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 牛茂林 朱海碧
关键词:俄乌冲突;矿业市场;供应链;能源危机;全球治理
矿产资源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完成工业化进程必要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供应链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并形成国际大循环。各国都不同程度参与矿产资源国际供应链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全球矿产资源的禀赋和各国矿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决定了矿业开采、冶炼、加工常常分布在不同国家,地缘政治危机往往持续冲击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对国际矿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不仅影响其本国矿业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矿业市场。国内外学术界针对俄乌冲突对单一矿种市场或部分矿种市场的影响已有较为充分的讨论。但有关俄乌冲突对整体矿业市场影响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中国视角下的俄乌冲突对国际矿业市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尝试从矿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并对国际矿业市场演变及其演变因素进行分析。①
一、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矿产禀赋与矿业背景
在本轮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三国矿业活动受到重大冲击。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冲突双方,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冶炼与出口均被迫深度调整。白俄罗斯虽不是冲突当事方,但受到地缘政治与地理运输条件的影响,其矿业活动也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先概述以上三国的矿产资源禀赋与矿业背景。
1.1俄罗斯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是矿产资源出口大国
俄罗斯国土广阔,矿产资源种类丰富,采掘业和冶炼业强大,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国和有影响力的矿业大国。
一是俄罗斯矿产资源禀赋好,能源、金属、非金属等多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截止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煤炭、石油储量分别为38万亿立方米、1621.66亿吨、14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9.1%、15.2%、6.2%.分别排全球第一、第二、第六位。②此外,俄罗斯还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等能源矿产储量。大宗金属矿产亦种类全面、储量丰富。俄罗斯铁矿石、铜矿、铝土矿储量分别为250亿吨、0.6亿吨(金属量)、5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3.9%、7%、1.6%。此外,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俄罗斯钛(Ti02)、钨、石墨储量分别为2.1亿吨、40万吨、257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28.0%、9.5%、7.04%。
二是俄罗斯采掘业强大,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每年将大量矿产资源出口至东亚与欧洲,其中,能源矿产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矿产。2021年,俄罗斯原油、天然气产量约5.36亿吨、7017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的12.7%、17.4%;共向外出口了2.6亿吨原油,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12.6%:出口天然气2413亿立方米,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3.6%。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结构中,约1.3亿吨(50%)原油、1670亿立方米(76.45%)天然气出口到欧洲;0.8亿吨(30.8%)原油、138亿立方米(5.7%)天然气出口到中国。
三是俄罗斯矿产品冶炼加工行业发达,是重要的冶金产品出口国。矿产品冶炼加工行业产值约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5%,占其工业生产的18%。俄罗斯的原油提炼能力为643万桶/天,居世界第3位;钢铁冶炼产能约7600万吨/年,居世界第5位。从出口创汇额来看,俄罗斯冶金行业占其所有行业创汇额的14%,仅次于燃料动力行业。
四是俄罗斯是全球肥料市场巨头和重要的肥料矿产出口国。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第二大钾肥出口国,第三大磷肥出口国。2021年,俄罗斯钾盐产量达9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9.6%;磷矿产量达14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43%。
