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23-04-29 00:44王斌郭达郭文芹
太平洋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

王斌 郭达 郭文芹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开放门户;机遇与挑战;中国一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判断。以打造重要开放门户为战略目标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主动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如何更好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我国对外开放全局中的特殊作用?这是本文尝试去研究和回答的核心问题。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1.1和平赤字:全球范围内冲突频发,世界和平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处于动荡之中,全球范围内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以及种族冲突频发。特别是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正在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俄乌冲突危机正在向长期化发展,美俄之间的核博弈也将冲击全球战略稳定。

美国试图以应对所谓“中俄威胁”为幌子固化“大西方阵营”,以牵引国际关系“阵营化”和“泛意识形态化”,推动“新铁幕”向全球扩展。一些西方国家受美国影响,在对俄、对华政策上“随美起舞”,东方某些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也加入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集团性包围圈。中美关系进入历史最低点。俄与美欧关系特别是经济文化关系趋于“脱钩”,双方将处于长期对抗状态,俄对外战略政策将转向中印等非西方国家。遭受安全和经济双重打击的欧洲,一方面,需要整合力量对付俄罗斯;另一方面,因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局,对华经济合作需求增大,中欧合作动力上升,但仍受到美国的掣肘。印度的国际战略是充分利用其有利地位左右渔利,不愿意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美国为遏制中国仍需拉住印度。

随着大国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本来就十分微妙的战略平衡被打破,传统意义的世界公共产品(如SWIFT)被部分国家用作制裁他国的工具,对全球化的信心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军事冲突的爆发、传统安全风险的上升将加剧世界范围内的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趋势,也可能导致处于大国夹缝中的各个中小国家通过“集团式自保”维护自身安全。各类价值观、秩序观、安全观的相互碰撞冲击,将导致世界范围的更多不确定性。

1.2发展赤字:多种因素叠加,全球发展动能明显减弱

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粮食和能源危机、通胀飙升、债务收紧以及气候紧急状况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严重冲击,全球贸易投资及世界经济增长遭受重创。2022年,全球GDP同比增长3.1%;商品贸易增长11.5%,全球出口总额为24.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3.6%,比2021年增速低3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放缓。

全球经济延续低速增长轨迹,且不排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滞胀的状态。联合国《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受多重危机交汇的影响,世界经济前景黯淡且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1.9%,成为数十年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①同时,世界银行《下行的长期增长前景:趋势、期望和政策》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2022年至2030年的全球潜在GDP增长率均值预计将比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年均3.5%下降约三分之一,降至每年2.2% o②

经济持续低迷给各国国民收入带来冲击,特别是对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带来的不同影响正在加速全球财富和收入的分化,加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世界银行《贫困与共享繁荣报告2022》指出,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给贫困群体造成的伤害最大:收入最低的40%人口承受的收入损失平均为4%,是最富裕的20%人口的两倍。③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若保持现有发展速度,预计10年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将占世界总量一半,全球发展将更加全面均衡。④

1.3安全赤字: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全球安全挑战层出不穷

全球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一方面,传统安全回归,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冲突不断加剧,霸权主义、冷战思维、集团化、“小圈子”在国际关系中盛行。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布的《2023年军事平衡》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军费开支高达19786亿美元,未来5~10年预计全球军费开支规模将持续扩张①。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2021/2022》,2011-2021年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两极分化呈不断加剧态势。②另一方面,卫生安全、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也越来越影响到全球民众的生活,给全球安全增加了更多变数,使得全球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阵营对抗日益显现。美国固守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错误理念,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为推进地缘战略的工具,极力维护美国霸权和“西方中心主义”:推行集团政治,拉拢他国拼凑“小圈子”,强化“五眼联盟”、兜售“四边机制”、拼凑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千方百计拼凑“亚太版北约”,推进对华“一体化威慑”。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美国首次将中国明确定义为“唯一竞争对手”,且未来十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关键阶段。③

