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关键词:出口管制;镓;锗;国家安全
出口管制不同于禁止出口,而是采取许可证等方式保障出口满足特定政策目标要求。2023年7月3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第23号公告,根据出口管制法、对外贸易法和海关法有关规定,对金属镓(单质)、氮化镓、氧化镓、磷化镓、砷化镓、铟镓砷、硒化镓、锑化镓,以及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外延生长衬底、二氧化锗和四氯化锗实施出口管制。自8月1日起,未经许可的上述物项,不得出口。这一公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自2020年12月1日生效后对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的一次重要调整,引起广泛关注,将对全球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全球军事领域的武器生产,更可能进一步引发半导体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连锁反应,有利于为中国发展提供更为安全的外部环境。
一、出口管制是中国承担维护全球安全大国责任的重要机制
出口管制的出现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作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基础,多边贸易协定为WTO各成员提供了安全例外的权利,协定的安全例外条款允许WTO成员可以在特定情形下,为维护本国的重大安全利益而背离其义务或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使成员在追求基本的国家安全利益的情况下使用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不过,国际贸易参与方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和安全关系对出口管制实施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明显。
1.1出口管制制度出现于西方国家,在战争时期快速发展
美英之间的出口管制出现较早,而自美国建国起就一直间歇性对出口实施限制,战争和武装冲突期间尤其突出。18世纪,英国禁止出口涉及羊毛、丝绸、棉花和亚麻的机器,而美国时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试图规避。①由于美国宪法禁止国会对出口加税,美国一直采取数量限制和出口禁令的方式限制武器和技术出口。美国的现代出口管制开始于1940年,国会授权总统对军事设备和弹药实施管制,而美国参加二战后,这一授权被扩大至民用商品。美国总统被授权可以根据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等诸方面的考量确定出口管制政策。②二战以后,美国等17个成员成立了多边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CoCom),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尽管这一出口管制制度历经半个世纪于20世纪90年代停止运作,但包括澳大利亚集团(AG)、化学武器公约(CWC)、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核供应集团(NSG)、瓦森纳安排(WA)和桑戈委员会等一系列多边出口管制制度已然成型并在全球范围发挥广泛影响。
1.2中国承担贸易大国责任,积极与贸易伙伴互动配合
作为全球大国,中国已经与广泛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经贸联系,其影响范围和力度都在持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为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是全球贸易网络的核心节点。为了更好地承担必要的大国责任,中国不仅尊重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决议,更在遵循国际通行做法方面内外协同,积极行动。早在2004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540号决议,要求各国加强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材料和技术的国内管理和出口管制,防范和打击非国家实体获取上述物项。同时,中国还在2004年加入“核供应集团”,对《核出口管制条例》《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进行修订;申请加入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与瓦森纳安排(WA)就相关问题进行接触、交流、磋商和对话。在国际协同的同时,中国强调国内的法律建设,在借鉴国际做法、基于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出口管制法》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对已有的出口管制实践进行法律约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并加强和规范出口管制。出口管制法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出口管制的法律基础,成为对内协调优化出口管制体系、对外处理好贸易关系的重要依据,增强了出口管制相关法律环境的稳定性。