1.2乌克兰资源丰富,锰、铁出口较多,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矿产品的重要枢纽
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部分矿种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矿产产量全球占比相对不高,矿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因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向欧洲多国出口矿产的枢纽通道国。
一是乌克兰黑色金属储量位居欧洲前列,能源矿产与农用矿产大量销往欧洲。乌克兰成矿条件优越,铁矿、锰矿资源禀赋优良。截至2021年,乌克兰锰矿石探明资源量22亿吨,产量为60万吨,占全球3%;铁矿石探明资源量275亿吨,产量8300万吨,占全球的3.1%同时,乌克兰拥有欧洲第二大的煤炭储量,煤炭探明资源量约343亿吨,其中无烟煤与烟煤约320亿吨。2021年,乌克兰煤炭产量为2492万吨。此外,乌克兰还拥有丰富的铀、石墨等矿产。
二是乌克兰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向外出口矿产品重要的运输通道。受益于苏联时期的运输布局,乌克兰拥有庞大的天然气运输网络与石油运输管道,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能源的重要中转枢纽。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建有22条跨境输气管道,19条石油干线管道,①部分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能源的过境通道。乌克兰凭借这些油气管线每年收取大量能源过境费用。俄罗斯近年来实行能源出口多元化策略,新建“北溪一号”等油气管道,减少对乌克兰的依赖。目前,乌克兰境内油气管道利用率相对较低,多条管道处于闲置状态。同时,乌克兰也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向海外出口钾盐的重要枢纽。黑海沿岸的海运港口为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钾盐、铍等矿物的出口带来便利。
1.3白俄罗斯钾盐资源丰富,对全球钾盐市场有重要影响
一是白俄罗斯优势矿种多为非金属矿产,钾盐产量位居全球前列。白俄罗斯国土面积相对较小,钾盐、石油、石英砂、白云石、稀土金属等部分矿产储量较为丰富。白俄罗斯钾盐储量22.3亿吨(氯化钾当量),产量约800万吨(氧化钾当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7.4%;每年约出口钾肥1190万吨,占全球钾肥出口的27%。②白俄罗斯的钾盐主要销往中国、印度、巴西等农业大国。此外,白俄罗斯含有丰富的盐岩、泥煤、矿泉水等矿产。
二是立陶宛、乌克兰等国的港口是白俄罗斯重要的矿产品进出口通道。白俄罗斯属于内陆国家,无海运港口。在俄乌冲突之前,白俄罗斯依赖于乌克兰、立陶宛的港口进行矿产品出口贸易。白俄罗斯的矿产品借助铁路出口至乌克兰、立陶宛,再由货轮海运出口。2018年,白俄罗斯与立陶宛签署化肥过境运输的协议:规定每年通过铁路经立陶宛运输并在克莱佩达港装载1100万吨白俄罗斯化肥。③
1.4三个国家间矿业相互依存度较高,合作与博弈并存
一是三个国家间矿业发展彼此依赖,互相依存。俄罗斯是乌克兰、白俄罗斯重要的矿产资源进口来源。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国土面积有限,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每年从国外进口部分矿产品,这一点在能源矿产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2020年,白俄罗斯从俄罗斯进口约1120万吨石油、1330万吨天然气,129.7万吨煤炭,分别占其进口总量的89%、99%、59%。乌克兰2020年从俄罗斯进口了330万吨石油、80.6万吨天然气、1110万吨煤炭,分别占其进口总量的34%、12%、66%。④
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其地理位置,过境转运俄罗斯出口的矿产品。受益于苏联时代的运输布局,三个国家间有着完善的过境运输系统。因此,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间的矿产品贸易与过境出口较为频繁。21世纪初,俄罗斯从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一度达向欧洲出口总量的80%。⑤
二是三个国家间能源利益分配上长期博弈。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前,俄罗斯与乌克兰就能源过境费用先后多次谈判。俄罗斯提高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价格,乌克兰则提高天然气过境费用。俄罗斯与乌克兰曾在2006年、2009年与2014年爆发天然气争端,一度发生天然气“断气”事件。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能源过境费用上的分歧,积累了“俄乌冲突”的历史矛盾。1995年以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启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也在2002年、2006年、2007年多次爆发俄白油气争端。白俄罗斯长期向乌克兰出口钾肥和电力能源,乌克兰则是白俄罗斯重要的钾肥运输通道,两国在能源合作中也时有摩擦。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曾在2015年、2020年就乌克兰进口白俄罗斯电力问题产生摩擦。乌克兰曾一度禁止进口白俄罗斯电力。