1.4治理赤字: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全球问题

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全球自由贸易进程面临挑战。根据世界贸易预警网站数据,2021年全球新采取的不利贸易措施数量达466个,是疫情前(2019年)的1.5倍。④另一方面,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既有全球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全球各类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全球治理体系政治化态势愈加凸显。例如,美国以所谓“民主”“人权”“国家安全”为借口,在全球范围内大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并将治理组织和平台工具化、武器化,肆意违反治理规则,扰乱全球秩序。

随着世界多极化深入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包括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多极”实力正在上升,世界朝着均势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范围逐渐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政府间组织,这些组织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推进国际治理。但是,不少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缺乏主权国家享有的排他性公共权力,因而无法有效行使话语权和参与权。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等许多问题和挑战,已经不是一国两国所能应对得了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寻求增加符合自身实力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所带来的自然是治理方式的改变,全球治理格局将从“西方治理”逐步走向“全球治理”。

二、中国:以建设新型开放大国赢得主动

2.1面对和平赤字:以高水平开放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就是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取得的,是在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中取得的,是在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中取得的。英国汉学家马丁·雅克指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过程平和得令人惊讶,这与之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崛起之路截然不同”⑤。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主张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推动自由贸易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主张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同各国互利合作,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拓展,开放深度不断提升。2017-2021年,中国连续5年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分别由93项、122项减至31项、27项,进一步放宽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外资准人条件。202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065亿元,占当年利用外资总额的78.9%,比2012年提高30.7个百分点。中国始终致力于在高水平开放中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

2.2面对发展赤字:以高水平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核心问题仍是发展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抓住可持续发展这个“牛鼻子”,才有可能有效解决全球面临着的诸多问题。2021年,面对不断加剧的粮食安全、难民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持续扩大的南北“发展鸿沟”,全球发展赤字有增无减等系列挑战,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为目标,致力于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截至目前,“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有近70个国家加入。①

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②未来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保持在25%~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与动力源。中国巨大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高水平开放实现内外市场联动、要素资源共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当前,中国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结构转型呈现历史性趋势,在产业结构、科技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等转型升级中,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务实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为提振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中国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实现各国联动发展:由产能合作为主向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以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网络为目标,加快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推进全球共同开放和更多国家受益。

2.3面对安全赤字: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

2023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面阐述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的核心理念与原则,针对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国际安全关切提出20项重点合作方向,围绕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建议设想。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风险挑战,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多边主义、互利共赢、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大家安全才是真安全”的理念。面对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现实挑战,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与各国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等传统安全风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生物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携手防范化解安全困境。

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是中国应对全球安全风险的重要选择。例如,中国对全球半导体的依赖度仍超过90%,针对部分国家的“脱钩断链”行为,中国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开放创新;同时,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中国以自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当前,中国正以制度型开放为举措实现与世界更深程度融合,意味着对外开放的重点向国内制度层面延伸,不仅涉及市场准人制度,更涉及公平竞争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及服务贸易领域的规则、规制、标准等方面的制度性、结构性安排。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致力于推进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

2.4面对治理赤字:以高水平开放践行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治理

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经济全球化与新科技革命使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各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紧密相连,经济发展相互依赖,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等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必须寻求互利合作的双赢多赢之道,迫切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合作。

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安排中,自由贸易最为核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无助于本国问题的解决,还给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障碍。将现有治理体系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不仅会破坏现有的国际秩序,还会破坏世界的和平稳定。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以提升代表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为重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在坚持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约束、透明度、特殊与差别待遇等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基础上,抓住争端解决机制这一关键,推进世贸组织上诉机制、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的改革,维护经济全球化大局。

以高标准经贸协定推进开放包容的自由贸易进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当前最大自由贸易区,且具有开放包容的突出特点。例如,RCEP服务业开放覆盖面超过70%,成员国在建筑、医疗、房地产、金融、运输等服务部门都作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RCEP“10+5”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各自的“10+1”协定。坚定推进RCEP进程,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是践行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中国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自贸协定,强化同亚太区域的经贸联系,并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

在联合国框架下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矛盾。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成员承担的宪章义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余年来,坚持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例如,认真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能,努力推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和平解决。又如,面对俄乌冲突,中国外交部就发表有关中国立场的“十二点”声明,呼吁“停火止战、启动和谈”。