1.3地缘政治冲突下为保安全,各国实施出口管制更为活跃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呈现上升态势,无论是恐怖主义、国家冲突,还是军事政变和武装冲突,非传统的冲突方式正在改变冲突的主要形态,也对国际贸易提出了更多要求。尽管国际贸易的主要作用还是为了各方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产业优势,通过公平合理的交换换取自身所需、支持经济发展,但因贸易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部分国家将出口管制措施滥用,以保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包括半导体等有着广泛和基础应用作用的商品和技术实施所谓竞争策略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放任对国际安全和社会发展有害的国际贸易也不利于维护安全、合理和可持续的国际经贸关系。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有损和平、安全国际环境的担忧和指责并不少见。例如,皮卡车以其良好的通过能力和强劲动力而被用于运输武器或增加武器的移动灵活性、民用无人机也被用于从事侦察甚至炸药投放等军事进攻活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卫星在通讯基础设施被破坏的现场提供低轨道通信中继服务,甚至改变了地缘冲突的战局力量关系。单纯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市场活动难以满足国际社会的安全需求,而国际贸易大国在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流向上有责任也有能力扮演更为积极和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出口管制制度建立、完善与执行正是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对于减少贸易商品被滥用、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全王镓锗相关资源禀赋与贸易关系对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作为发现较晚且以副产品方式存在的矿物资源,镓和锗的市场供需关系尚无法充分体现为价格,供应商受产能和需求的影响并不直接。美国是全球金属镓和锗的主要进口国,而中国则是最主要的出口国,美国军工和民用都对镓锗有依赖。近年来,伴随着镓锗开发深度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拓广,化合物替代原料的发展提速,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1获取方式与用途特性决定全球镓锗产量规模不大
各种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其获取成本和用途有着密切关系。镓和锗与金银等贵金属和铁铝铜等常见的大规模使用金属不同,镓和锗发现时间都比较晚和接近,且都是先被预测存在后被找到的。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元素周期表时认为,锌之后,铝之下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类铝元素”。4年后法国化学家从闪锌矿中找到这个元素并以拉丁语的法国(高卢)为词根将其命名为Gallium。门捷列夫还认为硅与锡之间存在一个“拟硅元素”,而德国人温克勒在1886年从银矿中提炼出该元素并用德国的拉丁语为词根将其命名为Germanium。镓和锗获得难度高于金银,且各自特性被直接用于消费活动的可能性较低,经济需求并不旺盛,也都属于贱金属,在从自然界获取时都是作为其他矿产资源的副产品,长期以来价格不高,受国际社会的关注程度有限。作为副产品.镓和锗的开采与其伴生矿密切相关,也形成了其相对特殊的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与全球钢铁产量相比(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8.9亿吨)①,镓锗两种金属的全球产量微乎其微(不足钢铁的千万分之一),但其作用却不可或缺。两种金属的特性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决定了其供应链关系。按照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报告,2000年的全球镓产量为100吨,2017年增至320吨,其中中国产量占比94%:2000年锗的全球产量为71吨,2017年增至106吨,其中中国产量占比57%.②
2.2镓和锗伴随半导体和光学行业的发展而获得广泛关注
镓和锗当前的实际用途与半导体、光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最初发现时,金属的用途除了因塑形能力强作为各类容器外,作为导体传输电流也很重要,而导电性能差的镓和锗并不被看好。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镓和锗的价值都未被发现。1941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锗半导体元器件的快速发展使得锗二极管开始取代电子装置中的真空管,加之雷达的使用大幅促进了镓和锗的需求。据统计,超过80%的镓用于半导体行业。①两种金属都是以化合物方式被加以应用。砷化镓用于手机高速逻辑芯片和前置放大器,铝镓砷和铟镓砷是蓝光激光二极管的发光材料。②砷化镓因具备电转化为激光的特性被用于制造各类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等,也是国防应用和高性能计算机必需的半导体产品的关键材料。氮化镓制造的发光和射频电子器件应用于无线基础设施和卫星等领域。以镓为支持的功率半导体元器件是制造雷达和通信设备的重要材料。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效率高,而砷化镓基金属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则是相控雷达大量使用的微波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可见镓的各类产品不仅是半导体领域的重要基础,也被广泛用于军事领域。
类似的,锗的主要用途分布于光纤、红外、太阳能和半导体。四氯化锗可用于提高光纤长距离传输能力。锗与镓还常常相互配合发挥重要作用。砷化镓激光器需要使用锗透镜和窗口。包括遥控无人武器和无人机等使用的红外成像设备,高效能的锗基板砷化镓多结太阳能电池是卫星和太空站等天基系统的首选。1947年,锗因为点接触晶体管的发明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原料,但这一作用伴随技术进步有所改变。20世纪60年代硅精炼技术的改进暂时减少了工业对锗的需求,但近年来微芯片对硅-锗合金的新需求开始增加。以锗材料制造的军用红外夜视设备和光纤通信器材为包括战机在内的武器生产形成支撑。用途决定需求,比较优势本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动力。作为全球半导体产品需求最大的国家,美国通过进口不仅满足了镓锗的商业应用需求,也为其不断扩张的全球军事影响力提供了支持。