整体而言,三个国家的矿业彼此高度依存。俄罗斯为白俄罗斯与乌克兰提供部分矿产资源。而白俄罗斯、乌克兰为俄罗斯带来了矿产品市场与矿产出口运输通道。三个国家间在矿业发展上互相依赖,但也存在博弈。
二、国际矿业市场波动,供应格局演化
俄乌冲突初期,矿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矿产资源供应链部分中断、区域矿业开发停滞。伴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和扩大化,西方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诱发全球矿产品贸易格局演变,进而改变区域矿产品的供应结构,进一步加速国际矿业市场格局的演变。
2.1能源和部分矿产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后回落,矿业合作撕裂
俄乌冲突早期,多种矿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新能源矿产、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价格先后回落。具体看,能源矿产及大宗矿产价格波动较大,镍矿等部分新能源矿产价格波动剧烈。
一是能源价格波动明显并保持高位,欧洲陷入能源危机。2021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能源需求逐步恢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多次减产,能源供应缩紧。在俄乌冲突之前,能源价格已经上涨到较高水平。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欧洲能源市场的恐慌情绪弥漫。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接近140美元/桶,创2014年以来新高。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达186.45欧元/兆瓦时,①超过美国和日本的区域定价,成为全球最高的区域价格。2022年3月8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俄罗斯石油出口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不希望对俄罗斯原油进行制裁。同一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经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1.095亿立方米。国际能源市场恐慌情绪缓解。俄乌冲突对国际能源市场的第一波冲击减弱,价格小幅度回落。
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期化,能源价格再度上涨。2022年6月至8月,欧洲地区平均气温达到1991年以来最高值,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34摄氏度。②高温促使欧洲能源需求迅速增长,但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系列制裁限制其能源出口,“北溪”管线遭到破坏,使得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加剧,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抬升。8月26日,荷兰天然气交易中心(TitleTransfer Facility)天然气期货结算价达339.2欧元/兆瓦时,③刷新历史纪录。欧盟企业能源成本飙升,生产受限。
2022年9月末,欧洲夏季用电高峰结束,欧盟加速与俄罗斯能源脱钩,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逐步下降。同时,欧洲提升天然气储备一度超95%,④以保证冬季的能源供应。整体来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价格在2023年回落至俄乌冲突前的相对高位,但仍在紧平衡之中。
二是部分金属矿产市场价格短期快速飙升,镍矿出现“黑天鹅”事件。俄乌冲突对于金属矿产市场的影响集中于铁、铜、铝、金、银、锌等大宗金属矿产与镍、钴等部分战略性新兴矿产。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国际矿业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国际金属价格飙升。2022年3月,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创下自1960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大宗金属矿产品价格均上升至高位。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最高升至162.75美元/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最高上升至10730美元/吨:LME铝期货最高上升至3984.5美元/吨;LME锌期货突破4000美元/吨。在恐慌情绪的推动下,金、银等贵金属价格也迅速上扬。国际金价、银价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26.18美元/盎司。镍、钴等战略性新兴矿产价格受俄乌冲突影响明显。伦敦金属交易所爆发“妖镍”事件。LME镍现货结算价刷新至新高48241美元/吨,较2021年底涨超130.5%,创历史新高,和镍矿市场供应充足的现实严重错配。2022年4月以后,铁、铜、铝、锌、金、镍、钴等金属价格逐步回落。
