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国”和“理想国”你想怎么选?

2023-04-29 12:36:04侯宏伟
光明少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市罗刹海龙

侯宏伟

如果有一艘小船,能带你“嗖”的一下时空穿梭,进入黑白颠倒的世界或你心中理想的世界,你想去哪里?《罗刹海市》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美少年马骥出海经商,遇上海难,被海浪抛到颠倒国——“罗刹国”;为了生存,他学会了伪装自己,过起了“美丑颠倒”的生活;但他不愿意长久戴假面具,于是勇敢地奔赴心中的海市蜃楼——“大罗刹海市”,抵达心中的理想国——“海龙国”,实现了人生理想,最后回归故乡。

让我们跟着《罗刹海市》的改写作者一苇,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古典想象的奇幻世界!

《罗刹海市》这个故事哪里最吸引您?

一苇:《聊斋志异》的所有故事中,我尤其喜欢这一篇,因为它深深打动了我。

其一,这是一篇富有雄奇想象力的大海历险记。从罗刹国出发,马骥来到大罗刹海市——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遥远而又充满浪漫色彩,这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幻想,也就是人类理想的投射。海市蜃楼寓意着“理想国”,这个理想国因为与现实有遥远距离而显得虚无缥缈。把“海市蜃楼”写到一本图画书中,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其二,这个故事富有夸张风格和滑稽色彩。在罗刹国的美丑对比中,蕴含着高级的幽默感。主人公马骥才华横溢、长相俊美,但是他偏偏到了以丑为美的罗刹国,俊美形象与丑陋形象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照,不仅吸引小读者,就连大人看来都觉得滑稽可笑,这种有趣的美学风格深深吸引着我。

罗刹国为什么会是一个“颠倒国”?

一苇:这个设定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趣又有意义。故事中的美和丑,不单指视觉上是否好看,而是以“相貌”作隐喻,象征真善美与假恶丑。

罗刹国的美丑颠倒,象征人类生活中黑白颠倒的社会现象,比如赵高的“指鹿为马”。我希望孩子们不要在温室里长大,而是全面深入地去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纷繁和多面。

同时,故事也给出了正面引导。马骥为了适应罗刹国,戴上了面具 。“面具”象征着少年接触社会初期的适应与妥协。后来,马骥放弃了罗刹国的高官厚禄,前往大罗刹海市,又到了海龙国,去追寻真正的自我实现。马骥放弃假面、追求真我的历程对于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孩子们都要长大,涉世之初,为了适应社会,可能也会勉强自己做出改变,我想让孩子们读这个故事,了解什么是“真我”,直面自己的“本心”,在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上活出真我的风采,追求真善美的生活。

为什么故事中都有那么多“难关”?

一苇:要说在故事中设难关,《西游记》最经典,唐僧师徒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孩子们很喜欢读有波折的历险故事,因为它有高峰、有低谷,跌宕起伏太精彩了。

故事中的种种难关,其实也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进化到现在,并不一帆风顺,而是不断克服困难、打怪升级的过程,经历磨难才能增长智慧,在万千生物中脱颖而出。而孩子的成长,也可以看作人类漫长历史进化的缩影。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比较充裕,但在学业上和心理上面临种种“内卷”,每天会遇到很多需要闯的“关”,哪怕是作业中的一道难题,也是需要付出心力去攻克的。所以孩子需要读历险故事,从故事中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学会怎样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学业上和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成长的经验和力量。

您为什么让马骥与龙女从“招驸马”变成了“互相爱慕”?

一苇:欢欢喜喜中状元,迎娶公主成驸马,是古代读书人的婚姻理想。但是现在,我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当代的婚姻理想已经与古代不同了,现代婚姻一个重要标志是志趣相投、两情相悦。所以我在改写时,让龙女和马骥在相遇的过程中产生爱慕之情,共同经历磨难,互相帮助,度过美好时光,这是现代爱情的内涵。

爱,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爱情和婚姻,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部分。爱情是爱的经典模式,孩子们可以从爱情中了解什么是爱,学习如何去爱家人、爱朋友……故事是生活的缩影,一段好的、健康的爱情故事,能为孩子提供一种理想的人生模式,即使自己的原生家庭不那么完美,孩子们还是可以在故事中看到美好,学会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为今后拥有更幸福的人生助力。

马骥为什么一定要去大罗刹海市?

一苇:误入颠倒世界,是苟且偷生还是破圈重生?马骥选择前往凶险的大罗刹海市,因为他已经厌倦了戴上面具换取安逸生活的人生,他拒绝这样的人生,想要去探寻未知,追求本真,实现理想。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需要做“是否要向梦想出发”的决定。因为在追梦时,可能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经历磨难甚至危险,比如淋一场雨,或被拒绝、碰一鼻子灰,或遇到各种难以把控的人或事……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人生必经之路,孩子们在面对这些时,往往会这样决定:我要去!即使需要冒险,我也要出发!这就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选择,也是我们勇往直前最大的动力。

在海龙国已经生活得很好了,马骥为什么又要回家乡?

一苇: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马骥回乡这一段体现了中国人特别看重的孝亲之爱、家国之爱。

马骥虽然在海龙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才华得到赏识,还收获了爱情和婚姻,但是当初马骥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才离开家乡的啊,他的内心始终牵挂着父母和家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时始终惦念祖国的发展,历经千番周折也要回到祖国,因为他深深热爱这片故土。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马骥像钱学森一样,都是有家国情怀的人。

追梦无止境,我们每个人,永远在追梦的路上。马骥是一个勇敢追梦的人。他好不容易在海龙国实现了曾经的理想,是不是就停滞不前了?不,他还要去追寻下一个理想,于是,回乡也就成了他下一站的起点。

中国经典故事应该怎样读?

一苇:中国经典故事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充满想象力,展现了古代人物的精神追求,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怎样读中国经典故事呢?首先,要在形象思维的敏感期,也就是3~12 岁,多读中国经典故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在脑中“成像”,也更容易从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人生经验,开启哲学思考。其次,要选择好的故事。整理中国故事的这十几年,我发现中国有太多的故事,但是良莠不齐,并不是每个都值得一读,因此,孩子们一定要读优秀的、有价值的故事。再次,成年人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很多中国故事从民间而来,带有封建社会观念,与现在的价值观相违背,所以,需要适当进行改编,用真正的智慧来引导孩子阅读。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文言文最合适?

一苇:我把这篇故事从文言文改写成了现代文,是因为它的原文比较晦涩难懂,给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成年人读,都是有难度的。

我现在教初二语文,很多孩子觉得文言文难,这可能和他们没有在小时候多接触文言文有关。文言文本身很美,从小接触,逐渐适应,会发现它其实和白话文之间并不存在鸿沟。我建议孩子们在语言敏感期就接触文言文,最开始可以读简单的、叙事性的文言文,比如蒲松龄的《崂山道士》《种梨》,《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还有《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好玩又精彩的片段。浸润于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自然就能习得它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读懂甚至模仿着运用它来写篇小文章,这些都是“接近”文言文的方式,对于孩子们初中甚至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非常有帮助。

猜你喜欢
海市罗刹海龙
《海市蜃楼》装饰画
艺术大观(2023年31期)2023-12-28 02:27:22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到底在讲啥?
行者借扇
雾岛
封面人物
天工(2021年2期)2021-03-03 07:29:16
一起见证与成长,威粉修炼手册
叶海龙,你别装啦
临海市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罗刹海市,无法唤醒
上海戏剧(2017年12期)2018-01-02 08:31:53
话剧《罗刹国》
上海戏剧(2017年11期)2017-11-16 0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