近年来,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仅持续通过出售武器扩大对台支持,而且在菲律宾等地加大了军事基地部署,还纠集其他所谓盟友国家以“自由航行”为旗号和联合军事演习为手段展现其武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包括F-35在内的先进战机以其较强的特性更增加了地区安全风险。洛克希德·马丁等武器制造商在受中国制裁后表示即使中国对销往美国的关键产品(包括镓锗等)实施全面禁运,F-35战机的生产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但存货消耗后,相关武器的生产可能需要动态调整,从反向说明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对区域安全的可能利好。
2.3国际产业分工和市场发展推动金属镓锗贸易持续演变
金属镓和锗作为相关供应链上的初始原料,其贸易分布已经展现出国际竞争态势。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镓、锗与铟、铌、钒共同属于HS811292项下。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2023年第23号公告,金属镓和锗都属于受出口管制的商品。如图1所示,全球进口金属镓和锗的国家数量呈现波动减少态势。一方面,更多的国家对其用途有了更多的兴趣时试图扩大进口:另一方面,受制于出口资源的有限和国际竞争,实际进口的国家数量受到限制,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有所减少。
金属镓和锗的贸易额呈现明显的波动下行态势。近年来,伴随着需求的快速上涨,各国对有效利用镓和锗的意愿加强,而通过加工提炼、形成有着更高附加值的化合物也导致了全球镓锗相关商品贸易格局的变化。数据显示,如图2所示,全球金属镓和锗的进口额从2011年的13.2亿美元逐渐降至2022年的5.7亿美元,降幅达到56.8%:同期的出口额则由11.0亿美元降至4.2亿美元,降幅更是高达61.8%。进出口的同时下降说明了金属镓和锗的供需不平衡可能更为紧张,对于原材料制备的难度和成本,以及相应化合物产品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更多的安全考量。
具体到中美两国,在全球镓锗进口市场中的位置都较为显著。如图1所示,2011-2022年间,美国的镓锗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在25%~40%之间且近年来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中国的镓锗出口的市场占比则迅速提高,2020年以来增长尤为明显,从10.1%迅速增至40.4%。2022年,美国进口的镓和锗价值为1.6亿美元。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镓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58%,而在7月锗的出口量暴增至8.63吨(环比增长1倍)后,8月的镓和锗的出口量归零。贸易对供需的影响尽管存在一定的时滞,但下一阶段的相关产业链将在市场作用下发生较大调整。
2.4美国利用技术等优势在镓锗化合物贸易上获得更多利益
在金属产品贸易下滑的情况下,镓锗的化合物有了长足的发展。美国企业凭借技术和理念的优势在进口镓锗原料、满足国内包括军事在内需求的同时,还通过化合物加工和出口获得更大利益,掌控全球价值链。以硬度很高、能隙很宽的氮化镓为例,作为高功率、高速光电元件的重要材料、用于生产405纳米紫光的激光二极管,其应用需求不小。2023年1-6月,按照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共出口氮化镓(主要分布于海关编码HS28500019、38180090和38256900) 3.8亿美元,目的地为64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出口价值计算,排在前十位的出口目的地如表1所示。韩国位列中国氮化镓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占到了中国氮化镓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34.2%),印度(13.4%)和日本(12.9%)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美国(6.8%)则列在中国台湾(9.4%)之后排在第五位。前十位的出口目的地合计占中国2023年上半年氮化镓出口总额的90.7%。中国氮化镓的出口国别和地区结构不仅与各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联系的关系密切,还由全球产业分工所确定。相比而言,美国在氮化镓相关产业上从中国进口的需求总量相对有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的数据进一步对这一贸易关系进行了佐证。按照HS285000的贸易额进行比对,2022年全球共有49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了该类商品。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国,出口额为3.0亿美元,占全球的41.5%:中国排在第二位,仅占全球的21.7%。同时,如果将美国出口的氮化镓与其进口金属镓锗原料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通过美国国内的生产和加工,美国企业实现了在不使用大量本土原料的基础上,对相关供应链的更强影响力。
三、镓锗出口管制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大国的国家安全不仅于己重要,还因其广泛的对外经贸网络联系有着较强的外部影响。对镓锗出口管制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样也符合与中国有着紧密经贸联系国家的安全发展。除了相关产品出口被用作武器部件可能对华造成直接的安全威胁之外,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对中国的经济安全造成冲击。而可能带来供应链安全威胁的因素既有部分国家为一己之力破坏全球供应链协同关系和信任,也有技术创新对相关资源供需关系造成的潜在冲击。对于镓和锗的出口管制涉及其主要化合物,有望形成较为有效的伞形管制,减少政策的漏出效应。合理的出口管制有助于降低镓锗相关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保护企业和就业,服务创新引领的新发展理念。