三是粮食矿产价格快速冲高后回落,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在俄乌冲突前,钾盐价格已处于高位。俄乌冲突后,钾盐价格明显上涨。温哥华氯化钾现货价从594美元/吨上涨至4月的1202美元/吨,涨幅102.4%。化肥价格高涨提升粮食生产成本,加剧粮食危机。①西方国家放松对俄罗斯钾盐的制裁。2022年7月,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协议:黑海港恢复出口谷物以换取俄罗斯钾盐顺利流人市场。国际钾盐价格逐步下跌,逐步恢复至2021年水平,但仍处于价格高位。
四是美西方与俄矿业合作出现逆流,大量欧美矿业企业宣布撤回在俄投资,俄矿业资产价格快速下跌。俄罗斯良好的资源禀赋吸引了全球的矿业投资者。英国石油公司(BPAmoco)、壳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Corporation)、嘉能可(Glencore)、必和必拓(Billiton Ltd.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Ltd)等矿业巨头在俄罗斯有着数量众多的矿业项目。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矿业企业纷纷抛售在俄资产,逐步退出在俄罗斯投资。BP宣布退出其在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 19.75%的股权;壳牌宣布退出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及相关实体的合资企业:埃克森美孚将退出萨哈林1号油气项目(Sakhalin-1LNG)。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道达尔(Total Energies)等能源公司也在各方压力下先后宣布退出在俄罗斯的业务。仅极少数西方矿业公司仍在俄罗斯开展矿业业务。
西方制裁下,俄罗斯典型矿业上市公司市值大幅下跌,矿业资产大幅缩水。冲突初期,俄罗斯石油公司等公司市值一度下跌90%。2022全年俄罗斯最大有色金属生产商诺里尔斯克镍业(Norilsk Nickel)和最大金矿公司俄罗斯普利斯黄金公司(Polyus)市值均下降30%。
2.2矿业市场治理成为西方与俄罗斯制裁和反制裁的重要战场
俄乌冲突以来,西方针对俄罗斯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俄罗斯亦采取了一系列反制裁措施。国际矿业市场的治理成为双方战略博弈的重要手段。
一是金融与贸易制裁是西方、俄罗斯制裁与反制裁的主要战场。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与贸易保险等制裁主要包括:冻结外汇、将俄罗斯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之外,禁止西方主导的船东互保协会(Shipowner'sMutual Assurance Association)为俄罗斯的海运提供航船保险服务,限制俄罗斯包括能源矿产资源在内的各种国际贸易。俄罗斯的能源海运出口面临着缺乏金融支付手段、运输保险等问题。俄罗斯矿产公司矿产品出口难度增加。
俄罗斯为应对制裁,采用卢布结算油气贸易,对油气贸易进行“去美元化”,以降低制裁对卢布汇率波动的影响,对石油美元结算体系造成冲击。但总体上看,俄罗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实施的金融和贸易反制裁以自保和降低制裁影响为主。
二是能源矿产市场成为西方与俄罗斯战略博弈的焦点。西方对俄油气制裁投鼠忌器,差异化明显。美国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开展禁运、限价等多种手段。加拿大曾于2022年7月豁免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所有设备的制裁,并向西门子能源公司提供修理和运输“北溪”管道设备的临时许可证。但由于俄气管道遭受重大恐怖袭击而完全关闭,该豁免政策无法达到符合预期的目的。加拿大于12月恢复了对“北溪”管线的制裁。欧盟在俄乌冲突初期一度表示不会对俄罗斯能源实行制裁。2022年9月以后,欧盟逐步推进与俄罗斯能源脱钩,最终加入对俄罗斯能源制裁行列。
俄罗斯利用油气作为反制裁手段,获取斗争筹码:第一,减少向欧盟的能源供应量。2023年6月,俄罗斯因涡轮机送修等原因减少“北溪-1”输气量。第二,俄罗斯政府禁止向对俄罗斯石油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第三,俄罗斯设置“不友好”外国实体制裁名单,包括俄气德国分公司(Gazprom Germania)、欧波天然气公司(Europolgaz)等被西方“接管”的原俄罗斯经济实体,降低西方部分资本收益。第四,俄罗斯主动寻求石油买主多元化,保证油气出口稳定,降低西方制裁对经济的影响。
三是西方对俄罗斯有色金属领域的制裁影响全球矿产供应链安全。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镍供应地,俄乌冲突导致俄镍无法正常进入全球市场,LME镍价一度冲高至历史峰值,中国青山控股做空镍期货,遭到国际多头逼仓,出现“黑天鹅”事件。2022年10月,LME曾考虑禁止俄罗斯金属产品进入LME仓库,但未实行,只是公布俄罗斯金属占比。俄罗斯有色金属出口后来成为西方制裁目标。2023年5月,英国、美国宣布禁运俄罗斯铝、钻石、铜和镍等物品,加剧了欧洲铝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推升通胀水平。8月西澳氧化铝离岸价格上涨至340美元/吨,高于同期中国国内氧化铝价格2890元/吨。这种国内外氧化铝价格倒挂是市场上少见的。
四是西方与俄罗斯的粮食矿产博弈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在俄乌冲突之前,西方已经对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钾盐实行制裁。2021年6月,欧盟禁止进口、购买和转运白俄罗斯部分品位钾盐。白俄罗斯钾盐无法通过欧盟成员国立陶宛的港口出口,转而从俄罗斯或乌克兰出口。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钾盐出口亦受限,两国钾盐出口均快速下降。