二、海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

3.1机遇一:海南自由贸易港最高水平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面对不断加剧的逆全球化挑战,作为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举措,中国提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①海南自由贸易港初步形成了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五大自由便利+一大安全有序流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制度体系,充分彰显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和决心,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将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吸引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通过集聚全球优质生产要素与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使海南成为中国深度融人经济全球化、开展更高层次区域经贸合作竞争的重要平台,并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之时,恰逢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之际。结合国际贸易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求,用足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改革开放自主权,在服务贸易、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监管一致性、金融服务、竞争力与商务便利化、透明度等现代议题领域进行全面对标,并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等难点领域开展相关探索,形成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全面压力测试,将为中国高水平开放提供海南成果和经验。

3.2机遇二: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海南自由贸易港所处的亚太区域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1980-201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 GDP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由51.1%提升至61.1%.亚太地区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2年RCEP的签署生效进一步增强了亚太区域在全球自由贸易中的地位。尤其是作为亚太区域主体,东盟成为全球及中国投资合作的重点,更成为各方争取的关键对象。例如,2016-2021年,在全球直接投资下降22.6%的情况下,东盟吸引外资额年均增长9.1%,占世界的比重由5.5%上升至11.1%。

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海南背靠大陆,面向南海,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中心,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从RCEP成员国地理分布看,海南位于RCEP的区域中心位置,向北通过海陆空与中国内地紧密相连:向东、向南与东亚两国、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航空与海运便捷地连接。作为中国的重要开放门户,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47%的人口和30%的GDP;八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59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67%的人口和41%的GDP。

海南还拥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区位优势。海南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环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紧密衔接。2022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万亿元,已经连续40年全国第一:作为全球闻名的“购物天堂”,2022年香港全年零售业总额约3499亿港元(约3133亿元人民币)。这些都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带来强大消费市场支撑。

3.3机遇三:海南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作用更加重要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需要通过“二轨外交”加强中国与各国的人文交流,以此化解矛盾、消弭隔阂。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海南在中国公共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国际交流的独特区域。近年来,通过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的宗旨与功能,以及开展中国一东盟RCEP智库联盟建设,推动了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事务,促进了区域成员间交流对话。同时,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政策,特别是以59国免签政策为重点,可以更加便利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为凝聚各方合作共识做出贡献。

值得指出的是,海南在南海问题上作用独特而突出,是维护国家南海权益的重要力量,也是开展南海合作的重要平台。围绕南海热点问题,开展深入对话交流,增进各方共识,有利于排除域外国家对南海地区事务的干扰,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

3.4挑战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型经济面临复杂环境

投资贸易自由便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求,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支撑。但是从当前国际形势看,吸引欧美资本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21年,虽然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734.83亿美元,但来自美、英、法、德、澳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7%,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吸引外资方面将面临诸多困难。

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自由贸易港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等的核心诉求。在当前国际金融局势持续动荡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既实现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又能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作为新型国家战略性资产,跨境数据流动成为新秩序竞争博弈的焦点。从全球范围看,跨境数据流动虽然能够极大提升跨国协作效率,但是也面临着经济体之间利益冲突难以协调、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数据主权侵害风险加大等问题。以最高水平开放为目标要求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存在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难题。

各国宏观政策更加强调内向发展和自主发展,关键技术与核心环节技术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人文往来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计划、欧盟加快关键战略性产业回流等,而美国推出“芯片法案”则给经贸和科技交流合作及科研人员往来等设置诸多障碍。

面对上述挑战,海南自由贸易港当前可以面向东盟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为突破,加强人文领域合作与交流,打造区域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枢纽。

3.5挑战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对南海局势风险

2019年下半年以来,南海局势进入新一轮动荡,不仅域内国家以“固权、索权”为特征的单边行动更加频繁多元,而且域外大国纷纷以南海安全为借口干扰域内事务。部分争议方和域外国家在南海的各种军事、外交和经济动作不断,南海形势愈发紧张。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南海军事化加速演进,其在南海争议问题上的政策着力点从原来的管控争议、利用争议,演变为制造争议和鼓励摩擦。与此同时,南海周边国家以岛礁扩建和油气开发为特征的单边行动此起彼伏。在这种形势下,无法排除美国在选定的时间、地点与中国发生中小规模摩擦的可能。