3.1镓锗的副产品地位对其价格形成机制带来直接影响
商品的价格一般由供需关系决定,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反之亦然。但是,从经济学层面,镓锗的供需关系与大宗生产和使用的铁铝铜等金属产品有着较大的差异。作为副产品,镓和锗的供需关系与其依附的主产品有不少差异。从供给来看,副产品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例如,镓主要是作为铝土矿中提取铝或锌矿石中提取锌时的副产品,也有少量来自煤炭中元素镓的回收。无论采取汞齐电解法、石灰乳法、溶剂萃取法,还是离子交换法,目前全球大多数的金属镓都是从生产氧化铝的种分母液中提取的。因此,镓的产量不会超过其依附矿物中的镓含量。只要主产品的生产仍在继续,副产品的产量都是受到限制的。这种主副产品的地位差别使得即便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也不会在短期内反映为产量的增加。甚至长期情况下,副产品的经济性也难以受自身的供需而被响应,其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一般情况下,主产品的价格会影响供需,从而影响副产品的供给。但如果副产品的价格快速升高且存在明显的收益利差,则有可能吸引投资者并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从主产品中的提炼更为精细和充分,在不改变主产品产量的同时达到增产的目的。主副产品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成本的分摊,只与副产品生产有关的成本才会影响副产品的供给成本,而与主副产品生产都有关的联合成本则由主产品承担。因此,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更低。美国国会研究认为,重稀土(REE)在中国是铁矿石生产时的副产品,其成本将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地方将其作为主产品进行生产的成本。①副产品通常意义上也不是免费产品,但在两种情况下可能成本为零:其一,生产主产品必须要分离这些副产品;其二,分离之后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就能得到副产品。
3.2对原料的出口管制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全球供应链的有效分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协作。在全球供应链上,原料、加工能力和市场作为三个最为直接的参与环节连接并相互协同,而技术研发、加工设备制造和贸易支持服务则为供应链提供赋能。除了铀等作为放射性燃料但可用于生产核武器的原材料之外,传统意义上的出口管制多发生在技术研发和加工环节。而这些放射性燃料往往也无需进行深加工,其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相对有限。例如,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管制就是通过限制技术输出、禁止包含美国成分的光刻机等加工设备的对华出口。美日韩组建半导体联盟,协调相关政策。5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外汇法法令修正案》,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等23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对象,而中国被列为受管制对象。
此次对镓和锗的出口管制因其原材料的属性而有所不同,两种原材料经过加工在实际使用中发生了较为直接而显著的改变,且从两种金属到最终成本周期较长,涉及的成员方较多,过程也较为复杂。全球供应链上的参与方都在协作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也获得相应收益。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全球供应链上受到威胁、遭遇风险,也都会采取措施降低外部风险的冲击。中国此次实施镓和锗的出口管制,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值得注意的是,镓和锗及其化合物按照产业链供需关系处于半导体供应链的前端,而相关活动在地区分布上则相对集中于少数国家。对于镓和锗的出口管制可能因其处于全球供应链上的较前端位置而对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产生更强也更直接的冲击或影响,管制效果也可能因此更为显著。另外,由于出口管制导致全球市场镓锗供应链的减少,长期来看有可能推高镓和锗的国际市场价格基准线,延缓美国镓锗相关军事用途的发展进程并促进替代原料的技术创新。
3.3用途持续拓展增加未来中国国内镓锗潜在需求
镓和锗在传统用途之外,新的用途也在不断拓展,全球范围研发与应用竞争更为激烈。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报告认为,中国对美国界定的关键矿物资源的需求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而这种变化将对美国获得关键矿物的稳定保障带来压力。①按照该报告的判断,中国对这些关键矿物资源需求的增长不会是短期现象,伴随各类需求的差异化发展(例如环保、高强度材料等),不论中国经济是否仍会保持快速发展,对关键矿物资源的需求量都将持续增加。事实上,无论是镓锗的化合物还是金属,都有着不断探索的新用途。氮化镓作为宽禁带半导体,可以显著降低电力传输中的能源消耗,在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中得到重视。而氧化镓作为镓最为稳定的化合物,更加耐热、高效和低成本,已成为被国际普遍关注并开始产业化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相比其他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金刚石或氮化铝),氧化镓已经实现6英寸以上的大尺寸突破,展现了广泛的发展前景。日本富士经济公司发布报告认为,氧化镓功率元件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氮化镓功率元件的150%。日本、韩国企业已经争相布局氧化镓产业。中科大微电子学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不少团队也已经就氧化镓功率半导体在能源、信息、国防、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增加中国经济对镓锗原料供给和保障的依赖性。