由于俄罗斯粮食矿产全球占比较大,俄罗斯将限制粮食矿产出口的制裁从被动变主动,迫使西方放弃对俄粮食矿产制裁。2022年5月,俄罗斯对“不友好国家”实行钾盐出口限制,全球粮食供应链趋紧,需求和价格双升。2022年,全球谷物粮食产量同比减少0.5%,全球玉米和小麦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同比上涨24.8%和15.6%,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43.7,同比上涨14.3%0欧盟农产品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化肥和谷物分别同比上涨87%和45%。西方对俄罗斯粮食矿产制裁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在食品供给上损失不小。2022年7月,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黑海协议》。俄罗斯同意恢复乌克兰黑海沿岸港口谷物出口以换取俄罗斯钾盐顺利进入全球市场。
五是部分俄罗斯矿业主体成为制裁对象,企业经营受限,国际权益受损。2023年5月美国对金矿商Polyus公司、多金属国际公司的子公司Polimetall开展制裁,限制其经营活动。7月,美国限制俄罗斯矿业公司进入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冲突初期,俄罗斯矿业资产价格快速下跌,但俄罗斯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且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2022年俄罗斯GDP萎缩2.1%,远低于国际社会预估的10%,采矿业增加值2848亿美元,占总增加值总额比重从2021年的12.9%提升至14%。2023年二季度俄罗斯GDP增长4.9%,其中采矿业增长1.1%。
2.3俄乌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改变全球矿产品贸易结构
俄乌冲突深刻改变了全球矿产品的贸易结构,尤以能源矿产市场最为明显。同时,制裁与反制裁加速了矿产品市场的“去美元化”。
一是全球能源资源贸易结构演变:欧洲寻求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在俄乌冲突前,欧盟能源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俄罗斯能源矿产。2020年,俄罗斯共向欧盟出口原油1.3亿吨,天然气1526.5亿立方米,煤炭4900万吨,分别占欧盟原油、天然气、煤炭消费总量的17.2%、41%、30%。同时,欧盟也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市场。2020年,俄罗斯向欧盟出口的原油、天然气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50%、64%。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减少俄能源进口,增加美国、中东的能源进口。欧盟市场上的俄罗斯能源缺口逐渐被美国与沙特替代。2022年,俄罗斯向欧盟出口原油1.15亿吨、天然气615亿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1.5%、60.7%。俄罗斯仍然是欧盟的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占欧盟原油消费总量提升0.8%,占欧盟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12%。俄罗斯向欧盟出口的管道天然气数量锐减,同比下降49%。与此相对,美国对欧盟的石油出口增长迅速,达0.8亿吨,同比增长51%。天然气方面,欧盟转向从美国和卡塔尔等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2022年,欧盟从美国和卡塔尔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分别同比增长143%和23%。
同时,欧盟致力于转变能源结构,削减对俄罗斯能源依赖。2022年,欧盟仍然主要依靠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核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6%。为弥补天然气进口受阻带来的能源缺口,欧盟在提升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消费的同时,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欧盟委员会多次修改《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力求从天然气开始,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进口能源依赖。为此,欧盟加快推进“碳中和”计划,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布局,计划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近600吉瓦,以补充天然气缺口②。但2022年,欧盟受环保政策、气候等因素影响,核能、水电产能均明显下降,虽然可再生能源消费增加,但清洁能源消费总量下降(见表2),能源缺口仍然明显。
另一方面,俄罗斯油气出口转向亚洲国家。以中国为例,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达8625万吨、天然气2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0%。同时,俄罗斯加速开拓亚洲能源市场,先后与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达成能源方面战略协议。