在美国的持续干预下,以中国为“假想敌”、双边和小多边为主要组件的南海地区新安全架构开始形成叠加效应。例如,菲越涉海合作取得实质进展,两国初步达成以海洋领域为主的情报共享与战略合作机制。在此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过程中,面临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风险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海上实力的明显提升,域内声索国对中国所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和主张认同度下降,在质疑中国历史性权利的同时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宣布各自的权利主张,这对海南在南海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岛礁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风险挑战。

为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以海洋低敏感领域合作为重点,通过与周边国家共同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来打破僵局、凝聚共识。

四、海南自由贸易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担当与作为

4.1打造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海南全面实施中国在RCEP中的“零关税”承诺清单,并逐步对非零关税工业品全部实行零关税管理,实施对象为包含东盟在内的全球经济体或单独关税区,使“零关税”商品比例提升至99%。在海南率先全面实行RCEP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承认RCEP成员国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出具的原产地声明文件,与签证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明文件具有同等效力。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人负面清单,促进“准人又准营”和“内外资一致”。

对标CPTPP开展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制定更加精简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扩大优质服务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同时,对标CPTPP形成跨境服务贸易的境内规制:对标CPTPP完善竞争政策法规体系,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逐步提升保护标准;在环境领域全面对接CPTPP标准。

对标DEPA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开展国际数据中心试点。加大互联网开放的压力测试,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的应用场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保护程序、标准,明确跨境传输的具体条件,完善个人信息授权使用制度。合理制定数据本地化限制措施。对一般数据探索建立类似欧盟SCC标准格式合同的管理机制,以提高数据管理的灵活性。

适应最高水平开放要求形成封关运作制度安排。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管好“一线”的主体责任,即对进出口货物查验,有效监管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内商品征税,强化出入境检验检疫;履行WTO、RCEP等协定规则,遵循中国已签署的世界海关组织公约等。加强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红线、重大公共利益等海南岛内的投资与经营行为监管。

4.2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跳板”功能,服务促进国内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产能对外投资,联手打造分工合理、稳定安全的区域性产业链与供应链。重视国内国际市场规则与服务体系的衔接互认,推进商品通关及跨境要素自由便利,推动农业、旅游、健康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航运物流、免税购物、高新技术等商品与服务市场的全面融合。

重点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构建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依托海南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政策及“零关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等,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及与区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跨境供应链构建中的促进、服务作用。积极吸引国内外跨境要素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中转、交易、配置、集聚,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跨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服务管理功能。

以产业协同为主线促进海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发展格局。吸引信息技术领域制造企业将原材料进口加工、组装包装、研发设计、模拟实验等环节布局在海南。吸引精细化工企业将原材料供给、仓储分销、简单加工、中间试验等环节布局海南。聚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生物安全、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合力打造跨区域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产业链。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优势,吸引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国际转口贸易、进口原料加工和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

进一步开放专业服务市场,推进琼粤港澳服务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衔接,支持港澳行业协会在海南开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标准推广、认证服务。在重点行业与港澳服务业企业共同制定实施“认可经营商制度”,将对港澳的职业资格认可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医疗健康、银行证券、保险精算、教育培训等全领域。

4.3打造中国一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RCEP下面向东盟的农产品、消费品、中间产品、关键原材料的采购中心与保税仓储交易中心:与东盟联手,将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打造成亚洲最大的消费品信息发布、交易、展示、仓储、集散基地;支持原产自东盟的消费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永久性、大规模、可持续的展示、推介、交易、销售平台: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与东盟相关国家海关监管互认,并对自东盟进口的相关商品给予信用通关等便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天然橡胶、农产品、石油天然气等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为东盟国家提供交易、交割、定价、结算、风控等一站式服务。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总部基地。一是建立热带农业总部基地,支持国内农业企业以技术、资金进入东盟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开展农业种植或简单加工,并在海南建设热带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包装、营销、集散中心。二是建立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引导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海南同东南亚国家共同建立跨境“数字自由贸易园区”“数字经济合作园区”等,积极开展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项下的自由贸易。三是建立海洋渔业总部基地,进口东南亚国家的海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逐步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海产品加工、保鲜、中转、交易基地。适应总部企业需求,以金融为重点促进“双港”经贸合作。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人民币与港币的双币资金池,在额度范围内实现人民币与港币的自由兑换。

