埋下伏笔。“无言胜有言”,爸爸的爱隐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出差了,爸爸扮演起妈妈的角色,样样不在话下。虽然做家务生疏,但依旧尽力给了孩子全部的爱。王睿泽同学的《被误解的爱》,把爸爸的付出用“细节”描绘出来,让父亲这个角色变得立体。同学们在写这类体裁作文时,可以尝试抓住你擅长的某个点展开描绘,可以是动作、对话、心理活动等。
表达“真情实感”,引发共鸣。不管是误解还是被误解,我们要去化解它,才能解开心结,情感才会继续在两人之间流动。正如刘昕菲同学的《小误会变成大裂痕》,她勇敢地跨出了那一步,向好朋友表达了歉意,升华了作文主旨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冲动是魔鬼,别让冲动伤害每个爱我们的人。“情到深处自然浓”,真实的情感显露最易打动人,王绮然同学的《那一次,我真遗憾》最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孙儿用陪伴温暖老人,二爷是发自内心地感动。即便最后因为片面的“表达”,让二爷“伤感”离开了家,但我们可以试着给二爷打个电话,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二爷的内心不再孤单,让浓浓的亲情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