二是欧盟金属需求受限,金属制品及矿产贸易量下降。高通胀叠加能源价格高企,欧洲大量金属冶炼厂限产停产,供应链中断。欧洲金属冶炼产能与金属需求双双下降。欧盟2022年共进口铁矿石2970万吨,同比下降15%,对钢材、镍铁等金属产品的需求持续下降,钢材消费量同比下滑1110万吨。2022年前11个月,欧盟钢材进口量同比下降5%。部分原本贸易流向欧盟的金属产品最终贸易流向了其他地区。
三是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出口受阻,带来粮食矿产市场巨大缺口。尽管西方国家在2022年8月与俄罗斯达成钾盐出口的协议,西方针对俄罗斯产品出口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仍然限制了俄罗斯钾盐的出口。同时,白俄罗斯的钾盐出口仍然面临多方制裁。2022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盐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30%和67%。全球钾盐市场产生巨大供给缺口。
四是俄乌冲突加速全球矿产品市场的“去美元化”,构建新的矿产品贸易结算体系。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长期扮演着主要矿产品贸易结算货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从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去美元化”问题日渐受到世界各国关注。①21世纪以来,随着金砖国家的崛起,各国都在寻求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主权货币国际地位,“去美元化”趋势越发明显。俄乌冲突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加速了这一趋势。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迫使俄罗斯国际矿产品贸易“去美元化”。俄罗斯被迫尝试使用卢布结算矿产品贸易。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不断回流美国。美元回流产生的空缺为其他货币开展贸易结算提供了机会。多重因素叠加,国际矿产品贸易结算的“去美元化”进程明显加快。人民币、卢布、欧元等主权货币开始构建自身的矿产品贸易结算体系。
2.4地缘冲突引发部分区域能源和矿产供给结构变化
一是能源供应整体偏紧,生产结构分化,全球煤炭产量大幅增长。俄乌冲突加剧了区域能源供应的紧张形势,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扩大生产。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生产出现明显分化。2022年,全球石油产量44. 07亿吨,同比增长1.3%:天然气产量4.04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2%:煤炭产量88.03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9%。全球能源生产总体增长,但2022年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能源需求扩大,油气资源供应总体偏紧。为减轻能源供应紧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财政部于2022年11月宣布允许企业有限恢复在全球最大储油国——委内瑞拉的原油开采业务,②放松对委内瑞拉石油制裁,以缓解油气供应紧张。
二是能源区域生产结构分化,俄罗斯天然气、欧洲石油产量大幅下降,欧盟天然气和煤炭产量上升幅度较大。尽管欧洲其他国家天然气产量有所上升,但俄罗斯的减产仍然导致欧洲整体的天然气产量有所下降。2022年,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天然气产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11.9%:而石油与煤炭产量略有上升,分别上涨1.8%与1.1%。欧盟推进与俄罗斯天然气脱钩,大幅提升天然气与煤炭的产量,分别上升4.5%与3.9%。欧洲石油产量因北海油田储量下降影响,同比下降8.6%。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下降带来的市场缺口为其他能源供应国扩产所部分填补,北美洲、中南美洲石油、天然气产量均有所增加。
三是欧洲冶炼厂减产,亚洲金属冶炼产能持续扩大带动全球冶炼产能提升。欧洲能源危机使欧洲电价增长,金属冶炼厂成本迅速上升,铝、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厂减产。亚洲冶炼产能持续扩大,填补欧洲冶炼产能下降带来的市场空缺。2022年,全球原铝产量约为6846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西欧与中欧原铝产量为23.7万吨,同比下降11%。①亚洲地区原铝产能为4502.1万吨,同比增长3.89%。
四是部分欧洲化肥厂一度停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肥料产量大幅下降,全球供需缺口扩大。2022年,全球化肥产量锐减。全球钾盐产量约4000万吨,较2021年同比下降13%。欧洲部分化肥厂受能源成本影响一度停产或限产。雅冉、CF工业、北欧化工等多家欧洲化肥厂停产或限产。由于受到西方制裁的出口限制,俄罗斯、白俄罗斯2022年钾盐产量分别下滑至500万吨、300万吨,同比下滑45.1%、60.7%。
2.5俄乌冲突下,矿业市场演化机制分析
俄乌冲突后,矿业市场演化总体呈现为:军事冲突首先引起矿产品价格波动与矿业合作撕裂,引发制裁与反制裁的政治经济冲击,进而带来能源资源区域贸易结构调整,引发欧盟消费结构被动调整,推动全球能源资源生产结构分化。其演化机制大概有四个方面:
一是军事冲突引发市场预期变化,价格剧烈波动。军事冲突直接对矿业市场预期产生冲击。大宗矿产在期货市场一般存在多个类型的期货产品。市场预期则是期货市场价格调整的重要力量。俄乌冲突导致期货市场预期调整,部分矿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甚至出现LME镍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基本面的现象。期货市场价格调整,进一步传导至现货市场,导致现货价格上扬。
二是矿产品市场预期变化引发市场主体丧失持续合作信心,矿业合作撕裂。军事冲突导致市场主体恐惧情绪弥漫,失去长期合作信心,矿业合作撕裂。在俄罗斯投资的西方资本担忧市场前景,对持续合作失去信心,撤回矿业投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共同利益点被撕裂。冲突双方的共同利益束缚减少,开展制裁的束缚减少。双方的制裁与反制裁措施不断推出,进一步撕裂矿业合作。
三是冲突持续引发制裁与反制裁,矿业贸易格局改变,矿产生产、消费结构调整。为获取冲突中的优势,美国等国家发起对俄罗斯的制裁。作为回应,俄罗斯也发起相应的反制裁。双方的制裁与反制裁措施主要集中在金融体系、贸易规则和企业主体上,迫使贸易结构、生产结构和欧盟消费结构调整。
四是矿业市场合作与博弈成为俄乌冲突博弈的一部分,传导到全球能源、矿产、粮食和碳市场。欧洲与俄罗斯的资源脱钩以“双碳”目标延缓和矿产自给能力下降为代价。欧洲多国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资源,但是为实现与俄罗斯资源脱钩,欧洲的石油、煤炭消费大量增加,清洁能源总体消费下降,矿产资源生产降低。欧洲是“双碳”目标的引领地区,其2022年以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传导到全球碳市场。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盐矿产生产和贸易受阻,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三、俄乌冲突对中国矿业的影响
俄乌冲突主要从矿产品价格波动、矿业供应链中断等方面影响中国矿业市场。中国矿业投资与进口出现部分损失,但是未来存在合作扩大预期。
3.1俄乌冲突对中国与三国矿业贸易存在差别化影响
一是中俄矿业贸易发展不均衡,矿产品贸易量大增。中俄贸易结构互补性强。中国连续12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贸易规模持续提升。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械器具及零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运动制品及附件等轻工业产品,自俄罗斯进口商品主要为能源产品。俄罗斯稳居中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保持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地位。202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达8625万吨,管道天然气147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8%、93%。
中俄金属矿产品贸易存在发展空间。俄罗斯金属矿产品以出口为主,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金属矿产占中国进口金属矿产总额的1.4%,占俄罗斯出口金属矿产总额的6.7%。排名前五的为锌、铜、铅、镍和铝,分别占中国总进口量的8.2%,1%,17.4%,0.4%和0.1%。其中铜、镍和铝价格均高于中国进口均价。
二是中国从乌克兰铁矿石进口中断,铁矿石进口多元化受到负面影响。乌克兰对外出口的主要矿产品为锰矿石和铁矿石,锰矿石几乎全部出口欧洲,中国是乌克兰第一大铁矿石出口国,年均出口中国1400万吨,占乌克兰出口的36%,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额(11.7亿吨)的1%。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乌克兰铁矿与锰矿出口基本停滞。
三是中国自白俄罗斯钾肥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白俄罗斯是中国钾盐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占中国钾盐总进口量的17%。白俄罗斯钾盐原从立陶宛港口进入中国,2021年,立陶宛参与美国对白俄罗斯的制裁,禁止其化肥过境,白俄罗斯的化肥出口逐步转向乌克兰港口。俄乌冲突后,白俄罗斯的海运出口中断。白俄罗斯钾肥逐渐转向由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出口,大幅提高白俄罗斯钾肥出口成本。2022年12月9日,白俄罗斯政府已同意乌克兰借道白方领土、经由立陶宛港口出口粮食,并提出了希望能恢复本国化肥出口的请求。但这一请求尚未得到回应。2022年,中国从白俄罗斯进口氯化钾191万吨,进口成本达9.28亿美元,进口均价同比提升98.4%。①
3.2中国矿业投资和进口出现部分损失
一是中资企业在三国矿业投资初步发展,部分矿业项目搁置。中资矿业企业在俄罗斯、白俄罗斯有望推进项目投资。中资企业在俄罗斯拥有部分矿业投资权益:如中石油投资俄罗斯北极地区亚马尔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万科尔项目、紫金矿业公司投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勒一塔什特克铅锌矿项目、中国黄金集团投资俄罗斯克柳切夫金矿项目,这些项目有望继续推进。白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环保部部长胡德克2022年6月表示,积极开展工作吸引中国投资参与该国矿业开发。中国在乌克兰矿业投资中断。乌克兰政府2021年在互联网实施了一轮矿权拍卖,中国盛新锂能公司投标3个锂矿项目,后因本轮冲突而中断后续合作。