除了半导体领域之外,镓锗还可能用于更多用途。由于熔点较低,镓(29.75摄氏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除了以镓铟液态合金制作环保型新型体温计,还在医疗领域产生了突破。中国科学家利用镓铟锡合金注入神经管道作为介质实现了与未受伤神经几乎相同的电信号传递能力。而以镓作为原料产生的液态金属机器物理效果为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和流体泵系统提供了思路和模板,有望获得广泛应用。锗可用于一些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也在加入贵金属后增加其抗锈色性,在安保探测系统、高能X射线、暗物质探测器等科学研究,甚至膳食补充领域都有着可能的潜在用途。
需求端的爆发可能导致原料市场的过度竞争,甚至因为投机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市场中各方都造成冲击,破坏行业秩序。近年来,锂资源的市场需求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迅速增加。以碳酸锂市场价格为例,2021年1月时每吨只有不到6000元,但在2023年1月就上涨到将近6万元,需求的保障推动价格上涨10倍,此后又在2023年4月一度跌至1.3万元。对镓锗出口的管制也是为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看涨相关资源价格而出现的大量投机或囤积居奇行为,为行业的平稳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四、保障供应链安全需采取多元协同推进措施
历史上,美国在出口管制实施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几轮调整,从严格管制、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到因为美国企业落后于欧洲竞争对手而放松限制,再到以“美国优先”或“竞争”为名将出口管制作为工具保持自身优势。这种“紧一松一紧”的周期性波动说明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出口管制政策的较强外部影响。
当今世界,尽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且不少来自原本带头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国家,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易改变。技术进步与国家间经济依赖性的加强使得产业的国际分工比以往更为清晰和明确,而专业化的产业要求则使得各国都得以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想要侵占或抢夺其他国家的优势在技术上并不容易。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更为稳定、有效和可持续的环境,使得国际分工协同的发展模式更符合市场规律。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场力量往往比政府更为持久、有效,为各方的全球供应链协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对违背市场规律的干预活动提出“用脚投票”的反对。出口管制制度并非“一管了之”,而是需要系统性的协同和保障。中国作为全球大国,既要发出大国声音,又要承担大国责任,掌握镓锗相关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为中国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这需要与相关各方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协商和配合,以合理、必要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有效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
第一,遵循透明度原则,在事关全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加强事前沟通与协同,满足程序性要求。透明度原则作为全球经贸体系的重点原则,及时发布有可能影响到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信息、政策或决定,为包括各国投资者和贸易商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提供评论和反馈意见的渠道,是减少市场波动冲击、稳定企业预期、减少政策冲动的机制保障。事实上,WTO在透明度上有着普遍共识,但各方在遵守这一重要原则上却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平,甚至出现以透明度作为侵害其他国家行政管理权限和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做法,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造成了严重损害。全球各行业领域重点国家的政策措施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较大。在出台行业相关政策或做法时,应加强直接和有效的沟通,在尊重各方主权考量和规定法律程序要求的同时,避免形成误判,减少政策突然出台给市场合作带来的冲击。