建设中国与东盟公共卫生与健康合作示范区。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健康开放政策与优质要素吸引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公共卫生援助基地,在海南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公共卫生风险防控信息中心、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中心、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高等级实验室,设立RCEP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博鳌乐城实现医疗技术、药品、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不断提升国际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推动共建中国一东盟医疗健康一体化大市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对接新加坡医疗健康服务业管理规则与标准,支持东盟优质医疗健康企业通过投资、跨境服务等方式在海南开展面向东盟和国内居民的医疗健康服务,探索联合管理、共同运营模式,合力打造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维修及医疗健康保险等跨境产业链。

4.4打造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的公共外交平台

在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基础上,实现东盟国家免签全覆盖。借鉴APEC商务旅行卡的成熟模式,发起面向东盟国家的商务旅行卡计划。创新东盟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没有中国工作经验和用人单位工作邀请的东盟高端国际人才,方便其在境内申请人才类工作签证和永久居留资格。

支持在海南以国际援助方式吸引东盟学生到海南留学。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国家政府官员、企业家的RCEP能力建设中心,开展关于RCEP规则运用的专题培训。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面向东盟的数字技能、专业服务、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服务。

鼓励中资旅游企业加大对泛南海地区旅游资源的投资力度,与当地企业或政府共同规划、开发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新旅游景区。同时,抓住东南亚国家对旅游合作意愿强烈的有利时机,支持海南率先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岛屿地区开展一体化旅游合作。

开展海南与东盟国家智库交流,合作举办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区域合作论坛。推动与东盟国家开展高校和智库间学术互访、联合研究、互派学者和留学生共同培养等多方面合作项目,推动实现民间交流长期化、机制化。

4.5打造中国一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核心区

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海南与国内龙头企业同相关国家谋划设立跨境渔业加工园区、海外产业基地、境外产业合作园,扩大对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渔业投资;鼓励海南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渔业企业合作构建产业发展联盟,深化海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吸引东盟渔业出口大国在海南投资,打造以海南为中心的海产品加工链。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渔业养殖技术援助与转让合作,抓住海南加快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重大机遇,向东盟推广海南水产育种产品。建立海南一东南亚国家渔民间的交流机制,成立跨国渔业促进协会,加强双方民间的沟通,构建渔民间应急协调机制。

以邮轮旅游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海洋旅游合作。合作共建邮轮旅游发展联盟,以推动实现客源共享和互送、邮轮航线的联合营销、邮轮旅游危机管理合作、人员入境相互免签、旅游人才联合培养等。同时,开辟连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等沿线国家的定期邮轮旅游航线,打造建设“一程多站”式国际邮轮旅游航线。鼓励邮轮公司和其他企业以三亚、海口为始发港,开通连接南海周边国家的邮轮航线。

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支持海南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以精深加工、海洋科技研发与工程设计、海工设备高端低碳制造、新兴资源开发等为主题的跨境海洋产业合作园和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实施一批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推进海水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与合作推广应用。合作建设海洋产业技术研发转化中心、推广中心和孵化基地。

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技术推广。在海南合作建立蓝碳交易市场,开展固碳机制、增汇途径和评估方法等研究,及海洋碳汇跨国交易、抵押质押、融资租赁等业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蓝碳资产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聚焦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共建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中心,适时发布南海及周边地区海洋灾害及预警信息、航线建议及相关海洋气象服务:支持海南同东盟国家沿海地区开展海上搜救、应对极端气候挑战等海洋防灾减灾合作;支持海南加强对港口、信息系统、船舶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猜你喜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
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
近期学界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综述
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向何处去
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效益及前景展望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浪潮下保险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