二是中国矿产进口成本显著提高。2022年,中国共进口原油5.1亿吨,进口平均单价4790元/吨,较2021年进口均价上涨48%;进口液化天然气930亿立方米,平均进口单价为约5483元/吨,同比上涨42.6%:②进口煤炭2.93亿吨,进口均价为974.3元/吨,同比增长34.7%。中国能源进口支出明显增多。矿产进口成本增加不仅仅表现于能源矿产,粮食矿产、金属矿产进口成本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以钾盐为例,中国氯化钾2022年进口量为793万吨,进口金额为42.41亿美元,进口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而进口金额同比上涨116.3%。
3.3俄罗斯矿业贸易转向,中俄、中国中亚矿业合作存在预期
一是俄罗斯矿业贸易转向,拓展与中国矿业合作存在预期。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国际矿业合作取得发展,但是部分业界企业表示发展不如预期。俄罗斯面对西方制裁和欧盟脱钩倾向,将矿业开发合作、矿产品贸易转向中亚、东亚。这一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等国的矿业合作存在发展预期。
二是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对该地区矿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俄罗斯作为地区大国,在中亚的政治、经济等一系列领域有着巨大影响力,对中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有着深刻影响。2000年,俄罗斯与中亚国家联合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①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并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该条约计划于2025年形成电力、石油、石油产品与天然气的共同市场。俄罗斯作为矿业大国,为中亚矿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技术等支持。但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大量精力用在同乌克兰和北约斗争的前线,对中亚五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有所收缩,中亚五国矿业国际合作的自由度提升,矿业开放度扩大。
三是中亚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与中国矿业合作预期加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约39亿吨,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1.7%:天然气储量约2.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1.3%;铀储量约84.2万吨,占全球铀总储量的14%;铅储量约1700万吨,占全球铅储量的14.7%;重晶石储量约8500万吨,占全球重晶石储量的28%。②2023年5月,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修建形成共识,为中亚地区矿业合作发展迎来利好。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4.1结论
一是俄乌冲突深度冲击矿产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资源合作格局出现裂痕,俄罗斯向欧洲的能源资源贸易受阻,美西方在俄能源资源投资回撤,欧洲金属冶炼和化肥生产减少,中国能源资源进口成本显著提升。全球矿产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调整,欧洲和美国能源资源贸易规模扩大,俄罗斯和亚洲能源资源贸易规模扩大。
二是俄乌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在俄罗斯矿产出口受到限制的背景下,能源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肥料矿产均呈现出供给紧张的局面,加剧了欧洲能源危机和全球粮食危机。欧洲的能源危机导致工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工业产能大幅下降,对欧洲制造业造成了冲击。
三是俄乌冲突可能提升全球“双碳”目标实现成本。“双碳”目标的本质是要实现高质量和清洁的增长。俄乌冲突以来,天然气供应紧缺,煤炭在替代效应下2022年生产和消费均突破80亿吨,创历史新高,带来减碳压力。
四是俄乌冲突推动矿业金融治理格局演化。美西方与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和反制裁,降低了美元贸易结算体系作为国际公共金融产品的公信力,俄罗斯卢布依靠能源大国优势经受住了考验,也使其他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影响提升,国际矿产品贸易结算的货币多元化进程加快。
4.2政策建议
一是深化能源资源多边谈判,保障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在中国关于俄乌冲突政治解决的方案下,推进能源资源矿产合作多边谈判,提升全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治理水平。
二是坚持系统论,统筹“双碳”目标,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多边谈判合作,推进全球矿业开放和公平治理,缓解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全球矿业金融治理,防止公共产品被工具化,建设多通道可选择的全球矿业贸易平台和交易支付工具。鼓励海运保险平台与金融支付平台多元化,扩大人民币在国际矿产品贸易结算中的应用,为全球矿业市场治理做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