第二,协同全球供应链,充分考虑政策措施沿供应链形成双向冲击,增强供应链稳定发展能力。供应链主要由市场决定,政府在行动中应注重法律法规授权范围,避免利用不对称权力优势侵害企业权利和商业利益。半导体等新兴行业领域,包括客户订单、生产周期等信息都属于商业秘密,强制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信息会伤害企业间的互信关系,造成供应链的波动。出台新的供应链干预措施需于法有据、于理合宜,应征询并尊重相关利益方的意见,降低对企业投资意愿的打击。对于可能干预全球供应链的政策措施,既要关注沿供应链对整个流程后端的冲击,又要评估对末端制成品施加政策约束时其沿供应链向上游原料和中间品相关利益方的冲击。供应链安全应是对参与各方而言的共同诉求,仅增加供应链上一方的安全事实上并不会带来长久稳定的安全,有时还会受到反噬,导致更不安全。为此,应在新政策出台之前,合理评估影响和冲击,把握政策措施的“度”,增强供应链稳定发展的能力。
第三,做好调整与转向,结合材料用途引导和鼓励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培育和延伸产业链。对于镓锗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减少相关产品出口数量,对原来以出口为主要市场的生产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应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通过需求创新和供给多元化加快国内供需匹配的速度,增加供需关系的柔性,缩短达到新平衡的周期。政策实施初期可通过引导适当减少镓锗等原料生产的规模,结合其依附的主产品生产,以暂缓副产品分离等方式将镓锗产能进行压缩,避免因为国内需求不足而对镓锗生产企业造成冲击。中长期则应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力建设,增加需求量,逐步释放镓锗原料产能,在形成新的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的同时,为国内半导体、光学及更多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第四,加强研究与转化,以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拓展镓和锗应用。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拓展镓锗及其各类化合物用途上积极探索,凭借资源和市场优势在相关领域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强跨学科协同,为镓锗的应用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在重大科研专项中纳入重点支持国内技术研发的项目。鼓励科研机构与镓锗全球供应链下游合作伙伴(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应用合作,加速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培育和强化产业链。发挥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优势,加快培育相关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和拥有专门技术或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增加产业链深度、拓宽相关产业的厚度,为增加商业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基础。鼓励企业参与镓锗产品相关领域国际创新合作,探讨机制协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增强全球竞争力。在相关行业发展过程中,强调绿色低碳模式,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力度,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管理,做好产业发展和环境可持续之间的协调。
第五,做好全方位保障,充分用好国际规则和国内法律法规减少企业发展压力,降低协同性成本。尽管中国实施相关出口管制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国内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但相关行业企业可能会承受不小压力,尤其是原有镓锗全球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做好规范性实施工作,尽快形成可借鉴的案例,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公开相关管制工作实施进展与基本做法,改善市场预期,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同时降低中外企业的合规成本。在双方互信和相向行动的基础上加强与出口管制领域有重要利益关系的国家间政府合作,促进出口管制政策措施的国际监管协调。鼓励中国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保持或扩大从境外进口包括镓锗等关键矿物的金属或化合物资源,积极通过对外投资增强对上游原料资源持有或份额分享能力,为国内镓锗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
第六,加强资金人才配套,重点培育企业发展所需专业型应用型人才,支持企业加快赶超速度。镓锗相关产业发展周期长,在经历近百年的半导体应用后所形成的国际分工进行调整并不容易。应梳理并找到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短板,为相关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供应链补链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镓锗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合作。利用科研专项、鼓励产业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天使投资,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关注企业实际需求,鼓励国内具有相关领域学科设置的学校在与镓锗行业领域企业沟通后加强基础知识技能型和跨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保障,为国内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流动创造良好和便利的条件,减少镓锗相关企业招募人才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